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4
在中国大地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保罗·索鲁( Paul Theroux, 1941— )美国知名旅行作家、小说家。1963年大学毕业后,到非洲马拉维、乌干达做老师。1968 年,在新加坡大学任教。1970年代初,和家人移居英国。现定居美国,并仍四处旅行。保罗·索鲁著作颇丰,火车旅行文学更是久负盛名,曾荣获英国惠特布雷德文学奖、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代表作有《火车大巴扎》《老巴塔哥尼亚快车》《英国环岛之旅》等。
内容简介
1986年,保罗·索鲁在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中国。
他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他用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
从80年代走来,一路沧桑巨变,但我们当下的摇摆与困境也都似曾相识。
编辑推荐
★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 影响何伟等一代旅行作家的先行者,比《江城》更早的外国人笔下的当代中国
★ 22条跨越东西南北的火车路线,长达一年的深度之旅,观察中国大地上的千百风貌
★ 激荡传奇的80年代,在一个 个平凡中国人的生活里,捕捉时代的发展轨迹
★ 冷静剖析,也刻薄吐槽,跟随犀利幽默的毒舌作家,发现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与时代变化
获奖记录
1989年 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
推荐语
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记者,总能问出你心中的问题……他有艺术家的天分,可以化平凡为神奇。
——《独立报》
《在中国大地上》记录了保罗·索鲁在中国一年的旅行见闻,他在途中极尽毒舌之能……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不停地同陌生人搭讪,比如气质忧郁的方先生和登山家克里斯·波宁顿。但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也我们更加了解作者本人——如果你想足不出户就游遍天下,他就是你最理想的旅伴。
——《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不是游记,而是深入、细致地观察和记录下1980年代中期剧变的中国。作者堪称何伟的先驱和师傅。跨越东西南北行程、独特的视角和冷静的分析,超越迄今绝大多数国人。
——豆瓣网友
##作者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远胜于许多国人,已经准备阅读他的其他几部作品了。
评分 评分 评分##保罗.索鲁写完这本书的三十多年后,很多东西都已经变了。我们再也不会穿过俄罗斯的国境线时,听到广播里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消息,也不会在路过长春时,得知贝托鲁奇正在拍摄《末代皇帝》,更不可能看到旅游业尚不发达,像是一个城镇一般的拉萨城,甚至,绿皮火车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当然,有些东西没有改变,就像同保罗.索鲁交谈的那位女大学生说的那样:“我们没有人闲逛,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具体的方向向前奔走的。” 也许是因为刚刚迈进社会,一切都在按部就班,我怀念去年自己闲逛的日子。
评分##老先生太可爱了。他说自己旅行的座右铭是“像狗一样咧嘴傻笑,然后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于是他记录下中国人意味深长的各种笑(唯独没有发自肺腑的笑)、到处有人扯着你换钱“Shansh marnie”、乘务员打了鸡血一样凶神恶煞地争夺床单、有关部门形影不离的盯梢和热心过头地请吃饭,以及永垂不朽的国粹——吐痰。此书记录了改开初期的若干光景,作者旅行、创作、出版的过程中经历了Hu的下台,距那场不可描述的事件的发生还有一年。Wg和改开是贯穿全书的话题,“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短暂的过渡期,这也许只是其中一段。”“我希望时间长一些。”——这一对话太经典也太前瞻了,其中透露的焦虑,在当年尚掺杂着憧憬和期望,于今读来则令人感到丝丝苦涩和惆怅。
评分 评分##我看的时候经常笑得嘎嘎嘎嘎的。何伟说他见过Paul,我问他真人是不是和书里一样mean,何伟说他真人其实很nice。我表示怀疑。(Leslie说她第一次看这本书时觉得很不舒服,觉得Paul是racist!)很多写中国的外国作家在书里都是显得很温厚的。而Paul这种看不惯所有人的作家真是有趣,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坐火车的时候都会想象,已经八十岁的Paul如果在火车上观察到我,是不是会评价一句“安静得无聊”。这本书里有我出生那年的欧洲, 苏联(东欧,蒙古),北上广成都厦门青海青岛烟台拉萨……今昔对比让我非常唏嘘。
评分##作者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远胜于许多国人,已经准备阅读他的其他几部作品了。
在中国大地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