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52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到云南插队,后转插队到山东,做过民办教师。1974年以后在北京街道当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1986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任教。1992年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2日病逝于北京。
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他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经史子集可能看了头疼,肥皂剧可能只看头一遍,小波的小说却可以历久弥新,常读不厌。 《白银时代》写的是二十世纪长大而活到下世纪的知识分子,在跨世纪的生存过程中,回忆他们的上辈、描述他们的上辈、同时对比他们自己的人生。与其说这是对未来世界的预测,不如说是现代生活的寓言,是反乌托邦故事。主人公生活的未来世界不仅不比现在更好,反而变本加厉地发展了现代生活中的荒谬。知识分子作为个体的人,被抛入日益滑稽的境地里。本书还收录了《2015》《2010》《未来世界》。
2017年7月23日喜马拉雅听完。鬼王蚀日|主播
评分 评分 评分##2015最搞笑。整本书最终留给我的记忆就是N个硕大的勃起的男性生殖器。
评分 评分##“罗马诗人维吉尔有诗云:下雨天待在家里,看别人在街上奔走,是很惬意的”,深以为然。《2015》是不是在讽刺暗喻wg呢?小舅就是指当年的知识分子,习艺所指的是批斗教育大会…到底是时代没有变还是王小波太超前?他写道“说到生活,就是今天比过去好;说到老百姓,那就是现在比过去坏”,到现在也是如此啊。那个年代就是要降低人们的欲望,要求所有人都相同,不能有一点不同之处,所以就连衣服也是单调的蓝色和绿色。王小波的文字荒唐荒诞,但现实难道不是更甚么…
评分##我常常幻想有一种仪器,可以直接把脑中所想的东西记录下来,那样写作的时候就省下不少力气。而且更大的好处是,写出来的东西更能直观反映人的思维。 可惜这种东西几乎不可能存在。 然后就有了王小波的小说,证明不用那样的仪器,我们也能把脑中所想的直接映射到纸...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