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读通鉴论 | 作者 | 王夫之 |
| 定价 | 2680元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095579 | 出版日期 | 2013-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读通鉴论(线装大字本套装全16册)》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阅读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笔记。全书30卷,其中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卷一 泰始皇 二世 卷二 汉高帝 虫心帝 文帝 卷三 景帝 武帝 卷四 汉昭帝 宣帝 元帝 卷五 成帝 哀帝 ……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套书实在太让人惊艳了!我之前一直对中国古代史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那些名字和事件混在一起,像一团乱麻,根本梳理不清。买了这本《读通鉴论》,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历史老师在给你讲故事。他把那些宏大的历史脉络拆解得非常细致,每一个转折点、每一个关键人物的决策,都有深入的剖析。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反而有一种抽丝剥茧的快感。比如讲到某个朝代的兴衰,他会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一直讲到统治者的性格特点,让你清晰地看到历史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那个结局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争议事件,作者的解读角度也十分新颖,让人耳目一新,忍不住要拿起其他史书再做印证。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很考究,纸质和印刷质量都属上乘,拿在手里阅读体验极佳,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我很少对一套书有如此强烈的“相见恨晚”的感觉。在我看来,《读通鉴论》成功地架设起了一座沟通古代经典与现代读者的桥梁。它没有将晦涩难懂的典故束之高阁,而是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清晰的叙事流中。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行文中穿插的一些个人感悟和对人性的洞察。历史说到底,是人的历史,而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正是它对历史人物复杂心理和动机的细腻刻画。读它,不仅是在回顾那些江山更迭的宏大叙事,更是在与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挣扎、抉择的个体进行心灵的对话。每次合上书卷,都感觉胸中豁然开朗,对世事变迁的理解又深了一层。这套书,绝对值得每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抱有敬意的人细细品味。
评分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平时会涉猎不少史学著作,但坦白说,很多书读到一半就容易陷入细节的泥潭,抓不住主线。这本《读通鉴论》最让我欣赏的一点,就是它超强的统筹和提炼能力。它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堆砌汗牛充栋的史料,而是能抓住历史发展的核心逻辑。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站在一个高高的瞭望塔上,俯瞰整个历史的走向,既能看到蜿蜒曲折的小径,也能把握住大河奔流的方向。尤其是在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之间的内在联系时,作者的洞察力令人佩服。他不仅仅是描述“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阐释“为什么会这样”。这对于理解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非常有启发性。我已经把这本书推荐给了我所有的历史发烧友朋友,大家都反馈说,它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资治通鉴》这类巨著的理解深度和兴趣。这本书绝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于我这样注重文本细节和学术严谨性的读者来说,是相当令人满意的。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对史料的运用和考证态度。可以看出,作者在撰写过程中是下了大功夫去查阅和比对原始文献的,但他的行文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克制的学术风范,既不哗众取宠,也不故作高深。他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是多角度呈现,避免了脸谱化的简单褒贬,这体现了高水平历史研究者应有的客观性。尤其是对一些关键历史节点的分析,作者能够精准地把握住“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深入的思辨,对于任何希望深入历史研究领域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这套书的排版也十分出色,注释清晰明了,不影响主体阅读的流畅性,又不失为深入研究的工具。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任何一本历史读物时都会有些犹豫,因为担心内容过于艰涩或者翻译腔太重。然而,《读通鉴论》完全打消了我的疑虑。它的语言风格极其流畅自然,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仿佛作者正坐在我对面,用最精炼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娓娓道来。我是一个工作繁忙的职场人,每天能用来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但这套书的编排结构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即便是只读其中一小节,也能获得完整而深入的见解,不会有“断章取义”的阅读障碍。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阐释过程中,常常会引用一些现代的社会学、经济学观点来佐证历史现象的合理性,使得原本沉重的历史变得鲜活且具有现实意义。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了解了过去,更像是获得了一副审视当下的历史透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