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轻松入门(全彩)

摄影构图轻松入门(全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泓绪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
  • 构图
  • 入门
  • 技巧
  • 全彩
  • 摄影技巧
  • 摄影基础
  • 摄影指南
  • 摄影教学
  • 摄影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启发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35686
商品编码:2988844949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摄影构图轻松入门(全彩)

定价:99.00元

作者:李泓绪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1213356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书中提供大量二维码,扫码即可获得更多学习资源,随书附赠537页电子书涵盖多种常见摄影题材的拍摄技法及拍摄要点。书中近千幅精彩摄影作品,包含的25种受欢迎题材,内含300 多种不同的摄影构图技法。用较少的时间,快速掌握摄影构图技法,享受摄影的乐趣,拍出满意的好照片。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讲解了摄影构图的知识及其实用技法。书中详细讲解了摄影构图的基本概念、画幅、景别、构图要素、常用构图规则及高级运用技法等知识,并配合大量的典型照片,帮助读者更具象地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笔者挑选了人像、风光、建筑、花卉、林木、动物、禽鸟及微距等拍摄题材,全面分析了这些题材适用的构图方法及拍摄技巧、要点,在全面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帮助读者掌握各题材的实拍技法。 全书语言简洁,讲解清晰,图例丰富、精美,还辅以大量示意图及教学视频,能够帮助读者迅速提升构图能力,培养构图意识,将构图知识和拍摄技法融会贯通,轻松拍出大片。 此外,在文中相关内容处安排了微信文章的二维码,扩展了知识量。相信通过阅读本书内容,摄影爱好者在摄影构图方面会得到迅速提升。

目录


Chapter 01 构图的原则与特点
什么是摄影构图2
摄影构图的目的3
摄影构图的3种情况4
摄影构图的原则5
追求简洁5
画面均衡6
多样统一 7
疏密变化 7
摄影构图的镜头特性8
广角镜头8
中焦镜头9
微距镜头9
长焦镜头10
摄影构图的特点11
现场性 11
瞬间性 12
Chapter 02 摄影构图的学习方法与拍摄实战
通过的照片学习摄影构图14
学习成熟的构图理论14
绘画理论与摄影构图15
构图学习与创新16
学会从摄影构图的角度观察17
优美意境照片的构图技巧18
悲剧意境照片的构图技巧19
构图与对焦的关系20
Chapter 03 了解摄影构图中的主要构成
主体22
主体的基本概念 22
突出表现主体的5种常用手法 23
置于前景23
虚实对比23
色彩对比24
明暗对比24
动静对比26
主体与画面重心27
主体位置与画面的重心27
主体形状与画面重心28
陪体29
陪体的概念29
陪体的作用29
增强透视效果29
平衡画面29
前景30
利用前景丰富画面元素30
利用前景调整影调30
利用前景形成框式构图31
利用前景遮挡画面缺陷31
利用前景引导观者的视觉流程31
中景32
背景33
利用背景突出主体的技法33
利用背景交待主体所处的位置33
留白 34
Chapter 04 摄影构图中的点、线、面、形体
摄影构图中的点36
摄影构图中点的类型36
摄影构图中点的作用36
摄影构图中点的塑造 37
摄影构图中点的经营 37
摄影构图中的线38
线条的作用 38
线条的类型40
寻找线条的6种方法41
寻找有形的线条——建筑物的线条41
寻找有形的线条——植物42
寻找有形的线条——山脉42
寻找有形的线条——道路、桥梁43
寻找有形的线条——自然地貌43
寻找有形的线条——光线44
寻找无形的线条44
如何创造性地发现线条45
6种常用线条的情感特性46
水平线 46
垂直线 46
对角线 47
弧线 47
网格线 48
透视牵引线 48
摄影构图中的面49
摄影构图中点、线、面的综合运用50
4种常见形状的特点51
三角形 51
拱形51
圆形 52
方形52
图案53
图案的概念 53
图案的挖掘54
肌理55
肌理的概念55
影响肌理的因素56
画面元素的重量感与视觉心理58
物象的重量感58
物象的空间位置59
元素位置与视觉心理60
Chapter 05 影响摄影构图的重要因素
封闭构图与开放构图62
表现形式的异同 62
主体位置的不同 62
构图样式的区别 63
拍摄角度64
正面64
斜侧面65
侧面66
背侧面67
背面67
拍摄高度68
平视 68
俯视69
仰视70
顶视71
拍摄距离72
远景 72
全景 73
中景 73
近景 74
特写74
常用画幅75
横画幅 75
竖画幅 76
方画幅 76
宽画幅 77
超宽画幅 77
视觉流程概述及其与摄影的关系78
什么是视觉流程78
照片焦点与视觉流程的关系79
画面元素及区域与视觉规划的关系80
画面元素形态对视觉流程的引导作用80
画面元素间隔对视觉引导的作用81
画面的不同区域对视觉引导的作用82
视觉流程的运动形式83
摄影中视觉流程规划的方法——对比84
远近84
高低84
大小 85
虚实 85
正反85
摄影中视觉流程规划的方法——光线86
高光86
点光86
暗角86
摄影中视觉流程规划的方法——线条87
视线87
虚线88
实线90
画框90
摄影中视觉流程规划的方法——色彩91
摄影中视觉流程规划的方法——光束92
Chapter 06 轻松掌握经典构图样式
水平线构图 94
低水平线构图 94
中水平线构图 95
高水平线构图 95
垂直线构图 96
斜线构图 96
对角线构图 97
S线构图 97
L形构图 98
C形构图 98
三种三角形构图 99
正三角形构图 99
倒三角形构图 100
侧三角形构图 100
十字构图 101
黄金分割构图 101
九宫格法 102
三分法 102
放射线构图 103
对称式构图 104
框式构图 105
散点式构图 105
透视牵引线构图 106
圆形构图 106
Chapter 07 为构图做减法
摄影构图中的减法108
做减法的原因109
取景距离109
拍摄时间109
减去负面元素110
做减法的前提111
做减法的工具112
利用减法弃繁从简112
利用减法改变画幅113
利用减法取其精华113
二次构图实例之从一张照片到多张照片114
用减法为画面赋予新的构图形式115
封闭式构图变为开放式构图115
对称式构图变为水平构图115
居中构图变为三分构图116
Chapter 08 构图高级技法
摄影构图中的对比118
虚实对比构图118
大小对比119
远近对比构图120
动静对比构图121
明暗对比构图122
色彩对比构图123
利用形状进行对比123
利用方向进行对比124
利用质感进行对比125
利用线条进行对比126
利用体积进行对比126
利用冷暖进行对比 127
利用动静进行对比127
利用内容与情绪进行对比 128
构图元素的彼此呼应129
前景与背景呼应129
位置呼应 129
颜色呼应 130
虚实呼应 130
构图元素形成的节奏与韵律131
重复形成的节奏 131
位置变化形成的节奏132
大小渐变形成的节奏 132
造型变化形成的节奏133
辐射线形成的节奏 133
利用对称与均衡进行构图134
对称均衡 134
非对称均衡 134
构图中的画意控制135
疏可走马135
密不透风135
画中有画 136
似有还无136
另类构图137
错视构图137
变形构图 137
抽象构图138
利用构图体现立体感与纵深感139
通过构图使画面有立体感139
利用线性透视使画面具有空间感140
利用空气透视使画面具有空间感142
Chapter 09 人像摄影构图技巧
人像摄影表现情感性的构图技巧144
平视角度表现稳定、平和144
俯视角度制造特殊感觉145
俯视角度拍摄时注意人物比例145
仰视表现女性的线条和男性的威武146
人像摄影拍摄方向147
正面表现人物表情147
侧面勾勒人物线条 147
背面表现特殊感觉148
3/4侧面拍摄人像 148
人像摄影中前景的重要性149
利用前景烘托主体、渲染气氛149
用虚化的前景融合人像与环境150
利用前景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150
人像摄影中背景的重要性151
选择相对单纯的背景151
大光圈虚化背景形成虚实对比效果151
将人物融入到场景中 152
人像摄影中陪体的重要性153
让陪体辅助表达气氛153
让陪体烘托人物情绪153
人像摄影中留白的运用技巧154
在人物视线前方留白 154
在人物朝向的反方向留白154
特殊的留白方式让画面活起来155
利用环境留白渲染画面气氛155
人像摄影常用的构图方法156
斜线构图156
L 形构图 156
S形构图 157
三角形构图 158
框式构图158
三分法构图 159
九宫格构图159
对称式构图160
满画面构图 161
不规则构图 161
组合构图162
人像摄影常见构图误区163
避免背景中出现破坏主体的因素 163
避免的镜头视角 164
避免陪体大于主体 165
避免破坏画面效果的物体165
避免视线堵塞166
避免残肢断臂167
避免头上长树168
Chapter 10 构图高级技法
风景摄影构图取景要诀170
拍摄距离影响被摄景物的大小 170
拍摄视角影响被摄景物的气势 171
利用黄金分割凸显画面视觉中心172
运用相似与变化把握画面节奏感173
合理处理画面空间保持均衡感173
利用大自然多变的线条表现画面174
巧妙的点缀增加画面趣味性175
山峦拍摄构图要点176
用前景让画面活起来 176
利用V形构图强调山体的险峻176
利用湖水使画面形成对称构图177
利用三角形构图突出山体的稳定178
利用树木作为陪体增添灵秀179
水景拍摄的构图要点180
寻找水面的视觉中心180
平静水面的表现效果 180
寻找合适的陪体181
水平构图表现宽阔的海面182
用牵引透视构图增强海面的空间感182
S形构图让河流、溪流更具流动感183
垂直构图体现瀑布的垂落感184
通过体积对比体现瀑布气势185
通过特写表现精巧、别致的局部185
云雾拍摄的构图要点186
利用低地平线构图拍摄斑斓的云186
利用对称构图拍出水中倒映的云彩186
用近景增加画面反差 187
通过虚实对比拍摄在山间流动的云海188
利用画面留白让云雾更有意境188
太阳拍摄的构图要点189
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出不同大小的太阳189
把太阳作为构图中心190
把云彩作为构图中心190
拍摄海面上有倒影的太阳的构图技巧191
框式构图突出太阳191
寻找画面前景衬托太阳192
冰雪拍摄的构图要点193
运用特写手法拍摄雪花精致的细节193
曲线构图表现雪后的蜿蜒小路193
明暗对比让画面黑白分明195
通过对比突出表现雪景的线条美感195
拍摄草原的技巧196
利用宽画幅表现壮阔的草原画卷196
利用牧人、牛、羊使草原有勃勃生机196
Chapter 11 城市、建筑摄影构图技巧
建筑摄影构图的取景要诀198
不同焦距的表现效果198
不同视角的表现效果199
拍摄角度影响被摄景物的空间 200
寻找特殊的主体元素201
背景的选择201
现代建筑的构图要点202
利用对称式构图表现张力202
利用一点透视表现建筑的纵深感203
点与形的韵律表现建筑的结构美感 204
线条交错衬托建筑的形式美感 204
用斜线构图拍摄桥梁205
三角形构图表现建筑的稳定感205

作者介绍


先锋影像,是一家由专业摄影师、编辑及对摄影有热情的爱好者组成的摄影服务机构,主要从事图书采编写作、摄影培训及摄影采风服务。

文摘








序言



好的,这里为您创作一份图书简介,内容是关于一本假定存在的、与“摄影构图轻松入门(全彩)”无关的书籍。这份简介将详细描述一本人文历史类书籍的丰富内容。 --- 图书名称:《丝绸之路的隐秘回响:唐宋商贸网络中的物种迁徙与文化嬗变》 图书简介 一部穿越千年的历史画卷,一趟探寻文明交融的深度之旅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商品与思想的流动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本书深入挖掘了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贸易动脉——丝绸之路的另一重面貌:它不仅是黄金、丝绸和香料的通道,更是一条生态与文化物质的“生命线”。我们不再仅仅关注张骞凿空西域的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那些随商队悄然跨越山川河流的“隐形乘客”:植物的种子、动物的疫病、冶金技术以及宗教仪轨的微小碎片。 本书以唐代最为强盛的商业网络为起点,延伸至宋代商业革命的繁荣期,通过对大量出土简牍、地方志以及波斯、拜占庭等周边文明史料的交叉比对,构建了一个立体、多维的“丝路生态学”研究框架。我们旨在揭示,在骆驼的驼铃声中,究竟有哪些物种的“偷渡”永久性地改变了欧亚大陆的生态格局和日常生活。 第一部分:驯化与扩散:农作物与食物的地理革命 丝绸之路的伟大,在于它重塑了人类的餐桌。本卷详细考察了粟特、粟米等中原传统作物向西的传播路径,以及来自中亚的优质胡麻(芝麻)、苜蓿(马的饲料)和葡萄,如何被驯化并融入唐代农业体系。我们着重分析了波斯传入的核桃和石榴在长安城中的种植实践,并探讨了这些新物种的引入对地方经济结构、农民的生产工具乃至宫廷宴饮礼仪产生的深远影响。例如,苜蓿的大面积种植如何支撑了唐代强大的骑兵部队,而核桃的普及又如何改变了北地百姓的冬季膳食结构。 第二部分:技术流变:冶金、染料与手工业的跨界融合 商业贸易绝非简单的产品交换,更是知识与工艺的活体移植。本部分着重探讨了宋代工匠群体在技术转移中的关键作用。我们追踪了来自西亚的玻璃制造技术,如何在中国北方找到新的土壤,并与本土的陶瓷技术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催生了如琉璃瓦这般重要的建筑材料。同时,书中细致梳理了中国特有的丝绸染色技术(如绞缬、蜡缬)向西传播的路线,以及来自印度和阿拉伯世界的矿物颜料(如群青)如何丰富了唐宋绘画的色彩体系。通过对考古出土的坩埚残片和金属器皿的同位素分析,我们得以还原不同地区冶金技艺的相互渗透与借鉴过程。 第三部分:疾病、信仰与“看不见的货物” 贸易的另一面是风险。本卷聚焦于那些无形却影响深远的“货物”——疾病和信仰。通过分析唐代及宋初的瘟疫记录与医学文献,我们首次系统地勾勒出鼠疫、天花等烈性传染病沿着商道自西向东传播的可能模型。书中也探讨了佛教、景教、摩尼教等宗教的传播与本土化的过程,但这不仅仅是文本的翻译,更是仪式用品、香料(如乳香、没药)与建筑形制的引入。例如,通过分析敦煌壁画中服饰细节的演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中亚和南亚文化元素对唐代贵族服饰的渗透。 第四部分:宋代海贸的“物种扩散”与生态后果 进入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书不再局限于陆路,而是将视角转向泉州、广州等贸易港口。我们详细考察了香料贸易背后的植物学证据,以及从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引入的珍稀物种,如苏木、香樟等对中国南方造船业和医药业的冲击。同时,我们也审视了中国本土的物种(如某些茶叶品种、瓷器工艺)如何随着商船远播,对沿线地区的生态和手工业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本书特色: 跨学科研究视角: 融合了历史地理学、考古学、植物学和环境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详实的证据链: 依托于对敦煌文书、西安出土墓志铭、阿拉伯地理学著作等一手资料的深度解读。 叙事生动引人入胜: 摒弃枯燥的学术堆砌,以“物”为线索,将宏大的历史变迁融入到一粒种子、一块釉料的微观旅程之中。 《丝绸之路的隐秘回响》 不仅是一部关于贸易史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与自然、与他者持续互动、共同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历史史诗。它提醒我们,每一次文明的辉煌,都离不开那些跨越界限、悄然抵达的物质与精神的馈赠。 ---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让人眼前一亮的摄影入门书!我一直对摄影充满兴趣,但每次拿起相机,面对眼前的景色,总觉得拍出来的照片“缺了点什么”。构图,这个词听起来很专业,但这本书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我带入了构图的世界。书中的插图和案例都非常丰富,而且是全彩的,这一点我真的太爱了!很多摄影书的插图总是黑白的,看得人云里雾里,但这本书就不一样了,每一张示范照片都清晰地展示了构图的原理,比如“黄金分割”、“三分法”、“引导线”等等,看完之后,我立刻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解释了这些概念,没有枯燥的理论,更多的是“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画面留白”的讲解,以前总觉得画面一定要填满,但书里解释了留白的作用,可以让画面更简洁、更有呼吸感,也更能突出主体。我还尝试了书里教的“重复元素”和“对称构图”,效果真的惊人!感觉自己的照片一下就有了层次感和美感。而且,这本书的纸质也很好,印刷清晰,拿在手里很有质感。总的来说,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想让自己的摄影作品更上一层楼,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它不仅教会了你构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打开了你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

评分

我真的要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摄影感到迷茫的朋友们!之前我总是在“拍什么”上下功夫,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怎么拍”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实操性”非常强。它不是那种空谈理论的书,而是从最基础的构图元素开始,一步步引导你理解如何在实际拍摄中运用。我尤其喜欢关于“视觉中心”和“打破常规”的章节。书中用了很多实际拍摄的例子,对比了构图的好坏,让我直观地感受到构图对照片的影响力。比如,同一个场景,运用不同的构图方式,呈现出来的效果截然不同。作者还分享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构图“游戏”,比如“寻找线条”、“利用框架”等等,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一点都不枯燥。我试着在生活中练习这些技巧,发现平时司空见惯的场景,通过构图的调整,立刻就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比如,看到一扇门,以前只是匆匆走过,现在我会在脑海里思考如何用它来做画面的引导线,如何利用门框来框住主体。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摄影老师,它不会直接给你答案,而是启发你去思考,去尝试。而且,全彩的图片真的太给力了,每一个细节都看得清清楚楚,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摄影爱好者的“救星”!我一直是个“拍而不精”的人,虽然相机也用了好几年,但总觉得拍出来的照片平平无奇,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它彻底改变了我对摄影的认知。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摄影构图原理讲透了。我之前总以为构图是很专业的东西,需要很多理论知识,但这本书让我发现,其实很多构图的技巧,我们平时就能观察到,只是不知道怎么在摄影中运用。我最喜欢的是关于“平衡感”的讲解,作者用了很多对比图,让我清楚地看到了如何通过调整主体的位置、大小,以及画面的元素,来达到画面的平衡。还有“节奏感”的运用,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一张照片也能有“节奏”!全彩的图片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构图方式,从经典的到创新的,都非常直观。我最受启发的是书里提到的一些“非典型”构图,比如“倾斜的视线”或者“大胆的剪裁”,这些都让我打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敢于尝试新的拍摄手法。这本书让我觉得,摄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的技能。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清晰的排版和精美的图片所吸引。作为一名摄影初学者,我一直对构图这个概念感到有些困惑,总觉得自己的照片缺乏美感和重点。这本书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它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讲解了各种实用的构图技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视线引导”和“利用前景”的讲解,这两种方法让我能够更巧妙地将观众的目光引向照片的主体,让照片更具故事性。而且,全彩的图片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种构图方式的效果,并且学到了如何在不同的场景下运用它们。我尝试着将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拍摄中,发现自己的照片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比如,学会了如何利用“对角线”来增加画面的动感,如何通过“框架构图”来突出主体,让原本普通的景物也变得富有艺术感。这本书真的非常实用,它不仅教授了构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摄影的热情,让我更加享受拍照的过程。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提升摄影水平的书,而这本书无疑达到了我的期望。它不仅仅是一本讲解摄影构图的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导师,在循循善诱地教导我如何用眼睛去“看见”美。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实用性”和“易懂性”。它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将构图的原理与实际拍摄紧密结合。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简化画面”和“突出主体”的讲解,这让我明白了在纷繁复杂的场景中,如何找到最核心的元素,并通过构图将其放大。全彩的图片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的构图方式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也让我能够模仿和学习。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负空间”的运用,以前我总觉得画面要填满才好,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适度的留白同样能够营造意境,让画面更具张力。我尝试着将书中学到的“三分法”、“黄金分割”等技巧运用到日常拍摄中,惊喜地发现,我的照片不再是“到此一游”式的记录,而是充满了艺术感和故事性。这本书让我对摄影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未来的摄影创作充满了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