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數字簽密原理與技術
定價:60.00元
作者:李發根,廖永建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03039740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李發根、廖永建編著的《數字簽密原理與技術》詳細介紹瞭數字簽密的安全模型、方案設計和安全性證明。主要包括基於PKI的簽密體製、基於身份的簽密體製、無證書簽密體製、具有特殊性質的簽密體製、混閤簽密體製、異構簽密體製幾個方麵內容。本書緊密圍繞上述數字簽密問題進行闡述,基本上覆蓋瞭數字簽密的研究內容,對數字簽密的發展趨勢和新的研究課題也進行瞭分析。
《數字簽密原理與技術》可供密碼學與信息安全領域的科研人員參考,也可以作為密碼學、信息安全、計算機、通信工程等專業的研究生教學參考書。
目錄
前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簽密的安全性質 1.3 公鑰認證方法 參考文獻第2章 密碼學基礎 2.1 數學基礎 2.1.1 近世代數基礎 2.1.2 數論基礎 2.2 對稱密碼體製 2.3 Hash函數 2.4 公鑰密碼體製 2.4.1 RSA公鑰密碼 2.4.2 ElGamal公鑰密碼 2.5 數字 2.5.1 RSA數字 2.5.2 ElGamal數字 2.5.3 Schnorr數字 2.5.4 數字標準 2.6 橢圓麯綫公鑰密碼 2.6.1 實數域上的橢圓麯綫 2.6.2 有限域上的橢圓麯綫 2.6.3 橢圓麯綫密碼體製 2.7 可證明安全性理論 2.7.1 公鑰加密體製的安全性 2.7.2 數字體製的安全性 2.7.3 預言模型 2.8 小結 參考文獻第3章 基於PKI的簽密體製 3.1 形式化模型 3.1.1 算法組成 3.1.2 安全概念 3.2 基於離散對數問題的簽密體製 3.2.1 Zheng方案 3.2.2 BD方案 3.2.3 GLZ方案 3.2.4 SLS方案 3.3 基於大整數分解問題的簽密體製 3.4 雙綫性對 3.5 基於雙綫性對的簽密體製 3.5.1 算法組成 3.5.2 安全概念 3.5.3 LYWDC方案 3.6 小結 參考文獻第4章 基於身份的簽密體製 4.1 基於身份的加密體製 4.1.1 形式化模型 4.1.2 BF方案 4.2 基於身份的體製 4.2.1 形式化模型 4.2.2 CC方案 4.2.3 Hess方案 4.3 基於身份的簽密體製 4.3.1 形式化模型 4.3.2 Malone—Lee方案 4.3.3 LQ方案 4.3.4 CYHC方案 4.3.5 CM方案 4.3.6 BLMQ方案 4.3.7 方案比較 4.4 小結 參考文獻第5章 無證書簽密體製 5.1 無證書加密體製 5.1.1 形式化模型 5.1.2 AP方案 5.2 無證書體製 5.2.1 形式化模型 5.2.2 AP方案 5.2.3 ZWXF方案 5.3 無證書簽密體製 5.3.1 形式化模型 5.3.2 BF方案 5.4 小結 參考文獻第6章 具有特殊性質的簽密體製 6.1 門限簽密和門限解簽密 6.1.1 Shamir門限方案 6.1.2 (n,n)門限解簽密方案 6.1.3 (t,n)門限解簽密方案 6.2 多接收者簽密 6.2.1 Zheng方案 6.2.2 SK方案 6.3 代理簽密 6.4 環簽密 6.5 多PKG簽密 6.6 在綫/離綫簽密 6.7 小結 參考文獻第7章 混閤簽密體製 7.1 TKEM和DEM 7.2 基於PKI的混閤簽密體製 7.2.1 簽密TKEM 7.2.2 混閤簽密的構造 7.2.3 簽密TKEM實例 7.3 基於身份的混閤簽密體製 7.3.1 基於身份的答密KEM 7.3.2 基於身份的混閤簽密的構造 7.3.3 基於身份的簽密KEM實例 7.4 無證書混閤簽密體製 7.4.1 無證書簽密TKEM 7.4.2 無證書混閤簽密的構造 7.4.3 無證書簽密TKEM實例 7.5 小結 參考文獻第8章 異構簽密體製 8.1 形式化模型 8.2 方案構造 8.3 安全性證明 8.4 小結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數字簽密原理與技術》的齣現,無疑填補瞭我一直以來在數字安全領域知識體係中的一個重要空白。作為一名對信息技術抱有濃厚興趣的愛好者,我常常在接觸到各種需要身份驗證和數據完整性保障的場景時,感受到一種“看不見”但至關重要的力量在背後運作。最初,我對數字簽名的理解僅停留在“加密”這個模糊的概念上,認為它隻是為瞭保密,但閱讀本書後,我纔深刻認識到,數字簽名的核心價值在於“不可否認性”和“完整性校驗”。它不僅僅是將信息變得難以窺探,更重要的是能夠證明信息確實來源於特定的發送者,並且在傳輸過程中未被篡改。這一點在處理閤同、交易記錄、軟件分發等重要信息時,其意義不言而喻。書中對公鑰基礎設施(PKI)的深入剖析,讓我豁然開朗。我之前總覺得,要實現廣泛的數字簽名,一定需要一個龐大的、全球性的信任網絡。本書通過解釋證書頒發機構(CA)、注冊機構(RA)以及各種證書類型的運作機製,讓我看到瞭一個相對成熟和可行的解決方案。理解瞭證書的層層校驗,以及公鑰和私鑰之間的數學關係,讓我對整個信任鏈條的構建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雖然有些數學公式和算法的細節依然需要反復研讀,但整體的邏輯脈絡和應用場景的介紹,已經讓我能夠跳齣“黑盒”的認知,開始嘗試理解背後的“為什麼”。這本書的講解方式,似乎是從一個宏觀的視角切入,然後逐步深入到具體的實現細節,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非常適閤我這種需要逐步構建理解框架的學習者。它沒有直接丟給我一堆晦澀難懂的算法,而是先勾勒齣數字簽名能夠解決什麼問題,然後再逐步解釋這些問題是如何被解決的,這種方式讓我更容易産生學習的動力。
評分如果說《數字簽密原理與技術》是一本書,那它更像是一本“數字世界的身份證和質量檢測報告”。長期以來,我都在思考,在虛擬的網絡空間裏,我們如何纔能確保信息的來源是可信的,並且內容是未經修改的?這本書就給瞭我一個非常完美的答案。它深入淺齣地講解瞭數字簽名的原理,讓我明白,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加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提供“身份的證明”和“數據的完整性”。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公鑰基礎設施(PKI)的詳盡介紹。它就像是給我描繪瞭一幅龐大的信任網絡圖,讓我明白瞭從根證書頒發機構(Root CA)到終端用戶的證書,這個層層遞進的信任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以及為何我們可以信任這個體係。書中對各種數字簽名算法的講解,也讓我看到瞭技術的演進和不同算法的優劣勢,這對於我理解當前的數字安全格局非常有幫助。我甚至會反復閱讀書中關於哈希函數如何保證數據完整性的部分,因為它實在是太巧妙瞭。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灌輸,它通過大量的實際應用案例,比如電子閤同、安全郵件、軟件下載等,讓我看到瞭數字簽名在現實生活中的巨大價值,這讓我對學習這門技術充滿瞭動力。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名在技術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數字簽密原理與技術》這本書無疑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知識梳理和提升。我之前在工作中接觸過一些涉及到數字證書和安全協議的應用,但對於其底層的原理,始終覺得有些模糊。比如,我們常常使用HTTPS協議來保證網頁瀏覽的安全,但它背後的TLS/SSL握手過程中,數字簽名是如何工作的,我並沒有深入理解。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彌補瞭這一塊的知識短闆。它係統地介紹瞭數字簽名的整個生命周期,從密鑰的生成、證書的簽發、簽名的生成,到驗證的整個過程。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各種密碼學基礎概念的清晰闡釋,比如哈希函數在數字簽名中的作用,它如何保證數據的完整性,以及公鑰密碼體製如何實現非對稱加密和數字簽名。理解瞭這些基礎,再去看具體的簽名算法,就顯得容易多瞭。書中對DSA和ECDSA算法的深入剖析,讓我對它們的工作流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比如,DSA算法中隨機數k的作用,以及k泄露對簽名安全性的影響,這些細節的講解,對於我們實際進行安全設計和風險評估非常有幫助。此外,本書還涉及瞭證書吊銷列錶(CRL)和在綫證書狀態協議(OCSP)等內容,這些都是在PKI體係中保障證書有效性的重要環節,理解它們的工作機製,對於我未來在企業內部構建或使用PKI係統非常有指導意義。我甚至覺得,這本書應該成為所有從事網絡安全、軟件開發、係統集成等相關工作的工程師的必備參考書。
評分作為一名對信息安全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學生,《數字簽密原理與技術》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樂趣。我一直對網絡上的各種“驗證”和“授權”感到好奇,比如為什麼我登錄某個網站隻需要輸入密碼,而有些重要的操作卻需要我進行二次驗證。這本書就給我瞭一個非常好的答案。它係統地介紹瞭數字簽名的基本概念,特彆是公鑰和私鑰的配對使用,以及它們在簽名和驗證過程中的不同角色。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不可否認性”的解釋,這讓我意識到,數字簽名不僅僅是為瞭加密,更是為瞭證明“是我做的”。這種將“責任”和“行為”進行綁定的能力,在網絡環境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書中對各種主流數字簽名算法的介紹,比如RSA、DSA,以及更現代的ECDSA,都讓我對算法的設計思路有瞭初步的瞭解。雖然有些數學推導我還在努力理解,但算法的整體流程和安全設計理念,已經讓我能夠把握住核心。我尤其對書中提及的“證書鏈”和“信任錨”的概念感到新奇。它解釋瞭為什麼我們可以信任一個由CA簽發的證書,以及整個PKI體係是如何運作的,這讓我對網絡世界的信任機製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它更像是打開瞭一個通往真實世界安全應用的窗口,讓我能夠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場景聯係起來,這對於提升我的學習興趣和理解深度非常有幫助。
評分《數字簽密原理與技術》這本書,無疑是我近期閱讀過最具有啓發性的技術書籍之一。它深入淺齣地剖析瞭數字簽名的核心原理,讓我從一個“知其然”的普通用戶,變成瞭一個“知其所以然”的理論探索者。長期以來,我一直對互聯網上的各種安全認證機製感到好奇,比如我們進行網上銀行轉賬時,為什麼需要密碼和短信驗證,這背後究竟是什麼技術在支撐?這本書給瞭我一個非常詳盡的答案。它不僅僅停留於簡單的概念介紹,而是將數字簽名的整個生命周期,從密鑰的生成,到簽名的産生,再到驗證的過程,都進行瞭細緻的講解。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哈希函數”在數字簽名中的作用的闡述。它讓我深刻理解瞭,為什麼即使隻修改一個字符,數字簽名也會失效,這正是保證數據完整性的關鍵所在。而公鑰和私鑰的非對稱性,則巧妙地實現瞭身份的唯一性和不可否認性。書中對公鑰基礎設施(PKI)的詳盡介紹,讓我對證書頒發機構(CA)、證書吊銷列錶(CRL)等概念有瞭清晰的認識。我理解瞭,一個強大的、可信的PKI體係,是整個數字簽名生態得以健康運行的基石。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掌握瞭數字簽名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學會瞭如何從一個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網絡安全,以及如何去評估一個安全機製的可靠性。
評分《數字簽密原理與技術》這本書,對我而言,就像是在浩瀚的數字海洋中給我指引方嚮的燈塔。我一直對“數字身份”和“信息真實性”這些概念感到好奇,尤其是在網絡世界中,我們如何能夠確定一個人或者一個信息的“身份”是真實的,並且其內容在傳遞過程中沒有被篡改?這本書就從根本上解答瞭我的疑惑。它詳細闡述瞭數字簽名的原理,讓我明白,數字簽名不僅僅是數據的加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提供“不可否認性”和“數據完整性”的保證。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公鑰和私鑰關係的講解,以及它們在簽名和驗證過程中的作用。這種非對稱的加密方式,是如何實現一個實體能夠對信息進行簽名,而其他任何實體又能夠通過公開的密鑰進行驗證,這種巧妙的設計讓我驚嘆不已。書中對各種數字簽名算法的介紹,也讓我大開眼界,讓我瞭解到不同的算法在效率和安全性上的權衡。我甚至嘗試去理解其中一些數學公式的推導過程,雖然有些難度,但每當我攻剋一個難題,都充滿瞭巨大的成就感。這本書讓我從一個僅僅是使用者,變成瞭一個能夠理解數字簽名背後“魔法”的學習者。
評分我必須說,《數字簽密原理與技術》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為我量身定做的“數字安全啓濛指南”。長期以來,我一直在想,網絡上的各種驗證機製,比如登錄驗證、支付確認,它們到底是怎麼做到讓我相信這個操作是真的我做的,而且信息沒有被竊取或篡改的?在沒有接觸這本書之前,我隻能憑經驗去理解,認為“技術應該能做到”,但具體怎麼做,我是一無所知的。《數字簽密原理與技術》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數字簽名這扇神秘的大門。它用一種非常清晰、係統的方式,解釋瞭數字簽名不僅僅是一個加密的過程,更重要的是一個“身份驗證”和“完整性保障”的過程。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公鑰和私鑰之間數學關係的闡述,雖然不是數學專業齣身,但作者通過形象的比喻和循序漸進的講解,讓我能夠理解為什麼私鑰隻能用來簽名,而公鑰隻能用來驗證,這種單嚮的、不可逆的特性是如何保證簽名的有效性的。此外,書中對各種數字簽名算法的介紹,也讓我大開眼界。從經典的RSA到更高效的DSA,再到ECC(橢圓麯綫密碼學)的應用,我看到瞭不同算法在性能和安全性上的權衡與取捨,這對於我理解當前各種安全協議的設計思路非常有幫助。我尤其對ECC的部分印象深刻,它在保持較高安全性的同時,所需的密鑰長度更短,這在移動設備和嵌入式係統等資源受限的環境中,優勢巨大。本書的編排也非常閤理,先講解基本原理,再深入到算法細節,最後還會提及一些實際應用中的挑戰和發展趨勢,讓我對整個領域有瞭比較全麵的認識。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我們如何能夠確定一個信息的確是某個特定的人發送的,並且在傳遞過程中沒有被篡改?這種“信任”的基礎究竟是什麼?《數字簽密原理與技術》這本書,就如同撥開瞭迷霧的陽光,讓我對數字簽名的信任機製有瞭前所未有的清晰認識。我之前以為這不過是簡單的加密,但讀完這本書纔明白,數字簽名更側重於“身份的證明”和“內容的完整性”。書中對於“公鑰基礎設施”(PKI)的講解,簡直是點睛之筆。它讓我明白,數字簽名的可信度,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一個被廣泛認可的“信任鏈”。從根證書頒發機構(Root CA)到中間CA,再到終端實體證書,這個層層遞進的信任結構,是如何構建起一個龐大而有序的公鑰網絡,讓我感到非常震撼。書中的例子,比如如何通過驗證數字證書來確認某個網站的真實身份,以及如何利用數字簽名來保證電子閤同的法律效力,都讓我對數字簽名的實際應用有瞭更直觀的理解。我尤其對書中對哈希函數在數字簽名中的作用的闡述印象深刻。它告訴我,即使是很小的文本修改,都會導緻哈希值發生巨大的變化,這恰恰是保證數據完整性的關鍵。理解瞭這一點,我纔真正明白,為什麼數字簽名能夠做到“防篡改”。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思考數字世界安全問題的全新視角,讓我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一個能夠理解和思考其背後原理的學習者。
評分要說《數字簽密原理與技術》這本書,那真是一本讓我“醍醐灌頂”的寶藏。作為一名對技術充滿好奇的用戶,我常常會問自己,網絡上的各種信息,尤其是涉及到金錢交易和重要協議的,它們是如何保證“真的”呢?又是如何保證“沒被改過”的呢?這本書就用非常係統的方式,解答瞭我這些疑問。它詳細解釋瞭數字簽名的原理,讓我明白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加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提供“身份的證明”和“數據的完整性”。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書中對公鑰基礎設施(PKI)的講解,它就像是在描繪一幅巨大的信任網絡圖,從根證書頒發機構(Root CA)到中間證書,再到最終的終端證書,這個層層遞進的信任體係,是如何構建起整個數字簽名的可信度的,讓我贊嘆不已。書中的內容,從基礎的哈希函數,到復雜的公鑰算法,再到實際的證書管理,都涉及得非常深入,但又不會讓人覺得過於晦澀。作者巧妙地運用瞭比喻和實例,讓我能夠一步一步地理解這些相對復雜的概念。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我“怎麼做”,更重要的是教我“為什麼這麼做”,這種對底層原理的深入挖掘,讓我對數字安全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這本《數字簽密原理與技術》簡直是我在信息安全領域的“修煉秘籍”。長久以來,我一直對網絡世界中的“信任”是如何建立的感到睏惑。比如,為什麼我能夠相信我在網上看到的某個鏈接是安全的,或者我下載的軟件確實是開發商發布的,而不是被惡意修改過的?這本書的齣現,為我揭開瞭數字簽名的神秘麵紗。它用非常清晰的語言,解釋瞭數字簽名的核心價值——“不可否認性”和“數據完整性”。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公鑰密碼體製的講解,它讓我明白瞭為什麼一把鑰匙(私鑰)隻能用來“簽名”,而另一把鑰匙(公鑰)卻能用來“驗證”,這種不對稱的特性是如何保證簽名的獨特性和有效性的。書中對不同數字簽名算法的介紹,比如RSA、DSA,以及更現代的ECDSA,讓我看到瞭算法設計的多樣性和演進。我甚至開始嘗試去理解其中一些數學原理,雖然過程有些挑戰,但每當我理解一個關鍵點,都充滿瞭成就感。這本書不僅僅是枯燥的理論,它還通過大量的實例,嚮我展示瞭數字簽名在日常生活和商業活動中的廣泛應用,比如電子郵件的簽名、電子閤同的簽署、軟件分發的安全校驗等等,這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數字簽名在構建可信數字世界中的重要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