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坐火车游西藏(慢游心摄) | ||
| 作者 | 吕新平 | ||
| 定价 | 42.80元 | ||
| ISBN号 | 9787563725281 | ||
| 出版社 | 旅游教育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13-01-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重量:0.322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坐火车游西藏:慢游心摄》作者以行程万里的旅游经历,颠覆了惯常人们认为要带大相机、带诸多抗高原反应药品、克服种种艰辛苦难,才可看到雪域美景的认识误区,以小相机、少花费、易到达的交通方式、较弱强度的生理考验,饱览西藏美景。 |
| 编辑推荐 | |
《坐火车游西藏:慢游心摄》是一本让人看后想立刻动身去西藏的旅游书!作者行程一万公里,历时半月有余,花费4770元,慢游西藏,饱览美景。美景荡人心魄,如何拍摄?作者倾囊相授:张张图片,都有时间、地点、摄影参数;小相机,也可出大效果。 |
| 作者介绍 | |
吕新平,中摄影协会会员,中艺术摄影学会理事。先后有千余幅摄影作品在报刊上发表,或在不同类展览中入选、获奖。其中摄影作品《吊装》在1997年8届全摄影艺术展览中入选;《圆梦》在1999年9届全摄影艺术展览中获金奖;《布阵》在2001年全军摄影艺术展览中获作品奖;《科之光》在2006年第四届术摄影展览中获铜奖;2008年在中科技馆举办《巢里巢外展辉煌》摄影作品个人展览;《航天员水下训练》在2009年届全军摄影艺术展览中获铜奖。 |
| 序言 | |
我对“坐火车”这个媒介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它本身就是一种复古而富有诗意的移动方式。在现代社会,我们习惯了飞机的速度与效率,却渐渐失去了旅途中那种由期待和过渡构成的仪式感。火车旅行的妙处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你无法在短时间内跳过那些漫长而重要的路段,你必须接受它的缓慢,并在这种“被动停滞”中,强迫自己去观察、去思考。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这段漫长的旅途的。他是否记录了与哪些人交谈?那些关于高原反应、关于信仰、关于生活的故事是如何在狭窄的车厢里被娓娓道来的?我尤其期待他对沿途地理和人文变化的细腻观察,从格尔木到拉萨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转变,那种高原反应带来的眩晕感,被窗外美景逐渐抚慰的过程,我想这本书一定有所侧写。它不该仅仅是风景的描摹,更应该是心灵在特定空间和时间维度下被重塑的过程记录。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结构,特别是“慢游心摄”的组合,暗示着一种对当下时刻的极度珍惜和深刻感知。这让我想到了那些需要极高专注力才能完成的艺术创作。我猜测作者在选择“慢游”这条路线时,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或许是对过去某种急躁生活方式的反思。我希望在书中能够找到关于这种“慢”如何转化为创作动力的论述。它可能不是直接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影像和文字的对比呈现出来——比如,在快进镜头中无法捕捉到的细节,如何因为慢下来而被放大和理解。我更关注的是,当一个人将自己完全置于一个移动缓慢的、环境又极具挑战性的空间(火车+高原),他的内心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内在的景观,往往比外在的雪山更难描绘,也更引人入胜。这本书,在我看来,应该是一份关于如何通过旅途,进行自我对话和深度疗愈的邀请函。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让我立刻联想到了那种在车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以及那种深入骨髓的、带着高原特有气息的宁静。我一直对西藏有一种近乎朝圣般的情结,但传统的快节奏旅行方式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像是匆匆路过一个梦境,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这本书的“慢游”二字,恰恰击中了我的心坎。我期待的不是打卡式的景点罗列,而是那种真正沉浸式的体验,是火车哐当声中,看着地貌一点点从平原过渡到雪山,从翠绿变成荒袤的震撼过程。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慢”的过程中捕捉到那些瞬间的“心摄”——那些只属于旅行者自己才能捕捉到的光影、人物表情,甚至是火车内部陌生人之间短暂的温暖交流。那种将时间拉长,让灵魂得以跟上脚步的感觉,才是旅行的真谛。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旅伴,不急不躁地引领我穿越青藏线,用文字和画面,为我描摹出那些不为人知的、藏在旅途缝隙里的动人细节。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散发出的那种朴实的气息,不像某些旅游指南那样华丽辞藻堆砌,更像是随手翻开一位老友的旅行日记。我特别关注作者的摄影视角,毕竟标题里提到了“心摄”。对于我这种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如何在广袤的西藏风光中找到独特的构图和光线,一直是件头疼的事。我渴望看到的是那些跳脱出明信片范畴的画面——或许是车厢内一位藏族老阿妈低头念经时的侧影,或许是清晨阳光穿过车窗洒在布达拉宫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好的摄影作品,不仅仅是记录,更是情感的投射。我期待作者能分享他按下快门前的心态,那种捕捉瞬间的冲动和最终定格的满足感。如果这本书能分享一些实用的、基于“慢游”视角的拍摄心得,比如在晃动的火车上如何保持稳定,或者如何利用车窗玻璃的反光创造景深,那就太有价值了。它应该是一本能激发我拿起相机,去重新审视旅途的指南。
评分坦白说,很多关于西藏的书籍,要么过于偏重宗教哲学的探讨,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于聚焦于艰苦的探险,让人觉得遥不可及。我更倾向于一种“生活化”的体验叙事。这本书如果能展现出“慢游”带来的那种烟火气,对我来说将是巨大的加分项。我希望它能揭示出,在那些看似壮丽的景色背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是如何维系的。比如,在某个偏远小站,列车员如何协调补给,那些短暂的停靠是如何成为当地社区的“小集市”的。这种微观视角的记录,往往比宏大的叙事更能让人感到亲切和真实。这种“慢”不仅仅是速度上的减慢,更是一种对生活节奏的调整,是对周遭一切保持耐心的接纳。我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在这样的节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而不是仅仅像个旁观者一样记录下表面的繁华与苍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