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号处理基础——实用算法开发(卷III)

统计信号处理基础——实用算法开发(卷III)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统计信号处理
  • 信号处理
  • 算法开发
  • 实用算法
  • 数字信号处理
  • 通信工程
  • 雷达信号处理
  • 自适应滤波
  • 谱估计
  • 随机过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买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76071
商品编码:29868924092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统计信号处理基础——实用算法开发(卷III)
作者:(美)Steven M. Kay(S. M. 凯)
定价:79.0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121276071
印次: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Steven M. Kay关于统计信号处理三卷书中的*后一卷,该卷建立了覆盖前两卷的综合性理论,在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良算法方面帮助读者开发直观和专业的方法。本书先评述开发信号处理算法的方法,包括数学建模、计算机模拟、性能评估。通过展示设计、评估、测试的有用解析结果和实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然后从几个关键的应用领域介绍了一些经典的算法。*后引导读者将算法转换成MATLAB程序来验证得到的解。全书主题包括:算法设计方法;信号与噪声模型的比较和选择;性能评估、规范、折中、测试和资料;应用大定理的*方法;估计、检测和谱估计算法;完整的案例研究:雷达多普勒中心频率估计、磁信号检测、心率监测等。

  目录
目 录
部分 方法论与通用方法
第1章 引言2
1.1 动机和目标2
1.2 核心算法3
1.3 容易的、难的和不可能的问题3
1.4 增加成功的概率—提升直觉8
1.5 应用领域8
1.6 注意事项9
1.6.1 信号类型9
1.6.2 本书的特点和符号表示9
1.7 小结10
参考文献10
附录1A 练习解答11
第2章 算法设计方法13
2.1 引言13
2.2 一般方法13
2.3 信号处理算法设计实例18
2.4 小结29
参考文献29
附录2A 多普勒效应的推导30
附录2B 练习解答31
第3章 信号的数学建模33
3.1 引言33
3.2 信号模型的分层(分类)34
3.3 线性与非线性确定性信号模型37
3.4 参数已知的确定性信号(类型1)38
3.4.1 正弦信号38
3.4.2 阻尼指数信号39
3.4.3 阻尼正弦信号39
3.4.4 相位调制信号39
3.4.5 多项式信号40
3.4.6 周期信号41
3.5 具有未知参数的确定性信号(类型2)42
3.5.1 一般考虑42
3.5.2 多项式信号模型42
3.5.3 周期信号模型44
3.5.4 非线性和部分线性信号47
3.6 具有已知PDF的随机信号(类型3)49
3.6.1 一般考虑49
3.6.2 随机正弦模型—零均值51
3.6.3 随机正弦模型—非零均值51
3.6.4 贝叶斯线性模型52
3.6.5 其他具有已知PDF的随机模型53
3.7 PDF具有未知参数的随机信号(类型4)53
3.8 小结53
参考文献54
附录3A 练习解答54
第4章 噪声的数学建模57
4.1 引言57
4.2 一般噪声模型57
4.3 高斯白噪声59
4.4 高斯色噪声61
4.5 一般高斯噪声66
4.6 IID非高斯噪声71
4.7 随机相位正弦噪声74
4.8 小结75
参考文献76
附录4A 随机过程的概念和公式76
附录4B 高斯随机过程78
附录4C AR PSD的几何解释79
附录4D 练习解答80
第5章 信号模型选择84
5.1 引言84
5.2 信号建模85
5.2.1 路图85
5.3 示例86
5.4 参数估计89
5.5 模型阶数的选择90
5.6 小结94
参考文献94
附录5A 练习解答94
第6章 噪声模型选择97
6.1 引言97
6.2 噪声建模97
6.2.1 路图97
6.3 示例99
6.4 噪声特性的估计105
6.4.1 均值106
6.4.2 方差106
6.4.3 协方差107
6.4.4 自相关序列108
6.4.5 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108
6.4.6 PDF110
6.4.7 PSD114
6.5 模型阶数的选择116
6.6 小结117
参考文献118
附录6A 置信区间118
附录6B 练习解答120
第7章 性能评估、测试与文档124
7.1 引言124
7.2 为什么采用计算机模拟评估124
7.3 统计意义下的性能度量指标125
7.3.1 参数估计的性能度量指标126
7.3.2 检测性能的度量指标127
7.3.3 分类性能度量标准130
7.4 性能边界133
7.5 与渐近性能134
7.6 灵敏度135
7.7 有效性能比较136
7.8 性能/复杂性的折中138
7.9 算法软件开发138
7.10 算法文档142
7.11 小结142
参考文献143
附录7A 算法描述文档中包括的信息检查表143
附录7B 算法描述文档样本145
7B.1 问题与目标145
7B.2 历史145
7B.3 假设145
7B.


《信号处理的数学基石:从理论到应用》 引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数据所包围,从通信网络中的语音和图像,到医疗设备中的生物信号,再到金融市场中的交易数据,无一不蕴含着重要的信息。而信号处理,正是解锁这些信息、理解数据背后规律的强大工具。本书《信号处理的数学基石:从理论到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坚实的信号处理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读者掌握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实用方法。本书重点关注信号处理的核心数学原理,并强调它们在各种实际场景中的体现,从而帮助读者构建从理解信号本质到设计高效处理算法的完整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信号处理的起点在于理解离散时间信号,以及它们如何与离散时间系统相互作用。本部分将深入剖析离散时间信号的定义、特性和表示方法,为后续内容奠定基础。 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与分析: 我们将从最基本的离散时间序列开始,探讨其幅度、相位、周期性等重要属性。通过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我们将揭示信号的频率成分,理解频谱分析的重要性。卷积将是理解线性时不变(LTI)系统如何处理信号的核心工具,我们将详细阐述卷积定理及其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此外,我们还将介绍Z变换,它是在频率域分析离散时间系统和信号的强大工具,特别是在处理因果性和稳定性问题时。 离散时间系统的分类与性质: 线性时不变(LTI)系统是信号处理中最重要的一类系统。本书将深入探讨LTI系统的定义、充要条件以及其在时域和频域的表示方法,包括脉冲响应和系统函数。我们还将分析系统的因果性、稳定性、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等关键特性,并学习如何通过系统函数来判断和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 采样理论: 真实世界的信号大多是连续的,而数字信号处理的核心在于将连续信号离散化。本部分将详细介绍采样定理,即奈奎斯特-香农采样定理,阐述采样频率与信号带宽的关系,以及过采样和欠采样的影响。我们将探讨采样过程中的失真(混叠),并介绍抗混叠滤波器的设计原理,确保信号在采样后能被准确地重建。 第二部分:傅里叶分析的进阶 傅里叶分析是信号处理的灵魂,而本部分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为处理更复杂的信号和系统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及其性质: DFT是将有限长离散时间信号进行傅里叶分析的关键工具。我们将详细介绍DFT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在频率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将深入探讨DFT的各种性质,如周期性、对称性、线性性质、帕萨瓦尔定理等,这些性质将帮助我们更有效地理解和处理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结果。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 DFT的计算复杂度较高,限制了其在实时信号处理中的应用。FFT算法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DFT的计算效率。本书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FFT算法,如Cooley-Tukey算法,并分析其计算复杂度。通过理解FFT的原理,读者将能够高效地进行频谱分析,为后续的滤波、谱估计等应用打下基础。 傅里叶变换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我们将继续探讨傅里叶变换在LTI系统分析中的应用。通过系统函数与频率响应的关系,我们将能更直观地理解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处理方式。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傅里叶变换来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以及如何设计滤波器来改变信号的频谱。 第三部分:数字滤波器设计 数字滤波器在信号处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选择性地保留或去除信号中的特定频率成分。本部分将系统地介绍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涵盖两种主要的滤波器类型。 无限冲激响应(IIR)滤波器: IIR滤波器利用反馈机制,可以用相对较低的阶数实现陡峭的频率选择性。我们将介绍IIR滤波器的数学模型、设计方法(如巴特沃斯、切比雪夫、椭圆滤波器设计)以及其在数字域的实现。我们将重点讨论IIR滤波器设计中的极零点配置,以及如何根据设计指标(如通带纹波、阻带衰减、过渡带宽度)来确定滤波器参数。 有限冲冲激响应(FIR)滤波器: FIR滤波器没有反馈,其冲激响应是有限长的,因此具有线性相位特性,这对于保持信号的瞬态形状非常重要。我们将介绍FIR滤波器的数学模型,以及多种设计方法,如窗函数法(矩形窗、汉宁窗、海明窗、巴lett窗、布莱克曼窗等)和频率采样法。我们将分析不同窗函数的特性及其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并学习如何根据设计指标选择合适的窗函数和滤波器阶数。 滤波器性能评估与优化: 设计完成后,滤波器性能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将介绍评估滤波器性能的常用指标,如幅度响应、相位响应、群延迟、零极点分布等。此外,我们还将讨论滤波器设计中的一些优化技巧,以满足更严苛的设计要求。 第四部分:现代信号处理技术 除了传统的傅里叶分析和数字滤波器设计,现代信号处理还涌现出许多强大的技术,能够应对更复杂和动态变化的信号。 随机信号与谱估计: 许多实际信号具有随机性,例如通信中的噪声、传感器采集的测量数据等。本部分将介绍随机信号的基本概念,包括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等。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表征和分析随机信号。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介绍多种谱估计方法,如周期图法、Welch法、谱估计的最大熵法等,以从观测到的数据中估计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自适应信号处理: 自适应信号处理是指滤波器的参数能够根据输入信号的统计特性进行实时调整。我们将介绍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原理,重点关注最经典的最小均方(LMS)算法及其变种。我们将探讨LMS算法在噪声消除、回声消除、信道均衡等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方法。 小波分析: 与傅里叶变换只能提供全局的频率信息不同,小波分析能够同时提供信号在时间和频率上的局部信息。我们将介绍小波变换的基本概念,包括尺度函数和小波函数,以及连续小波变换和离散小波变换。我们将探讨小波分析在信号去噪、特征提取、图像压缩等方面的优势和应用。 第五部分:信号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研究 理论最终需要服务于实践。本部分将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展示信号处理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帮助读者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价值。 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 从调制解调到信道编码,信号处理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无处不在。我们将探讨如何在通信接收端进行信号检测、噪声抑制和失真补偿。 语音信号处理: 语音信号处理涉及声学模型、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多个方面。我们将介绍语音信号的采样、量化、预加重、分帧、加窗等预处理步骤,以及用于语音识别的特征提取技术(如MFCC)。 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 图像和视频信号处理是计算机视觉和多媒体技术的核心。我们将介绍图像滤波、边缘检测、特征提取、图像压缩等基本概念。 其他应用领域: 除了上述领域,我们还将简要介绍信号处理在生物医学工程(如ECG、EEG信号分析)、地球物理勘探、金融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展示信号处理技术的广泛适用性。 结论 《信号处理的数学基石:从理论到应用》致力于为读者打造一个全面、深入且实用的信号处理学习体验。本书不仅强调了信号处理背后严谨的数学原理,更注重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通过对离散时间信号、傅里叶分析、数字滤波器设计以及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系统阐述,并辅以丰富的实际案例,本书旨在培养读者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信号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在通信、控制、信息科学、工程技术等众多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本书内容,读者将能够以更加深刻的视角理解数据,并有效地利用信号处理工具,从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提取有价值的洞察。

用户评价

评分

《统计信号处理基础——实用算法开发(卷III)》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在“非线性信号处理”章节的精彩论述,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在此之前,我对非线性系统的处理一直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因为传统的线性方法往往难以捕捉其复杂动态。然而,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介绍了多种非线性信号处理技术,从泰勒级数展开和高阶统计量,到核方法和神经网络在非线性系统建模中的应用。他非常注重理论的直观解释,并且用生动的例子来阐释复杂的概念。例如,在讲解非线性系统辨识时,他用了一个水箱水位控制的例子,让我很容易理解如何通过输入输出关系来构建非线性模型。书中提供的MATLAB代码示例,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并且能够清晰地展示不同非线性算法的性能。我尝试将书中关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原理和实现思路,应用到我正在处理的一个生物信号的非线性滤波问题。通过使用RBF神经网络,我成功地将信号中的非线性噪声成分进行了有效抑制,同时保留了重要的信号特征。书中还对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混沌信号检测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对非线性信号处理的理论和应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让我掌握了先进的非线性信号处理技术,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这一领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

《统计信号处理基础——实用算法开发(卷III)》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名在信号处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来说,依然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其在“盲信号分离”这一前沿领域的深入探讨。我一直对这一领域的挑战性感到着迷,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且实用的视角。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其固有的复杂性,而是通过清晰的逻辑链条,将各种盲源分离技术,如独立成分分析(ICA)、非负矩阵分解(NMF)和稀疏成分分析(SCA)等,逐一剖析。他尤其擅长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图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直观模型。例如,在解释ICA的“去混”过程时,他使用了“鸡尾酒会效应”作为类比,让我瞬间领悟了算法的核心思想。书中提供的伪代码,都非常规范且富有代表性,我尝试将其中的ICA算法应用于我部门正在处理的一个声学信号分离项目中,原本混杂在一起的多种声源,经过算法处理后,变得清晰可辨,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后续的分析效率。书中对不同算法的适用场景、优缺点以及参数选择的建议,都非常具有指导意义,这对于我在实际工程中快速选择和部署合适的盲源分离算法至关重要。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提供了解决复杂信号混合问题的强大武器。

评分

这本《统计信号处理基础——实用算法开发(卷III)》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开发”二字所蕴含的强大实用性。我是一名刚入职不久的算法工程师,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信号处理的问题,但往往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和现成的代码库。这本书正好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理论书,而是聚焦于具体算法的开发和实现。从谱估计到盲源分离,从降噪到信号分类,书中几乎涵盖了统计信号处理领域最核心、最常用的算法。而且,每个算法都配有详细的理论推导、算法步骤以及高质量的伪代码。作者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算法的效率和数值稳定性,这一点对于实际工程应用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信号去噪”那一章,它不仅介绍了经典的方法,比如维纳滤波,还深入讨论了基于模型的方法,如主成分分析(PCA)和独立成分分析(ICA),以及一些新兴的深度学习方法。作者在书中为这些算法都提供了实现思路和关键参数的解释,让我能够根据具体场景快速选择和修改合适的算法。我也尝试将书中关于“谱分析”的算法应用到我正在处理的音频信号数据上,通过调整窗口长度和重叠比例,我成功地提取出了更清晰的频率成分,这让我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做”算法,如何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

评分

《统计信号处理基础——实用算法开发(卷III)》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集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于一体的杰作。我尤其对其关于“阵列信号处理”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非常巧妙地将多维信号处理的复杂概念,分解为易于理解的组成部分。从基本的波束形成技术,如延迟-并(Delay-and-Sum)波束形成,到更高级的自适应波束形成,如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波束形成,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和分析。让我特别赞赏的是,作者在解释这些复杂算法时,非常注重几何直观性和物理意义。例如,在讲解MVDR波束形成时,他通过类比雷达系统的指向性,帮助我理解了最优滤波器如何能够抑制干扰信号,同时保留目标信号。书中提供的MATLAB代码示例,都经过了精心的优化,并且考虑了数值稳定性问题,这对于我在实际系统中实现这些算法非常有帮助。我尝试将书中关于“空间谱估计”的算法,如Capon方法和MUSIC算法,应用于我们实验室的一个声源定位项目中,发现在噪声环境下,这些算法比传统的谱估计方法能够提供更精确的定位结果。书中还对阵列孔径、分辨率和自由度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让我对阵列信号处理的理论极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会我如何实现算法,更是让我理解了算法背后的科学原理。

评分

我最近对《统计信号处理基础——实用算法开发(卷III)》一书中关于“参数估计与模型辨识”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感觉收获颇丰。这一章节的讲解逻辑非常清晰,从最基本的最小二乘法(OLS)开始,逐步引申到最大似然估计(MLE)和最大后验概率估计(MAP)。作者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不仅详细推导了各种估计方法的数学原理,还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案例,展示了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模型辨识”的讨论,它涉及到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结构,如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以及如何对模型进行评估和验证。书中提供了多种模型选择准则,如赤池信息准则(AIC)和贝叶斯信息准则(BIC),这些准则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实用。我尝试使用书中介绍的最大似然估计方法,来辨识一个简化的动力学系统模型。通过调整模型的参数,我最终得到了一个与实验数据高度拟合的模型,这让我对参数估计和模型辨识的强大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还讨论了在数据量不足或噪声较大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参数估计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这些内容对于实际工程应用非常有价值。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教授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解决复杂的工程挑战。

评分

我最近对《统计信号处理基础——实用算法开发(卷 III)》这本书的某个特定章节,即关于“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的部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感觉受益匪浅。这一章节的组织结构非常清晰,从基础的自回归(AR)模型、滑动平均(MA)模型,到更复杂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再到ARIMA模型,每一个模型都进行了详细的数学推导,并且提供了直观的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其背后的原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而是非常强调实际的算法开发。对于每一种模型,作者都给出了详细的算法步骤,并提供了Python语言的伪代码,这让我能够轻松地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代码实现。我亲自尝试了书中关于ARIMA模型的参数选择方法,包括ACF和PACF图的绘制以及AIC/BIC准则的应用,发现这些方法在实际数据预测中非常有效。例如,我使用书中提供的方法预测了某股票的收盘价,虽然不能保证100%准确,但其预测趋势和波动幅度与实际情况相当吻合。书中还讨论了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处理方法,比如差分和季节性分解,这些内容对于处理真实世界的经济和金融数据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严谨,但又不会过于晦涩,而且它始终紧密联系着实际应用,这让我觉得学习过程非常充实和有成就感。

评分

我最近读完的这本《统计信号处理基础——实用算法开发(卷III)》,与其说是一本教科书,不如说它是一次沉浸式的实践旅程。书名中的“基础”二字,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谦虚的说法,它搭建了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但真正让我惊艳的,是其“实用算法开发”的侧重点。每一章都不仅仅是概念的罗列,而是伴随着详尽的伪代码和清晰的算法步骤,仿佛作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模型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自适应滤波的章节,它不仅仅介绍了LMS、RLS等经典算法,更深入地探讨了它们在不同噪声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参数调整来优化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书中给出的MATLAB实现示例,我都亲自跑了一遍,发现它们不仅能够完美复现理论结果,而且在代码的可读性和模块化设计上做得相当出色。这种“边学边做”的学习体验,极大地增强了我对统计信号处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让我觉得那些原本枯燥的数学公式,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拥有了生命。尤其是在处理真实世界数据时,书中提供的许多调优技巧和注意事项,都帮我避开了不少“坑”。比如,在涉及到非线性系统辨识的部分,书中关于多项式模型的选择和参数估计的讨论,以及如何处理模型不确定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甚至开始尝试将书中的一些算法应用到我自己的研究项目中,效果相当显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真正连接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让我不再是那个只会背公式的学生,而是能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

评分

坦白说,起初我拿到《统计信号处理基础——实用算法开发(卷III)》的时候,被其厚重的篇幅和“统计信号处理”这个略显学术的名称,多少有些望而却步。我担心它会是一本充斥着冗长推导和晦涩数学符号的“劝退书”。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这种担忧就被彻底打消了。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复杂的概念拆解得极其清晰,而且总是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例如,在讲解卡尔曼滤波的递推方程时,他并没有直接给出公式,而是先构建了一个生动的物理场景,然后逐步引导读者理解每个方程的物理意义和数学含义。这种“故事化”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充满趣味,而不是枯燥的记忆。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大量的图示和表格,都经过精心设计,能够准确地传达关键信息,并且非常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贝叶斯推断的阐述,它将概率模型与实际决策过程紧密联系起来,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将贝叶斯方法应用于参数估计、模型选择甚至是信号检测等领域。书中提供的Python代码示例,我也逐一进行了验证,发现它们不仅逻辑严谨,而且能够处理各种边界情况,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统计信号处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能够用以解决现实世界各种问题的强大工具。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学习这条道路上的许多迷茫。

评分

我最近深入研读了《统计信号处理基础——实用算法开发(卷III)》一书中关于“数据压缩与编码”的部分,感觉收获颇丰。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我理解现代通信和信息存储技术至关重要。作者从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出发,详细介绍了香农熵、互信息等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引申到各种数据压缩算法,如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以及无损和有损压缩的原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压缩率”和“失真度”之间的权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且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压缩策略。我尝试将书中关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原理,应用于我正在进行的一个图像压缩项目中。我学习到了如何利用DCT将图像信号分解为频率分量,然后通过量化和编码来去除冗余信息。结果令人欣喜,我实现的图像压缩算法,在保持较高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减小了文件大小。书中还探讨了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在数据压缩中的应用,以及一些先进的视频编码技术,如H.264和HEVC的原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教授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这本书让我对信息处理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评分

我最近花费了相当一部分时间,深入研读了《统计信号处理基础——实用算法开发(卷III)》一书中关于“模式识别与分类”的部分。不得不说,这一章节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书中从最基础的贝叶斯分类器,如最小错误率分类器和贝叶斯最小风险分类器,开始讲解,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判别式模型,如支持向量机(SVM)和神经网络。作者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概念的清晰化,他会用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每个分类器的工作原理,并且强调了不同模型之间的优劣势对比。让我觉得特别有价值的是,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例如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文本分类等领域的应用。我尝试将书中关于SVM的原理和实现思路,应用到我正在进行的一个垃圾邮件分类项目中。我从书中学习到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核函数,如何进行参数调优,以及如何处理不平衡数据集。结果令人惊喜,我构建的垃圾邮件分类器,其准确率和召回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书中还探讨了特征提取和降维技术,比如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这些技术对于处理高维数据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教授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指导我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