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第三极
定价:56.0元
作者:郭新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085316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相对于南极、北极,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极”。在这个特殊的地理区域中,人们为了个体生存与家族幸福,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平衡共生,做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奥秘就藏在《第三极》里。
本书是大型电视纪录片《第三极》同名图文珍藏版,除了序言和后记,核心内容包括生命之伴、一方热土、高原之歌、上善之水、大山儿女等五个部分。本书用30多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为读者展示了青藏高原上的人与自然的生命之美和生命共舞、藏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以及自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体现了独到的高原社会风貌和自然图景及其深刻人文情怀和意蕴。本书聚焦当代西藏人的生活,呈现当代西藏的心灵史,贯穿了一个看来平淡无奇,实则关乎国家、民族以及个体生命根本的人文主题。
内容提要
本书是CCTV4(国际频道)和纪录片频道等多家视频网站热播,并获得视频网络高度追捧的央视开年大作《第三极》图文珍藏版。
本书秉承原片创作风格的“基因”,以国际化叙事方式讲述地球高处人类生存的30多个真实感人故事,展示了青藏高原上的人与自然的生命之美和生命共舞、藏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以及自然环境保护等情况,体现了独特的高原社会风貌、自然风景及其深刻人文情怀和意蕴,充分表现了西藏的自然环境和人的生存样态,是一部“洗眼涤心”之作。
本书文字清新,配图精美。加入了纪录片的延伸阅读、拍摄花絮、观众评论集萃、专家研讨会述要,以及《第三极》推荐自驾线路等信息,丰富了内含,弥补了电视片载体难以体现的不足。
赠送的珍藏版DVD是拍摄者在拍摄过程中的艰辛是给广大读者的特别奉献。
目录
作者介绍
曾海若,《第三极》总导演,曾担任《电影传奇》《新电影传奇》及《我的抗战》《我的抗战2》等影片总导演。作品曾获中国年度纪录片奖、中国贡献纪录片奖、国家记忆年度影像奖等。
孙少光,中国具国际声誉的纪录片摄影师。曾担任《归途列车》《千锤百炼》等纪录影片摄影师。作品曾获美国艾美奖佳纪录片奖、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伊文思奖、台湾金马奖佳纪录片奖等。
文摘
青藏高原上,还有一个节日,叫萨噶达瓦节。人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去膜拜一根经幡柱。
这根经幡柱高29 米,重2.3 吨,被牦牛皮、五色经幡包裹。上万人静静坐在寺庙的广场,虔诚等待经幡柱的竖起。寺院的僧人听从统一的口令,一起拉动绳子。在鼓乐号角声中,人们纷纷起身,争着去搬一块石头,为稳固经幡柱的根基贡献一份力量。信徒们把头贴在经幡柱上,虔诚地祈祷。
萨噶达瓦节
藏历四月十五日,是西藏的萨噶达瓦节。
藏历四月,在藏族的天文历算中称之为“萨噶达瓦”,意思是藏历星象二十八星宿之一氐宿出现的月份,即氐宿月。在藏传佛教的传统中,这个月与佛陀释迦牟尼所实践的佛教事业密切相关。因此,这个月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加以纪念。藏族信众在这个月中要朝佛念经,磕长头,禁止屠宰,积功德。大小寺院都要举行各种佛事活动。
藏历四月十五日,被视为化身佛释迦牟尼诞辰、成道和圆寂的日子,这一天,各种礼佛与行善活动达到高潮。每逢“萨噶达瓦”,各条转经道上人如潮水,人们以顺时针方向周而复始、首尾相接地环行。信徒们一手转动经筒,一手数着念珠,且口诵真言,煨桑并抛洒糌粑和青稞酒,袅绕不绝的桑烟使各个寺院以及西藏所有的地方都沉浸在佛教生活的气息之中。笃信佛教的藏族群众,以转经、烧香、吃斋饭、放生等形式纪念他们心目中的释迦牟尼。
萨噶达瓦节历来沿袭富人接济穷人的传统,因此,布施成为这个节日的传统习俗。而在宗教吉日放生,更是一件善事。这一天的拉萨河附近也会集结壮观的放生队伍。
海拔5154 米的西藏绒布寺。
绒布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巴松乡南面珠穆朗玛峰下绒布沟东西侧的山顶,海拔5154 米,是世界上海拔高的寺庙。由于绒布寺距珠峰顶只有约20 公里,所以这里已成为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大本营。从这儿向南眺望,是观赏拍摄珠峰的地点,门外的嘛呢石堆常常会被摄影者作为拍摄珠峰的前景。绒布寺大殿前是一座雕梁画栋的看戏台,每逢重要节日,当地的群众都会到这里看僧人演戏。绒布寺属西藏宁玛派寺庙,始建于1899 年。
阿旺桑结守护绒布寺已经20 多年。他独自守护的是藏在寺庙里的这个神圣洞穴。安然坐下,他就能感受到佛学大师的存在。他在这里苦修学法。
传说,五位吉祥长寿的神女就住在寺庙后面,住在喜马拉雅群山之中。
群山之首,被称为珠穆朗玛。在藏语中,珠穆朗玛是“第三神女”的意思,它的海拔是8844 米,周围还矗立着40 多座海拔超过7000 米的山。这里是冰雪的故乡,地球的至高点。
1852 年,珠穆朗玛峰被确定为世界高峰,从此之后人们不断攀登,至今已有4000 多人成功登顶。
对桑结来说,珠峰是神的居所。出家前,桑结已有孩子,他的三个儿子都在登山队,二儿子已经七次登顶珠峰。
小儿子扎西在登山队做厨师,他经常去看独自修行的父亲。这天,他又准备上山了,妈妈给他准备了带给父亲的东西,并告诉他,如果父亲需要什么帮助,就随时联系他们。
序言
pimsup../mvc/publication/edit/id/23713624
序一
张颐武
电视纪录片《第三极》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公众的观看和议论的热潮。同时也引发了广泛的国际关注,被视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的一个重要的范例。它在电视台播出激发了诸多关注,在网络播出更是引起了观影的热潮,而在国际传播中也已经有了重要的成果。可以说是打通了电视与网络、国际与国内传播,形成了不多见的关注点。它的意义值得我们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加以思考。
对西藏的表现其实这些年来一直是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一个具有全球性意义的焦点议题。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部分,西藏一直吸引着众多的热爱者。它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的神秘魅力,这种魅力和当下的现活之间的对比和反差都让人心往神驰。但对于西藏的表达,往往是力图凸显其神秘性,或是刻意地强调其历史的特殊性,这些表达往往形成了对于西藏的表现的一种固定的模式,也容易构成某种刻板的印象。我们往往刻意凸显西藏生活和其他地域的差异,而缺少对于此时此地的西藏的真切的体察。实际上,如何让西藏的当下的人们在自身环境下的真实的生活有具体的呈现,仍然是一种对于我们的挑战。《第三极》通过艰苦的发掘和探究给予了我们对于西藏自然和人的一次“再发现”。
《第三极》这部以西藏为对象的电视片让我们感到了和以往的关于西藏的纪录片大有不同。它虽然只有五集,但却是对于西藏的日常生活的样态的“深描”,异常具体地呈现了西藏的普通人在其生活中的具体的情态,把他们的“故事”用摄像机具体而感性地加以记录,缓缓移动的摄像机所展现的是异常真实的西藏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在这环境中生存的具体的人。这部电视片引人注目之处就是把西藏的普通人在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的生活方式做了具有人类学上的性的表达。在这部电视片中,在高原的极限的生态环境下,藏族人民所拥有的独特的、和这种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活的真切呈现让我们好像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西藏的独特的魅力。《第三极》的主题很大,但入口很小。主题是第三极的整体,入口却是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由此把西藏的自然环境和人的生存样态表现得非常充分。在极限的环境里面人找到了自己佳的生命状态,表达在平常中却有非常惊心动魄之处,让人置身其间,让你感觉到生命的、人的。这是人的高歌,也是自然的高歌。
这部电视片通过真实的故事探究了在那个独特的环境之下,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人和自然和谐,也是中国社会向上提升的一个主要的主题。正是在真实的记录中也应和了我们时代的主题。我们在追求一个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怎样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如何“顺自然而丰富自然”都是时代的课题。《第三极》用镜头来观察,讲人在自然环境里用自己的创造对自然进行丰富,但是又是顺着自然的样态和脉络来丰富它。其中也还触及到现在国际上正在关注的“动物权利”、“动物福利”等这些新主题。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真实而多样的探究。在《第三极》里,自然和人都是主角,我们一般拍片子都是人是主角,但在这里人和自然是如此地不可分割地一同展现在我们面前,自然因人而具有了活的生命,人因为自然而具有了更高的境界。随着中国经济30 年来高度的成长,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临界点,这个临界点上,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精神上提升的内在要求已经形成了。人们开始从工业化生活的固定模式探究生活多方面提升和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中的发展。而西藏提供了这种提升的一个参照。对全球来说我觉得也是认识人类文化多样性,人类的文明的多样性丰富性的一个重要的参照。这里的几个具体的故事,虽然是具体,但却具有着自己的不一样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其意义既是中国的,也就有全球性。
这部电视片是用一种全球性的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的成功尝试。它的表达方式和语码都有国际纪录片的共同性。用这种共通的表达当然有助于更好地跨越在表达中的“文化折扣”,用真实的表达来进行跨文化的传播。在具有国际表达方式中,却始终强化中国的“主体性”,强化中国的西藏的真实的价值。西藏故事,正是中国故事的一个部分。用全球容易理解的镜头语言和表达方式来呈现这个故事,正是这部电视片的独到之处,也是它的特殊的传播价值。这些都让这部书和这部片子具有了独特的魅力,能够赢得更多的国际观众的理解,把世界和中国,全球和西藏联结得更为紧密,终也为中国故事赢得了更多的世界的理解和尊重。
把电视片《第三极》的丰富内容编纂成书是很有价值的。这部书不仅仅是电视片的书面记录,而且是它的扩展和丰富,既有电视片的真实的记录,又有制作过程的种种,也有关于西藏自然、历史文化的更多的阐释和解说。电视具有的,这里也有了,更添加了电视难以表达的丰富的文字内容。使得这部书成为了既可以作为电视片的一个成果,也具有独立价值的新的文化成果。
这部片子和这部书让我们感受了西藏的天之高远、山之宏伟、生灵之活跃、人之坚韧和美好。
是为序。
序二 寻找第三极
曾海若
什么是第三极?有很标准的答案。青藏高原,它是全球隆起高的区域,是世界屋脊,因而是南极、北极之后的第三极。还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做更详细的解释,它的冰川,海拔,温度等等方面。
但是,我们拍摄的不仅仅是标准答案里的第三极,而是关于人,或者说,关于第三极上的生命的故事。
第三极是世界屋脊。但是很少有人居住在屋顶。有高处就有低处。就像我们在很多高原的山上,从山顶到山脚,可以经历四季,可以经历寒带、温带、带,甚至热带。
我们称之为“大地的阶梯”。
于是就有了本片的基本思路。什么样的环境,对应什么样的人。
于是我们看到了差异很大的人类生存。
比如从珠峰直线距离不到100 公里的地方,我们拍摄到在悬崖的采蜜人。那是夏尔巴人都感到害怕的地方,但是我们遇到了一个很固执的人,他就是想采。九个人,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在两江汇流的上方200 米,并且很糟糕的是,在还没有采之前,蜜蜂出动了。我们当时请的岩壁摄影师,被盯了无数个包,当时已经眩晕恶心,但他还是坚持下来。晚上回去在身上拔了一百多根刺。
这个故事,发生在比较低的海拔,2000 米。
在人类能居住的高处,5100 米,我们拍摄了藏历新年之前,人为了保护羊群,经过漫长冰面的故事。为了表现环境下的生命状况,我们使用了冰下潜水。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潜水方式。首先是气压,潜水的时候,相当于在零海拔的状况,然而一出水,就直接上到5000。对于人的血压是个极大的挑战。第二,冰厚80 厘米,冰潜只有一个小小的窟窿,也就是说,人不能像平时潜水的时候那样,随意起降,必须找到那个洞口,如果找不到,就麻烦了。第三,就是寒冷,零下20 度,再刮风,从水里一出来什么东西都结冰,人是突然面对致命的寒冷和致命的气压。不过,我们的冰潜师总是主动说,再来一次。
我们开着车希望跑遍每个阶梯,但是跑完10 万公里,才意识到,还应该跑100 万公里,或者更长。
在漫长的旅途中,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草原,这是藏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有生命合作精神的地方。在各种各样复杂的气候环境中,与其它生命合作,是第三极的一个特征。这种合作,是充满欢乐的,我们称之为“生命的共舞”。
我们拍摄了两个小孩与赛马之间的故事,哥哥和弟弟都热爱赛马,他们家有一匹12 岁的老马,是一匹很传奇的马。在草原上,赛马节是一年中重要的节日,骑手大都是七八岁的小孩,但是亲兄弟之间,只能有一个去参加。有人哭,有人笑,但是成长就这么自然发生了。小孩骑着老马去比赛。这是一个有点儿残酷,但温情的故事。
我们拍摄人与羊的故事,藏獒的故事,牦牛的故事,藏羚羊的故事,小狼崽的故事,黑颈鹤的故事等等。我们想说的是,人与动物之间,不是简单的给予或者获取,是一种相互依存、激发,并且深入到信仰层面。我们称之为“共舞”。
还有几个主题,例如“土地的吟唱”,“轮回的水声”,“森林的密语”,都是在讲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
但这一切,只是表面的现象。很多人去西藏,是要去体验神奇、神秘,甚至神话里的东西。
说实话,我们也偶然能见到。但是漫长的一年的拍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度过的。
我想,如果去猎奇,我一定会陷入到一个虚假的幻影中。就像每次拿书本里的那点知识去跟农牧民们核对,他们总是憨厚一笑,说,没听说过。 我有时候会很小心地对别人说,我在西藏一年,看到的多的,不是神奇,是熟悉。
对,恰恰是熟悉。是一种魂牵梦绕但又在醒来时滑落的东西。
那是蕴藏在日常生活中的东西。
善良,热情,微笑。忠贞,但不矫揉造作,幽默而不低级趣味,胃口好但不挥霍浪费,爱孩子却不过分强求,为家人赚钱但不会常年在外打工。
我每次去藏族人家里,他们都不停地说,喝口酥油茶,好喝的很,喝了就踏实了,一天有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产品一定要多样,欲望一定要得到无限的满足。但是在那里,一杯酥油茶可以喝一辈子,而且永远会从中得到满足。
每当这种时刻,我的心很像站在高山之巅的感觉,轻盈,宽广,目光也因而可以长远。
我想,何必纠缠于一座山是否高,一条河是否大,为什么不去关心你的心是否善良,平静,纯洁无暇。
这就是我们后找到的“第三极”。
第三极 9787508531632 五洲传播出版社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