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曆史地理必讀本) 9787550243439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國語(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曆史地理必讀本) 9787550243439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春鞦] 左丘明,王超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2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店鋪: 花晨月夕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43439
商品編碼:29911193724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7-01

國語(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曆史地理必讀本) 9787550243439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國語(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曆史地理必讀本) 9787550243439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國語(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曆史地理必讀本) 9787550243439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國語(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曆史地理必讀本)

定價:12.0元

作者:(春鞦)左丘明,王超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439

字數:13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在中國古代曆史著作中,先秦古籍就如那些不言苟笑的智者,安靜地站在那裏,等著後來人的解讀。作為先秦時期的曆史文獻匯編,《國語》是我國一部國彆史,以人物的對話、言論、辯論來反映曆史事實或說明觀點,讓我們在曆史的厚重與真實中,細細聆聽先賢們的智慧。

內容提要


《國語》是我國先秦時期的一部重要曆史著作,記載瞭西周、春鞦時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人物、事跡、言論的國彆史雜記。全書共二十一捲,以春鞦時各國人物為主綫,客觀敘述瞭他們身上發生的典型故事,並以此貫穿當時的曆史環境,是一本通俗易懂解讀的精品讀本。

目錄


作者介紹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相傳為春鞦末期魯國的史學傢。據說左丘明是一位盲人,與孔子同時代或在其前。

文摘


祭公諫穆王徵犬戎
  【原文】
  穆王將徵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觀兵。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是故周文公之《頌》曰:‘載戢乾戈,載櫜①弓矢。我求懿德,肆於時夏,允王保之。’先王之於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財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鄉,以文修之,使務利而避害,懷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昔我先王世後稷②,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棄稷不務,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狄之間,不敢業,時序其德,纂修其緒,修其訓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篤,奉以忠信,奕世載德,不忝前人。至於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商王帝辛,大惡於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緻戎於商牧③。是先王非務武也,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夫先王之製: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蠻、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先王之訓也。有不祭則修意,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有不貢則修名,有不王則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則修刑。於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徵不享,讓不貢,告不王。於是乎有刑罰之闢,有攻伐之兵,有徵討之備,有威讓之令,有文告之辭。布令陳辭而又不至,則增修於德而無勤民於遠,是以近無不聽,遠無不服。“今自大畢、伯士④之終也,犬戎氏以其職來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徵之,且觀之兵。’其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吾聞夫犬戎樹惇,帥舊德而守終純固,其有以禦我矣!”王不聽,遂徵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自是荒服者不至。
  【注釋】
  ①櫜(ɡāo):收藏弓箭的袋子。
  ②後稷(jì):上古時掌農事的官名,相傳周王室的始祖曾長期擔任此職。
  ③商牧:指商都近郊的牧野,商王朝軍隊曾經與周武王率領的諸侯聯軍在此決戰。
  ④大畢、伯士:犬戎族的首領。
  【譯文】
  周穆王要去徵討犬戎,祭公謀父阻攔說:“不可以這樣做。先王嚮天下昭示道德而不是武力。平時要隱藏軍隊,在閤適的時機再動用武力,這樣纔會顯示齣軍隊的威力,如果炫耀就會濫用,那樣就會失去威懾作用。所以周公的《頌》詩說:‘不要濫用武力,我隻希望讓美德遍及全國,相信大王定會守住疆土。’先王鼓勵百姓端正德行和敦厚品行,廣開財路以滿足百姓需求,讓他們有滿意的器物可以使用,顯示齣利害所在,憑藉禮法來教育他
  們,使他們懂得是非、懷念君王的恩德並且能夠畏懼君王的威嚴。因此先王能夠將自己的霸業世代相傳。“以前先王世代擔任農官並且盡心為虞、夏做事。到夏朝時農事衰敗,先王因此失去官職,隻好在戎狄接鄰的地方住下來。他不敢放棄祖業,經常反省自己的德行,繼承祖先的業績,維護他們的製度,時刻勤勉,在立德立業上做得超過前人。到瞭武王時期,繼續發揚光大先人的美德,敬奉神靈、保護民眾,神人都會感到喜悅。而商王帝辛則被百姓深惡痛絕,他的統治十分殘暴,所以百姓都樂於擁護武王,武王於是齣兵商郊牧野。由此可見先王並不是崇尚武力,隻是因為體恤百姓的憂患而除去瞭他們的禍患。“先王製度規定,在王畿內外分為甸服、侯服,侯服之外是賓服,夷蠻的地方是要服,戎狄地方是荒服。屬甸服的是供日祭,屬侯服的是供月祀,屬賓服的是供時享,屬要服的是供歲貢,屬荒服的有朝見天子的責任。這每天的一次祭、每月的一次祀、每季的一次享、每年的一次貢和一生一次的朝見天子的禮儀都是先王定下的。假如甸服不履行義務,天子就應該內省自己;如果侯服不履行義務,天子就應該檢查自己的號令;如果賓服不履行義務,天子就應該檢查法律規章;如果要服不履行義務,天子就應該檢查名號尊卑;如果荒服不履行義務,天子就應該內省自己的德行,做完以上的條令後,還有不履行義務的纔能依法處置。所以,纔會有懲罰不祭、討伐不祀、徵討不享、譴責不貢、告諭不朝的措施,纔會有懲罰的刑法、軍隊、裝備、嚴令、曉諭的文辭。假如頒布瞭這些法令、文告後還有不履行義務的,那就要再一次地內省自己的品行而不應該輕易勞民遠徵。這樣,所有的諸侯、諸王都會聽從、信服。如今自從大畢、伯士去世以後,犬戎的君長一直都按照荒服的義務來拜見,但天子說:‘我將要以不享的罪名前去討伐他們,並嚮他們顯耀軍事力量。’這難道不是放棄王的遺訓從而敗壞王業嗎?我聽說犬戎性情十分純樸,
  能夠遵守先人的德行,所以說他們是有能力抵禦我們的。”周穆王非但沒有聽從勸告,反而前去徵討犬戎,結果後來隻得到瞭四隻白狼、四隻白鹿這些戰利品,但從此荒服地區的諸侯就再也不來拜見瞭。
  邵公諫厲王弭謗
  【原文】
  厲王虐,國人①謗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②,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③獻麯,史④獻書,師箴,瞍⑤賦,矇誦,百工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⑦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齣;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鬍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王不聽,於是國莫敢齣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注釋】
  ①國人:當時對居於國都的人的通稱。
  ②衛巫:衛地的巫師。
  ③瞽(ɡǔ):盲人樂官。
  ④史:史官。
  ⑤瞍(sǒu):無眸曰瞍。
  ⑥百工:主管營建製造等事務的官職。
  ⑦耆(qí)、艾:指老年人、老臣。
  【譯文】
  周厲王非常殘暴,全國上下都指責他。邵公說:“百姓已經承受不瞭他的瞭。”厲王知道後十分生氣,便找來巫師,監視指責他的人,以便殺死他們。國人再也沒有誰敢說話,路上遇見就用眼色來示意。厲王非常高興,對邵公說:“我會讓這些人不再敢講瞭。”邵公說:“你塞住瞭他們的巴。這要比堵塞河流還要可怕數倍。河流若被堵住導緻決口,受傷的人一定多,民眾也是一樣。所以要學會引導百姓說話。因此天子處理政事,要讓列卿列士能夠呈獻齣民間詩歌,樂官能夠呈獻齣民間樂麯,史官能夠呈獻齣史書,師氏能夠進箴言,瞍者可以朗誦,矇者能夠吟詠,百官能夠勸諫,平民的議論能夠順利上達,近臣能做到盡心規勸,宗室姻親可以補過糾偏,樂官、史官要施行教誨,元老重臣要負責勸誡監督,然後天子再考慮取捨,這樣政事纔會施行順利。百姓有嘴,就像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樣,錢財用品都由此而産齣;又像大地上有平川沃野一樣,衣服食物都由此而齣。隻有百姓發錶意見,政事的好與壞纔能藉以反映,纔能夠做好事而預防不測,纔能使得生活富足。百姓在心裏所考慮的在口頭上說齣來,這是很自然的行為,不能強行阻塞,如果不讓他們說話,那朝政還能支撐多久?”厲王不聽,然後國都裏沒有人敢說話,過瞭三年,國人就把厲王放逐到彘地去瞭。
  芮良夫論榮夷公
  【原文】
  厲王說榮夷公,芮良夫曰:“王室其將卑乎!夫榮公好而不知大難。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或專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將取焉,鬍可專也?所怒甚多,而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能久乎?夫王人者,將導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無不得其極,猶日怵惕,懼怨之來也。故《頌》①曰:‘思文後稷,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爾極。’《大雅》②曰:‘陳锡載周。’是不布利而懼難乎?故能載周,以至於今。今王學,其可乎?匹夫,猶謂之盜,王而行之,其歸鮮矣。榮公若用,周必敗。”既,榮公為卿士,諸侯不享,王流於彘。
  【注釋】
  ①《頌》:《詩·周頌·思文》,這是一首周人祭祀其始祖後稷的樂歌。
  ②《大雅》:《詩·大雅·文王》,這是一首頌揚周文王功績的詩歌。
  【譯文】
  周厲王看重榮夷公,芮良夫說:“王室要衰敗瞭!榮夷公隻想獨占財利而不知有大難。利益都是在萬物中繁衍齣來的,都是由天地所養育的,如果想要獨占它,就會帶來很多怨恨。天地萬物,每個人都可以取用,怎麼可以獨占呢?獨占就會觸怒太多的人,卻又不防患於未然,用這種思想教導天子,天子的統治能長久嗎?治理天下的人,應該開通利途從而分配給所有人,使世間萬物都能得到應得的一份,即使這樣做瞭尚且還在擔憂,擔心招來怨恨。所以《頌》詩說:‘文德興盛的後稷啊,功堪比天;讓百姓好好地生存,都能受到恩惠。’《大雅》說:‘廣泛地施德,奠定瞭周朝。’這不正是布施恩惠所保持戒懼的心嗎?所以開創王業纔能延續至今。現在陛下想獨占財利,這行嗎?普通人獨自擁有財利,都被稱為盜賊,作為天子,那樣歸順王室的人就少瞭。榮夷公如果會被重用,周朝一定就會衰敗。”不久後,榮夷公當上瞭卿士,但諸侯都不來拜見獻享瞭,很快厲王就被放逐到瞭彘地。
  富辰諫襄王以狄伐鄭及以狄女為後
  【原文】
  襄王十三年,鄭人伐滑①。王使遊孫伯請滑,鄭人執之。王怒,將以狄伐鄭。富辰諫曰:“不可。古人有言曰:‘兄弟讒鬩,侮人百裏。’周文公之詩曰:‘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若是則鬩乃內侮,而雖鬩不敗親也。鄭在天子,兄弟也②。鄭武、莊有大勛力於平、桓;我周之東遷,晉、鄭是依;子頹之亂,又鄭之由定。今以小忿棄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無乃不可乎!且夫兄弟之怨,不徵於他,徵於他,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義;棄親即狄,不祥;以怨報德,不仁。夫義所以生利也,祥所以事神也,仁所以保民也。不義則利不阜,不祥則福不降,不仁則民不至。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故能光有天下,而和寜百姓,令聞不忘。王其不可以棄之。”王不聽。十七年,王降狄師以伐鄭。王德狄人,將以其女為後。富辰諫曰:“不可。夫婚姻,禍福之階也。由之利內則福,利外則取禍。今王外利矣,其無乃階禍乎?昔摯、疇之國也由大任,杞、繒由大姒,齊、許、申、呂由大薑,陳由大姬,是皆能內利親親者也。昔鄢之亡也由仲任,密須由伯姞,鄶由叔妘,聃由鄭姬,息由陳媯,鄧由楚曼,羅由季姬,盧由荊媯,是皆外利離親者也。”王曰:“利何如而內,何如而外?”對曰:“尊貴、明賢、庸勛、長老、愛親、禮新、親舊。然則民莫不審固其心力以役上令,官不易方,而財不匱竭,求無不至,動無不濟。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歸諸上,是利之內也。若七德離判,民乃攜貳,各以利退,上求不暨,是其外利也。夫狄無列於王室,鄭伯南也,王而卑之,是不尊貴也。狄,豺狼之德也,鄭未失周典,王而衊之,是不明賢也。平、桓、莊、惠皆受鄭勞,王而棄之,是不庸勛也。鄭伯捷之齒長矣,王而弱之,是不長老也。狄,隗姓也,鄭齣自宣王,王而虐之,是不愛親也。夫禮,新不間舊,王以狄女間薑、任,非禮且棄舊也。王一舉而棄七德,臣故曰利外矣。《書》有之曰:‘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王不忍小忿而棄鄭,又登叔隗以階狄。狄,封豕豺狼也,不可猒也。”王不聽。十八年,王黜狄後。狄人來誅殺譚伯。富辰曰:“昔吾驟諫王,王弗從,以及此難。若我不齣,王其以我為懟乎!”乃以其屬死之。初,惠後欲立王子帶,故以其黨啓狄人。狄人遂入,周王乃齣居於鄭,晉文公納之。
  【注釋】
  ①滑:周代同姓諸侯國。
  ②兄弟也:鄭始封於周宣王時,其國君是周宣王之弟姬友,所以富辰說鄭是周的兄弟之國。
  【譯文】
  周襄王十三年,鄭國徵討滑國。襄王派大夫遊孫伯為滑國說情,被鄭人扣留。襄王大怒,準備利用狄國力量去攻打鄭國。富辰勸阻說:“不可以這樣做。古人有言道:‘兄弟之間發生爭執,但仍一起抗禦外侮。’周公的詩說:‘兄弟在傢內相爭,對外要一緻抗。’因此,兄弟不和是內部的衝突雖有爭執但不會影響手足之情。鄭君與天子有兄弟之情。鄭武公、鄭莊公為平王、桓王立過大功,我們王族的東遷也曾經憑藉過晉國、鄭國,子頹亂也是鄭國幫助平定的。現在由於這點仇怨就要遺棄鄭國,那就是因為小怨而忘記大德,是不行的!何況,兄弟之間的糾紛尚且不用外人插手,否則,利益就會減少。暴露內怨卻讓外人得利,這是不義;疏遠親族卻和狄人來往,這是不祥;以怨報德,這是不仁。蘊生利益要靠義,侍奉神明要靠祥,養護百姓要靠仁。不義就不會有利益;不祥福就不降臨;不仁民就不歸順。古代英明的君王不會失去這三種德行,所以擁有廣大的疆域,使百姓安寜,到現在也不會有人忘記他的德行。您不能摒棄這些德行啊!”襄王不聽勸。十七年,用狄人的軍隊去攻打鄭國。襄王非常感激狄人,並要娶狄人的女子為王後。富辰勸諫說:“不能這樣做。婚姻是産生禍福的土壤。有利於自己的就是福,讓外人得益那就會有禍。現在您讓外人獲得利益,這難道不是招引禍害嗎?以前摯、疇因為大任而得到福,杞、繒因為大姒而得到福,齊、許、申、呂因為大薑而得到福,陳因為大姬而得到福,這些都是可以讓自己獲取利益的例子。以前鄢國因仲任而,密須因伯姞而,鄶因叔妘而,聃因鄭姬而,息因陳媯而,鄧因楚曼而,羅因季姬而,盧因荊媯而,這些都是讓外人得到利益的例子。”襄王問:“是什麼使自己獲利,又是什麼使外人得到利益
  呢?”富辰答道:“尊重貴族,錶揚賢人,起用功臣,尊敬長者,友愛親戚,禮待賓客,親近故舊。如此,百姓就會聽從上麵指揮,官府不用變更常道而財物不緻匱乏,所求都會辦到。百姓就會把利益奉獻給王室,這就是使自己獲得利益。假如以上七件事做得不好,百姓就會為自己謀利,國傢的要求做不到,這就是讓外人獲得利益。狄國不是王室的封侯,而鄭國卻位在男服,如若陛下瞧不起他,這是不尊重貴族。狄人的所為像豺狼一樣,但鄭國沒有違背周室的製度,陛下卻衊視它,這是不錶彰賢人。平王、桓王、莊王、惠王都受過鄭國的好處,陛下卻要離棄它,這是不起功臣。鄭文公已經年紀大瞭,陛下卻把他當作年輕人對待,這是不恭敬長者。狄是隗姓,鄭卻是宣王的後裔,陛下卻虧待瞭他,這是不友愛親族。根據禮製,新的不能取代舊的,陛下要狄人的女人來取代薑氏、任氏成為王後,這不符閤禮製,而且是拋棄舊交的行為。陛下您的一個舉措就會使七德都丟棄,因此臣認為這是利為外人所得。《尚書》中說:‘忍耐纔會成功。’陛下不可以容忍小事而離棄鄭國,還要娶叔隗為後招來狄人。狄人像豺狼一樣,是不會滿足的。”襄王沒有聽取。十八年,廢黜瞭狄後。狄人前來報復,殺掉大夫譚伯。富辰說:“以前我屢次勸諫,陛下不聽,所以遭此禍難。如果我不去抵禦狄人,陛下可能會認為我有怨氣瞭。”於是率領自己的部屬齣戰死瞭。原來,惠後想要立自己的兒子叔帶為王,因此叔帶讓他的黨羽藉襄王廢黜狄後的機會引來狄人。於是狄人入侵,襄王逃亡到鄭國,後來被晉文公接納護送迴國。
  劉康公論魯大夫儉與侈
  【原文】
  定年,使劉康公聘於魯,發幣①於大夫。季文子、孟獻子皆儉,叔孫宣子、東門子傢皆侈。歸,王問魯大夫孰賢?對曰:“季、孟其長處魯乎!
  叔孫、東門其亡乎!若傢不亡,身必不免。”王曰:“何故?”對曰:“臣聞之:為臣必臣,為君必君。寬肅宣惠,君也;敬恪恭儉,臣也。寬所以保本也,肅②所以濟時也,宣所以教施也,惠所以和民也。本有保則必固,時動而濟則無敗功,教施而宣則遍,惠以和民則阜。若本固而功成,施遍而民阜,乃可以長保民矣,其何事不徹③?敬所以承命也,恪所以守業也,恭所以給事也,儉所以足用也。以敬承命則不違,以恪守業則不懈,以恭給事則寬於死,以儉足用則遠於憂。若承命不違,守業不懈,寬於死而遠於憂,則可以上下無隙矣,其何任不堪?上任④事而徹,下能堪其任,所以為令聞長世也。今夫二子者儉,其能足用矣,用足則族可以庇。二子者侈,侈則不恤匱,匱而不恤,憂必及之,若是則必廣其身。且夫人臣而侈,國傢弗堪,亡之道也。”王曰:“幾何?”對曰:“東門之位不若叔孫,而泰侈焉,不可以事二君。叔孫之位不若季、孟,而亦泰侈焉,不可以事三君。若皆蚤世猶可,若登年以載其毒,必亡。”十六年,魯宣公卒。赴者未及,東門氏來告亂,子傢奔齊。簡王十一年,魯叔孫宣伯亦奔齊,成公未歿二年。
  【注釋】
  ①發幣:分發見麵禮。
  ②肅:整。
  ③徹:通達。
  ④任:派遣。
  【譯文】
  周定年,派遣劉康公齣使魯國,給魯國的大夫分送禮物。季文子、孟獻子都是儉樸的人,但叔孫宣子、東門子很。迴來以後,定王問魯國的大夫哪位比較賢德?劉康公迴答道:“季孫、仲孫在魯國地位會長久,但叔孫、東門就可能會敗亡。如果傢族僥幸不亡,他們本人一定逃不掉禍患。”定王說:“那是為什麼?”劉康公迴答說:“為臣一定遵行臣道,為君一定恪守君道。寬厚、嚴整、公正、仁愛,為君道;忠敬、謹慎、謙恭、儉樸,為臣道。寬厚可以維護基業,嚴整可以完成政務,公正可以施行教化,仁愛可以團結民眾。基業得到維護就一定能穩固,按時機而行動政務完成就不會荒廢,教化施行而公正就會普及,用仁愛來團結民眾就能實現富足。如果基業穩固政務就會有所成就,教化有方而民眾富足,就能夠長久地保有百姓,還有什麼事是做不到呢?忠敬可以承受君命,謹慎可以守護傢業,謙恭可以執行公務,儉樸可以豐足財用。用忠敬就不會違抗君命,用謹慎來守護傢業就不會荒廢,用謙恭來執行公務就不會犯法,用儉樸來豐足財用就不用擔憂。假如承受君命,保護傢業,不違反刑法,君臣上下就會沒有縫隙,還有什麼事不能勝任呢?為上者施行的政務要都能辦到,在下者能夠勝任交辦的公務,這樣國傢就能長治久安。如今季孫、仲孫儉樸,就能夠長久生存。叔孫、東門,就會招來禍端。何況作為人臣卻,國傢不堪負擔,就會走嚮衰敗。”定王問:“他們能保持多久呢?”劉康公迴答說:“東門子傢的地位不如叔孫宣子但比叔孫宣子,因此不能連續兩朝享有俸祿。叔孫宣子的地位比不上季孫、仲孫,可是也比他們,因此不可能連續三朝享有俸祿。如果他們死得早也就罷瞭,但如果他們有長久的年壽來乾壞事,就一定會敗亡。”周定王十六年,魯宣公去世瞭。告喪的使者還沒有到來,東門傢的人就來報告發生變亂,東門子傢逃到齊國。周簡王十一年,叔孫宣子也逃奔到齊國,這恰好是魯成公
  去世的前兩年。
  曹劌問戰
  【原文】
  長勺之役,曹劌問所以戰於莊公。公曰:“餘不愛①衣食於民,不愛牲玉於神。”對曰:“夫惠本而後民歸之誌,民和而後神降之福。若布德於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務治而小人務力;動不違時,財不過用;財用不匱,莫不能使共祀②。是以用民無不聽,求福無不豐。今將惠以小賜,祀以獨恭。小賜不鹹,獨恭不優。不鹹,民不歸也;不優,神弗福也。將何以戰?夫民求不匱於財,而神求優裕於享者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餘聽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斷之。”對曰:“是則可矣。知夫苟③中心圖民,智雖弗及,必將至焉。”
  【注釋】
  ①愛:吝嗇。
  ②共祀:供給祭品。
  ③苟:隻要。
  【譯文】
  魯國要在長勺攻打齊國,曹劌問魯莊公憑藉什麼去與齊國打仗。莊公說:“我對我的百姓從不吝嗇衣食,對待神靈十分崇敬,從不會吝嗇牛羊和玉器。”曹劌迴答:“隻有施行大的恩惠,百姓 國語(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曆史地理必讀本) 9787550243439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國語(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曆史地理必讀本) 9787550243439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國語(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曆史地理必讀本) 9787550243439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國語(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曆史地理必讀本) 9787550243439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