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应急管理:2015:2015 | 作者 | 夏保成 姚军玲 |
| 定价 | 80.00元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 ISBN | 9787515408309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2011 本书所收录资料详实、专业、实用,对于增进各省市区部门的应急管理与处置能力,在极大程度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具有不小的借鉴意义 |
| 作者简介 | |
| 夏保成,1957年11月生,法学博士,二级教授。河南省省管专家,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双法”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专家,河南省减灾委专家组组长,河南省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河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 长期从事应急管理教学与研究,主持创建了我国个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并初步建立了学科体系。主持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出版《公共安全管理概论》《西方公共安全管理》《国家安全论》等专著、教材十余种,获得中国管理科学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地震局、广东省、重庆市等单位和地区做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类报告120多场。 姚军玲,1972年生,河南安阳人,副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德文化与应急管理比较研究。 主持中德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第46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公关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与人合作编著《中国应急管理(2011)》《中国应急管理(2012)》《中国应急管理(2013)》《中国应急管理(2014)》《应急管理比较研究》等。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对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翻开《中国应急管理:2015》,首先关注的是它如何呈现中国社会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2015年,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自然界和人为因素的各种考验。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我们的国家机器是如何联动,从中央到地方,如何协调各部门,调动资源,去化解危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除了宏观层面的叙事,我也非常关心书中是否能描绘出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的辛勤付出,那些在危难时刻冲在一线,用血肉之躯筑起安全屏障的普通人。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理解,在突发事件面前,中国社会的动员能力有多强?公众的参与度如何?以及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方面,又存在哪些挑战与应对?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更加立体、人性化的视角,让我看到中国应急管理的“中国故事”,它如何汲取历史经验,又如何面对现实的复杂性。或许,书中还会涉及一些关于预警机制、灾害监测、风险评估等技术层面的探讨,这些也是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的部分。
评分从《中国应急管理:2015》这个书名来看,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当年一系列应急事件的简单罗列,而更可能是一部对中国应急管理体系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深刻性剖析的著作。2015年,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种突发性、复杂性、挑战性的事件,中国的应急管理能力究竟如何?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2015年中国在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社会稳定等多个领域的应急管理实践?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地方层面的具体执行案例,以及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中国应急管理有哪些进展。它是否能帮助我理解,中国在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稳定、有韧性的社会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坦诚地指出当年在应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和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一本好的应急管理书籍,应该既能展现力量,也能引发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但却散发着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刚拿到手,我就被它厚实的纸张和精良的印刷所吸引。虽然我对“应急管理”这个领域接触不多,但这本书的标题“中国应急管理:2015”立即激起了我的好奇心。2015年,那是一个对中国而言充满挑战与变革的年份,各种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层出不穷。这本书能否全面梳理那一年中国在应对这些危机时所采取的策略、取得的经验,以及面临的不足?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一些标志性的事件,比如当年的某次重大洪涝、某次安全生产事故,甚至是疫情初期的应对情况,看看书中是如何记录和分析这些关键时刻的。同时,作为一本汇集了2015年应急管理状况的书籍,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数据和事件,更能展现出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在这一年里是如何演进的,有哪些制度性的突破,有哪些技术性的创新。从封面透露出的信息,我隐约感觉到这是一部严谨、详实的研究性著作,或许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分析、政策解读,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这本书的ISBN号也让我确信其正规性和权威性,毕竟,一个好的ISBN是内容质量的初步保证。它是否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风险意识”、“危机应对”、“社会韧性”等方面的深刻洞察,我很是期待。
评分读完《中国应急管理:2015》的介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画面:台风登陆时的海边,地震后的断壁残垣,城市中的火光冲天,甚至是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这些都是2015年可能在中国发生的场景。这本书,承载着记录和反思的使命,它是否能为我揭示在这些极端事件背后,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如何运转的?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当年的某些重大应急事件的处置过程,例如,在面对复杂灾害时,决策链条是怎样的?信息是如何汇集和传递的?资源是如何调配的?更重要的是,在事件结束后,是否会有详尽的复盘和总结,从中提炼出可推广的经验教训?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静态的记录,更能体现出应急管理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它是否能够帮助我理解,一个高效、协同、有韧性的应急管理体系,对于一个大国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希望能从书中获得一种对社会安全感更深层次的理解,并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在应急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中国应急管理:2015”本身就充满了时代感和地域特色,让我对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充满了期待。2015年,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快速发展和深刻转型,各种风险因素也在不断累积和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关于当年中国应急管理现状的全面而深入的扫描。它是否能从宏观政策、法律法规、组织体系、技术手段等多个维度,来审视中国应急管理的框架?例如,在2015年,是否有新的应急管理法律出台,或者现有的法律法规得到了哪些修订?在组织机构层面,是否有哪些改革措施被推行,以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而技术手段的应用,比如大数据、物联网、遥感技术等,在当年的应急管理工作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更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例,来生动地展现这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它是否能让我看到,中国在应对日益复杂化的风险挑战时,是如何不断摸索、前进,并逐步建立起更加成熟和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