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在追求美好、舒适、让人愉悦的高品质生活,但这种生活应如何营造呢? 想打造温馨舒适的家,却没有格局改造和装修经验,怎么办呢? 请聆听日本建筑界的**大师中山繁信讲述住宅设计。
舒适的家居环境取决于装修设计。你需要打开设计思维,配置高效流线,巧用暧昧空间;优化空间布局,改变生活质量。本书对住宅设计中的适宜与欠妥之处,进行了讲解。并且详细讲述起居室、餐厅、厨房、卧室、浴室等细节设计方案,玄关、卫生间、楼梯、房间的收纳整理技巧,门、墙、庭院类居住环境整体布局。同时开设特别专栏,总结了适居型别墅的设计要点。
全书统共300余幅平面图、剖面图、轴测图,使用了简单易懂的拼图和细腻简单的文字,既专业又简单,既独特又实用。为新建、改建住宅或是希望让现在的居住空间变得略微舒适的人群提供一定的专业参考意见。适合即将装修的业主、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设计爱好者、日式建筑痴迷者学习。我们总在追求美好、舒适、让人愉悦的高品质生活,但这种生活应如何营造呢? 想打造温馨舒适的家,却没有格局改造和装修经验,怎么办呢? 请聆听日本建筑界的**大师中山繁信讲述住宅设计。
舒适的家居环境取决于装修设计。你需要打开设计思维,配置高效流线,巧用暧昧空间;优化空间布局,改变生活质量。本书对住宅设计中的适宜与欠妥之处,进行了讲解。并且详细讲述起居室、餐厅、厨房、卧室、浴室等细节设计方案,玄关、卫生间、楼梯、房间的收纳整理技巧,门、墙、庭院类居住环境整体布局。同时开设特别专栏,总结了适居型别墅的设计要点。
全书统共300余幅平面图、剖面图、轴测图,使用了简单易懂的拼图和细腻简单的文字,既专业又简单,既独特又实用。为新建、改建住宅或是希望让现在的居住空间变得略微舒适的人群提供一定的专业参考意见。适合即将装修的业主、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设计爱好者、日式建筑痴迷者学习。
作者:中山繁信 1942年出生于日本栃木县,日本法政大学工学研究科建设工学硕士毕业。先后在宫脇檀建筑研究室、工学院大学ITO(伊藤郑尔)研究室工作,担任日本工学院大学建筑学科教授(2000—2010)之职,并成立中山繁信设计室,现*名为TESS计划研究所。
主要著作有《写绘意大利》《美丽风景中的居住学》《世界**的美丽住宅设计教科书》《住居礼节》《世界慢建筑探险队》《涂手研习建筑设计》《现代境内空间的再研究》《日本人的住宅》《日本传统城市空间》等。
译者:王晔 现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获得日本艺术工学博士学位,现为日本建筑学会会员、日本艺术工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及其传承活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近年来,共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合著著作2册。其中,论文包含国外**期刊3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中外会议论文若干。
第一章 _设计思维_ 魔法技巧让生活变得魅力十足
1_平面_平面布局与交通流线
2_剖面_“错位”生成新的空间
3_剖面_因纵向错开, 光和风在家中舞动
4_剖面_旋转将营造出暧昧空间
5_剖面_挑空将营造生机勃勃的空间
6_场地_坡地与阶梯状的住宅
7_场地_行礼如仪的家庭其建筑主立面朝向道路
8_场地_朝北的坡地颠覆传统的采光方式
9_场地_北向的坡地住宅可以拥有多个剖面
10_场地_三角形的场地考虑剪掉角落
11_场地_减弱流线犹如鳗鱼式冗长的卧室空间场
12_场地_进深浅细长型的场地考虑从中间进入
13_场地_在不规则的狭窄场地营造宽裕的空间
专栏01:不完整的别墅比较令人怜爱
第二章 _室内方案_ 营造方法让房间变得*舒适
1_玄关_玄关是家的颜面,营造明亮的安全感
2_玄关_接待空间, 分赠一些高品质的生活
3_起居室_起居室不设整体接待家具
4_起居室_地板将改变起居空间
5_起居室_令儿童、成人都愉悦的起居室
6_餐厅厨房_设计适应生活模式的厨房
7_餐厅厨房_利用优势的厨房设计
8_餐厅厨房_*愉悦的“一”字形厨房
9_餐厅厨房_和单薄灰暗的厨房说再见
10_卧室_仅睡觉有点可惜
11_卧室_卧室与洗手间、收纳空间共同考虑
12_卧室_偶尔试着改变床的位置
13_儿童房_儿童需要快乐教育, 营造快乐房间
14_儿童房_比起独立房间, 营造培养儿童协调性的空间
15_儿童房_两间并列的儿童房利用天井联系
16_儿童房_营造自由的房间
17_浴室_正因为是浴室, 着重考虑开敞式
18_浴室_利用墙缝可以改变浴室
19_浴室_满柏树香味的浴室
专栏02:让家庭关系*温馨的DIY别墅
第三章 _**收纳_ 收纳使生活变得*美好
1_玄关收纳_收纳能够维持玄关的美观
2_卫生间收纳_卫生间、台盆处的缝隙
3_楼梯下收纳_方便使用楼梯下方空间收纳
4_房间收纳_维持美好生活的收纳能力
5_房间收纳_值得观赏的展示收纳
6_房间收纳_在狭小家庭内家具*要有收纳功能
7_收纳技巧_全年都能使用的日式餐桌
8_收纳技巧_伴随收纳的生活方式
专栏03:未来具有扩建可能性的别墅设计方案
第四章 _外部构成_ 居住环境让我家影响整体社区
1_门、窗_街道展现了居住环境的优劣
2_门、窗_与人为善的家也会与街为善
3_门、窗_围墙的作用是缓和而不是禁锢
4_外部构成_车可以展示的同时封闭
5_外部构成_尽可能延长入口的流线
6_外部构成_入口第一章 _设计思维_ 魔法技巧让生活变得魅力十足
1_平面_平面布局与交通流线
2_剖面_“错位”生成新的空间
3_剖面_因纵向错开, 光和风在家中舞动
4_剖面_旋转将营造出暧昧空间
5_剖面_挑空将营造生机勃勃的空间
6_场地_坡地与阶梯状的住宅
7_场地_行礼如仪的家庭其建筑主立面朝向道路
8_场地_朝北的坡地颠覆传统的采光方式
9_场地_北向的坡地住宅可以拥有多个剖面
10_场地_三角形的场地考虑剪掉角落
11_场地_减弱流线犹如鳗鱼式冗长的卧室空间场
12_场地_进深浅细长型的场地考虑从中间进入
13_场地_在不规则的狭窄场地营造宽裕的空间
专栏01:不完整的别墅比较令人怜爱
第二章 _室内方案_ 营造方法让房间变得*舒适
1_玄关_玄关是家的颜面,营造明亮的安全感
2_玄关_接待空间, 分赠一些高品质的生活
3_起居室_起居室不设整体接待家具
4_起居室_地板将改变起居空间
5_起居室_令儿童、成人都愉悦的起居室
6_餐厅厨房_设计适应生活模式的厨房
7_餐厅厨房_利用优势的厨房设计
8_餐厅厨房_*愉悦的“一”字形厨房
9_餐厅厨房_和单薄灰暗的厨房说再见
10_卧室_仅睡觉有点可惜
11_卧室_卧室与洗手间、收纳空间共同考虑
12_卧室_偶尔试着改变床的位置
13_儿童房_儿童需要快乐教育, 营造快乐房间
14_儿童房_比起独立房间, 营造培养儿童协调性的空间
15_儿童房_两间并列的儿童房利用天井联系
16_儿童房_营造自由的房间
17_浴室_正因为是浴室, 着重考虑开敞式
18_浴室_利用墙缝可以改变浴室
19_浴室_满柏树香味的浴室
专栏02:让家庭关系*温馨的DIY别墅
第三章 _**收纳_ 收纳使生活变得*美好
1_玄关收纳_收纳能够维持玄关的美观
2_卫生间收纳_卫生间、台盆处的缝隙
3_楼梯下收纳_方便使用楼梯下方空间收纳
4_房间收纳_维持美好生活的收纳能力
5_房间收纳_值得观赏的展示收纳
6_房间收纳_在狭小家庭内家具*要有收纳功能
7_收纳技巧_全年都能使用的日式餐桌
8_收纳技巧_伴随收纳的生活方式
专栏03:未来具有扩建可能性的别墅设计方案
第四章 _外部构成_ 居住环境让我家影响整体社区
1_门、窗_街道展现了居住环境的优劣
2_门、窗_与人为善的家也会与街为善
3_门、窗_围墙的作用是缓和而不是禁锢
4_外部构成_车可以展示的同时封闭
5_外部构成_尽可能延长入口的流线
6_外部构成_入口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最近刚开始琢磨自己的小窝该怎么装修,看来看去就觉得头疼,市面上那些杂志、网站上的图片虽然漂亮,但总觉得跟自己的实际需求有点距离,而且很多设计理念听起来很专业,却不知道怎么落地。翻开这本书,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它没有上来就讲一堆理论,而是从最实际的问题出发,比如“我想要一个能让我彻底放松的空间,但又希望它看起来有格调,该怎么办?”或者“如何让小户型也能拥有足够多的收纳空间,而且不显得拥挤?”这些都是我一直在思考但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书中给出的方法非常具体,不是那种“你要有想象力”的空泛建议,而是提供了很多可操作的步骤和实用的技巧。我特别喜欢它讲到的关于“动线设计”的部分,以前总觉得只要家具摆得顺就行,看完书才知道,原来一个好的动线能极大地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和便利性,甚至能影响心情。它还教我如何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来选择家具的尺寸和布局,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的“网红款”。这本书让我感觉,设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专业领域,而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技能。
评分我一直觉得,家不仅仅是睡觉的地方,更是一个能体现个性和情感的载体。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尝试过自己动手改变一些小地方,比如换个墙纸,添置点装饰品,但总感觉少了点“灵魂”。直到我读到这本书,才恍然大悟。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美好住宅设计”不是堆砌昂贵的材料,也不是模仿别人的风格,而是要深入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然后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空间语言。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色彩心理学在居家设计中的应用”,我以前只知道颜色会影响心情,但这本书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指导,比如什么样的颜色能让人感到平静,什么样的颜色能激发活力,以及如何通过色彩搭配来营造不同的氛围。我尤其惊叹于它关于“光影艺术”的讲解,原来灯光的设计是如此重要,不同的灯光组合能创造出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它还引导我去思考,如何在白天最大化利用自然光,如何在夜晚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家”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打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有温度的空间了。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室内设计这个概念有些模糊,总觉得是设计师才需要关心的事情。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它让我意识到,即使不是专业人士,也能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让自己的居住空间变得更美好。书中的很多案例都非常接地气,而且给出的建议都非常实用。比如,它讲到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来解决户型上的硬伤,如何利用垂直空间来增加收纳,以及如何通过软装来提升空间的质感。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空间魔术”的部分,它介绍了一些非常聪明的收纳设计,让原本杂乱无章的角落瞬间变得整洁有序。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读起来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交流。它不仅提供了“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这种从根本上的理解,比单纯地模仿别人的设计要更有价值。这本书让我觉得,打造一个美好的家,原来可以如此简单而有趣。
评分刚搬进新家的时候,我特别苦恼怎么布置。总想着把家里弄得像样板间一样,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各种风格都看了一遍,最后发现自己反而更迷茫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及时雨。它不像有些书那样,上来就给你灌输很多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问题讲起,比如“你希望你的家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你每天在家里的主要活动是什么?”等等。它引导我去思考自己真实的生活需求,而不是被网络上的流行趋势牵着鼻子走。书里关于“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平衡”的论点,让我茅塞顿开。我之前总觉得这两者很难兼顾,但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巧妙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选择既实用又美观的家具,如何通过细节的改变来提升整体空间的品质。我尤其喜欢它讲到的关于“个性化定制”的部分,它鼓励我去发掘自己的喜好,然后将这些喜好融入到设计中,让家真正成为一个能够反映我个性的地方。这本书让我觉得,设计不仅仅是关于房子,更是关于生活本身。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打造一个“美好住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而且它远比我想象的要更有趣。这本书没有给我“设计法则”的枷锁,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发现自己内心的需求,然后教会我如何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实际的空间解决方案。我一直对“小空间大利用”这个概念很感兴趣,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多令人惊叹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家具的选择和布局来拓展视觉空间,如何利用隔断来创造功能区域,以及如何通过色彩和灯光的运用来让小户型显得宽敞明亮。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和幸福感。书中关于“情感化空间”的讨论,让我意识到,家应该是一个能够承载我们情感、陪伴我们成长的场所,而设计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家在生活中的意义,也让我对未来的居家生活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