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如攝影師一般思考與行動?】
【攝影是關於人生的。】
【通過鏡頭,攝影師將人生態度投射至作品。】
這是一本關於攝影的書——但攝影是關於人生的。
從給攝影術語下定義入手,大衛·赫恩著手指導年輕攝影師如何高效、實際地選擇屬於自己的拍攝主題,如何拍到滿意的單幅作品乃至完成整個專題,甚至如何挑選完美的鞋子和攝影包。你會發現,真正的攝影絕非僅僅是拿著相機在街上轉悠,而是涉及列錶、做計劃、閱讀、研究、分析、建立編檔係統等大量艱苦的工作。可以說,攝影師的絕大部分工作,是在拍攝開始前和拍攝結束後完成的。
除瞭指導讀者“如何成為攝影師”,大衛·赫恩與比爾·傑伊還探討瞭攝影的未來。麵對來勢洶洶的數字化影像,傳統紀實攝影將如何定義自身?赫恩在九十年代提齣的觀點依然直指要害。此外,兩人共同厘清瞭攝影師基本都會遇到的九個誤區,切實為讀者提供瞭可藉鑒的幫助。
本書不涉及攝影的具體技術及操作,而是告訴讀者“如何如攝影師一般思考與行動”。換言之,《攝影師手冊》不教方法,而是傳授方法論。
大衛·赫恩與比爾·傑伊試圖找齣所有攝影師都通用的基本原則,無論其攝影風格如何,屬於哪一攝影流派。
赫恩認為,人生的目標是成為潛在的那個自己,而攝影提供瞭通嚮這一目標的完美工具。對他來說,攝影與人生無法分離,攝影師並非無形地躲在相機背後,而是通過鏡頭,將自己的人生態度投射至作品,並留下個人印記。
##攝影師而非藝術傢本位的創作對談,條理清晰。盡管沒有直接講授任何技術層麵的問題,對創作方法的探討還是十分具體且切中肯綮。愛德華·斯泰肯那句非常熟悉的話可以提挈齣本書的中心:“但你有沒有想過,偉大的攝影師拍到過多少張偉大的偶然?”隻是讀完依舊不認同紀實攝影可以被稱為藝術,在這一點上,瑪格南攝影師一嚮過於自信。
評分##這本小書齣人意料地使用瞭黑體字,但隨著字色和字號的變化,呈現齣瞭頗為高級的質感。訪談中關於“眼睛脫離軀體”的練習非常有趣。
評分##不止是攝影,適用於任何創造性的工作。
評分雖然是一本小書,但讀的過程中很多次要停下來重讀某些段落,甚至讀完關於拍攝主題、單幅照片、專題攝影的幾章後,馬上又返迴重讀。因為信息量實在太大瞭,不細細去想會消化不完那些洞見。此外也強烈建議讀的時候看到不夠熟悉的攝影師名字,馬上就按照書末的姓名翻譯去查一下該攝影師的作品,這樣纔能更好地理解。此刻標記讀過也並不意味著讀完,畢竟從“知道”到“懂”的距離隻能通過踐行纔可能跨過。如果對攝影多少還有一些理想和敬畏,仍然希望自己能完成“作品”,這本小冊子是太好的提醒。慚愧自己一直沒有足夠認真地對待這件事,接下來要好好想一想瞭。還好應該不缺行動的機會。
評分##無論做什麼,最後上升到思想層麵差彆就不太大瞭。比如,要獨立思考,專注,破除攝影偏見和誤區,要付齣時間不斷訓練等。業精於勤,荒於嬉。
評分##★★★
評分##【讀庫新書】今年做得最有成就感的書。在中國,赫恩的名氣不大,他的攝影作品集也至今沒有引進。這位現年85歲的英國攝影師,曾開設“紀實攝影課”長達十五年,並使之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攝影課程之一。這本書,即為赫恩多年的教學後的反思,加上與攝影評論傢比爾·傑伊的對談整理而成,探討“攝影師如何通過鏡頭將人生態度投射至作品”。希望這本書能拋磚引玉,將赫恩介紹給中國讀者。
評分##讀庫小冊子裏,可推薦的書有很多,而這本絕不在此列。
評分##我放棄攝影瞭,看不進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