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红色将帅 十大元帅 元帅
定价:26.80元
作者:姚有志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3911610
字数:
页码:1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金戈铁马,浴血鏖战,他们是缔造人民军队的璀璨群星!沃血中华,舍生忘死,他们在革命史上留下了耀目英名!
内容提要
本套丛书选取了元帅一生中的精彩片段,全方位展示出元帅的一生。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在那个群星璀璨,英雄辈出的时代,他是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来的英雄。几十年戎马生涯,他挥兵塵战。神州大地纵横驰骋,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是那个时代的骄傲,他是元帅。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姚有志少将,曾任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战略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中国军事科学学会战略分会会长。长期从事军事战略理论研究工作,具有深厚的军事战略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先后在军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完成研究报告三十余份上报军委总部。相关理论专著有《毛大战略》《邓战略思想论》《战略学》(2001年版)《28世纪战略理论遗产》《军事战略学教程》《世纪论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略指导教程》等。
文摘
《红色将帅·十大元帅 元帅》:
剪辫子
叶宜伟读书早,接受知识多,从懂事的时候起,就善于观察并动脑筋想外面发生的事。特别是当他来到丙村镇上学时,那梅江上往来的船只,那码头上进出的货物,那街道上穿流的人群,那巷子里小贩的叫卖……这一切,不仅丰富了宜伟的大脑,也使他眼界大大开阔了。
使他感到新奇的是,华侨、商人们从外地和海外传来的一些新的思潮。什么“人和人要讲平等、自由”,“反对官府压迫穷人”等等,这些,同在私塾念的《论语》、《孟子》上讲的,可不一样了。
有些从海外归来的华侨,甚至对人人脑后都拖着的一条大辫子提出了异议,说那是清朝统治阶级压迫广大人民的一种象征。宜伟过去只觉得留这条辫子每天都要梳扎,非常不便。先生打学生时,也常常揪这条辫子。现在可是次听说,它还有那么多的名堂哩。
“是的,这辫子确实是清王朝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学校里一位名叫林修明的进步老师(林修明后来成为广州黄花岗72烈士之一),有一次公开对宜伟和几个同学这样说。他还给同学们讲了好多历史上官逼民反的故事,特别是发生在本县的一件事,给少年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那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嘉应州(即后来的梅县)有个叫王讨食的人,不堪忍受地主的残酷压迫,聚众数千人,揭竿而起。他们冒死攻打州城,杀死了知州。但是在清朝军队的下,他们失败了。壮士们的头颅被挂上了城墙,殷红的鲜血染红了梅江……
宜伟的心被震撼了!自己家乡就有这样敢于反抗压迫的人物,真是了不起呢。他开始懂得,社会上分为穷人和富人,还有从外国跑到中国来,同官府一起欺压穷人的“洋鬼子”。穷人要改变自己的处境,就不能向邪恶势力低头,任人摆布;而是要反抗,要斗争。此后,他一有机会,就去找林老师,听他讲故事,讲自己从未听过的许多新鲜道理。
一天,宜伟和几个同学到林老师宿舍去玩,忽然发现林老师头上的长辫子没有了。“老师,您的辫子哪里去了?”宜伟问。
“剪了!”林老师激昂地说:“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在反对清王朝,我们不能再保留这辫子了!”
宜伟听了心情十分激动,坚定地说:“我也把辫子剪了!”说着,拿起剪刀,自己拉着辫子,“咔嚓”一下剪断了。随即,其他几个有勇气的同学也剪了辫子。
消息很快在学校和圩镇上传开了。开明的人称赞说:“这些学生娃娃有骨气,剪得好!”顽固守旧的人则大叫大骂:“这简直是造反,秃子打伞:无法无天了!”他们要求学校严厉惩处林老师和剪辫子的学生,甚至扬言要去报官。宜伟却处之泰然,还继续向人数说留辫子的坏处。
这事传到了宜伟父母的耳朵里。一向爱抚宜伟的母亲,心里直担心儿子会闹出什么事来。倒是父亲走南闯北,见世面多些。他早听说不少地方都发生了反清的事。梅县~带由于是华侨之乡,海外回来的人多,反清情绪尤甚。他待儿子放假回家,摸摸儿子的头,对宜伟的母亲说:“他的辫子剪了就剪了吧,一个孩子,他们能把他怎么样?”
确实,那些顽固守旧的人,面对清王朝大势已去的局面,对宜伟这些剪辫子的学生,只能像秋后的知了一样,无可奈何地哀鸣一阵罢了。
……
序言
无
说实话,一开始拿起这本《红色将帅》,我还有点担心它会是那种枯燥的、流水账式的历史陈述,但没想到,它却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叙事方式抓住了我的注意力。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高高在上的历史人物拉回到我们身边,让我们看到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挣扎、抉择与牺牲。书中对几位核心人物的心理描写极为细腻,比如在关键时刻的犹豫、面对巨大压力时的自我挣扎,这些细节让人物形象瞬间立体丰满,而不是扁平化的符号。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后勤保障和情报工作的几段论述,它们揭示了战争胜利背后那些常常被忽略的、却至关重要的细节。这种全景式的描绘,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有了更立体的认知。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十大元帅”的范畴,它是一部关于坚韧、智慧与集体主义精神的教科书。
评分翻开这本《红色将帅》,我立刻被它那种沉稳厚重的气息所吸引。这绝不是那种快餐式的历史读物,它需要读者投入时间和心力去细细品味。作者的笔触如同雕刻刀,冷静而精准地勾勒出那个时代精英群体的群像。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非正式权力”和“人际关系”在决策层面上影响的描述,这让历史看起来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复杂的博弈。书中的一些回忆录片段,被巧妙地穿插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如同点睛之笔,瞬间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它让我体会到,即便是站在历史的顶端,这些伟大的将领们也必须面对人性的弱点、资源的匮乏以及无法预知的风险。这本书以其扎实的考据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成功地为这些丰碑式的人物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值得每一位历史爱好者珍藏。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阅读体验,那便是“震撼”。这部《红色将帅》远超出了我对一般人物传记的预期。它不满足于仅仅罗列功勋,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将帅们是如何在极端复杂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下,逐步确立并完善自己的领导体系和军事哲学的。书中对几次关键历史转折点的分析,角度新颖,逻辑清晰,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迷宫中,跟随作者的指引,找到了通往真相的路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时所展现出的公允和审慎,没有简单地贴标签,而是力求还原事件的全貌和复杂性。对于我这样一位对近代史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照系,它不仅是研究元帅群体的基础读物,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构建、维护和领导一个革命政权的深度案例分析。读罢掩卷,只觉胸中涌动着对那个时代坚定信念的无限敬意。
评分这本《红色将帅》读完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描绘的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那些铁骨铮铮的英雄群像,简直像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作者对人物命运的刻画入木三分,每一个元帅的决策、每一次战斗的细节,都透露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残酷与英勇。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战略思想的分析,那种深思熟虑、运筹帷幄的气魄,即便是今天读来,也让人感到震撼。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回顾,更像是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让我深刻理解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战士们在极端困境下的坚定信念。书中的文字朴实而有力,没有过多的煽情,却能直击人心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这本书对于想深入了解新中国缔造者们风采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厚重的礼物。它让我对“信仰”二字有了更深一层的敬畏。
评分我对军事历史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市面上关于元帅的书籍汗牛充栋,但能让我一口气读完,并且读完后还想立刻重温一遍的,实在不多。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成熟老练,它不像某些传记文学那样,充满了不必要的猎奇或过度拔高,而是保持了一种克制而有力的叙述节奏。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引用史料和进行背景阐释时,做到了精准的平衡,既保证了历史的准确性,又没有让叙述陷入晦涩难懂的泥潭。我尤其欣赏那些关于战役复盘的章节,那里不仅有结果,更有对决策过程的深入剖析,让人能够从中领悟到真正的战略思维是如何形成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帅才”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血与火的千锤百炼。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历史观都得到了进一步的矫正和深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