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1
满28包邮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儒家经典必读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基本信息
书名:孝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儒家经典必读本)
定价:12.0元
作者:徐艳华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6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读经典名著,可修养自我心灵,领悟显现哲思,改进处事方法。《孝经》一书,即以通俗易懂且严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将深刻的孝道道理揭示得生动明确,从而使得孝道思想深入人心。这本小书篇幅不足两千字,却对古代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不但尽人皆知,而且把它当作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内容提要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孝道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孝经》即是一部关于“孝道”的专著,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本书收录了《孝经》原文,以详细的注解及译文重现了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其严谨性,全面照应“经典藏书”理念。本书对于延续与推广先贤圣哲的智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开宗明义章
【主旨】
本章题为“开宗明义”,“开”是提示,“宗”是根本,“义”是义理,可见本章是《孝经》的纲领,揭示了《孝经》的宗旨,表明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原文】
仲尼①居,曾子②侍。子曰:“先王③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④,民用⑤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⑥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⑦。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⑧,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⑨,中于事君⑩,终于立身。《大雅》11云:‘无念尔祖12,聿修厥德13。’”
【注释】
①仲尼:孔子的字。春秋时鲁国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②曾子:曾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
③先王:古代的圣贤帝王,旧注指尧、舜、禹、文王、武王等。
④以顺天下:使天下人心顺从。顺,顺从。
⑤用:因而,由此。
⑥避席:离席而立,古代的一种礼节。席,铺在地上的草席,这里指自己的座位。
⑦教之所由生也:古代有“五教”之说,即教父以义,教母以慈,教兄以友,教弟以恭,教子以孝。在儒家学者看来,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⑧毁伤:破坏,毁坏,一般认为见血为伤,亏损为毁。
⑨始于事亲:以侍奉双亲为孝行之始。一说为从幼年时期以侍奉双亲为孝。
⑩中于事君:中,中间,指人的青壮年时期,一说是以为君王效忠、服务为孝行的中级阶段。
11《大雅》:这里指《诗经·大雅·文王》篇。
12 尔祖:你的祖先。
13 聿修厥德:《尔雅》中说:“聿,循着,述也。”厥,代词,与“其”相似。
【译文】
一天,孔子在家中闲坐,他的弟子曾参在一旁侍奉。孔子说:“古代的圣德贤王有至高无上的品行,掌握重要的事物之理,以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的情绪。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曾子听了孔子的话,觉得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席站起身来向孔子恭敬答道:“学生很鲁钝,不太聪敏,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
孔子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对百姓的一切教化都是从孝道中产生的。你先坐下来,我慢慢地告诉你。孝道听起来让人觉得范围很广,但做起来并不复杂,你要懂得爱亲,先要从珍惜自己开始。凡是一个人的身体,哪怕一丝头发、一点皮肤,都是父母赐予我们的。既然身体发肤都承受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对儿女的一片爱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遵从孝道的开始。而修立自身的崇高品质,为众人所景仰,不但可以使自己的名誉传颂于当时,而且可以使其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都会因敬慕之心推本寻源,也会对他父母教养的贤德大加赞誉。这样,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行而荣耀万千,这便是孝道的完成。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侍奉双亲;到了中年,便外出做官,以此实现自己的抱负,为国家尽忠;后,扬名显亲,让父母感受到荣耀,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的圆满的结果。《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怎么能不追念你先祖的德行呢?你要努力去发扬光大祖先的德行。’”序言
前言
中国文化史上,有这样一本小书,它的篇幅不足两千字,却对两汉以来的古代中国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上至一国君主,下至寻常百姓,不但尽人皆知,而且把它当作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本小书就是《孝经》。
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孝道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对稳定社会,弘扬先进的社会道德风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中国“孝”文化之所以在中国深入人心,与《孝经》的传播密不可分。
作为“儒家十三经”(即《诗经》《尚书》《易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之一的《孝经》,以简要通俗的文字,阐述了古人视为一切道德根本的孝道。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它以孝为中心,集中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道好像日月星辰运行于天际永恒不变一样,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并认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天下,臣民能够用孝立身行世。
与此同时,《孝经》还在中国伦理思想中次阐述了“移孝作忠”的思想,将孝敬双亲与忠于君主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上新的高度,认为仁爱可以促使社会更加和睦有序,“孝悌之至”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实现天下的和谐。
《孝经》在儒家思想史上把孝提升为社会的政治伦理,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孔子看来,懂得了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孔子曾说:“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我的志向是通过《春秋》反映出来的,而我的行为都体现在《孝经》里。)可见,研读《孝经》,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并从中提炼出积极的成分,用于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满28包邮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儒家经典必读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