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技术:基础 技能 线路实例
定价:29.50元
作者:张庆双,黄海平 校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030174956
字数:
页码:4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子技术:基础·技能·线路实例》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技术参书。
全书分为3篇。篇基本技能篇,介绍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结构特点、选用及检测方法,画图规则及识图方法,典型单元电路的结构原理,常用电子仪器仪表、拆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等内容;第2篇线路实例篇,介绍了各种简单实用的电子线路实例,内容涵盖工农业生产、科教娱乐、灯光控制、家用电器控制、医疗保健、电源、报警等方面,在给出具体线路的同时,介绍其用途、工作原理,并以提示的形式对其进行延伸,有助于读者举一反三;第3篇技术参篇,给出了电子学基本概念、名词术语、公式、定律、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型号命名方法、国标电路图形符号、元件参数标注方法等实用技术资料,以便读者实践中备查。读者通过学习、制作和应用,可激发对电子技术的探索兴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技能·线路实例》既可作为广大初学者、电子爱好者的启蒙读本和速成教材,也可作为职业技术学校辅助教学的参资料,还可供配电工程、工矿企业、装修工程,特别是农村及乡镇企业电工人员阅读参。
目录
篇 基本技能篇
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
1.1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特性
1.2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选用
1.3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
第2章 识读电路图
2.1 电路图的组成及画法规则
2.2 识图方法和技巧
第3章 电子线路基础
3.1 模拟电路
3.2 数字电路
第4章 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
4.1 常用仪表的使用
4.2 常用测试仪器的使用
第5章 常用工具的使用
5.1 焊接及拆装工具
5.2 电子元器件的焊接与拆卸
第2篇 线路实例篇
第6章 智能控制电路
6.1 声光控制电路
6.2 温度、湿度控制电路
6.3 气敏、磁敏控制电路
6.4 红外、无线控制电路
6.5 微波、超声波控制电路
第7章 家电、灯光控制电路
7.1 家电控制电路
7.2 灯光控制电路
第8章 报警电路
8.1 通用防盗报警电路
8.2 机动车防盗报警电路
8.3 电缆线、电力线防盗割报警电路
8.4 安全检测报警电路
8.5 其他报警电路
第9章 科教演示、娱乐电路
9.1 科教演示、测试电路
9.2 玩具娱乐电路
0章 医疗保健电路
10.1 电子治疗仪电路
10.2 其他医疗保健电路
1章 工农业生产用电子电路
11.1 工矿业用电子电路
11.2 农业电子电路
2章 电源电路
12.1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12.2 充电器电路
12.3 其他电源电路
第3篇 技术参篇
3章 基本概念和公式
13.1 基本概念和常用名词术语
13.2 公式和定律
4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14.1 电子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14.2 电子元件型号命名方法
14.3 其他元器件的型号命名方法
5章 电路图形符号与元件参数标注方法
15.1 电路图形符号
15.2 元件参数标注方法
参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这本书的开篇部分,尤其是关于电子元件基础知识的讲解,我感觉像是把我拉回了大学刚开始接触物理和电路的那个年代。它从最基本的概念讲起,比如电流、电压、电阻,这些看似简单,但如果理解不透彻,后续的学习就会像建在高沙土上的楼房,摇摇欲坠。作者在解释这些基本概念时,用了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将电流比作水流,电压比作水压,电阻比作管道的粗细。这些比喻虽然老套,但在我这种初学者听来,却异常清晰明了。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时,没有直接丢出公式,而是先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入,让我先从感性的层面去理解这些定律的含义,然后再深入到数学公式。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不是那么枯燥和抽象。而且,它在介绍不同类型的电阻(固定电阻、可变电阻、光敏电阻等)和电容(电解电容、陶瓷电容、钽电容等)时,不仅仅是列出它们的符号和基本参数,还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物理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和选择依据。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之前只是知道这些名字,但不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又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元件。书中还配有大量高质量的插图和图表,这些视觉化的信息让原本复杂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比如不同电子元件的内部结构图、不同电路的连接方式示意图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和记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种经典的科技蓝和银灰色搭配,一看就知道是讲电子技术的。我当初买它,很大程度上是被“基础”、“技能”、“线路实例”这几个词给打动的。我本人是做软件开发的,但一直对电子硬件这块儿颇有兴趣,总觉得能把代码和物理世界连接起来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我一直想找一本既能打牢基础,又能立刻上手做点东西的书。读了这本书的目录,我感觉它涵盖的知识点很全面,从最基本的电阻、电容、电感,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再到一些实际的应用电路,像是电源、放大器、数字逻辑电路等等,这些都是我之前只是模模糊糊知道一些概念,但从未系统学习过的。我尤其看中了“技能”和“实例”这两个部分,我总觉得学技术光看不练是没用的,必须得自己动手才能真正掌握。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循序渐进的指南,一步一步地引导我,让我从一个对电子世界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一个能够理解并搭建一些简单电路的“小白”。我之前也零零散散地看过一些电子技术的文章和视频,但总感觉不够系统,碎片化信息太多,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让我真正理解电子技术背后的原理,并且能够通过书中提供的实例,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灌输,更是那种能够让我亲手触摸、亲眼验证的实践过程。我希望书中能有清晰的电路图、详细的元器件介绍,甚至是一些常见问题的排查方法,这样我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能力去解决。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在讲解某些相对复杂的概念时,并没有回避,而是通过非常巧妙的方式将其变得易于理解。例如,在介绍到半导体器件的PN结原理时,它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物理公式和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类比,将电子和空穴的迁移过程描述得如同微观世界里的“潮汐”和“河流”,让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正负电荷的运动。我尤其欣赏它在引入运算放大器(Op-Amp)时,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其“理想运放”模型,以及为何要引入这个模型。它详细地分析了理想运放的两个关键特性——无穷大的开环增益和无穷小的输入阻抗,并解释了这两个特性如何简化我们对实际运放电路的分析。然后,它才逐步引入实际运放的局限性,比如有限的增益、非零的输入阻抗,以及这些局限性对电路性能的影响。这种“先简后繁”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更加流畅,并且能够逐步建立起对复杂元器件的深入认识。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图示,用来辅助理解,比如PN结的能带图、载流子分布图,以及运放内部的简化等效电路图,这些图示都非常清晰,并且能够与文字讲解形成良好的互动,让我更容易吸收和记忆。
评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书中关于“技能”的部分,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学习过程转化为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骤和方法。比如,在讲解如何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它详细地介绍了万用表不同档位的用途,以及如何安全、准确地测量电压、电流、电阻和二极管的通断。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我能够立刻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验证书中的讲解。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焊接技术时,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拿焊锡、怎么用电烙铁,而是深入讲解了焊接的注意事项,比如焊接温度的控制、焊点的外观要求,以及如何避免虚焊和假焊。它还提供了一些焊接练习的技巧,比如如何练习焊接不同大小的元器件,如何练习焊接引脚密集的集成电路。这些细节对于新手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很多人在学习焊接初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能有这样的指导,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书中的“技能”部分,就像是给我提供了一本“电子工程师的工具箱”,让我知道该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又该在什么时候使用它们。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而是开始主动地去探索和实践,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给我一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感觉。它从最基础的元件和定律开始,然后逐步引入更复杂的概念和电路。比如,在讲解了晶体管的基本原理之后,它并没有立刻跳到集成电路,而是先讲解了如何利用晶体管搭建一些基础的逻辑门电路,例如AND门、OR门、NOT门等。这让我能够先理解数字逻辑的基本构成单元,然后再去理解更复杂的数字电路。在讲解这些逻辑门电路时,它不仅提供了电路图,还详细分析了晶体管在导通和截止状态下的工作情况,以及如何通过输入信号的组合来产生相应的输出。它还提供了一些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实例,比如一个简单的加法器,让我能够看到如何将基本的逻辑门组合起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这种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教学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前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从而为学习更深入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山峰,每一步都踩得很稳,并且能够看到越来越开阔的风景。
评分我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似懂非懂”的时刻,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它总能在关键时刻提供一些“画龙点睛”的解释。比如,在讲解电感的基本原理时,它不仅仅是介绍电感器对电流变化的阻碍作用,还深入剖析了其“自感”和“互感”的形成机制,以及磁场在其中的作用。它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将电感器比作一个“惯性很大的物体”,一旦它开始运动(有电流流过),就很难让它立刻停下来,并且会对它的停止(电流变化)产生反作用力。这个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电感的核心特性。另外,在讲解RC充放电曲线时,它不仅给出了数学公式,还通过动态的图示,展示了电容器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以及不同RC时间常数对曲线形状的影响。这种可视化和动态化的展示,让我对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仅仅是死记硬背公式。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实际测量RC电路充放电过程的实验方法,这让我有机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验证书中的讲解。
评分《电子技术:基础 技能 线路实例》这本书在“线路实例”这块儿,做得非常扎实。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它提供的那些实际应用电路的讲解。它不是那种只给一个电路图就完事儿的书,而是会详细地剖析每一个电路的工作原理,从信号的输入到输出,每一个环节都解释得清清楚楚。比如,它讲解一个简单的音频放大器电路时,会先介绍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然后详细解析前置放大级、功率放大级各自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配合工作的。它还会分析电路中关键元器件的选择依据,比如为什么选择这个型号的晶体管,为什么选择这个值的电容和电阻。而且,它还提供了不同版本或改进型的电路,并解释了这些改进带来的效果,比如提高放大倍数、降低失真、增加输出功率等等。这让我能够看到同一类电路的不同实现方式,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原理。我特别喜欢的是,它在讲解完一个电路之后,还会提供一些“进阶”或者“扩展”的建议,比如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实现音量控制,如何增加滤波功能,甚至是如何将这个电路集成到更复杂的系统中。这些信息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中。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介绍一些专业术语时,会同时给出它的英文缩写和解释,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查阅英文资料的人来说,非常方便。例如,在提到“集成电路”时,它会同时给出“IC”的缩写,并且在后续的讲解中,会交替使用这两个词。这让我能够更快地适应电子技术领域的常用术语,并且在阅读英文技术文档时,能够更快地抓住重点。此外,书中在讲解某些经典电路时,会顺带提及该电路的发明者或者重要的发展历程,这让我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一些历史背景,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介绍运算放大器时,它会简单提及其发展历程,以及它在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地位。这种人文关怀和历史背景的引入,让原本枯燥的电子技术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技术,更是在了解一个领域的演进和发展。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核心技能,以及大量实用的线路实例。它不像一些过于理论化的书籍,让人望而生畏,也不像一些过于简化的入门读物,缺乏深度。它正好处于一个中间地带,既保证了理论的严谨性,又兼顾了实践的可操作性。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每个概念时,都能够提供清晰的图示和直观的比喻,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而且,书中提供的每一个线路实例,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详尽的讲解,让我能够从中学习到宝贵的实践经验。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尝试书中提供的一些实验,我相信通过动手实践,能够将书中的知识真正地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学习领域,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它,在这个领域里不断深入探索。
评分这本书在“线路实例”部分,给我的感觉非常实用,它不仅仅是展示一些现成的电路,而是深入讲解了电路的设计思路和调试方法。比如,在讲解一个稳压电源电路时,它会从最基础的变压、整流、滤波开始,一步一步地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元器件,以及如何计算各个参数。它还会介绍不同类型的稳压电路,比如线性的和开关的,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更重要的是,它会分享一些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输出电压不稳定、纹波较大、效率不高等等,并给出相应的排查和解决思路。这种“问题导向”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非常贴近实际工作。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个“教科书”,而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交流。它让我明白,电路设计不仅仅是画图,更是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优化。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更多类似的实例,让我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电路设计和调试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