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反常识观点——不恰当的激励手段不仅不会促进效率的提升,而且会造成出乎意料甚至事与愿违的结果。既然“无情”的生存竞争必然导致生命个体的“自利”特征,又如何能产生约束个体自利诉求,甚至牺牲自身利益而考虑其他个体利益的行为?
什么样的激励手段是不恰当的?为什么不恰当的激励手段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
小到个人(如父母、老师)和企业、大到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才能有效地理解对方的需求,从而达到自己的想要的结果?
本书举出了数十个洞察人心的经济学实验,揭示了不为人知的人性真相。
同时,鲍尔斯教授也评析了诸多经济学、哲学史上的大儒如休谟、曼德维尔、马基雅维利等的观点,还引述了大量的经济学、哲学、心理学经典著作,不仅分析了如上问题的缘由,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
人性本善,合理的手段能使人性的光辉更加闪耀。
本书英文版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
##经济手段会排挤出利他驱动力,在考虑经济激励和惩罚时要考虑,书中的例子都不错,关键如何去做。
评分##五一假期图书馆借的 读完之后也云里雾里
评分##现代经济学把人看作极度利己主义来制定政策和激励措施是不合理的。和中国古代以道德为约束制定政策异曲同工。可谓一阴一阳。 每个人都有利己心也有道德心,政策应该在这之间寻找平衡点。
评分##行为经济学 我觉得分章节分的不太好 导致观点不够清晰有层次...
评分翻译不行
评分翻译不行
评分##利己和利他共存
评分##作者对“竞争-合作”的理解一般。这说明哲学还有一点点用处,比如,想习以为常的事物,然后问两个问题:1)X为什么习以为常;2)X真的习以为常吗?# 话说这是不是好为人师...
评分##7.6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