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过怎样的一生?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海克·法勒 文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0 到100 岁,该学会的人生大事,都在这些生活的小事里了。

◎ 编辑推荐

★ 0—100岁都能看懂的“人生预告片” ,道尽一生心路历程与智慧,让人眼底含泪。

☆ 风靡全球的“心灵疗愈成人绘本”,让心回归简单。没有“应该要过”的人生,只有“想要过的人生”。

◆ 不管你正处在哪个阶段,书中都有与你此时此刻生命状态共鸣的一句话。

◇ 书中的感悟全部来源于真实生活。

作者亲身采访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国籍的各色人物,她只问他们一个问题:“生活教会了你什么?”将他们的所思所感汇集成了这本0-100岁的故事。

● 一岁,一年,一幅图,一句话。

每一个年龄阶段的感悟只用一幅图和一句话来表达。以绘本方式写人生哲学,能给读者更多留白和解读空间,更容易引起共鸣,让读者带入自己的故事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插画奖、葡萄牙绘本插画大奖、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奖、韩国CJ 图画书奖得主纯真手绘。色粉、蜡笔等综合材料绘制,犹如小孩子的稚嫩笔触,突显初生时的纯粹,年老时的通达。

◎ 媒体评论

一岁,一年,一幅图,一句话。道尽人生历程与智慧,让人眼底含泪。——柏林文学周刊

这可能是本年度最美丽、动人的书。——奥地利新闻报

不是简单读读就完了的书,它会陪你经历真正的生活。——纽约书评

◎ 内容简介

本书的诞生源于一份礼物。作者海克·法勒是德国《时代周刊》的编辑,当她看到刚出生的可爱侄女时,突然萌发了创作灵感:写一本独一无二的书,让侄女知道即将要面对的一生。她邀请获奖无数的插画家瓦莱里奥·维达里共同创作,自己则亲身采访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国籍的各色人物,集合成了这本从0 到100 岁的故事。她只问他们一个问题:“生活教会了你什么?”

采访后她意外发现,许多背景差异很大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世界的理解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

19 岁时,会经常讨厌自己。

36 岁时,发现现实与想象相去甚远。

43 岁时,学会了为自己而活。

51 岁时,接受了父母的样子。

75 岁时,学会了遗忘。

80 岁时,感到生命有限,更加珍惜当下。

92 岁时,接受了人终会死亡的事实。

你将逐年、逐页地顺着一生的时间,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小事情。相信,不管你正处在人生哪个阶段,书中都有与你此时此刻生命状态共鸣的一句话。你的人生,走到了哪一年?

用户评价

评分

##五六岁的时候,会平躺在床上,看着屋顶发黄的白炽灯出神,开一下关一下,想一下死亡,是离开父母的恐惧; 十五六岁,在乌烟瘴气的网吧通宵“厮杀”后,看了一部名叫《春风化雨》的电影,想了一下死亡,是无畏的“去他妈的”; 二十五六岁,离开了象牙塔和家,意气风发却看到了社会的复杂,找个角落喝口咖啡,抽口烟解乏的时候,又想到了死亡,是解脱或存活的无解…… 这会,又想到了王小波: 那一天我21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我还坚守云之前,即便我也已经知道云之后。

评分

##漂亮的绘本,但感觉更适合大人,因为大约只有大人能懂(也许也是大人更感兴趣),因为那画的就是一个人的一生。字很少,画面很大,在短短的时间里翻过去,会感到一种惊心:那确实就是我们欢乐与悲伤交错的人生。

评分

##100句话概括人的一生还是太仓促。

评分

##以为是儿童绘本,但更适合大人。1岁半懂得信任,7岁学会了发呆,16岁第一次接吻,26岁感受心碎,32岁成为母亲,43岁开始为自己而活,51岁慢慢接受父母老去的样子,56岁重新抬头看天上的月亮,65岁回到故乡,74岁才明白今生挚爱,92岁坦然面对死亡。人生这趟单向旅程,很多情况无经验可借鉴,但无论走到哪一段路,最好的年龄都不是以失去的日子计算的,而是那些你享受过的时光。

评分

##原来有中文版了,快去买鸭!!!!一开始纯粹被画风吸引,但越看越难过越看越感动,鼻子酸了好多好多次,最后真的就彻底崩掉了。可它只是一本每两页只有一句话的画本啊。

评分

##人的一生可以如此之短,一岁一画与话,便仿佛道尽了很多人的一生;人的一生又是如此漫长,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我们用一生各异的经历去充实各自原本空白的生命。张爱玲在《半生缘》里说:“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这本绘本也同样可以呈现出在人生的快与慢、前半程与后半程的对照,对20岁风华正茂的我们来说,5年前确已恍如隔世,人生也总有无限的可能;而对已走到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那种有限、来不及因而只能加倍珍惜当下每一分每一秒的感觉则构成了暮色将至的真相。也许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本绘本中照见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都会在不经意间被这些简短但却有力的句子触动,在不同的人生轨迹里,却有着同样的心路与感悟。

评分

##五六岁的时候,会平躺在床上,看着屋顶发黄的白炽灯出神,开一下关一下,想一下死亡,是离开父母的恐惧; 十五六岁,在乌烟瘴气的网吧通宵“厮杀”后,看了一部名叫《春风化雨》的电影,想了一下死亡,是无畏的“去他妈的”; 二十五六岁,离开了象牙塔和家,意气风发却看到了社会的复杂,找个角落喝口咖啡,抽口烟解乏的时候,又想到了死亡,是解脱或存活的无解…… 这会,又想到了王小波: 那一天我21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我还坚守云之前,即便我也已经知道云之后。

评分

##“29岁,有一件事你还没学会:周六独自在家,请不要暗自神伤。33岁,你学会了因为孩子忍受睡眠不足的烦恼。”应该怎么来形容呢?这可以说是一本非常简单的读,因为一岁一话一画;但说它简单,仿佛又有点过分,毕竟,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评分

##在小巷里的独立书店里读过这本,只觉得人的一生都不好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