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敦煌学与古代西部文化
:38.00元
作者:齐陈骏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308151757
字数:780000
页码:5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丛书介绍:23世纪初因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献流散而兴起的“敦煌学”,成为“世界学术之新潮流”。浙江的罗振玉与王国维“导夫先路”,几代浙江学人(包括浙江籍及在浙工作生活者)奋随其后,薪火相传,从赵万里、姜亮夫、夏鼐、张其昀、常书鸿等前辈大家,到王仲荦、潘絜兹、蒋礼鸿、王伯敏、常沙娜、樊锦诗、郭在贻、项楚、黄时鉴、施萍婷、齐陈骏、黄永武、朱雷等专家,再到徐文堪、柴剑虹、卢向前、吴丽娱、张涌泉、王勇、黄征、刘进宝、赵丰、王惠民、许建平以及冯培红、余欣、窦怀永等一批更年轻的研究者,既有共同的学术追求,也有各自0vvvvvvvvvvvv0vvv@vvv0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量的学术精品,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也向世界展示了浙江大学高质量的人文学术水平。(2)全面展示了我国敦煌学、丝路研究的国际实力。我国的敦煌学研究曾落后于世界,甚至还出现过“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传言。浙江大学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汉语史研究中心也是以敦煌学为特色或重点;“中西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史学科的重要方向,也是浙江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经过我国学者的努力,敦煌学研究的某些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并有国际公认的学术成果。从“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成果也可看出,浙江学人的一些论著早就得到了国际学界的认可,代表了国际学术界的先进水平。(3)为国家战略“一路一带”的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2013年9月,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一战略构想规模宏大,高瞻远瞩,赋予了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加大研究、传播丝绸之路、敦煌文化的力度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书系从文史研究和文明传承的角度,展示千百年来中国与中亚、西亚、印度乃至欧洲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吸收百年敦煌研究成果和重要考古发现,围绕多文明交流互鉴主题,解读敦煌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突出中华文明在人类世界文明交流交融中的重要地位,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历史文化支撑。
内容提要
甘肃是古丝路的必经通道,又是敦煌学的故乡,作者是位从事历史教学的老师,因此,所写的文章大多是甘肃古代史中有关丝路、敦煌学基础知识和与之相关的课题的研究。这个集子主要收集了以下一些内容的文章:一、汉唐时期甘肃、西域在古丝路中的地位与作用;二、甘肃的河西走廊是古丝路东段重要的通道,也是中西文化、贸易交流的集散地,作者对走廊的历史发展及其深远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与研究;三、对敦煌的历史沿革、人口增长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作了系统的阐述;四、对敦煌遗书中涉及的一些历史课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如唐代西北屯田问题、唐代职田问题、遗书中有关法律文化问题、遗书中有关遗产继承问题等等;五、对学术界讨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唐代西北屯田的多种形式、对古丝路贸易的估价等等。
目录
作者介绍
齐陈骏,1936年生,浙江天台人。兰州大学教授,兰州大学敦煌学学科的创始人、兰州大学敦煌所前所长、兰州大学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敦煌学辑刊》创始人、主编。曾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秘书长、甘肃敦煌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河西史研究》、《枳室史稿》、《西北通史》(第二卷)、《陇上学人文存——齐陈骏卷》、《五凉史略》(合著)等。
文摘
序言
在无垠的丝绸之路上,敦煌,这座曾经繁华的都会,至今仍以其璀璨的文化遗珠吸引着无数探寻的目光。我一直对古代西部地区的历史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迷恋那段连接东西方文明的辉煌篇章。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开这本书时,一种强烈的预感油然而生,这或许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关于那片古老土地的深度解读。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古朴的字体和写意的敦煌壁画元素,瞬间将人带入那个遥远的时代。翻开扉页,作者齐陈骏的名字,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一层学术的权威性。尽管我尚未深入研读,但仅仅是目录的浏览,就足以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那些关于敦煌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宗教信仰、艺术成就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章节标题,无不触及到我对那个时代最核心的疑问。我尤其好奇,作者将如何拨开历史的迷雾,为我们呈现一个立体而鲜活的古代西部文化图景。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有机会近距离触摸那些消逝在岁月长河中的文明碎片,感受那份曾经的辉煌与活力。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学术著作。我一直认为,对于像敦煌这样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意义的地域,想要深入理解,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叙事,而需要一种更加精细、更加体系化的梳理。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齐陈骏先生显然对敦煌及其所处的古代西部地区有着极其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从书的篇章结构来看,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史料,而是围绕着“敦煌学”这一核心概念,系统性地构建起一个关于古代西部文化的知识框架。我尤其欣赏它在探讨文化交流方面所展现出的广度和深度,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贸易的通道,更是文化的熔炉,而敦煌正是这个熔炉中最耀眼的一个点。书中对各种史料的解读,以及对出土文物、艺术作品的分析,想必会为我们揭示出那个时代多元文化融合的生动景象。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更是一次关于文明碰撞与演进的深度对话。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我并非历史学专业出身,但对那些关于古代文明的神秘感和魅力总是难以抗拒。这本书以一种相对易于理解但又不失学术严谨的方式,为我描绘了古代西部地区,特别是敦煌,那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作者齐陈骏先生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将那些沉睡千年的故事娓娓道来。我仿佛能看到驼铃声声,商队络绎不绝,各种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在这里交汇,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文化奇迹。书中所涉及的佛教艺术、文献资料、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客观呈现,更是一种对古代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的赞颂。我相信,即使是对历史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启发。
评分对于我这个长期关注古代中亚地区历史文化的爱好者来说,能够拥有一本如此系统而深入探讨敦煌与古代西部文化的著作,实属幸事。齐陈骏先生在这本书中所展现出的研究功力,令人钦佩。它不仅仅是对敦煌遗迹的简单介绍,更是对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镇,其在整个西部文化体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的深刻剖析。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佛教在传入中国过程中,如何在西部地区落地生根并与本土文化融合的论述。同时,对那些散落在各个遗址中的珍贵文献的解读,相信也能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宝贵信息。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理解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以及西部地区的独特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和深入的阅读体验。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必须深入其历史的根源,探寻其文明的脉络。敦煌,作为连接中国与西域乃至中亚地区的关键节点,其文化意义不言而喻。这本书《敦煌学与古代西部文化》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来审视这段历史。作者齐陈骏先生显然经过了大量的史料考证和实地考察,才得以将如此丰富的内容呈现出来。从我对目录的初步了解来看,书中对敦煌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等方面的探讨都相当全面。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不同文化在此交融碰撞,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思想体系的论述。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努力,它帮助我们重拾那些被遗忘的辉煌,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古代西部文化对于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贡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