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籍整理教程
定价:68.00元
作者:时永乐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0101459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时永乐*的《古籍整理教程》**章为**部分 ,主要讲授何谓文献与古籍,古籍整理的主要内容, 古书的基本体例等,主要是明确概念与内涵;;第二 章至第六章是第二部分,讲授古籍整理的主要程序, 也是古籍整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版本的选择 、古籍的校勘、古籍的标点、古籍的注译、古籍的辨 伪与辑佚,这是本书的主体部分;第七章为第三部分 ,主要讲授撰写序跋、编辑附录及编制索引等辅助工 作,这是其他古籍整理理论*作较少注意到的内容。
*后为附录。
本书适用于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高校古典文献学 专业教学工作和一般古籍专业研究和出版工作。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厚实的纸张拿在手里份量十足,那种老派的、扎实的出版物质感,让人感觉这本书里装载的内容必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的。封面设计简洁却不失古朴韵味,字体选择上明显是下了功夫的,既有现代印刷的清晰度,又隐约透露出某种历史的沉淀感。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排版,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让那些复杂的图表和文字有了足够的呼吸空间,不像有些学术书籍,恨不得把信息塞满每一个角落,让人感到窒息。装订的工艺也十分精湛,书脊即便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松散,这对于一本需要经常查阅的工具书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每一次抚摸着这本书的封面,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对于“整理”这件事本身的尊重,这种对载体的重视,似乎也暗示着内容本身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体现了人民出版社一贯的高水准制作工艺,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和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对一个“教程”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集中在基础的编目和著录规范上,但翻阅后发现,它对古籍的“流传史”和“价值评估”部分着墨颇多,这部分内容简直是为我这样对文献史感兴趣的研究者量身定制的。作者对于不同历史时期藏书家的癖好、官修书目的增删演变,都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并且能够将这些宏大的历史脉络,巧妙地嵌入到具体的操作步骤中去。比如,在讨论“题跋”的整理归类时,作者不仅告诉我们要记录谁写了跋,更深入分析了题跋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观点对后世研究的影响。这种将技术规范与学术史深度融合的处理方式,使得这本书不仅具备了工具书的实用价值,更提升到了学术专著的层次,让人在学习“如何做”的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做”的深层学术意义。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自己收藏的几部清代地方志残卷时,遇到了很多关于古籍版本鉴定和目录著录的难题,市面上现有的零散资料拼凑起来总感觉缺了系统性和逻辑性。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它不像很多理论著作那样只停留在宏观的哲学层面,而是非常务实地深入到了操作细节。例如,书中关于“避讳字”的辨识规范,以及不同朝代对“朱印”和“墨印”的用法差异,都有非常详尽的图例和对比分析。我尤其欣赏它在描述文献修复流程时所采用的图示,步骤清晰,逻辑严密,即便是像我这样主要从事文献研究而非实际修复工作的人,也能从中领悟到文献保护的基础理念。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SOP(标准作业程序),让原本感觉玄乎的古籍整理工作,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提升了我处理手头那批复杂残卷的信心和效率。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反复体会到了一种被严谨的学术态度所包裹的感觉。这并非是那种空泛的口号式严谨,而是体现在每一个数据引用、每一个术语定义上的精确无误。尤其是在涉及一些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比如古籍中的插图版画的装裱技术,书中引用了材料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来解释纸张的酸化问题,这一点让我印象极为深刻。它体现了编者团队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对信息准确性的极致追求。很多市面上声称权威的整理指南,往往在专业术语的翻译或引用上存在瑕疵,但这本书几乎没有这类问题,每一个名词的释义都非常到位,甚至附有英文对照,对于希望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套工作流程,更重要的是,它树立了一个令人信服的、高质量的学术规范标杆。
评分坦白说,我对很多“教程”类的书籍都会抱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因为很多教程往往流于表面,或者过于学术化,让普通爱好者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却出奇地亲切且富有代入感。作者似乎深谙我们这些业余研究者在面对浩瀚的古籍资料时的那种无助感,从最基础的“如何正确地翻开一本宋版书”这种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至关重要的细节讲起。文字流畅,没有那种僵硬的学术腔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耐心地向你传授毕生所学。特别是在讲解“版本异文”的比对方法时,作者举的例子都是极其经典的案例,让人在理解原理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小型的高端古籍鉴赏课。这种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是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它有效降低了专业知识的门槛,让更多有志于此道的人能够真正入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