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上海鲁迅研究2016冬
定价:39.80元
作者:上海鲁迅纪念馆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0189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上海鲁迅研究2016·冬》主要包括“鲁迅作品和思想研究”“鲁迅比较研究”“青年读鲁迅”“史料·辩证”“鲁海漫谈”“读书杂记”等主题,在这些主题下,计有20多篇相关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目前外*新*前沿的外鲁迅研究状况。
目录
综述
不能忘却的纪念——上海鲁迅纪念馆“纪念鲁迅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综述 郑亚
纪念鲁迅倡导新兴版画85周年暨张望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施晓燕
鲁迅作品和思想研究
重读《文化偏至论》 张梦阳
从“过客”意识看鲁迅对故乡的两难心境 孙海军
《伤逝》新解 管冠生
鲁迅“理想人”哲学范畴体系研究(上) 冯章
“文学者”的鲁迅与《野草》的“文学性”——论片山智行的《鲁迅〈野草〉诠释》 崔绍怀
鲁迅比较研究
救世者的悲剧与基督受难——《药》和《纪念日,在委员会办公室》的比较 胡欣裕
疾病、小说与当代中国——鲁迅参照下的《第七天》解读 何力 靳新来
鲁迅同时代人研究
浅议鲁迅关于孙中山的评说——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鲁迅逝世80周年而作 裘士雄)
孙中山·鲁迅·郭沫若 王尔龄
“元周作人”——周氏早年日记(1898—1906)细读(上) 彭小燕
花边新闻——《社会日报》的折射 北海
史料·辩证
《二心集》的“二心”及版权的出售之谜 乐融
《青年杂志》与《青年》的交集 汪耀华
蔡楚生的集外文《悼鲁迅先生及其他》 宫立
夏衍佚文钩沉 金传胜 邱晶晶
附:序三 夏衍
对时局的一种看法 夏衍
关于中华同学新剧会次公演曹禺的《雷雨》 [日]小谷一郎 王建华译
我与鲁迅
走进鲁迅的乡土世界
——我的鲁迅研究之回顾 杨剑龙
鲁海漫谈
心香一瓣念鲁迅——观文献剧《鲁迅:1936年的秋天》有感 詹秋洁
导师正平先生琐记 王吉鹏
神飞气扬斑斓沉着——杨可扬的版画世界 朱杰莉
读书杂记
《苦魂》以“枝蔓”烘托鲁迅 王者玉
近现代文学期刊研究的重大收获——评刘增人等编著《1872—1949文学期刊
信息总汇》 刘涛
《八道湾十一号》:呈现温情和善意 乔世华
文苑史话
左翼戏剧运动与抗日救亡剧的兴起(1931—1937) 乔丽华
鲁迅与江南图书馆 纪维周
青年读鲁迅
亲切·震撼 陆懿婷
走近鲁迅体味纠 葛金玥
真实的树人形象 王之颖
上海鲁迅纪念馆纪事与研究
近现代文物著录诸问题刍议——以鲁迅及名人遗物为例 顾音海
编后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想找点关于近代上海的书籍,没想到偶然间发现了这本书。拿到手后,发现它竟然是上海鲁迅纪念馆出版的,立刻就觉得更有分量了。迫不及待地翻阅,发现这本书的学术价值真的很高。里面的文章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报告,而是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们对鲁迅先生在上海的生活、工作、交游,以及他创作的许多重要作品,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研究和解读。其中有一篇关于鲁迅与当时上海文坛其他重要人物交往的文章,让我对那个时代文人的风骨和思想碰撞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还有一些关于鲁迅在上海的具体住址、他常去的书店、他的生活习惯的描述,都非常生动,仿佛我能穿越时空,亲眼看到先生的日常。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原来研究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不仅仅是解读他的作品,更要深入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他身边的环境和人群,这样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他的思想和价值。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学术著作,它带给我的知识和感悟是无法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的。
评分一直觉得鲁迅先生是那个时代的巨匠,他的思想和文字深刻影响了中国。这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这本《上海鲁迅研究2016冬》。这本书的内容,严格来说,是围绕着鲁迅先生在上海这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展开的。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和内容深度,还是让我惊叹不已。文章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合理,从鲁迅先生抵达上海的初期,到他在上海的创作高峰期,再到他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都有涉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鲁迅先生在上海的人际交往,特别是他与当时进步知识分子的交流,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梳理。这些交流不仅促进了思想的碰撞,也深刻影响了鲁迅先生的创作方向。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鲁迅先生作为一位思想家、文学家,是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持自己的立场,发出时代的最强音。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了解鲁迅先生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和更深入的解读,对于想要深入研究鲁迅先生或者近代上海历史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上海鲁迅研究2016冬》简直是我近期阅读体验的巅峰!作为一名对上海近现代史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些深入而又不失趣味的读物。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里面的文章,虽然涉及的是鲁迅先生在上海的研究,但并没有我之前担心的那种过于学院派的枯燥感。相反,作者们用非常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鲁迅先生在上海的生活图景,以及他与这座城市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关于鲁迅先生在上海的故居、他常去的公园、以及他与当时上海市民生活交融的片段的描述,这些细节让我感觉鲁迅先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一个真实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与时代同呼吸的普通人。书中对鲁迅先生作品的解读,也更加贴近生活,让我对他的思想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上海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文化认同感。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阅读,尤其是对近代上海历史和鲁迅先生感兴趣的朋友们,这绝对是一次惊喜的阅读之旅!
评分这次真是淘到宝了!一直对近现代上海的风土人情,尤其是鲁迅先生在这座城市留下的足迹特别感兴趣。收到这本《上海鲁迅研究2016冬》的时候,虽然封面设计朴实,但内容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翻开第一页,就深深吸引了我,文章的论述细致入微,对鲁迅先生在上海时期的生活片段、思想转变,以及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贡献,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作者的考证非常严谨,引用了很多我之前不曾了解过的史料和文献,让鲁迅先生的形象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一个名字,而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体。尤其是对他在上海的几次重要演讲和作品创作背景的分析,让我对当时社会思潮的演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以及鲁迅先生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敬意。强烈推荐给所有对鲁迅先生、对上海近代史、对中国现代文学感兴趣的朋友们,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简直是给我这个业余鲁迅爱好者打了一剂强心针!长期以来,我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主要停留在课本和一些通俗读物上,总觉得意犹未尽。这次的《上海鲁迅研究2016冬》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收录的文章,虽然是学术性的,但语言表达非常清晰流畅,逻辑性也很强。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鲁迅先生在上海时期的一些生活细节的描写,比如他对食物的偏好,他对朋友的态度,他对翻译作品的严谨等等,这些细枝末节之处,反而更能展现出一个立体、真实的人物形象。书中有不少引用了当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信件,这些一手资料的加入,让整个研究显得更加有说服力。我感觉作者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和整理这些资料,这份对学术的认真态度,本身就值得我们学习。读这本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让我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还会继续关注上海鲁迅纪念馆出版的其他相关研究,这无疑是我书架上的一件珍贵藏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