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跟着大师学压花
定价:50.00元
作者:谢荔(Shelley Xie)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1115647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世界知名压花艺术大师谢荔作品
内容提要
本书上篇的着重点是教授压花手工艺术的基本技巧及案例,主要受众为花艺/手工艺术DIY爱好者和对减压养生有兴趣的读者;下篇的着重点是展示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理念和压花艺术园得天独厚的儿童智力训练的理想环境,主要受众为父母和儿童。
目录
作者介绍
谢荔(Shelley Xie)
世界知名压花艺术大师谢荔,十几年如一日对落花的爱恋,使她变身为大自然的代言人,一片片普通的鲜花透过她的指尖,魔幻般地变成令人惊艳的艺术作品,让人拍案叫绝。一幅幅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意作品倾述着她对大自然满满的爱,让人在匆忙中驻足,静下心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曼妙。一个个鲜活又短暂的生命(花叶)通过她灵巧的双手获得永生。
她的压花艺术自成流派,既浪漫、洒脱,又时尚、优雅,其色彩之美让人心动窒息,背后不乏感人的故事,她的获奖作品无一不留给人们无限的暇想空间。
多年来,她的作品已走进千家万户,被视为珍品保存,让人爱不释手,也拉近了人们和大自然的距离。
文摘
序言
这部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简直是顶级的享受,拿到手里就能感觉到制作者的用心。内页的印刷色彩饱满而真实,尤其是那些花卉的特写照片,几乎能让人闻到花朵的芬芳。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匠心独运,每篇文章的字体选择和段落间距都经过了深思熟虑,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书中对不同季节花卉的介绍非常细致入微,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处理花材,更深入地探讨了植物的生长习性、不同品种的细微差别,让我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艺术鉴赏录,而非单纯的技术手册。它引导读者去观察光影如何穿透花瓣,去捕捉露珠在叶片上瞬间的形态,这种对细节的捕捉和升华,实在令人赞叹。我甚至开始将它作为日常的休憩读物,仅仅翻阅那些精美的图片,就能让紧绷的神经得到极大的放松,那种纯粹的美感冲击,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具有启发性,它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公式化的教学口吻,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午后阳光下,轻声细语地分享着他的“独门秘籍”。作者的语言充满了诗意和生活哲理,他总能将看似枯燥的“压制”技巧,融入到对生命短暂与永恒的思考之中。比如,在讲述如何为鸢尾花选择最佳的干燥时间时,他穿插了一段关于“时间对美的塑造”的思考,这让我对“等待”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让你在学习技法的同时,精神层面也得到了滋养。我发现自己不再仅仅是为了做一个漂亮的摆件而操作,而是开始带着一种近乎禅意的专注去对待每一个步骤,去体会花朵在被定格前最后的姿态。这种从技术到哲学的跨越,是这本书最让人惊喜也最难以复制的地方,它让“手作”从一种活动,升华成了一种生活态度。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材料科学”方面的专业度,这远超出了我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的预期。它并没有止步于告诉你“用吸水纸”,而是深入解析了不同类型吸水材料的纤维结构、酸碱度对植物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甚至还讨论了真空环境对花瓣细胞壁的微观作用。书中配有大量的微距摄影图片,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处理方式下花朵细胞的破裂程度和水分蒸吐情况,这种科学的支撑让所有的操作步骤都变得有理有据,而不是凭感觉。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以前我总是在重复失败中摸索,现在我能理解“为什么”某些花材容易变黑,也知道“如何”通过调整压力和温度来实现最佳的色彩保留。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为我未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设计真的太人性化了,简直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做的“避坑指南”。它特别设置了一个“常见失误与抢救手册”的章节,里面罗列了十几种我自己在实践中遇到过的、但又束手无策的问题,比如“压制后边缘卷曲”、“颜色突然大面积渗水”、“干燥过程中出现霉斑”等等。最棒的是,针对每一个问题,作者不仅指出了原因,还提供了“如果已经发生,如何尽力补救”的详细步骤,甚至连不同补救措施的优缺点都做了清晰的对比。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实验信心,让我不再害怕失败,因为我知道,即便是出现问题,这本书也能成为我的“急救包”。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感觉作者真的站在读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我们排除了学习路上的所有障碍,是一本真正落地、可操作性极强的工具书。
评分与其他偏重于“装饰性成品”展示的书籍相比,这部作品的重点明显放在了“过程美学”的展现上。它花了大量篇幅去介绍工具的自制与改良,比如如何利用废旧的木板和螺丝来制作一个结构稳定、压力均匀的自制压花器,以及如何根据不同花卉的厚度来定制不同硬度的衬垫。这种“授人以渔”的精神贯穿始终,它鼓励读者利用手边的资源进行创新,而不是盲目追求昂贵的专业设备。其中有一段关于“光线对干燥效果的影响”的讨论,作者竟然建议我们根据不同日照强度调整晾晒的时间点,这简直是教科书里找不到的经验之谈。这本书真正教导我们的,是如何与自然环境、手边材料进行一场充满智慧的对话,培养一种利用现有条件创造出独特风格的能力,让我从一个单纯的模仿者,逐步成长为一个懂得“因材施教”的实践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