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
定价:25.00元
作者: 渡边淳一,刘玮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33937072
字数:
页码:16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渡边淳一新作品引进,探讨世界婚姻形式自由化潮流。
★“情爱作家”证明自己存在的有力之作!
★话题尖锐,多位当事人现身说法,引起婚姻制度改革讨论热潮,很有借鉴意义。
内容提要
渡边淳一的两性随笔和社会随笔《钝感力》《欲情课》《幸福达人》《优雅地老去》等在日本乃至亚洲影响甚大。《在一起,不结婚:事实婚,爱的新形式》是其两性随笔新力作。通过本书,渡边剖析现行婚姻制度沉重落后的现状,思考现代日本人的婚姻与幸福,探讨真正能带来平等、自由、幸福的男女情感新模式,为人们开出爱的新处方——比同居更牢靠,比结婚更自由的事实婚。
目录
前 言 高度自由的制度孕育实质的爱情
章 事实婚,爱的新形式
第二章 年轻男女不结婚的六大原因
第三章 传统的婚姻形态已经崩溃
第四章 事实婚的好处和弊端
第五章 事实婚是心与心的实质结合
——与社会民主党主席福岛瑞穗的对谈
第六章 现身说法之一:平等独立的事实婚
第七章 现身说法之二:自由的忘年事实婚
第八章 现身说法之三:解除事实婚
第九章 多一种选择
——和五位女性的座谈会
第十章 事实婚让男女更平等
——和事实婚男性的对谈
第十一章 和律师的对谈
译后记
作者介绍
渡边淳一,情爱小说大师,日本文坛一代大家。
1933年10月出生于日本北海道。1958年自札幌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在母校授课行医之余开始文学创作。初期作品以医学、情爱题材为主,逐渐扩展到历史、传记小说。其以医学实践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深入男性和女性本质的情爱小说,尤为受读者喜爱,仅《失乐园》在日本即畅销达600万册,《》也因先后四次被改编成电视剧播出促使突破500万册。平生获得多种文学奖项,作品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于各国出版,在全球拥有亿万读者。八十高龄仍活跃于文坛一线,被誉为日本文坛当之无愧的常青树。
文摘
第二章 年轻男女不结婚的六大原因
少子化的原因中,近受瞩目的是适龄男女的不婚倾向。特别是“草食系”男性,对结婚的消极态度超乎女性的想象。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边看数据边来剖析年轻男性逃避婚姻的心理和行动。
生涯未婚率的增长
如今,年轻男女中,不愿结婚的男性越来越多,这成为一大问题。
特别是生涯未婚率,男性的比率压倒性地高。
这里所说的生涯未婚率,是根据45岁到49岁、50岁到54岁的未婚率算出的,50岁时的未婚者的比率。
看看图3就很清楚,1950年,男性的生涯未婚率是1.5%,女性的是1.4%。
之后,1960年、1970年、1980年,三十年间女性的生涯未婚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到1980年增长了近两个百分点,男性则很低。然而,从1985年开始,男性的生涯未婚率急剧增长。从1985年的3.9%开始,5年后的1990年是5.5%,1995年是8.9%,2000年继续增长到12.4%,2005年达到15.6%。
伴随着单身男性的反常增多,独身女性也日益增多。但到2005年女性的生涯未婚率也只有7.2%,增长速度和男性的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虽然这些数字并非代表终身未婚人群的比率,不过如果到了50岁还没结婚的话,不难想象,接下去结婚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这对女性来说是一大难题,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P29 图3 生涯未婚率的推移(根据总务省统计局《日本的长期统计系列》(1950-2005年)数据绘制)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男女的未婚率逆转,差距日渐拉大。可以看出,以泡沫经济为契机,本来的传统婚姻观发生了改变。
结婚的大弊端:失去自由支配的时间
现在,适龄男女是怎么看待结婚的呢?
图4详细分别列出了男女不愿意结婚的理由。
P30 图4结婚的弊端(根据厚生劳动省《对“少子化”现象的公共意识调查》(2004年)数据绘制)
年轻单身男性
年轻单身女性
(从左到右)
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少
行动受限制
自由支配的金钱变少
对方父母、亲戚等社会关系变复杂
被家务束缚
压力大
有了供养家庭的责任
工作无法继续,只好辞职
交际圈变窄
无法自由恋爱
必须离开父母
生活水平下降
缺少知己
结婚的弊端中,在亲戚往来等人际关系和家务这两点上男女差别很大。对女性来说,关于“家庭”的琐事如今也成了负担。
首先,年轻的单身男性(20岁至32岁的未婚男性)中,选择“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少”这一理由的超过50%,占位。紧接下来依次是“自由支配的金钱变少”,“行动受限制”,“有了供养家庭的责任”,还有“对方父母、亲戚等社会关系变复杂”,“压力大”。
看到这些,我们这些上年纪的人先想到的是,这些理由好幼稚。
自由支配的时间和金钱变少、供养家庭的责任,等等,这些理由还用特地列举出来吗?只要结婚,这些问题当然会产生,这是现实。讨厌这些,就像是在供认自己根本就没有结婚的资格。
“所以我们才不结婚啊!”年轻人会说。真是幼稚、不负责任的想法。没办法,现代社会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们这些老人不得不头疼这些问题。
另一方面,年轻单身女性举出的结婚弊端中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少”,“行动受限制”等,和男性差不多。
但是,在“对方父母、亲戚等社会关系变复杂”这一点上,女性相比男性比例更高,应该是陈旧的婚姻制度引起的问题。
不结婚的首要原因:没有合适的结婚对象
那么,为什么不结婚保持单身呢?
P32
图5 结婚对象的条件(根据厚生劳动省《对“少子化”现象的公共意识调查》(2004年)数据绘制)
年轻单身男性:20~32岁
持续单身男性:33~49岁
年轻单身女性:20~30岁
持续单身女性:31~49岁
(从左到右)性格·人品
价值观·脾气
对方的收入·经济能力
身材·容貌
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共同的兴趣
做家务·育儿的能力和态度
夫妻平等的意识
年龄
品位
职业
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居住
和对方的父母分开居住
学历
房子
财产·存款
一项一项看下去,男女在某些项目(身材容貌、收入、家务能力)上存在差异,年龄的影响很小。
向图4、图5中的调查对象——单身男女们询问的结果,首要原因是“遇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20多岁的不用说,30岁到40岁的单身男女中,这个答案更是占绝大多数,达到六成。
那么,什么样的才是合适的对象呢?请看图5。
受重视的是“性格·人品”。这是很自然的。
接下来受重视的是“价值观·脾气”,“做家务·育儿的能力和态度”,“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和配合”等。女性特别重视男方的“收入/经济能力”,这一点也很引人注意。
相对地,男性则重视女方的“身材·容貌”。
生活越来越方便,不娶妻,男人照样过得好
现今,年轻男女的未婚比例正急速攀升。首要原因是年轻男性没有积极的结婚意愿。
男性的结婚意愿低,导致的结果就是女性的未婚比例升高。
那么,为什么年轻男性对结婚不热心呢?
前面的图说明了一些问题,另外,这也和年轻男性所处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
如今,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便利店,从便当到下酒菜,一应俱全,进去就能方便地买到。
先不说是否美味,要填饱肚子,再简单不过了。
再说洗衣服,只要去自动投币的洗衣房,设置一番,按下按钮,剩下的就是等着取衣服了。
房间里只要有自动清扫器,也不用自己动手打扫。
曾几何时,我们结婚娶妻,是为了得到一个献身于自己的女人,同时也获得了准备好的饭菜、清理好的房间。
可以说,男人是为了这些而结婚,然后把工资交给老婆。
然而,现在,饭菜和干净的房间,没有老婆也能获得。
而且,也不必为了请老婆做这些事而对她低头,讨好她。
可以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起床就起床,没有人会抱怨。自由自在,其乐无穷。
这种方便的全自动生活,大大削减了男性的结婚意愿。
受母亲过度保护的男人更不愿结婚
少子化的同时,男性的数量当然也在减少。
孩子数量少了,母亲就会对男孩进行过多的干涉。
像过去一样,有四五个男孩,不可能每个都顾得上,只能让“大郎、次郎、三郎”排排坐,喂他们吃饭。
但在如今少子化的情况下,只有一个男孩,往往母亲就会溺爱孩子。
总之,在母亲的过度保护下,男孩爱向母亲撒娇,一味依赖母亲。
这样,比起寻求平等关系的妻子,一味溺爱自己的母亲更像天使,更加难以割舍。
我曾听百货商店一位卖领带的说,有一位男客总是和母亲一起来。那位男客40岁上下,问母亲:“这条领带适合我吗?”
身边有这种溺爱自己的母亲,难怪男人不愿意结婚。
靠自慰满足的男人,不愿再去讨女人欢心
那么,有性需求怎么办呢?这一条没有老婆是不行的吧?
不,这方面也有新动向。
首先,大家要理解,男性的是靠来满足的。阴茎,,欲望就得到了满足,内心就获得了平静。
而,通过自己的双手就可以解决。
实际上,从初中二三年级,对性迅速觉醒的男孩,就会自己触摸阴茎,自慰。
在这个年纪,看到女性的、照片,甚至看到“”“阴道”这样的字眼就会兴奋自慰。
有时,大人以为初中高中的男孩在自己房间乖乖学习,实际上他们是在自慰,然后脑子昏昏沉沉,开始打瞌睡。
老老实实待在房间是没错,不过不是在学习。
这种倾向,长大后上大学、进入社会后也不会变。
只要,涌起的欲望就会得到满足,身心舒畅。
这是男性特有的欲望处理法,是和女性截然不同的性习性。
当然,女性也会自慰,但不像男性那么频繁,性满足度也低很多。
女性的高潮,还是要靠和相爱的男性肌肤相亲、温柔爱抚才能获得,很少能一个人获得满足,就算获得了满足也会感到空虚。
但是,男性就可以单靠自慰获得充分的满足。
而且,现在让男性获得性兴奋的画面、音像制品、录像到处都是,还有形形的网站可供选择。
如今,有很多男性会一边安静地看这些音像制品,一边沉溺于。
说到这些,也许有些人会觉得不可思议:“那女性怎么办?男人不需要女人的身体了?”
当然,能触摸到女体是好的,享受女性肉体是无上的快乐。
但那仅限于和喜欢的女性心意相通、相互满足的时候。
如果能顺利到达这个阶段是好的,但不万事遂心,甚至还会合不来,后不愉快地分手。
越是和女性接触少的男性就越容易失败。一次又一次,就会对女性失去信心。
这样的男性,很多后只能缩在自慰的世界里。
在自慰的世界里,不用讨女人欢心,也不用使尽浑身解数。
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达到的高潮。
而且,现在还有可爱的女孩模样的充气娃娃,可以用甜美的声音说“你回来啦”,还会告诉你“好舒服”。有这样的娃娃相伴,当然不需要又棘手又花钱的真实女性了。
如今不想结婚的男性中,恐怕有很多都沉溺于这样的游戏。
看上去平淡无奇的数据里,隐藏着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结婚,舆论压力也没那么大
还有,大都市和小城镇的年轻男女对结婚的看法不同,这一点也不能忽视。
现在,在东京等大都市里,三四十多岁的单身男人,并不会遭到众人白眼。
岂止如此,有很多人还会被当成优雅的单身汉,享受羡慕的眼光。
事实上,当事人本人也在充分享受单身的乐趣。
相反,在小城镇,过了30岁还单身,就会有很多人带着异样的眼光问你“为什么不结婚”。
过了40岁还不结婚,多半就会被怀疑“有身体缺陷”。
当然,这种异样的眼光,对单身女性来说更难承受。
正是这种严厉的社会舆论,将年轻男女逼上了结婚这条路。
然而,在大都市,这种异样的眼光几乎看不到。有没有结婚,大家都漠不关心,更别说因此责难别人。
这种社会环境的差异,可以说让都市年轻人的未婚率进一步上升。
这样看来,如果没有社会对单身的异样眼光,也许人类会是不婚的种族。
第三章 传统的婚姻形态已经崩溃
近来,大家虽然仍对结婚持肯定态度,但实际上不婚化的倾向在加剧,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下面,我们边看数据边听大家的心声,来分析这个问题。
近,经常能听到“婚活”这个词。
“婚活”是“结婚活动”的简称,例如,相同人数的男女聚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寻找结婚对象。
现在不像以前有那么多相亲机会,这种方式能方便地找到结婚对象,在单身男女中很流行。
不过,这样的“婚活”,似乎女性比男性更为积极。
现今的男性被称作“草食系”“植物系”,对女性不甚积极,反而有很多女性对结婚很积极。
图6 认为自己“迟早会结婚”的男女人数比较
(根据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3次出生动向基本调查》数据绘制)
1982年,认为自己“迟早会结婚”的男性占95.9%,超过了女性的94.2%,之后男性的结婚意愿呈现显著的衰退倾向。
“婚活”:女星比男性更积极
为什么呢?
首先,单纯从对结婚的憧憬来看,可以说女性比男性对结婚抱有更多的梦想。
当然,男性也不是说对结婚毫无梦想,不过除了女性那样的憧憬,同时还会对结婚后的生活和自己收入感到现实的不安和负担。
这种恐惧的加深,导致逃婚的男性也不少见。
而女性则可能期待着“白马王子”,对结婚怀着无限的梦想。
对女性来说,未来丈夫的收入和地位,可能会给自己今后的人生带来很大变化。男性的生活水平则只能靠自己的地位和收入。因此,可以说,男性对结婚的期望必须是现实的。
现在,女性对“婚活”的态度比男性更积极,是因为女性对结婚怀有更多的梦想和期待。
女性的梦想和天赋特权离不开男人
另外,对女性来说,不能忽视的是性生活会带来孩子。这正是女性的宿命,生理上的特性,女性专享的特权。
不管男性多么希望,多么努力,也没法生孩子。
这项女性特有的能力是的,但这种能力有年龄限制。
一般来说,女性从15岁到30多岁可以怀孕,但是35岁以后怀孕的概率会大幅下降。
正因为如此,女性要生孩子,好是在35岁前结婚。
当然,35岁后结婚,也可能怀孕,依靠人工受精,也不是不能怀孕。但考虑到怀孕和生产的安全性,包括育儿的辛苦,还是35岁前结婚好。
因此,为了不浪费女性的能力,女性倾向于尽早结婚。
现在,女性比男性对“婚活”更积极,毫无疑问,男女身体上的差异也是一大原因。
理所当然地,幸福地结婚,早早生好孩子,在体力充足的时候把孩子养大,是很多女性的梦想。
自立的女性,需要更好的生活
虽然有很多女性期望着结婚,现实中,单身女性还是越来越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要原因是,这些女性大多都有工作。
现在,处于结婚适龄期的20岁以上的女性,大多都在工作。
当然,她们的工作种类和收入虽然千差万别,但都从年轻时就在工作,努力养活自己。
因此,现在,大部分都市女性都有自己的收入,有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
在这种状态下,既然结婚,就希望生活上比现在更富有,精神上更满足。
于是,就算结婚,她们大多也选择双方都上班。
当然,也有女性愿意接受当专职主妇,靠丈夫的收入生活。
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丈夫有足够的收入,能保证比现在更好的生活。
另一方面,对被关在家里抱有不满和不安的女性,也许一开始就不会进入家庭。
无论如何,在现在的都市女性中,专职主妇不像以前那么普及,现在“嫁人”的意义正在发生急剧变化。
独立的女性,讨厌“嫁人”
曾经,女性结婚,就意味着要嫁入男方家,侍奉对方双亲,服从家规。
“嫁”这个字如其字形所示,意味着成为夫家的女人。
然而,如今,这种观念对年轻女性并不起作用。特别是大都市的女性,很难要求她们这样。
只能要求她们非常形式化地叫丈夫的父母一声“爸爸”“妈妈”。
她们也会认为,丈夫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一样重要。
但是,这只是“必须”这么想,并非发自内心。
而且,虽然也想尊重夫家的习惯,但是否积极去适应,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表面上看起来适应了,也不完全认同。
还有,过去嫁到夫家,妻子理所应当要葬在夫家的墓地。
已经成为这家的女人,早晚要和丈夫及公婆长眠在一起。
然而现在不少女性很难接受这样的事情。
和老公两个人在一起尚且可以,老公的父母就免了。死后至少能离夫家人远远的,好好休息。甚至有很多女性想和自己的父母安静地长眠。
如此这般,对结婚的看法,特别是对“嫁人”的看法正在急速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由长叹“结婚好沉重”。
要跟对方的家庭、兄弟姐妹甚至亲戚打成一片,真是一项高难度的任务。
还不如和自己喜欢的人开开心心地住在一起,有了孩子就生下来,一起养育。
没有更轻松、快乐的婚姻形式吗?现在,主要在大都市,很多年轻人正在思考、期待着精神负担较轻的婚姻形式。
乡下父母们的不满与失落
然而,对这些年轻人的结婚观,其留在小城市和乡镇的父母怎么看呢?
前几天,我就当今大都市和乡镇的婚姻观念的差别询问了几位年轻人的父母。
例如,住在熊本的58岁上班族K君。
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学校时成绩很好,一家人从清苦的生活中攒钱送他去了东京的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进了东京一家电力公司。
因此,周围的人都羡慕他有福气,有这样的儿子,他自己也很得意。
不久,儿子在东京找到了女朋友结了婚。
理所当然,他去东京参加儿子的婚礼,见到了新娘的双亲、儿子公司的上司。他深信儿子会过得越来越好。
实际上,儿子工作也很顺利,三年前生了个男孩。
孙子也有了,算是放下心了,可熊本距离东京路途遥远,好不容易才能见上孙子一面。
这对老夫妻一起去东京见孙子,儿子住在公寓里,他们不得不住在宾馆,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之后,儿子和儿媳妇只有正月的时候才会回老家一趟,通常也是住一晚就走。
“跟儿媳妇没说上什么话,也不能陪孙子玩,都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回家也不知道帮忙,那算什么儿媳妇,算是不能指望了。”
“辛辛苦苦送孩子去东京上了大学,这样一来还有什么意义。”
K君这样叹息道。这可以说是留在老家的父母共同的不满。
图7 父母和已婚子女的同居率变化(根据厚生劳动省《国民生活基础调查》(2009年)数据绘制)
不想和父母一起居住的理由中,婆媳相处等人际关系的烦恼占很大比例。父母也担心“和子女的生活习惯不同”,父母和婚后年轻人共同居住的比率持续下降。
传统的婚姻形态崩溃
把儿子从地方送到东京,将来还会和自己一起住吗?还能照顾自己吗
不仅如此,父母还要担心儿媳妇。
当自己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不方便的时候,东京长大的儿媳妇能靠得住吗?
图8 和异性的交往状况 对象是未婚者(18岁至34岁)
(根据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3次出生动向基本调查》数据绘制)
有婚约 和恋人交往 和异性朋友交往 没有异往对象 不详
女性有交往对象、婚约者的比例较高。男性不光是结婚意愿低,对交际和恋爱也比女性呈现更消极的倾向。
父母们越想越不安,却也无力改变现状。
总之,现在就算结了婚,和以前的婚姻也完全不一样了。
不是娶儿媳妇,而是儿子倒插门了。
而且,现在别说是亲戚来往了,父母子女都没什么来往。
可以说过去的婚姻形态完全崩溃,现在,结婚仅仅成为年轻人,也就是当事人之间的结合。
听到K君的这些不安,更让我注意到,他的儿子儿媳妇缔结的,实际上就是事实婚。
双方的家族就不用说了,双亲也几乎不介入,当事人享受着自己的生活,自己养育孩子。
如果不缔结法律上的婚姻关系,就完全是事实婚。
可以说,现在在大都市,不管当事人或是周围是否主动接受,接近事实婚的婚姻形态正在迅速并确实地普及开来。
……
序言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