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9
自卑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基本信息
书名:自卑与
定价:29.8元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马晓娜译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3473857
字数:2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自卑与》套装信息:
《自卑与:你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的作者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编辑推荐2:畅销80余年的心灵成长读本
《自卑与:你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是阿德勒的代表作,心理学的必读书目。自初版发行已逾八十年,版本无数,本书是译者呕心沥血的新版本,译文简洁流畅,十分契合当下的读者受众。
编辑推荐3:人生对你而言有什么不同!
《自卑与:你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深入生活,阐释关于教育、爱情、婚姻的深刻洞见。作者以流畅清晰的思路,明白易懂的文字,启迪我们思考人生的难题,找寻生命的价值。
人生必读心理经典推荐:
href='#' target='_blank'> href='#' target='_blank'> href='#' target='_blank'> href='#' target='_blank'> href='#' target='_blank'>
内容提要
《自卑与》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自我。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的弟子,在《自卑与》中,关于记 忆和梦的探讨,作者也参考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目录
作者介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阿德勒有《神经病的形成》、《自卑感》等著作,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摘
设立有意义目标
一直以来,治疗的目的都是消除病症本身。但是无论从医学还是教育学上来讲,个体心理学都不赞成这种做法。如果一个孩子的数学成绩很差,我们只想着用什么办法能提高他的数学成绩的话,是不能起到任何作用的,也许他的目的是为难老师或逃避学校。即使我们提高了他的数学成绩,他还会用其他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这和神经症患者的情况类似。如果一个人有偏头痛,头痛也成为了他解决问题的一个手段,当他在遇到困难时,头痛就立刻发作,这样就轻易解决了很多问题。同时,头疼还能让他有理由对他的同事、家人颐指气使,这么有用的方法,他怎么能轻易地放弃呢。在他看来,这也许是个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只有用头疼可以致命这个理由才吓走了他的病症,就像用电击能治好士兵不敢上战场的病症一样。药物也许可以缓解他的病症。即使消除了头痛的病症,他还会去寻找新的方法来达到他的目的,比如失眠。
有的神经症患者会快速地摆脱一种病症,然后又有一种新病症,这些人会有多种病症,可以自由地使用他们的病症。我们给他们看心理治疗的书籍,等于是给他们增加了发现新的病症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他选用这一病症的目的,以及这种目的是如何与获取优越感目的保持一致的。
如果我在教室里找来一个梯子,爬上梯子坐在黑板的讲课。人们肯定会说:“阿德勒博士是疯了。”他们并不知道我拿梯子干什么,也不知道我为什么爬上它坐在黑板的。但是,如果他们知道这些情况,也许就不这么想了。我有自卑感,如果我在黑板就能比所有人高,能够俯视我的学生,这样我就能感到安全,有优越感。他们了解了我的这些想法后,也许就不会认为我是个不可理喻的疯子了,就会觉得我拿梯子、爬梯子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只有一点确实是有些偏差,就是我对获得优越感的方法选择。除非有人能说服我,让我认识到我的目标不合适,我才会改变我的行为。否则,我的目标保持不变,即使有人拿走了我的梯子,我也会借助椅子爬上去,即使连椅子也被拿走了,我还会用尽我的全力,去跳到更高的地方。每个神经症患者都一样,他们选用的方法与他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需要改进的是他们的目标,而不是他们的行为。只要具体目标变了,他们的行为才会跟着改变。他们才会不再使用以前的方法来达到新的目标,取而代之的是适应新目标的新方法。
下面看一位中年女人的事例。她感到异常焦虑,来找我治疗。她在工作上总是止步不前。她无法养活自己,靠家里的接济维持生活。她曾做过秘书,但是她的老板们总是骚扰她,想占她的便宜,她于是被迫离职了。但是,在另一份工作中,老板对她不理不睬,她又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重视,又愤然辞职了。她已经接受了八年的心理治疗,却一直没有得到好的效果,也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
当我给她治疗时,我一直探寻她的童年经历。如果不了解她的童年,也不能了解她的现在。她是家中小的孩子,长得也漂亮,从小家人就对她宠爱有加。她的家庭条件也很好,父母对她的要求从不拒绝,想要什么就给她什么。听到她说的这些情况,我由衷地赞叹到:“那你岂不是一个小公主。”她说:“是的,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叫我小公主呢。”我让她给我讲讲更早的回忆,她说:“当我四岁时,有一天出去玩,看到一些孩子在玩游戏,他们口中还喊着‘巫婆来啦’,我被吓坏了,我回到家就问奶妈,世上真的有巫婆吗,她说,‘有啊,有许多巫婆、小偷,还有强盗,他们都会跟着你的。’”
从那以后,她就很害怕独自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恐惧感充满了她的生活。她无法独自离开家生活,必须要有家人的照料。她说起另一个童年记忆:“我有一个男钢琴老师,有一天,他想要吻我,我立马就弹不下去了,还告诉了妈妈,此后,我就放弃了弹钢琴。”现在,我们可以看出,她在有意和男性保持距离,以此避免和男性发生身体的关系和感情的瓜葛。她觉得恋爱是一种软弱的表现。
在此,我想说,很多人在热恋中,都觉得自己很懦弱。从某种角度看,这是正常的。恋爱中的我们会变得温柔,对对方的爱慕也会表现出来。一个把永远做强者,绝不能让自己处于劣势地位作为目标的人,才会远离爱情,避免进入爱的漩涡中。他/她无法接受进入爱情中,失去自我的危险。一旦有这个趋势,他/她就会讽刺、挖苦让其陷入爱河的人,并用这种方式摆脱爱情。
这个女孩接触到爱和婚姻时,就会变得很软弱。所以在工作中,如果有男人向他求爱时,她就会惊恐万分,只想逃避。可是当她遇到这些情况时,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她也不能再像公主一样,总有人帮她解决问题了。她打算找亲朋好友来帮忙,但事情也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时间久了,亲戚们也开始厌烦她,不再对她那么上心。她很生气并指责他们说:“你们知不知道让我独自一个人生活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啊。”时间久了,她就这样沦落到孤寡一人的境地。
我想,如果那时所有的亲友都不管她,她会疯掉。她获取优越感的办法就是强迫家人对她进行资助,帮她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她经常有这种想法:“我不属于这个星球,我是另一个星球的公主。这个星球的人都不理解我,也没人知道我的重要性。”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她肯定会疯掉。幸好,她还能得到亲戚们的一些救济,还不至于疯掉。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更能让我们看清楚自卑情结和优越感的问题。我曾经接待过一个十六岁的女患者。她从六七岁就开始偷窃,十二岁开始和男孩子在外面过夜。在她出生时,她父母的关系到了冰点,母亲也一度不喜欢她。她的父母总是争吵,在她两岁时终于离婚。母亲把她送去了姥姥家,姥姥对她很是宠爱。
当女孩来找我时,我很友好地和她交谈,她说:“其实,我一点都不喜欢偷东西,也不喜欢和男孩子到处鬼混,我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我要让我妈知道,我比她厉害,她管不了我。”
“那你这样做是为了报复她?”我问道。“对,是这样的。”她说。
她想要证明自己比母亲强大,只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母亲强大。她认为她妈妈不喜欢她,并因此感到很自卑。她认为能够证明自己优越感的途径就是不断制造麻烦。人们童年时期的偷窃和其他不良行为大多都是出于报复的心理。
有一个失踪了八天的十五岁女孩,被带到了法庭上。她当堂编造了一个故事,声称自己被一个男人绑架了,那人将他绑在房间里整整八天。但是没有一个人相信她所说的话。医生私下里和她聊天时,想让她说出实际情况。她很气愤医生对她的不信任,并给了医生一记耳光。当我见到她时,我跟她说,我只想帮助她得到幸福,并问她以后有什么打算。我让她给我讲一个她做过的梦,她笑了笑,给我讲了一个梦境:“我在一个酒吧里,当我正想出来时,我看见了我的妈妈。过了一会儿,我爸爸也出现了,我让妈妈把我藏起来,不要让爸爸看到我。”
从中我们看出,她很害怕她爸爸,并常常对抗他。她以前经常遭到爸爸的责罚,所以为了躲避爸爸的惩罚,她就选择了撒谎。当我们面对有人说谎的情况时,要看他背后是否有严苛的父母。除非说真话会给他带来危害,否则一个人是没有必要说谎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女孩和她的妈妈有的合作关系。后来她说了真实情况,有人将她引诱到一个酒吧中,在那里待了八天。因为害怕父亲发现,她才不敢说真话的。但是她又想让父亲知道这件事,以表明她的胜利。因为她一直在父亲的打压下生活,所以她想伤害她父亲,想让自己获得优越感。
我们该怎样帮助这些在寻求优越感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的人呢?如果我们懂得寻求优越感是所有人的目标,我们就能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他们的问题只是在于为自己设立的具体目标是没有意义的。
追求优越感正是我们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人类的整个活动都建立在对优越感的追求上,无论从无到有、从失败到成功,还是从匮乏到富足。但是,在努力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只有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前进的人和那些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奋斗的人,才是能够生活,从而顺利获得优越感的人。
如果我们按照这种方向对误入歧途的人进行引导,就能说服他们。人类对价值和成功的判断后总是要以合作为基础,这是我们人类的共同点。我们对行为、理想、目标和行动的要求,都是为了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作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一点社会属性。神经症患者和罪犯也深知这一点,比如他们会为自己的罪行辩解,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出说得通的理由。但是他们缺乏的是正常人的勇气。他们的自卑感让他们认为自己无法与他人合作。他们远离了人生的正确轨道,避开了生活中问题的本质,缘木求鱼,在不切实际的幻象中寻找安慰。
社会中人类的分工各有不同,每个人擅长的东西也各不一样。我们说过,每种目标都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错误存在,而我们也总能找出一些盲点。但是我们人类社会需要的正是不同类型的人才。有的孩子可能对于数学能力很擅长;有的孩子可能在艺术方面有过人的技能;有的孩子拥有更健壮的身体。一个有消化问题的孩子的兴趣点可能转到食物上,他这样做是因为他觉得这样能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而终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厨师或者美食家。在这些特殊目标的实现中,我们发现,在补偿自身缺陷的同时,也许会实现一些原本不能实现的目标。
序言
阿德勒:自卑,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和代表。个体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流派相比,突出显要的一点在于,它对人的研究是以个体为始,即首先关注个体本身的成长发展和人生历程。有趣的是,如果你对阿德勒本人的人生经历及其学说有所了解的话,你会发现其人的发展轨迹恰好印证了他所秉持的观点和理论。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则是自卑感的补偿。但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克服自身的障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大的价值。可以说,正是由于人类会有自卑感,才会有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
与此相印证的是,阿德勒本人就是一个“先天发展不足”、一开始就存在着极为强烈自卑感的人。阿德勒是一个直到4岁才会走路的体弱多病的儿童。他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 但他并没有让身体上的缺陷压倒自己,相反,这刺激了他的上进心。
刚上中学的时候,由于他数学不好而被老师视为差等生,老师因此看不起他,并建议他的父亲让他去当一名制鞋工人。当然,他的父亲拒绝这样做,但这事也刺激了好强的阿德勒,促使他努力学习,在数学上有了很大进步。偶然的一个机会,他解决了一道连老师也感到头疼的数学题,成了班上的优等生,这更增强了他的自信心。阿德勒后来经常提到这件事,在不无自豪的同时,也启示人们: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这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本书中,也在阿德勒所有的理论观点中,自卑与都是能作为代表的一个核心词组,而这也是与他整个的克服自卑、不断的生活风格和人生态度相一致的。
阿德勒在他的学说里,还尤其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总是追寻生命的意义,然而,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在此基础上,他发展了对于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病症的成因的解释。他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没有培养出一种对于他人的兴趣和奉献合作的精神,或者人们只专注于目标,却使用了错误的达成目标的方式。这也是导致作为弗洛伊德学生的他与精神分析学终决裂的大的分歧。精神分析学以性驱力解释和说明一切,而在阿德勒的学说里,追求内在价值、拓展社会兴趣本身作为一种内驱力与一个人的情绪、认知、生活风格相统一。另外,关于对梦的解释和对童年记忆的探讨,我们也可以在本书中发现他与弗洛伊德学派的不同之处。
关于教育,阿德勒也着重强调一种“合作”的教育观,主张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更好地合作。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现代的教育思想:“我们要教会孩子自立并为他人着想。应该教他们关于文学、科学和艺术的知识,让他们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不只是习得工作技能而已。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平等、尊重、和平的境况下共同创造人类的文明。”这对于现代的家长、老师包括教育家们来说也是值得学习和考虑的。
类似地,对于婚姻,阿德勒也持有一种平等合作的态度,他反对传统要求的妻子对丈夫的顺从,认为婚姻的和谐以夫妻双方的平等互惠为基础,夫妻二人都应该关心对方胜过关心自己,从而建立一种友好的伙伴关系。并且,爱和婚姻都需要合作,这不单单是为了双方的幸福,更是为了整个人类的幸福。
于是在阿德勒自己的婚姻里,他也竭力实践这种平等合作的关系。阿德勒的妻子是来自俄国留学生罗莎,出生于莫斯科一个拥有特权的家庭,是个能说会道、擅长交际、也很能干的女人。但她突出的个性和热烈的有点社会主义意味的激情与阿德勒矜持而保守的贵族气质不太一致,这使得他们的婚姻初常有摩擦。阿德勒在回忆录中说,男女平等这件事,说比做容易得多。但后来两人还是恩爱非常,白头偕老。这大概与医学博士特有的耐心、细腻的引导有关吧!他们生有四个孩子,三女一男,其中老二亚历山德拉和老三库尔特后来成为阿德勒学派的心理学家。
另外,如果我们耐心考察阿德勒从小生活的家庭背景,也可以从中找到一些他在本书中所阐释的理论的印证。比如,在有6个兄弟姊妹的家中排行老二的他对于孩子的出生顺序与性格形成之间的关系就有着一套颇有启发性的观点。阿德勒的哥哥体格健壮,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而他自觉长相既矮又丑,与长兄有一种激烈的对抗情绪。阿德勒喜欢交游,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也总是试图超过他的哥哥。母亲似乎偏爱哥哥,但阿德勒与父亲相处融洽。成年后的阿德勒在思考家庭教育的问题时,着重考虑了自身家庭环境对他的影响,由此他反对父母对个别孩子的偏爱,认为父母无论在何时,都要尽其所能对每个子女给予平等的关心和爱护,骄纵和忽视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心理学家阿德勒的毕生发展正是对其理论观点的好的印证。这样一个肯努力修正错误人生信念的人,一个不肯服输坚持追求的人,一个具有奉献合 自卑与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自卑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