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影像设计基础 | 作者 | 何汉明 刘丽华 |
| 定价 | 49.80元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6817310 | 出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19972004 |
| 目录 | |
| 总序上编 平面影像设计章 摄影的基本要素第三章 摄影构成下编 动态影像设计第五章 让图像动起来第七章 影片制作参考文献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还有一个让我非常欣赏的地方,就是它对“视觉节奏”的深刻理解。我过去在观看一些优秀的影像作品时,常常会被那种流畅自然的观看体验所吸引,但却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这种“节奏感”是如何形成的。而这本书,则系统地解析了这种节奏感背后的构成要素。它详细介绍了关于“动态平衡”、“视觉流”等概念,并结合了大量的视觉动效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画面如何引导观众的视线,如何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保持观众的注意力。对于我这种习惯于静态设计的人来说,这部分的学习,极大地拓展了我的思维边界,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画面中创造出更富于变化和层次感的视觉体验。
评分在学习影像设计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瓶颈,感觉自己似乎掌握了一些技巧,但却很难创造出真正具有感染力的作品。这本《影像设计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突破了这种困境。它在“情绪表达”这一块的内容,是我觉得最有价值的部分。书中通过分析大量经典电影、广告、海报等案例,拆解了不同色彩、光影、景别如何共同作用,营造出特定的情绪氛围。我反复研读了关于“光影叙事”的章节,作者不仅仅讲解了硬光、软光、逆光等基础概念,更重要的是,他引导读者去思考,光线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语言,能够诉说故事,传递情感。这种对深层含义的挖掘,让我在未来的创作中,不再只是简单地堆砌视觉元素,而是开始思考如何用光影去“讲故事”。
评分这次拿到这本《影像设计基础》,说实话,我本来是抱着一种“看看基础知识点有什么新意”的心态去翻阅的。但翻开来,扑面而来的信息量和严谨的逻辑结构,让我立刻被打动了。书的开篇部分,虽然是基础内容,但作者并没有用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案例,将抽象的视觉语言具象化。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构图”的章节,不同于以往我接触到的那些生硬的法则,这里详细阐述了黄金分割、三分法等理论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甚至还深入分析了为什么这些法则能够触动人心的深层原因。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在引导你“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思维方式的启迪,是我阅读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之一。
评分在接触《影像设计基础》之前,我一直认为影像设计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很多时候依赖于设计师的直觉和经验。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它用一种极其“理性”和“科学”的方式,将影像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条分缕析的阐述。尤其是在关于“色彩心理学”和“字体传达”的部分,作者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心理学理论,解释了为什么某些颜色会引发特定的情感联想,为什么某些字体能够传递出特定的品牌调性。这使得影像设计不再是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严谨的理论基础之上。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对比度”的运用,作者通过生动的图解,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对比度来突出重点、增强视觉冲击力,这对于我理解设计中的“张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我一直觉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清晰、有效地传达信息是影像设计最核心的价值。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阐释,无疑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停留在色彩搭配、字体选择这些表面功夫,而是从更宏观的层面,去探讨“意图”与“视觉表达”之间的关联。比如,关于“信息层级”的设计,作者给出了非常多实用的技巧,如何通过排版、留白、视觉引导等方式,让观众在第一时间抓住最重要的信息,并能够顺畅地理解整个内容。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用户体验”的讨论,将影像设计置于更广阔的用户交互场景中去考量,这对于我这种之前只关注“美观度”的设计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往作品的不足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