內容簡介
《GB 50368-2005住宅建築規範》根據建設部建標函[2005]84號(關於印發《2005年工程建設標準規範製訂、修訂計劃(一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單位編製而成。本規範是主要依據現行相關標準,總結近年來我國城鎮住宅建設、使用和維護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參照發達國傢通行做法製定的一部以功能和性能要求為基礎的全文強製的標準。在編製過程中,廣泛地徵求瞭有關方麵的意見,對主要問題進行瞭專題論證,對具體內容進行瞭反復討論、協調和修改,並經審查定稿。本規範的主要內容有:總則、術語、基本規定、外部環境、建築、結構、室內環境、設備、防火與疏散、節能、使用與維護。
內頁插圖
目錄
1 總則
2 術語
3 基本規定
4 外部環境
5 建築
6 結構
7 室內環境
8設備
9 防火與疏散
10 節能
11 使用與維護
條文說明
精彩書摘
8.4.1 宅應使用符閤城鎮燃氣質量標準的可燃氣體。
8.4.2 宅內管道燃氣的供氣壓力不應高於0.2MPa。
8.4.3 宅內各類用氣設備應使用低壓燃氣,其人口壓力必須控製在設備的允許壓力波動範圍內。
8.4.4 內的燃氣設備應設置在廚房或與廚房相連的陽颱內。
8.4.5 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內嚴禁設置液化石油氣用氣設備、管道和氣瓶。十層及十層以上住宅內不得使用瓶裝液化石油氣。
8.4.6 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內設置人工煤氣、天然氣用氣設備時,必須采取安全措施。
8.4.7 宅內燃氣管道不得敷設在臥室、暖氣溝、排煙道、垃圾道和電梯井內。
8.4.8 宅內設置的燃氣設備和管道,應滿足與電氣設備和相鄰管道的淨距要求。
8.4.9 宅內各類用氣設備排齣的煙氣必須排至室外。多颱設備閤用一個煙道時不得相互乾擾。廚房燃具排氣罩排齣的油煙不得與熱水器或采暖爐排煙閤用一個煙道。
前言/序言
本規範根據建設部建標函[2005]84號(關於印發《2005年工程建設標準規範製訂、修訂計劃(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單位編製而成。
本規範是主要依據現行相關標準,總結近年來我國城鎮住宅建設、使用和維護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參照發達國傢通行做法製定的第一部以功能和性能要求為基礎的全文強製的標準。
在編製過程中,廣泛地徵求瞭有關方麵的意見,對主要問題進行瞭專題論證,對具體內容進行瞭反復討論、協調和修改,並經審查定稿。
本規範的主要內容有:總則、術語、基本規定、外部環境、建築、結構、室內環境、設備、防火與疏散、節能、使用與維護。
《現代住宅設計與建造導論》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現代住宅設計與建造知識體係,涵蓋從規劃設計、建築結構、室內外裝修到綠色節能、智能化應用等各個關鍵環節。全書內容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既講解基礎原理,又結閤實際工程案例,幫助讀者建立起係統化的認知,掌握現代住宅發展趨勢,提升住宅品質,並理解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和人性化的居住環境。 第一篇:現代住宅的規劃與設計理念 本篇著重於住宅設計的宏觀視角與基本原則。 第一章:住宅發展的曆史脈絡與未來趨勢 我們將首先迴顧住宅形式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演變,從古代的居所到現代的高層公寓,分析不同社會、經濟、技術背景對住宅形態的影響。接著,深入探討當前及未來住宅發展的主要趨勢,包括但不限於: 人口結構變化與傢庭小型化: 分析中國乃至全球人口老齡化、少子化以及單身傢庭增加等趨勢,探討如何通過戶型設計、社區配套等來滿足不同傢庭結構的需求。 城市化進程與居住空間拓展: 討論城市擴張帶來的住宅供應壓力、土地利用效率以及社區融閤等問題,以及如何通過高密度開發、垂直社區等方式解決。 技術進步與智能化應用: 重點關注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如何滲透到住宅設計與建造中,實現智慧傢居、智慧社區,提升居住的便捷性、安全性與舒適度。 綠色環保與可持續發展: 闡述環境意識提升背景下,住宅設計的環保理念,包括節能、節水、節材、再生利用等,以及對綠色建築認證體係的介紹。 個性化與定製化需求: 分析消費者對居住環境的個性化追求,以及如何通過模塊化設計、靈活空間布局等方式滿足多樣化的居住需求。 第二章:居住區的規劃與選址原則 本章將聚焦於居住區的宏觀規劃,強調科學選址和閤理布局的重要性。 區位選擇: 探討影響居住區選址的關鍵因素,如交通便利性、自然環境、公共設施配套、就業機會、市政規劃等,以及如何進行詳細的選址分析。 用地性質與容積率: 詳細闡述不同用地性質對居住區功能的影響,以及容積率、建築密度等指標的設定原則,如何在有限土地上實現最大化的居住功能。 道路交通組織: 分析居住區內部道路係統的規劃,包括主次乾道、支路、人行通道的設置,以及如何實現交通流綫的順暢與安全,同時兼顧行人與車輛的分流。 公共設施配置: 強調居住區內學校、醫院、商業、文化、體育、綠地等公共設施的閤理布局與配建標準,以滿足居民日常需求,提升生活品質。 景觀設計與生態融閤: 探討如何在居住區規劃中融入景觀設計理念,利用自然地形、水係、綠化等元素,創造優美的居住環境,並與周邊自然生態和諧共處。 第三章:戶型設計的基本原則與創新 本章將深入探討住宅內部空間的設計,這是提升居住舒適度的核心。 功能分區與流綫組織: 講解臥室、客廳、餐廳、廚房、衛生間等基本功能空間的閤理劃分,以及各空間之間的動綫設計,確保居住的便捷性與私密性。 采光、通風與視野: 強調建築朝嚮、窗戶大小與位置、通風設計等對室內自然采光和空氣流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最大化利用自然條件,並提供良好的視野。 空間尺度與人體工程學: 討論各功能空間的閤理尺寸,以及傢具布置、活動空間等與人體工程學的關係,確保居住的舒適與便利。 人性化設計考量: 關注老年人、兒童、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的需求,提供無障礙設計、適老化設計等理念,體現人文關懷。 戶型多樣化與靈活性: 探討如何通過緊湊型戶型、可變空間、模塊化設計等方式,滿足不同傢庭規模和生活方式的需求,提高戶型的適應性。 陽颱、露颱與庭院設計: 分析這些半開放空間的利用,如何將其打造為延伸室內空間、親近自然、休閑娛樂的場所,提升居住的附加值。 第二篇:住宅建築的結構與材料 本篇將聚焦於住宅的骨架與肌理,確保其安全、耐久與美觀。 第四章:住宅結構體係的選擇與應用 本章將係統介紹住宅結構體係的發展及其在現代住宅中的應用。 磚混結構: 講解其基本原理、優點與局限性,以及在低層住宅中的應用。 鋼筋混凝土結構: 詳細闡述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筒體結構等形式,分析其在多層及高層住宅中的適用性,以及荷載傳遞機製。 鋼結構: 介紹輕鋼結構、重鋼結構等在住宅中的應用,分析其優勢,如輕質高強、施工周期短等。 木結構: 探討輕型木結構、膠閤木結構等,分析其環保性、保溫隔熱性及在節能住宅中的潛力。 混閤結構: 討論不同結構體係的組閤應用,以發揮各自優勢,滿足復雜建築形態的需求。 抗震設計基本原理: 簡要介紹地震對建築的影響,以及結構體係在抗震設計中的基本要求和措施。 第五章:建築材料的性能與選擇 本章將深入探討住宅建造中常用建築材料的性能特點、選擇原則及發展趨勢。 主體結構材料: 混凝土與鋼筋: 介紹不同等級的混凝土和鋼筋的性能,以及其配閤比、配筋要求等。 鋼材: 講解不同種類鋼材的強度、韌性及防腐要求。 砌體材料: 介紹磚、砌塊等材料的性能,如強度、吸水率、導熱係數等。 木材: 探討不同樹種木材的力學性能、耐久性及處理方法。 圍護結構材料: 牆體材料: 詳細介紹保溫隔熱牆材(如加氣混凝土砌塊、保溫砂漿、保溫闆等)、隔音牆材、裝飾牆材等。 屋麵材料: 介紹防水材料、保溫隔熱材料、瓦片、金屬屋麵等。 門窗材料: 講解玻璃(如中空玻璃、Low-E玻璃)、窗框材料(如鋁閤金、斷橋鋁、塑鋼、木材)的性能,以及氣密性、水密性、保溫隔熱性要求。 裝修材料: 地麵材料: 瓷磚、石材、木地闆、地闆革等,分析其耐磨性、防滑性、易清潔性等。 牆麵材料: 塗料、壁紙、瓷磚、石材、木飾麵等,介紹其裝飾性、環保性、防火性。 吊頂材料: 石膏闆、鋁扣闆、PVC闆等,分析其防火性、防潮性、裝飾性。 綠色建材與環保理念: 介紹可再生材料、低揮發性有機化閤物(VOCs)材料、迴收利用材料等,以及綠色建材的評價標準。 第六章:建築防水與節能保溫 本章將聚焦於保障住宅使用壽命和提升居住舒適度的關鍵技術。 建築防水: 屋麵防水: 講解防水捲材、塗料等在屋頂的施工工藝,以及排水設計。 地下室及外牆防水: 介紹地下防水材料、外牆防水塗料、防潮層等。 廚衛防水: 強調廚衛空間等濕區的防水處理要求及常見做法。 建築節能保溫: 外牆保溫體係: 介紹外保溫、內保溫、夾心保溫等不同形式,以及保溫材料的選擇和施工要點。 屋麵保溫: 探討屋麵保溫材料的選擇和施工。 門窗節能: 講解高性能門窗(如三玻兩腔、Low-E玻璃、隔熱斷橋鋁窗)在節能中的作用。 熱橋分析與處理: 解釋熱橋的概念及其對建築節能的影響,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建築節能設計標準: 簡要介紹中國建築節能設計標準的梯度和要求。 第三篇:住宅的室內外裝修與配套 本篇將從居住者的實際體驗齣發,探討住宅的內外環境營造。 第七章:室內裝修設計與施工 本章將聚焦於提升住宅內部空間的功能性、美觀性和舒適度。 室內空間布局的優化: 如何根據居住者需求,對原有空間進行改造或優化,實現更閤理的功能分區。 色彩搭配與燈光設計: 講解不同色彩在空間中的心理效應,以及燈光對空間氛圍和功能的影響,如何營造舒適和諧的居住環境。 地麵、牆麵、頂麵材料的選擇與施工: 詳細介紹各種裝修材料的特性、優缺點、適用範圍及施工注意事項。 廚房與衛生間裝修: 強調其功能性、防水性、耐用性及人體工程學要求,以及常見的設計風格與材料選擇。 門窗、樓梯、隔斷等細部設計: 探討這些構件在提升空間品質和實用性中的作用。 環保裝修與健康傢居: 強調選擇環保材料、控製室內空氣質量、減少有害物質排放的重要性,以及綠色傢裝的理念。 第八章:住宅外立麵與景觀設計 本章將關注住宅的外部形象和周邊環境的營造,提升居住的整體品質。 外立麵風格與材料: 介紹不同風格(如現代簡約、新中式、歐式等)的外立麵設計特點,以及磚、石材、塗料、金屬、玻璃等外牆材料的搭配與應用。 屋頂設計與造型: 探討不同屋頂形式(如坡屋頂、平屋頂)的美學與功能性,以及屋頂花園等創新設計。 陽颱、露颱、飄窗設計: 如何將這些半開放空間打造成有吸引力的居住延伸區。 景觀設計原則: 探討如何通過綠化、水景、雕塑、鋪裝等元素,營造宜人、舒適、富有層次的居住區景觀。 公共空間與活動場地: 規劃社區廣場、兒童遊樂區、健身步道、休息座椅等,提升社區的活力與互動性。 智能化安防與管理: 介紹智能門禁、監控係統、周界報警等在保障居住安全中的作用。 第九章:住宅的智能與綠色發展 本篇將展望住宅的未來,探討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在現代住宅中的重要作用。 智能傢居係統: 智能照明、溫控、安防: 講解智能開關、傳感器、攝像頭、門鎖等設備的聯動應用,實現便捷、節能、安全的居住體驗。 智能影音娛樂、傢電控製: 介紹通過手機App或語音助手控製電視、空調、音響、掃地機器人等。 智能健康監測與環境調節: 探討空氣質量監測、水質檢測、智能新風係統等在改善居住環境中的作用。 智能能源管理: 介紹智能電錶、太陽能係統與傢居係統的結閤,實現能源的優化利用。 綠色建築技術: 可再生能源利用: 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熱水係統、地源熱泵等技術在住宅中的應用。 雨水收集與迴用: 講解雨水收集係統在景觀灌溉、衝廁等方麵的應用。 建築一體化光伏(BIPV): 介紹將光伏組件與建築外圍護結構結閤的設計理念。 自然通風與采光優化: 深入分析如何通過建築設計最大化利用自然條件,減少對能源的依賴。 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 探討如何通過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和綠色建築設計,引導居民形成環保、節能的生活習慣,共同構建可持續的居住未來。 本書內容力求涵蓋現代住宅從宏觀規劃到微觀細節的各個方麵,旨在為建築師、工程師、開發商、設計師以及對住宅建設和居住品質有追求的讀者提供一份全麵、實用的參考。通過深入學習和理解本書內容,讀者將能夠更好地把握住宅設計與建造的脈絡,應對未來的挑戰,並創造齣更美好、更健康、更可持續的居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