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战争事典029(修订版)
定价:49.80元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168132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落魄的东方封建王朝遭遇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强国,谁被惨遭打脸?看明帝国如何以垂朽之躯怒撕荷兰,台湾郑氏家族怎样利用时局迅速崛起!
回顾德意志的源起,再现“红胡子”腓特烈一生杀伐。
吐蕃挑战大唐,薛仁贵对上论钦陵,大非川之战唐军几乎全军覆没!它将导致何种后果?
瓦尔纳战役,是一场的大失败,还是一场另类的救赎?全景展现东欧诸国在奥斯曼铁蹄下做出的种种努力!
刘邦56万大军VS项羽3万骑兵,竟输得只顾逃命!实力分析彭城之战,看项羽如何逆转败局!
内容提要
大航海时启后,欧洲殖民者纷纷东渡。荷兰作为后起之秀,为攫取巨大利益,妄图用武力威胁中国通商,甚至垄断中国市场!然而大明帝国纵使日薄西山,仍能以雷霆之力还击,让荷兰人明白谁才是这片海域真正的主人!
“红胡子”腓特烈一世,这个给“罗马帝国”冠以“神圣”二字的君王,一生六次征伐意大利、两次参与十字军东征,将德意志的国力推向又一个高峰。但辉煌履历的背后,他又遭遇了怎样的挫折与打击?
随着唐太宗与松赞干布的相继离世,大唐与吐蕃的关系从缓和逐渐走向紧张,双方*终会战于大非川。此役是大唐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大的一次失败,它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而吐蕃又是如何一路走向扩张的?
自14世纪中叶以来,奥斯曼帝国疯狂染指欧洲,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拜占庭等领土相继被蚕食。1443—1444年,东欧诸国在波兰兼匈牙利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的率领下,两次发动十字军抵御奥斯曼帝国。然而在1444年的瓦尔纳鏖战中,东欧诸国却一败涂地。这样一场的大失败,缘何说拯救了欧洲?
公元前205年,刘邦趁项羽出师齐地、后方空虚之机,联合各路诸侯攻下楚都彭城。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一场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名战役的开始。看项羽如何利用3万骑兵,驱逐刘邦56万大军,实现惊天逆转!
目录
前言
17世纪东亚海上霸权之争——明荷战争与台湾郑氏家族的崛起
向神圣进发的“巴巴罗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传记
唐帝国的“坎尼会战”——大非川之战与唐蕃博弈
拯救欧洲的惨败——1444年东欧诸国抵御奥斯曼的瓦尔纳战役
西楚霸王的兵锋——楚汉战争彭城之战再解析
作者介绍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深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40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等专题性图书。
原廓:现任指文烽火工作室和自媒体公众号“冷兵器研究所”主编,*深记者,电视纪录片策划及撰稿人,音速及北朝论坛古战版块*深版主,长期致力于军事历史研究及相关图书的策划、编审、出版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军事图书和自媒体平台,致力于专业的古代与近代军备评测,普及中外军事历史知识,讲述不为人所知的战争故事。
董振宇:钻研东亚古代历史,对中国、日本、琉球、朝鲜等古代史皆有涉猎,著有《沈有容传》《岛津袭来——1609年庆长琉球之役始末》《克复安南——明成祖朱棣的惩越战争》等作品。
王立鹏:原CCTV国防军事频道《大家谈》栏目军事评论员,第*视频网军事评论员,《世界军事》原编辑,擅长武器装备、日本史、欧洲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类文章的写作,已在各类杂志发表历史文章50余篇。
赵子威:90后历史爱好者,通晓英语、德语,现主攻唐代吐蕃史和隋唐史,并对欧洲史等方面有程度的涉猎。
李楠:热爱历史、军事、文化,历史作者,书评人,特别对欧美历史感兴趣。已出版《第三帝国:镜头中看世界》《战争》《火神咆哮:世界火器兵》《林肯传》等10余部作品,书评有《战争》《成吉思汗的崛起》《极简人类史》《为你,耶路撒冷》等,另外还有《西美昂大帝》《北京的井》《优美的战争》等科普文章散见于报刊。
张磊: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从事外贸行业,爱好军事,对中国先秦和两汉军事史颇有研究,写作偏向于战略战术、将略、兵要地理、古兵器等方面。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觉很有分量,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那种微微泛黄的色调和扎实的装订,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封面设计得非常典雅,虽然内容涉及的是宏大的历史叙事,但整体风格却透露着一种沉稳和内敛的气息,没有那种过度渲染的紧张感,反而给人一种深入探究的欲望。我个人非常看重书籍的实体体验,而这本在触感和视觉上都做到了极高的水准,这无疑为阅读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翻开内页,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足以见得出版方在制作过程中所花费的心思。对于我这种对书籍收藏有一定要求的人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它不像那些追求轻薄快餐的读物,而是实实在在地让人感受到它所承载的知识的厚重感。我期待着书中的内容能够与其精美的外壳相匹配,带来一场知识的盛宴。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近乎古朴的庄重感。它没有现代流行读物中那种轻佻的、试图讨好读者的语气,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正式且考究的表达方式。这种风格与它所承载的严肃主题形成了完美的统一。很多段落的措辞,都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读起来仿佛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人物的沉思。特别是在描述那些决定性的历史转折点时,作者的遣词造句极具画面感,虽然没有过多的修饰,但那种凝练的语言力量却能瞬间将读者带入情境之中。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细节描述的文字,它们往往是寥寥数语,却精准地勾勒出了当时的社会氛围和人物心态,这种克制的美学,令人回味无穷。阅读过程更像是在品鉴一篇精雕细琢的长篇学术散文,而不是单纯的史实记录。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组织,体现了极高的系统性和宏观视野。它似乎不仅仅是关注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时间段,而是力图构建一个完整的、可以相互印证的知识体系。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前因后果的铺陈逻辑性极强,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历史线索是如何交汇、碰撞并最终导向既有结果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宏观构建能力,在同类题材中是较为少见的。它成功地避免了陷入琐碎的枝节而迷失方向,始终保持着对全局的把握。每一次读完一个部分,我都能清晰地在脑海中勾勒出该阶段的权力结构和运作模式。这不仅是对史实的梳理,更是一种对历史规律的抽象总结。对于想要建立完整历史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其坚实且可靠的框架结构,是系统学习的绝佳参考。
评分初读几页,就被作者那种抽丝剥茧的叙事手法所吸引。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零散、晦涩的历史片段,巧妙地编织成一张逻辑严密、脉络清晰的网。我特别欣赏他处理复杂事件时的那种冷静和客观,没有过多的情绪化色彩,而是专注于事实的呈现和背后的机制分析。这种处理方式,对于深入理解历史的复杂性至关重要,避免了陷入简单的“好人”与“坏人”的二元对立。举例来说,他对某个关键决策过程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决策者当时的压力和考量,还深入剖析了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的后果,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我常常会停下来,回味他那几句精准概括的论断,感觉像是在迷雾中找到了灯塔。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史料的堆砌,更在于作者那超凡的洞察力和组织能力,它真正做到了“述而不作”的精髓。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似乎比预想的要高一些,但一旦跨过最初的适应期,那种深入骨髓的智力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储备,否则在初期的专业术语和特定时代背景的描述上可能会稍显吃力。但这恰恰是它引人入胜的地方——它尊重读者的智力,挑战你去主动学习和连接知识点。我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查阅一些附注或者通过外部资源来确认一些概念,但这整个过程反而将我推向了更深层次的学习。这种“被动求知”的体验非常高效,它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提供了一个框架,让你主动去填充血肉。对于那些真正想要啃下硬骨头、追求知识深度而非速度的读者来说,这本著作简直是量身定做。它像一位严厉但公平的导师,鞭策着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去理解那些宏大叙事下隐藏的微观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