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中俗语大辞典(辞海版普及本) | ||
| 作者 | 温端政 | ||
| 定价 | 48.00元 | ||
| ISBN号 | 9787532634163 |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11-08-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本书以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俗语语料的计算机处理与相关的语言学问题研究”(02BYYO17)的成果-“汉语俗语语料数据库”为依托,补充了许多新的语料,广泛搜集各类俗语共14500余条(含副条)。本书释义严谨,引例丰赡,编写者均为多年从事语汇学研究的专学者,既有专业的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词典编纂实践经验,很好地保证了本书的专业水准。全书体例谨严,适合中等文化水平以上读者阅读。 |
| 编辑推荐 | |
| 作者介绍 | |
| 序言 | |
我是一个对语言的“源头”特别好奇的人,总想知道一个俗语究竟是怎么流传下来的,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很多辞典只是给了一个“如今的解释”,但《中俗语大辞典》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挖掘工作。它在解释一些比喻性的俗语时,会追溯到最初的典故或引申过程,这极大地满足了我探究欲。例如,某个形容人急躁的俗语,它竟然能找到一个古代的寓言故事作为支撑,让整个表达的画面感立刻清晰起来。这种“追根溯源”的编辑思路,使得辞典的阅读体验变得富有探险的乐趣。我甚至发现有些俗语的现代用法,其实已经和最初的含义产生了微妙的偏离,而这本书清晰地指出了这种演变轨迹。对于任何一个想深入理解汉语魅力,不仅仅满足于日常交流层面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具价值的参阅资料,它的详实和用心程度,绝对配得上“大辞典”这个名号。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种工具书的期望值一向不高,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要么又过于简化,流于表面。但是这本《中俗语大辞典》给我的感觉却是截然不同。它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注意到它在解释一个俗语时,往往会提供好几种可能的引申义,并且会清晰地区分开来,这一点非常实用。比如,对于一个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俗语,它不会武断地下结论,而是呈现出不同的解释路径供读者参考,这种严谨的态度让人非常信服。我特别喜欢它在“辨析”部分的处理,经常将形近或意近的俗语放在一起比较,帮助读者彻底厘清其中的微妙差别,这在快速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纠偏作用。总而言之,它在保持学术深度的同时,做到了极佳的易读性,这才是真正优秀的工具书应该具备的素质。
评分这本书的体量相当可观,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让我对它的内容深度充满了信心。我发现它不仅仅是罗列词条,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关于民间智慧的知识网络。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某些俗语的“地域标记”,明确指出某个表达在北方和南方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侧重,这对于跨文化交流或研究方言区差异非常有帮助。我曾经在阅读一些地方戏曲剧本时,对某句俚语感到困惑,以为是自己理解错了,结果在这本书里找到了详细的注释,原来那是特定地区约定俗成的用法。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体现了编纂者对民间语言的尊重和深厚的田野调查功底。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语言学参考书,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的文化宝库,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语言的鲜活与多样性。
评分最近在整理祖父留下的一些旧信件和日记,里面充斥着大量我不太理解的旧时俗语,感觉就像隔着一层毛玻璃在看过去。我本来还担心市面上的新版辞典可能无法完全覆盖那个年代的语言习惯,但试用了这本辞典后,我的顾虑完全打消了。它的收录范围似乎有意地兼顾了历史的纵深感。我查到了好几个我以为已经失传的表达方式,而且它的解释非常生动,仿佛能把我瞬间拉回到那个语境之中。例如,某个描述天气或农事的俗语,它不仅解释了词义,还配上了当时社会背景的简短说明,让人不禁感叹语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对“活语言”的捕捉能力,是很多静态的字典望尘莫及的。对我来说,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查阅工具,它更像是一把开启家族记忆和旧时光的钥匙,每一页都充满了人情味和历史的回响。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特别有分量,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最近正好在研究一些老书里的俗语表达,希望能找到一些更地道的解读。翻开这本书的封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厚实的手感和典雅的装帧,一看就知道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我尤其欣赏它在收录角度上的广度,不仅仅是常见的那几句老话,连一些在特定地域或特定行业中流传的俚语俗语,似乎都能找到踪影。这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献或者民间文化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我试着查找了几个我一直模棱两可的词语,发现它的释义不仅准确,而且还附带了出处和使用场景的解析,这比那种只给出简单对译的词典要实在太多了。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一个俗语的字面意思,却不明白它背后的文化根基,而这本书似乎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词汇的堆砌,更像是一本深入民俗的导览图。我期待能用它来丰富我的阅读体验,让那些陈旧的文字重新焕发生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