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半导体数据手册 册
定价:128.00元
作者:(德)马德朗
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603451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马德朗编著的《半导体数据手册(附光盘下)/Springer手册精选原版系列》内容涉及四面体键的化合物特性的实验数据,三、四、五、六族元素特性的实验数据,各族元素的二元化合物特性的实验数据,各族元素的三元化合物特性的实验数据以及硼,过渡金属和稀土化合物半导体特性的实验数据等主要方面,以及相关材料的晶体结构、电学特性、晶格属性、传输特性、光学特性、杂志和缺陷等。对于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近期的发展均有较为完整和详细的阐述,适合不同层次的群体用于学习和研究。本册23章包括更多元素,更多二元化合物,更多三元化合物。
目录
C Further elements
11 Group III elements
11.0 Crystal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boron
1 1.1 Physical properties of boron
12 Group V elements
12.0 Crystal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12.1 Phosphorus (P)
12.2 Arsenic (As)
12.3 Antimony (Sb)
12.4 Bismuth (Bi)
13 Group VI elements
13.0 Crystal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13.1 Sulfur (S)
13.2 Selenium (Se)
1 3.3 Tellurium (Te)
D Further binary pounds
14 IAx-IBy pounds
14.0 Crystal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14.1 CsAu
14.2 RbAu
15 Ix-Vy pounds
15.0 Crystal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15.1 I-V pounds (NaSb, KSb, RbSb, CsSb)
15.2 I3-Vpounds
15.2.1 Lattice parameters and melting temperatures
15.2.2 Li3Sb, Li3Bi
15.2.3 Na3Sb
15.2.4 K3Sb
15.2.5 Rb3Sb
15.2.6 Cs3Sb
15.2.7 Rb3Bi, Cs3Bi
15.3 I2-I-V pounds
15.3.1 Na2KSb
15.3.2 K2CsSb
15.3.3 Na2RbSb, Na2CsSb, K2RbSb, Rb2CsSb
16 Ix-VIy pounds
16.0 Crystal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16.1 Cupric oxide (Cu0)
16.2 Cuprous oxide (Cu20)
16.3 Copper sulfides (Cu2S, Cu2_xS)
16.4 Copper selenides (Cu2Se, Cu2_xSe)
16.5 Copper tellurides (Cu2Te, Cu2_xTe)
16.6 Silver oxides (A9xOy)
16.7 Silver sulfide (Ag2S)
16.8 Silver selenide (Ag2Se)
16.9 Silver telluride (Ag2Te)
17 Ⅱx-Ⅳy pounds
17.0 Crystal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17.1 Magnesium silicide (Mg2Si)
17.2 Magnesium germanide (Mg2Ge)
17.3 Magnesium stannide (Mg2Sn)
17.4 Magnesium plumbide (Mg2Pb)
17.5 Ca2Si, Ca2Sn, Ca2Pb
17.6 BaSi2, BaGe2, SrGe2
18 Ⅱx-Vy pounds
18.0 Crystal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18.1 Magnesium arsenide (Mg3As2)
18.2 Zinc phosphide (2n3P2)
18.3 Zinc arsenide (2n3As2)
18.4 Cadmium phosphide (Cd3P2)
18.5 Cadmium arsenide (Cd3As2)
18.6 Zinc phosphide (ZnP2)
18.7 Zinc arsenide (ZnAs2)
18.8 Cadmium phosphide (CdP2)
18.9 Cadmium arsenide (CdAs2)
18.10 Cadmium tetraphosphide (CdP4)
18.11 Zinc antimonide (ZnSb)
19 Ⅱ-Ⅶ2 pounds
20 Ⅲx-Ⅵy pounds
21 Ⅲ-Ⅶ pounds
22 Ⅳ-V pounds
23 Ⅳx-Ⅵv pounds
24 Ⅳ-Ⅶ2 pounds
25 Ⅴx-Ⅵy pounds
E Further Ternary Compounds
F Boron, Transition Metal and Rare Earth Compounds with Semiconducting Properties
G Ternary rare earth pounds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评价七 说实话,我以前对“数据手册”这个概念,总有一种莫名的抵触。总觉得那是一堆堆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离我的生活太遥远。直到我拿到这本《半导体数据手册》,我才发现自己以前的认知有多么狭隘。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数据手册”,不如说是一部关于现代电子科技的“百科全书”。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半导体器件的规格,更重要的是,它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元器件背后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表现,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类型晶体管的讲解。它不仅仅给出了BJT和MOSFET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还详细对比了它们在不同应用中的优缺点,例如在开关速度、驱动损耗、线性度等方面的差异。这让我能够根据具体的电路需求,做出更明智的器件选择。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章节,例如关于可靠性分析、电磁兼容性设计以及一些新兴的半导体技术介绍。这些内容,都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理解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趋势。我曾经因为对某个器件的可靠性评估不足,导致产品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故障。有了这本书,我能够提前了解到相关的可靠性指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也让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评价三 《半导体数据手册》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在研发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稻草”。我们平时的工作节奏非常快,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器件选型和性能评估。过去的经验是,我们常常需要依赖厂商提供的厚厚一叠印刷版数据手册,或者是在线查找各种零散的PDF文件,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信息容易出错,甚至有时会因为版本更新不及时而造成巨大的损失。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工作模式。它将市面上最常见、最常用的半导体器件的详细数据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归纳,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格的产品。每一个器件的资料都非常完整,包括但不限于电气特性、热特性、封装信息、可靠性数据以及一些关键的应用注意事项。最让我赞赏的是,它还提供了很多用于快速选型的表格和图表,例如不同应用的推荐器件列表、主要参数的对比表格等。这使得我们在进行初步方案设计时,可以快速地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候选器件,极大地节省了宝贵的研发时间。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采用了大字体、清晰的图表和合理的章节划分,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甚至将其中的一些数据参数,与我们实验室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非常高,与厂商的官方数据基本一致。这本书就像是我工作中的一个可靠的“军师”,为我提供了最直接、最权威的参考依据,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进行技术决策。
评分评价八 拿到《半导体数据手册》这本书,我有一种“寻宝”的感觉。因为在我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关于半导体器件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分散在各种零散的技术文档和论坛中,查找起来耗时耗力。这本书就像是一个集大成者,将市面上最常见、最重要、最常用的半导体器件的详细数据,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归纳。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每个器件时,都会提供多种不同规格的型号,并给出详细的参数对比。这使得我在进行器件选型时,能够非常方便地比较不同型号的优劣,从而选择出最适合的器件。书中的图表设计也堪称一绝,很多复杂的特性曲线都被绘制得非常清晰,而且标注准确。我曾经因为对某个低功耗蓝牙芯片的功耗特性不理解,导致电池续航不达标。有了这本书,我能够直接找到其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功耗曲线,并精确地估算出实际的续航时间,从而优化了我的设计。此外,书后附带的常用术语解释和单位换算表格,也为我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自信,它让我在面对复杂的半导体技术问题时,能够胸有成竹,从容应对。我非常庆幸能够拥有这本书,它是我在半导体领域探索道路上的一位忠实伙伴。
评分评价十 作为一个曾经在半导体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深知一本高质量数据手册的重要性。《半导体数据手册》这本书,无疑是我近些年看到过的最优秀的一本。它不仅仅是收录了海量的器件数据,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非常系统、严谨、权威的方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梳理和呈现。从最基础的PN结二极管,到复杂的FPGA、ASIC,书中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半导体器件类型。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每一个器件时,都会提供详细的参数表格,并且对每一个参数都进行了清晰的解释。例如,在讲解二极管的“反向漏电流”时,它会给出不同温度下的典型值,并解释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这使得我们在进行器件选型和电路设计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书中的插图和图表设计也非常专业,很多复杂的器件结构图、参数曲线图都绘制得非常清晰,而且标注准确。我曾经因为对某个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散热特性评估不足,导致产品在高温环境下出现过热降额。有了这本书,我能够直接找到其热阻参数和不同散热条件下的结温估算方法,从而优化了我的散热设计。这本书就像是一位老练的“参谋”,为我提供了最权威、最可靠的参考依据,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进行技术决策,也让我对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评价一 拿到这本《半导体数据手册》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挺忐忑的。毕竟“数据手册”这个名字就带着一种枯燥和专业的气息,我怕它会成为一本我买来落灰的工具书,只在偶尔遇到极度需要的时候才去翻一翻。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严谨而又清晰的排版所吸引。书中的插图和图表都非常精美,而且标注得一目了然,即使是一些非常复杂的半导体器件的内部结构,也能通过这些图示得到一个直观的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每个器件的特性时,都会提供一系列不同工况下的参数曲线,这对于我这种需要进行实际电路设计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经为了弄清楚一个MOSFET在不同温度下的漏极电流特性,花费了无数时间在各种零散的论坛和技术文档中搜索,效率低下不说,结果还常常模棱两可。有了这本书,我只需要在相应的章节找到那个型号,所有的关键数据都在那里,而且是以一种非常有条理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数字,而是会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给出一些初步的选型建议和注意事项,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能够避免走不少弯路。此外,书后附带的各个半导体厂商的官方网站链接和部分常用器件的选型指南,也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我真的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数据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潜心指导你如何在这个庞大的半导体世界里游刃有余。它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也让我对半导体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和热爱。
评分评价六 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干货”往往藏在最朴实无华的外表之下。《半导体数据手册》这本书,就是这样一个绝佳的例子。它的封面设计并没有什么花哨之处,但正是这种低调的风格,让我觉得它更加专注于内容本身。当我打开它时,我被它严谨而又全面的内容所深深震撼。它不仅仅是收录了市面上常见的半导体器件,更是对每一个器件的每一个重要参数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解释。我尤其赞赏它在描述一些关键参数时,会给出其物理意义、测量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例如,在讲解电容的ESR(等效串联电阻)时,它不仅给出了数值范围,还详细解释了ESR过大会对电路性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测量ESR来判断电容的好坏。这种深入的讲解,让我不再是死记硬背那些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能够真正理解它们背后的含义。书中的图表也做得非常用心,很多关键的参数曲线都绘制得非常清晰,而且标注准确。我曾经因为对一个肖特基二极管的正向压降随电流变化的关系不理解,导致电路效率不高。有了这本书,我能够直接找到对应的曲线,并准确地估算出在不同电流下的压降,从而优化了我的设计。这本书就像一个无私的导师,将它所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让我能够从一个“知其然”的学习者,逐渐成长为一个“知其所以然”的实践者。
评分评价四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学习不在于记住多少知识点,而在于能否将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际。这一点,《半导体数据手册》这本书做到了极致。它不仅仅是一本罗列参数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深入浅出的教材,将半导体器件的原理、特性和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每个器件时,都附带了对该器件工作原理的简要阐述,这对于我这样非电子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通过这些原理性的讲解,我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个器件会有这样的参数,为什么在某种条件下它的性能会发生变化。这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让我对半导体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书中的应用示例部分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而是会针对每个应用场景,详细分析所选器件的参数如何影响电路的性能,以及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比如,在介绍驱动电路时,它会详细讲解不同类型MOSFET的栅极驱动要求,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驱动芯片。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我曾经因为对某个器件的参数理解不清,导致电路不稳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调试。现在,我能够通过这本书,快速找到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它让我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也让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了信心。
评分评价五 作为一名在校的电子工程系学生,《半导体数据手册》这本书对我来说,几乎是“必备品”。在课堂上,老师会教授很多理论知识,但往往限于时间,讲解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受到限制。而这本书,就像是一位不知疲倦的辅导老师,为我提供了海量的、系统性的、权威的知识。它几乎涵盖了我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主流半导体器件,而且信息量非常大。从最基础的二极管、三极管,到复杂的数字逻辑芯片、微处理器,它都提供了详细的参数和性能指标。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器件类型下的分类方式,非常清晰,而且会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进行细分,例如模拟器件、数字器件、功率器件等等。这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重点,快速找到相关的资料。书中的插图和表格设计也十分精美,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复杂的半导体结构和工作波形。我曾经为了理解某个高频运放的噪声系数,在网上查找了很久,结果信息混乱,难以辨别。而在这本书里,我能够找到清晰的噪声系数曲线图,以及对这些曲线的详细解释,让我立刻豁然开朗。此外,书后附带的一些术语解释和行业标准参考,也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 invaluable 的支持。我常常将这本书带到实验室,在做实验时随时查阅,它已经成为了我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能够更自信、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半导体技术。
评分评价九 坦白说,《半导体数据手册》这本书,在我拿到之前,我曾经对它的实用性产生过一丝疑虑。毕竟,“数据手册”听起来总有一种冰冷、生硬的感觉,我担心它会像很多“炫技”的书籍一样,内容晦涩难懂,与实际应用脱节。然而,当我翻开它的时候,我所有的疑虑都被打消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数据,更是将这些数据融入到了具体的应用场景之中。我最喜欢的是,它在介绍每一个半导体器件时,都会配上非常详细的电路应用示例,并对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关键的选型考量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在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音频放大器时,它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放大器的失真度、信噪比、输出功率等参数,以及这些参数对音质的影响,并给出了具体的选型表格。这种“由点到面”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数据背后的价值。我曾经因为对某个高压MOSFET的击穿电压理解不足,导致电路损坏。有了这本书,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电压等级的MOSFET的击穿特性曲线,并选择出安全裕度足够的器件。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温度,也让我对半导体技术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实战指南”,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评分评价二 说实话,我一开始被《半导体数据手册》吸引,纯粹是因为我对这个领域有着一股莫名的好奇心。我并非科班出身,工作上接触到半导体器件也只是皮毛,对于那些复杂的参数和型号,我一直以来都只是“听过”,但从未真正“懂过”。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这个领域的探索之路。它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介绍每一个基础的半导体元件(比如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时,不仅仅是给出了技术参数,更是配上了非常详细的原理讲解。这些讲解,用词虽然专业,但逻辑清晰,深入浅出,甚至用了一些非常生动的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概念,比如将PN结的导通比作水龙头的水流,将载流子迁移想象成在迷宫中穿梭的蚂蚁。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学习门槛。我不再是被动地记忆一堆数据,而是开始理解这些数据背后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和工作原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应用电路示例,并对这些电路的性能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这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看到这些看似冰冷的数据是如何在实际的电子产品中发挥作用的。我甚至尝试着根据书中的示例,在面包板上搭建了一些简单的电路,并用万用表测量其参数,这种实践的乐趣和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能够初步参与到电子世界构建中的实践者,这种蜕变,我将永远铭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