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细雨灯花落
定价:32.00元
作者:琦君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15106441
字数:
页码:19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细雨灯花落》收录琦君《爱与孤独》《细雨灯花落》《桂花雨》《母亲的菩提树》等多部散文作品,以飧读者。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无
文摘
《细雨灯花落》:
“那么为什么没人送二叔烟呢”
“你二叔没出过远门,没有像我这么多的朋友。”
“那么你送一盒加利克给二叔好吗”
“我常常送他的,他都舍不得抽,收起来了。”
我才知道原来二叔也有好烟,我就一天缠着二叔要那好烟,二叔说:“那样好的烟,留着给你二婶心气痛时抽的。”
二婶有“心气痛”的病,大概就是现在所谓胃病。二叔说好烟可以止胃痛,我就越觉得这东西大有道理,非学会抽不可了。
抽屁股的四叔,烟瘾也越来越大,自从我开始替他拿整支的后,他胃口更大了。常常要我给他多拿几支,我不肯,他就搜集来好多的片,各种各样的图画,跟我交换。他不但会从鼻孔喷烟,还会吐烟圈,大大小小的,一个套一个的,好玩极了。他常常拉我躲在母亲经堂里抽烟。因为这是一间密室,除了母亲一日三次上香外,平时没人进来。有一天,我正高兴学得有点门儿了,一丝烟从鼻孔里冒出来。忽然听得母亲的脚步声,我着了慌,把烟蒂往香炉里一塞。母亲进来用鼻子嗅了一阵说:“怎么有一股子味”四叔说:“是檀香呀!”母亲瞪了他一眼,从檀香炉里掏出半截蒂子,问:“这是谁干的”我赖四叔,四叔赖我,母亲生气地说:“这样小小年纪学抽烟,真没出息。”
听了母亲的话,我心里从此觉得抽不是件正经事。可是越是大人们不许做的事,偷偷摸摸的越是有味道。幸得父亲不像母亲那么严厉。有时我问他:“爸爸,抽有好处吗”他总是笑嘻嘻地回答我:“好处是有的,你现在还小,不要管这个。不过你是个女孩子,长大了好也别抽,那样儿不好看。”
“好看”对女孩子来说真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因此我就不打算真个学会抽烟。这也许就是我以后抽烟始终没有上瘾的主要原因吧。
母亲晚年也得了“心气痛”的病,因而也不免抽支。那时父亲去世不久,她每次抽烟总要念起父亲生前的种种,念着念着,她把烟蒂一扔,叹一口气说:“不抽了,烟熏得我直淌眼泪。”
有一次,我晚饭后打开几何三角,就是连天的哈,母亲笑着递给我一支好说:“抽半支提提神吧!”我吃惊地望着她问:“妈,您许我抽烟”
“偶一为之亦无妨,只要你自己知道管自己就好了。”
母亲会让我用提神,她宠我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因而使我对抽烟更增一番亲切之感。
在上海念大学时,母亲没有在身边,只有姨娘和我同住。她有时也会把我气得“心气痛”起来,我就一个人关在屋里狂抽一阵。此时,我发现抽烟的确可以消愁解闷,而我的胃病,亦已逐渐形成,与我就结了不解之缘。那一段时间,我的烟抽得相当多,但抽烟时的心情大都是沉重不愉快的。尤其是想起童年时在父亲身边拐三九牌的情景,已不可再得。纵容我的二叔,教我抽烟的四叔,都是音信渺渺。一缕乡愁,就像烟雾似的萦绕着我,我逐渐体会到烟并不能解愁,却是像酒似的,借它消愁而愁更愁了。
来台湾的初几年举目无亲,烟更成了我的良伴。现在想想,住在低洼潮湿的宿舍里整两年而没有得风湿病,应该有很大的功劳吧。
近几年,无缘无故地,时常闹咽喉炎,医生嘱咐绝不能抽烟,我不得不硬起心肠和这自幼相知的好友告别了。
……
序言
无
这是一本能够让你慢下来的书。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仿佛一直在奔跑,从未停歇。而《细雨灯花落》却给了我一个停下来的理由,一个让我重新审视生活、审视自己的机会。作者用他的人生阅历,用他饱含深情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温情与哲思的世界。我从中看到了生命的渺小,也看到了生命的伟大;看到了人生的苦难,也看到了人生的幸福。这一切,都在琦君先生的文字中,得到了最真挚的表达。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旅行,在旅途中,我找回了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平和。
评分读完《细雨灯花落》,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它没有给我带来任何的震撼,也没有给我留下任何的惊奇,但它却在我内心深处播下了种子,让我在之后的日子里,能够以一种更加平和、更加温柔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作者的文字,就像一首悠扬的乐曲,没有激昂的高潮,却有着绵延的韵律,能够缓缓地渗入人心,抚慰灵魂。我从中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看到了生命的坚韧;看到了人生的无常,也看到了人生的美好。这一切,都在琦君先生的笔下,化作了如水般温柔的情感,流淌进我的心里。
评分初翻开《细雨灯花落》,脑海中涌现的并非是具体的情节,而是一种淡淡的、却又挥之不去的氛围。琦君先生的文字,总能带着一种近乎魔力的力量,将读者吸入一个温婉而宁静的世界。那是一种属于旧时光的味道,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墨香、雨后泥土的芬芳,还有若有若无的花香,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我仿佛能看见,在某个湿漉漉的午后,窗棂上凝结的水珠,屋外细雨绵绵,屋内灯火初上,一位长者正缓缓地翻阅着泛黄的书页。那种安详,那种沉静,是现代社会中极少能寻觅到的珍贵。
评分不得不说,《细雨灯花落》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的书。它不适合在嘈杂的环境中阅读,也不适合心浮气躁的时候翻阅。它需要的是一种专注,一种投入,一种与作者灵魂对话的心境。我曾经尝试过在通勤的路上阅读它,结果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沉浸其中。直到在一个安静的夜晚,点燃一盏温暖的台灯,泡上一杯热茶,我才真正体会到这本书的魅力。那些文字,如同跳跃的烛光,在我的脑海中投下斑驳的影子,勾勒出温馨的画面,唤醒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情感的共鸣。
评分我必须承认,最初接触《细雨灯花落》的时候,我曾有过一丝迟疑。因为我习惯了那些充满张力、节奏明快的作品,而这本看似平淡的书,似乎与我的阅读偏好有所距离。然而,正是这份“平淡”,却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纠葛,甚至连人物的命运也未曾大起大落。但正是在这些看似寻常的叙述中,我看到了人生的况味,感受到了岁月的重量。琦君先生用他那如水般温柔的笔触,描绘了无数细小的片段,却在这些片段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从中学会了如何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如何去珍惜身边的人,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幸福。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更像是一杯陈年的普洱,初入口时或许有些微涩,但细细品味,那甘醇的回甘便会在舌尖缓缓蔓延开来,沁人心脾。琦君先生的叙事,并非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快节奏,而是像一条蜿蜒的小溪,缓缓流淌,不急不躁,却能涤荡人的心灵。他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人性深处情感的洞察,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深深眷恋。我常常在阅读的间隙停下来,久久回味,脑海中会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些遥远的记忆,一些被遗忘的情感,仿佛《细雨灯花落》为我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心门,让那些沉睡的过往重新鲜活起来。
评分《细雨灯花落》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日常”的细腻描摹。作者似乎总能捕捉到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细节,并将它们放大,赋予它们独特的生命力。无论是窗外的一场细雨,还是灯火阑珊下的身影,亦或是亲人之间的一句问候,在琦君先生的笔下,都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他用一种极其朴实却又饱含深情的方式,展现了生活的本来面貌,没有过度的渲染,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足以让我们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共鸣。我从中学会了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如何去感受那些隐藏在平凡日子里的温暖与感动。
评分《细雨灯花落》带来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它不像一些书籍那样,一上来就抛出几个惊人的观点,或者设计几个巧妙的悬念。相反,它娓娓道来,如同老友的闲谈,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陷入沉思,反思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惊叹,他能够从最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这些细微之处,恰恰构成了我们生命中最真实、最动人的篇章。我从中明白了,原来生活的美,并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那些细枝末节中蕴含的温情与哲思。
评分在《细雨灯花落》的世界里,我仿佛能触摸到一种久违的纯粹。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喧嚣所裹挟,内心也变得越来越浮躁。而这本书,则像一股清流,缓缓地洗涤着我疲惫的心灵。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深眷恋,那种情感真挚而朴实,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那些字句,如同带着温度的手,轻轻地抚慰着我内心的不安。我看到了旧时的乡村风貌,听到了孩童的嬉笑打闹,闻到了炊烟袅袅的香气,一切都显得那么遥远,却又那么真实,仿佛我真的置身于那个年代,与作者一同经历着那些点点滴滴的时光。
评分琦君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温情与诗意的世界。在《细雨灯花落》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性的理解。他笔下的人物,也许并不完美,甚至有些平凡,但在作者的描绘下,他们却显得那么真实,那么可爱。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在灯光下匆忙的身影,那些在细雨中前行的脚步,那些在岁月里沉淀的思念。这一切,都构成了生命中最真实的色彩。我从中学会了如何去欣赏生活中的小确幸,如何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如何去拥抱那些看似平淡却意义非凡的时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