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住宅设计解剖书-2
定价:45.00元
作者: 饭冢丰,董方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44288262
字数:
页码:17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专业建筑师告诉你,如何打造一个温馨、舒适、宜居的家。
n★25条设计诀窍,条条都是干货。
n★格局、采光、动线、视野、收纳……一网打尽!
n★实现生活的愉悦性+居住的功能性+设计的独创性
n★无论是买房者,还是租房族,都能从中获益。
n海报:
n内容提要
本书是日本一级建筑师饭冢丰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出来的住宅设计基本原则和做法,以及*佳操作顺序。虽说是格局设计,但真正的工作从思考住宅用地就开始了。
n书中一一阐明了如何合理规划建筑用地,扬长避短;保持建筑外观的简洁性,让适当的凹凸变化带来律动感;公共区、用水区、私人区,基本的区域划分要相信直觉;紧凑、宜居的四叶草形动线,一点不浪费空间。还有空间划分如何拿捏得当,做到既保护隐私,又通透敞亮;而恰到好处的层高,会让格局焕然一新。还有舒服的休息区、的收纳……从宏观到细节,好的住宅格局,让生活更舒心。
目录
序言
Step 1 从长方形开始
用地
生吃不行,就煮熟
期望
咖啡浓淡,全看萃取
资料
擅长模仿也是一大优点
规模
给我一块大的豆腐
屋顶
放弃“法定设计”
形状
慎用凹凸变化
Step 2 基本礼节,切不能忘!
布局
1是车位,2是庭院,3、4空着,5是房子
区域
Don't think.Feel
玄关
与楼梯一起占据中央位置
动线
四叶草理论,不是四瓣也可以
用水区
若即若离
尺寸
不多不少刚刚好
Step 3 拿捏分寸
划分
加法?除法!
中间地带
非里非外的中间地带
视野
开阔视野带来安心感
休息处
休息,休息一会儿
回路
欲速则不达
深度
有时候,有舍才有得
窗户
发现“窗框法则”
Step 4 奏响高度的旋律
天花板高度
拒绝等比例
楼·层
半拍理论
挑高空间·落差
将平面旋转90度
楼梯
挖掘潜能,发挥多种用途
采光
自上而下,自然采光
断面图
以一当百
后记
实例
“资料”中的实际案例
凸出的起居室与南面梨园相连
利用中央的玄关、楼梯打造死角,营造更大空间感
开阔的视野,连接休息处与阳台
错层构成的双阁楼设计实景
挑高空间采入充足阳光,无须灯光照明
有关格局的标准答案
如果是道路在“南侧”的用地
如果是道路在“东侧”的用地
如果是道路在“西侧”的用地
如果是道路在“北侧”的用地
作者介绍
饭冢丰(YUTAKAIIZUKA),1966年出生在日本东京,1990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建筑专业,一级建筑师。2004年创立i+i设计事务所。2011年开始在日本法政大学授课。
文摘
序言
序言
Step 1 从长方形开始
用地
生吃不行,就煮熟
期望
咖啡浓淡,全看萃取
资料
擅长模仿也是一大优点
规模
给我一块大的豆腐
屋顶
放弃“法定设计”
形状
慎用凹凸变化
Step 2 基本礼节,切不能忘!
布局
1是车位,2是庭院,3、4空着,5是房子
区域
Don't think.Feel
玄关
与楼梯一起占据中央位置
动线
四叶草理论,不是四瓣也可以
用水区
若即若离
尺寸
不多不少刚刚好
Step 3 拿捏分寸
划分
加法?除法!
中间地带
非里非外的中间地带
视野
开阔视野带来安心感
休息处
休息,休息一会儿
回路
欲速则不达
深度
有时候,有舍才有得
窗户
发现“窗框法则”
Step 4 奏响高度的旋律
天花板高度
拒绝等比例
楼·层
半拍理论
挑高空间·落差
将平面旋转90度
楼梯
挖掘潜能,发挥多种用途
采光
自上而下,自然采光
断面图
以一当百
后记
实例
“资料”中的实际案例
凸出的起居室与南面梨园相连
利用中央的玄关、楼梯打造死角,营造更大空间感
开阔的视野,连接休息处与阳台
错层构成的双阁楼设计实景
挑高空间采入充足阳光,无须灯光照明
有关格局的标准答案
如果是道路在“南侧”的用地
如果是道路在“东侧”的用地
如果是道路在“西侧”的用地
如果是道路在“北侧”的用地
《住宅设计解剖书-2》这本书,从书名就能感受到一股严谨而深入的气息,这正是我所追求的。我最近正在为自己的新家做规划,希望能够打造一个既实用又具有独特风格的居住空间。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体现居住者个性和生活态度的设计细节,比如如何通过家具的选择、软装的搭配,甚至是细微的装饰品摆放,来讲述一个关于“家”的故事。这本书的“解剖”二字,让我联想到它或许会从更宏观的角度,剖析不同类型住宅的特点,例如单身公寓、二人世界、三代同堂的家庭,它们在空间布局、功能需求上会有哪些显著的差异。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根据不同居住人群的需求,量身定制设计方案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我也对如何通过巧妙的动线设计,让居住空间更流畅、更具效率,以及如何利用色彩和材质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有着浓厚的兴趣。光是想象一下,就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
评分翻开《住宅设计解剖书-2》,一股浓郁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坚信,好的住宅设计绝非仅凭一腔热情,而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对居住者需求的深刻理解之上。这本书的“解剖”之名,似乎预示着它将带领我们深入住宅的肌理,探究其结构、材料、空间组织等方方面面。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住宅功能性与美学性的平衡的论述,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既满足居住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又能营造出富有艺术感的空间氛围。例如,我对于如何处理开放式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界限,以及如何通过光影、色彩、材质的搭配来提升空间的品质感,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触及当代住宅设计面临的一些新挑战,比如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压力,如何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居住理念,以及如何通过科技的引入来提升居住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光是想象这些内容,就让我感到无比兴奋。
评分拿到《住宅设计解剖书-2》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分量十足,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知识的厚度。我最近正在为家里进行一次翻新改造,想在不破坏现有结构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优化空间利用率和居住舒适度。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实现“小空间大作为”的设计理念,比如如何通过巧妙的隔断、嵌入式家具或者多功能空间的设置,来让原本局促的房间显得开阔起来。同时,我也对采光和通风的效果非常在意,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最大化引入自然光照和保持空气流通的专业建议。这本书的“解剖”二字,让我联想到它可能不仅仅停留在美学层面,更会深入到结构、材料、工艺等技术细节。我迫切希望了解不同墙体材料的隔音、保温性能差异,不同窗户设计的优劣,甚至细致到水电管线布局的合理性。毕竟,一个舒适宜居的住宅,离不开背后严谨而科学的设计。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指导,让我能与设计师更好地沟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刚拿到这本《住宅设计解剖书-2》,还没来得及深入翻阅,但从封面设计和排版上就能感受到它的专业和用心。封面色彩沉稳,字体清晰,给人一种扎实可靠的感觉,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向对居住空间的设计和演变过程充满好奇,尤其关注那些能够反映时代变迁、文化特色以及居住者生活方式的细节。《住宅设计解剖书-2》的标题本身就暗示了一种深入剖析、层层剥离的态度,这正是我在众多设计类书籍中苦苦寻觅的。我希望它能像一把精密的解剖刀,不仅展示住宅的外在形态,更能揭示其内在的骨骼、肌理和灵魂。比如,我特别好奇它是否会触及不同地域的住宅风格,例如东方园林式的布局与西方庭院式设计的哲学差异;又或者,它是否会探讨当代科技发展对住宅空间提出的新挑战与新可能,比如智能化家居如何与建筑结构融为一体,又或者可持续性材料的应用如何改变传统的建造模式。我还在构思自己的小院,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空间组织、材料选择和功能布局的启发,让我的居住空间既有实用性,又能承载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光是想象一下,就能感受到这本书可能带给我的丰富信息和思维火花。
评分《住宅设计解剖书-2》这本书的问世,对我而言,是一次与建筑历史对话的难得机遇。我一直对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住宅演变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古朴的夯土民居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高层,住宅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社会变迁、技术进步、审美观念更迭的载体。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不同时代住宅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例如,它是否会详细介绍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榫卯工艺,或者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中对称、比例的原则如何在住宅设计中体现。同时,我也对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如何渗透到住宅设计中感到好奇,例如,地中海地区的住宅为何普遍采用白色墙体和蓝色屋顶,而北欧的住宅又为何倾向于使用简洁的线条和大量的木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住宅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并从中汲取灵感,去思考我们当下的居住空间应该如何传承与创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