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山水中开文献邦(全3册) | 作者 | 王永江 |
| 定价 | 298.00元 | 出版社 | 西泠印社出版社 |
| ISBN | 9787807355854 | 出版日期 | 2009-09-01 |
| 字数 | 页码 | 300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山水中开文献邦(套装共3册)》作品旨在表现“山水城市文献名邦”,所以收集的作品都是余姚的人文历史、山水风光。摄影作品本身无所谓主题层次的高低,人文也罢,风光也好,都是对一个立体世界的确切反映。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影像余姚》 按姓氏笔画排序 1 金色山路·四明山/方寅 2 希望开来/方寅 3 白云桥·中村/王松国 4 赤水秋山·柿林/王松国 5 春日滴水岩·屏风山/王松国 6 镇东桥初雪·四明山/王松国 7 春溪水暖·中村/王松国 8 翠竹泉·石门/王松国 9 海涂日落·小曹娥/王松国 10 黑龙潭·大岚/王松国 11 胡公岩断碑·胜归山/王松国 12 黄梨洲墓-陆埠/王松国 13 金刚溪万年桥·大隐/王松国 14 金冠古树·梨洲/王松国 15 老梅新果-丈亭/王松国 16 李家塔板桥·鹿亭/王松国 17 龙虎草堂·陆埠/王松国 18 铭星桥·龙泉山/王松国 19 清幽白龙潭·四明山溪底/王松国 20 瑞云楼门头/王松国 21 水韵·中村/王松国 22 田螺山遗址博物馆·三七市/王松国 23 通济桥/王松国 24 文献名邦·龙泉山/王松国 25 五桂楼-梁弄/王松国 26 夕照清泉·屏风山滴水岩/王松国 27 仙圣庙古戏台·中村/王松国 28 学士桥·大隐/王松国 29 夜幕下的梁辉水库/王松国 30 晨雾笼山村·四明山/卢益强 31 写意山居·四明山/卢益强 32 蒋梦麟故居·黄家埠/卢理萍 33 蓝·临山/刘剑 34 四明山之春-鹿亭/朱洪陆 35 旋律·泗门/何杰 36 姚江余晖/李尉 37 鹁鸪冬凌·四明山/李尉 38 夜幕下的姚城/李尉 39 夕阳中的姚城/李 40 雨后白水冲·梁弄/李尉 41 秋柿满篮头·柿林/陈斌荣 42 秋收/陈斌荣 43 山村学童/陈斌荣 44 古村雪霁·柿林/林齐梁 45 春耕图·芦田/林齐梁 46 渔·牟山/林齐梁 47 流云·大岚/郑奕训 48 茶园春曲·大岚/戚治军 49 湿地霞影·泗门/戚治军 50 湖边的水杉·梁弄/戚治军 51 暮归·临山/戚治军 52 山路迷雾·陆埠/戚治军 53 兰墅夕色/黄志荣 54 晨沐/黄志荣 55 残霞如火·泗门/黄孟丹 56 滨江之晨·北滨江/黄孟丹 57 马家堰之春·牟山/黄孟丹 58 春日·郑巷/黄孟丹 59 冬湖·四明山/黄孟丹 60 古城瑞雪/黄孟丹 61 古城新姿/黄孟丹 62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河姆渡/黄孟丹 63 河姆古渡/黄孟丹 64 劲松·宓家山/黄孟丹 65 梨洲文献馆·龙泉山/黄孟丹 66 落霞·黄家埠/黄孟丹 67 月上湖山·梁弄/黄孟丹 68 梅挂枝头·牟山/黄孟丹 69 梅宅·马家堰/黄孟丹 70 秋色·北溪/黄孟丹 71 山村月夜·坪头/黄孟丹 72 四明湖山入画来·梁弄/黄孟丹 73 雪丽山村·丹山赤水/黄孟丹 74 金岙秋色/黄孟丹 75 中天阁·龙泉山/黄孟丹 76 东南名邑多舞姿/谢志先 77 埠头·姜山/谢志先 78 龙山雪景/谢志先 79 高风千古·低塘/谢志先 80 红岗劲松·梁弄/谢志先 81 龙山舜水/谢志先 82 四窗岩·四明山/谢志先 83 古村·柿林/谢志先 84 金色湖山·梁弄/鲁章敖 85 冬韵·四明山/鲁章敖 86 兰墅大桥/鲁银华 87 节日·龙山西麓广场/鲁银华 88 竣壁生花·柿林/鲁银华 89 山村秋色·四明山棠溪/鲁银华 90 静谧·马渚/鲁银华 91 泊·泗门/鲁银华 92 新居·泗门/鲁银华 93 临山卫·临山/鲍国强 94 秋山·陆埠/鲍国强 95 晨曲·陆埠/鲍国强 96 姜山春日·牟山/鲍国强 97 良江夜色/鲍国强 98 天下玉苑·大隐/鲍国强 99 雾漫茶园·鹿亭/鲍国强 100 远山·梁弄/鲍国强 《翰墨余姚》 《丹青余姚》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 《影像余姚》 按姓氏笔画排序 1 金色山路·四明山/方寅 2 希望开来/方寅 3 白云桥·中村/王松国 4 赤水秋山·柿林/王松国 5 春日滴水岩·屏风山/王松国 6 镇东桥初雪·四明山/王松国 7 春溪水暖·中村/王松国 8 翠竹泉·石门/王松国 9 海涂日落·小曹娥/王松国 10 黑龙潭·大岚/王松国 11 胡公岩断碑·胜归山/王松国 12 黄梨洲墓-陆埠/王松国 13 金刚溪万年桥·大隐/王松国 14 金冠古树·梨洲/王松国 15 老梅新果-丈亭/王松国 16 李家塔板桥·鹿亭/王松国 17 龙虎草堂·陆埠/王松国 18 铭星桥·龙泉山/王松国 19 清幽白龙潭·四明山溪底/王松国 20 瑞云楼门头/王松国 21 水韵·中村/王松国 22 田螺山遗址博物馆·三七市/王松国 23 通济桥/王松国 24 文献名邦·龙泉山/王松国 25 五桂楼-梁弄/王松国 26 夕照清泉·屏风山滴水岩/王松国 27 仙圣庙古戏台·中村/王松国 28 学士桥·大隐/王松国 29 夜幕下的梁辉水库/王松国 30 晨雾笼山村·四明山/卢益强 31 写意山居·四明山/卢益强 32 蒋梦麟故居·黄家埠/卢理萍 33 蓝·临山/刘剑 34 四明山之春-鹿亭/朱洪陆 35 旋律·泗门/何杰 36 姚江余晖/李尉 37 鹁鸪冬凌·四明山/李尉 38 夜幕下的姚城/李尉 39 夕阳中的姚城/李 40 雨后白水冲·梁弄/李尉 41 秋柿满篮头·柿林/陈斌荣 42 秋收/陈斌荣 43 山村学童/陈斌荣 44 古村雪霁·柿林/林齐梁 45 春耕图·芦田/林齐梁 46 渔·牟山/林齐梁 47 流云·大岚/郑奕训 48 茶园春曲·大岚/戚治军 49 湿地霞影·泗门/戚治军 50 湖边的水杉·梁弄/戚治军 51 暮归·临山/戚治军 52 山路迷雾·陆埠/戚治军 53 兰墅夕色/黄志荣 54 晨沐/黄志荣 55 残霞如火·泗门/黄孟丹 56 滨江之晨·北滨江/黄孟丹 57 马家堰之春·牟山/黄孟丹 58 春日·郑巷/黄孟丹 59 冬湖·四明山/黄孟丹 60 古城瑞雪/黄孟丹 61 古城新姿/黄孟丹 62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河姆渡/黄孟丹 63 河姆古渡/黄孟丹 64 劲松·宓家山/黄孟丹 65 梨洲文献馆·龙泉山/黄孟丹 66 落霞·黄家埠/黄孟丹 67 月上湖山·梁弄/黄孟丹 68 梅挂枝头·牟山/黄孟丹 69 梅宅·马家堰/黄孟丹 70 秋色·北溪/黄孟丹 71 山村月夜·坪头/黄孟丹 72 四明湖山入画来·梁弄/黄孟丹 73 雪丽山村·丹山赤水/黄孟丹 74 金岙秋色/黄孟丹 75 中天阁·龙泉山/黄孟丹 76 东南名邑多舞姿/谢志先 77 埠头·姜山/谢志先 78 龙山雪景/谢志先 79 高风千古·低塘/谢志先 80 红岗劲松·梁弄/谢志先 81 龙山舜水/谢志先 82 四窗岩·四明山/谢志先 83 古村·柿林/谢志先 84 金色湖山·梁弄/鲁章敖 85 冬韵·四明山/鲁章敖 86 兰墅大桥/鲁银华 87 节日·龙山西麓广场/鲁银华 88 竣壁生花·柿林/鲁银华 89 山村秋色·四明山棠溪/鲁银华 90 静谧·马渚/鲁银华 91 泊·泗门/鲁银华 92 新居·泗门/鲁银华 93 临山卫·临山/鲍国强 94 秋山·陆埠/鲍国强 95 晨曲·陆埠/鲍国强 96 姜山春日·牟山/鲍国强 97 良江夜色/鲍国强 98 天下玉苑·大隐/鲍国强 99 雾漫茶园·鹿亭/鲍国强 100 远山·梁弄/鲍国强 《翰墨余姚》 《丹青余姚》 |
这套书的编排设计也颇具匠心。每一册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即使对于初次接触此类题材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其中对一些古代器物、书画作品的深入解读,更是让我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也了解了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描述,那些焚香、品茗、抚琴的场景,不仅展现了他们的闲适与雅趣,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念。作者在叙述中穿插的诸多细节,如同散落在画卷上的点睛之笔,让整部作品更加鲜活生动,充满了人文气息。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是被它极具吸引力的书名和封面所吸引,但真正沉浸其中后,才发现它远不止于表面的光鲜。书中关于传统文脉的梳理和阐释,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新窗口。作者对于“邦”的理解,并非狭隘的国家概念,而是包含了更广阔的文化、思想、艺术等多个维度,这种宏大的视角令人赞叹。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历史事件的发生,更看到了那些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逻辑。尤其是作者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特征的辨析,细致入微,鞭辟入里。读完之后,对于我们民族文化基因的形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评分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能静下心来阅读这样一部厚重而又不失趣味的作品,实属难得。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完的“爽文”,而是需要细细品味、反复推敲的。每一次阅读,似乎都能发掘出新的意味。作者对于某些历史谜团的探讨,更是引人深思,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虽然书中有涉及一些比较专业的领域,但作者的表达方式却十分平易近人,避免了学术的晦涩。我享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与作者一同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精神漫游的过程。它让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也让我反思当下的生活。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述方式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它不像一般的历史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将冰冷的事实融入生动的故事中,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作者在细节上的打磨也堪称一绝,无论是对古代建筑的描绘,还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刻画,都力求真实,仿佛亲眼所见。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不易被人关注的文化侧面的挖掘,那些零散的、被忽略的片段,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展现出更为立体和多维的历史图景。阅读时,常常会有“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之感。作者的旁征博引,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大众的亲和力,让我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学到了不少新知识。这种将知识的传递与情感的共鸣巧妙结合的写作手法,是这部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评分初次翻开这套书,一股浓郁的古风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烟波浩渺的山水之间,又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书中的文字,或婉约,或豪迈,或深沉,每一笔都饱含着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古代文人心境的描摹,那些在山水间挥洒诗意、在案牍旁沉思哲理的场景,总是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细细品味,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不仅是文学的魅力,更是东方哲学和生活态度的精髓。作者仿佛是一位穿越时空的导游,带着我们穿梭于历史的长河,领略那些被时光沉淀下来的智慧与美感。每一个章节的展开,都像是在描绘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或浓墨重彩,或淡雅写意,引人入胜。那些关于自然与人文的巧妙融合,更是让我深刻体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读罢,仿佛心胸也变得开阔起来,对生活的理解也更加丰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