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每个家庭的老相册里都能找到这样的照片。
《佚名照》中完全不同的芸芸众生,在面对照相机时,却表现出近似的感情,近似的表情,近似的姿态,近似的环境,近似的尺幅——往日的昂扬和梦想都写在脸上、记录在案。晋永权通过1500张照片的收集和甄选展现出20世纪下半叶的时代之色与时代之光,堪称一部中国百姓照相史稿。
·
【内容介绍】
芸芸众生,在面对照相机时,却意外地表现出一致的特征:表演性、模仿性、符号性、互图性、实用性……
20世纪下半叶日常生活照片的影像类型丰富、多元,甚至出格,呈现出这一时期中国人生活的表与里、现象与本质。晋永权通过二十多年的图像收集、整理,甄选出从1950年代初期到1980年代末期1500余幅佚落的日常生活照片,试图寻找出中国人日常照相行为中的社会与历史逻辑。照片拍摄者、被拍摄者及拥有者信息皆无,使日常生活图像消弭了个案差异,由个体、家庭、特定人群的记忆载体,转变为公共记忆的共享之物。
《佚名照》既关乎过往,又预示未来,是一部平民生活的影像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现代精神成长史。在客观、温和中打开了视觉艺术解读历史文化的新视角,为一个日渐模糊的昨日世界,呈现出人性的温度,使我们更直观、感性地理解今天的中国人。
##“任何影像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依存、借鉴。依此便可以拆解这些影像的边界,看到它们之间相互缠绕又彼此分离的事实。”——终于明白为什么做成平装锁线,不做成精装。因为太厚了,七百多页,这样已经很重了,而且做成精装估计还没这个好翻阅。翻阅这本书,就像是小时候在别人家里看家庭相册一样,只不过年代跨度更大。年份越靠前,越无趣,五六十年代,除了千篇一律的拍照姿态,还有沉闷的套装。八十年代的那些看起来有趣多了。
评分##这些佚名照片遭遗弃或流失等故事更吸引我。
评分##所有面孔都让我浮想联翩。
评分##1950-1990年间黑白照片,普通中国人的影像,20多年购买自旧书旧货里几千张不知像主的照片选出;
评分##珍贵的图像陈列,有趣的分类方式。相较于摄影理论化的论述尝试,更吸引我的反而是书中提到的一些针对影像的官方指示文件以及隐藏在无数张佚名照片背后的拍摄者、制作者和上色者。这些无名者背后的无名者奔走、记录、发挥、表达,制造了一批批日常影像和生活细节。
评分##一部聚焦20世纪下半叶中国日常生活图景的视角独特、资料全面的摄影照片集。书中收录的照片,全部出自编者在旧书店、文物市场、旧货摊等处收集的资料,而且拍摄对象无一例外都是普通人。这些珍贵的影像组合在一起,足以构成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三四十年间,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第一手视觉史料。而编者对于这些影像照片的分类方式、评述内容和背景资料介绍,都体现出其不俗的学术眼光和丰富的阅读积累。我们也有理由期待,相关社会文化史、社会生活史、视觉艺术和艺术史研究的学者,能以本书中的资料为素材,开发出更为精彩的研究成果。
评分##Henri Poincare says,Ideas rose in crowds.
评分##1950-1990年间黑白照片,普通中国人的影像,20多年购买自旧书旧货里几千张不知像主的照片选出;
评分##1950-1990年间黑白照片,普通中国人的影像,20多年购买自旧书旧货里几千张不知像主的照片选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