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译注 9787532584802

国语译注 978753258480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邬国义 胡果文 李晓路 注 著
图书标签:
  • 国语
  • 先秦
  • 诸子百家
  • 原文
  • 注释
  • 翻译
  • 典籍
  • 古籍
  • 历史
  • 语言学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4802
商品编码:3001699354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语译注

定价:58.00元

作者:邬国义 胡果文 李晓路 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32584802

字数:677000

页码:624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语》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内容丰富、文字优美的国别史,要了解先秦的社会和历史,离不了《国语》。这部完成于二十多年前的《国语译注》,系华东师范大学邬国义教授的代表作之一,他将《国语》的原文译成了现代汉语,并加注释。译文以前人疏注为依据,力求做到信、达、雅。这次将此书列入《中国古籍名著全本译注丛书》,作者又作了程度的修订。

目录


作者介绍


邬国义,男,1951年4月生,浙江奉化人。1978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二十世纪学术史等。

文摘


序言



汉魏三国:风云变幻的英雄史诗 一、 乱世初现:汉祚倾颓,群雄逐鹿 巍巍大汉,盛世已然不再。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一场席卷天下的黄巾起义,如燎原之火,瞬间点燃了积蓄已久的民怨。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但汉室的统治威信却彻底崩塌,地方军阀趁势崛起,各自盘踞一方,中国历史进入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分裂与混战时期——汉魏三国。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或胸怀大志,试图恢复汉室荣光;或雄才大略,梦想建立自己的王朝;或忠肝义胆,誓死效忠君主;或奸诈狡猾,不择手段以求自保。这些人物的命运交织,谱写了一曲曲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二、 群雄并起:豪杰辈出,各显神通 在这乱世洪流中,最先崭露头角的,是北方的董卓。他趁着朝廷内乱,挟持汉献帝,一手遮天,成为洛阳城内最大的权力操纵者。然而,董卓的暴行激起了天下公愤,以袁绍、袁术为首的十八路诸侯联军挺身而出,讨伐董卓。尽管这次联军最终因内讧而瓦解,但它标志着各地军阀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了群雄逐鹿的序幕。 在逐鹿中原的战场上,涌现出三股最耀眼的力量,它们将深刻影响三国历史的走向。 第一股力量:曹操,乱世的枭雄,统一的奠基者。 曹操,字孟德,出身于宦官家庭,却凭借其非凡的胆识、过人的智慧和不屈的意志,在乱世中迅速崛起。他年轻时曾有过“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警世之言,这或许预示了他日后冷酷无情却又用人唯才的行事风格。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逐渐掌控了汉献帝,并在北方站稳脚跟。官渡之战,他以少胜多,击败了强大的袁绍,统一了北方,为日后建立魏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屯田制,稳定了北方经济;他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吸引了无数志士仁人投奔麾下;他的诗歌雄浑豪迈,充满政治抱负和人生感慨,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股力量:刘备,仁德的君主,复兴的希望。 刘备,字玄德,以其“仁德”著称,虽出身寒微,却胸怀匡扶汉室的宏愿。他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乱世中艰难求存。早期,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寄人篱下,但凭借其坚定的信念和身边聚集的一批忠诚的追随者,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一步步发展壮大。三顾茅庐,他终于请来了诸葛亮,这位“卧龙”的加入,为刘备集团注入了灵魂,也为日后的“三分天下”奠定了战略基础。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联手,以少胜多,击败了曹操的百万大军,这是三国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战役之一,也彻底改变了中国北方的政治格局。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实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成为了汉室复兴的旗帜。 第三股力量:孙权,江东的雄主,独立的王国。 孙权,字仲谋,继承了其父孙坚和兄长孙策在江东打下的基业。他年轻有为,在周瑜、鲁肃、吕蒙等良将的辅佐下,巩固了江东的统治,并凭借长江天险,成功抵挡住了曹操和刘备的攻势。孙权是一个极其聪明的统治者,他善于用人,能够容纳不同意见,并且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战略判断。赤壁之战,他力排众议,与刘备结盟,共同抗曹,展现了非凡的政治眼光。在之后的岁月里,孙权逐渐将江东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而强大的王国,他统治期间,江东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为了三国时期的一股重要政治力量。 三、 赤壁烽烟:三国鼎立,风云再起 赤壁之战的胜利,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最佳时机,北方政权遭受重创。而刘备集团则因赤壁之战的胜利,获得了喘息之机,并在诸葛亮的谋划下,逐步夺取荆州、益州,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实现了与孙权的“联吴抗曹”的战略目标。 至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三国鼎立”的全新局面。曹操(后来的曹丕)在北方建立了曹魏;刘备在西南建立了蜀汉;孙权则在东南建立了东吴。三个政权相互制约,相互竞争,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政治军事斗争。 四、 诸葛神算:智计绝伦,鞠躬尽瘁 在三国纷争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字孔明,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存在。他被誉为“千古智圣”,其智谋之深远,战略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诸葛亮以“隆中对”为刘备规划了夺取天下的大致方略,并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呕心沥血,辅佐刘备父子,为蜀汉政权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指挥的几次北伐,虽然未能彻底击败曹魏,但却极大地牵制了曹魏的力量,展现了蜀汉政权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战略韧性。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他的故事,如《空城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都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传奇。 五、 英雄落幕:三国归晋,尘埃落定 尽管三国鼎立的局面持续了几十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力量的消长也在发生着变化。曹魏政权在司马家族的辅佐下,逐渐变得强大,而蜀汉和东吴则在内忧外患中走向衰落。 最终,在司马家族的精心策划下,曹魏发动了对蜀汉和东吴的进攻。蜀汉在后主刘禅的昏庸统治下,最终灭亡。随后,东吴也无法抵挡强大的曹魏的攻势,宣告覆灭。 三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记。它不仅仅是一段充满战争与杀戮的历史,更是一部歌颂英雄、展现智慧、传承忠义的史诗。无数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七步成诗”等等,至今仍然广为流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三国时期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周瑜等等,他们鲜活的形象,早已深深地刻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成为了智慧、勇气、忠诚、仁德的象征。这段历史,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中的几篇核心章节后,我深刻感受到,这部《国语译注》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部单纯的“工具书”范畴,它更像是一份精美的“导览图”。它在对文本进行准确注释的同时,还融入了作者对于《国语》思想体系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考。我注意到,在对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评论或政治观点的阐述部分,译注者不只是简单地复述原文,而是加入了简要的背景介绍和影响分析,这对于理解《国语》作为一部史书和政治论著的复杂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适度的“解读”而非过度的“灌输”,使得读者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起独立思考和比较分析的能力,这才是真正优秀的历史文献整理工作所应有的面貌,它让历史的对话变得更加立体和生动。

评分

坦白说,我对很多现代出版的古文读物都抱有一种“差不多就行了”的心态,但《国语译注》在语言的驾驭上,展现出了一种极高的专业水准。译文部分的处理尤为精妙,它没有陷入那种“翻译腔”的窠臼,即用生硬的现代语结构去套用古文的句式,反而是在保持原文的古雅韵味和句子结构张力的同时,让现代读者能够顺畅地理解其含义。这种“信”与“达”之间的平衡拿捏得非常到位,让我在阅读那些长难句时,不必频繁地回头查阅注释,就能大致把握住作者的论述脉络。这种高质量的翻译,说明译注者对先秦两汉的语感有着极深的体悟,他们不仅是文字的搬运工,更是古代思想的有效传达者,这种对语言艺术的尊重和呈现,是我认为这部书价值的核心所在。

评分

这本《国语译注》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古朴的色调,仿佛一下子就将人拉回到了那个需要细细品味文字的年代。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的考量,比如纸张的选择,触感温润,阅读时不会有廉价的油墨味,这对长时间阅读古籍校注类书籍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我通常是个对排版要求很高的人,太多拥挤的文字或者过大的留白都会让我感到阅读疲劳,但这本书的版式设计恰到好处,疏密有致,那精心排布的注释和原文之间的空间处理,既保证了阅读的连贯性,又让读者在需要查阅译注时能迅速定位,这一点上,编辑团队的用心可见一斑。当然,作为一部译注类的工具书,最终还是要看内容的扎实程度,但仅从物理形态和初步的翻阅感受来看,它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值得收藏和时常翻阅的佳作,光是放在书架上,那种厚重感和历史的沉淀感就足够令人心满意足了。

评分

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部《国语译注》的注释体系构建得非常宏大且系统化,这远超我拿到书时基于封面产生的初步印象。它不仅仅是对生僻字词进行简单的字面解释,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了词汇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深层含义和引申义。我注意到,许多看似简单的词汇,在不同的篇章中会因为其古语的复杂性而呈现出微妙的语义漂移,而这部译注几乎都捕捉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并且用非常精炼的现代汉语进行了阐释,这对于真正想要掌握《国语》精髓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涉及到一些典故和历史人物的引用时,并非敷衍了事,而是提供了旁征博引的支撑,甚至会对比其他古籍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记载,这种严谨的考据态度,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也大大增强了译注本身的权威性。

评分

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平时工作忙碌,只能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人来说,阅读的效率和便利性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在这方面,《国语译注》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并没有将所有的译注都堆砌在每一页的底部或紧随原文之后,而是采用了那种清晰的分栏或分段式设计,使得原文与注释之间的切换非常自然流畅。举个例子,当遇到一个长达几句的原文段落时,相关的注释会在其下方集中体现,并且用不同的字体或标点符号进行了明确的区隔,避免了视觉上的混淆。这种结构上的清晰度,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原本可能显得艰涩的文本变得平易近人,让人有信心能够持之以恒地读下去,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本“摆设”来看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