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A股实业上市公司“出海”互联网金融:2013-2016
定价:98.00元
作者:谢平 邹传伟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096513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14和2015年出现互联网金融的热潮,2016年随着竞争加剧及监管收紧,这一波热潮开始冷却。部分上市公司也跟随行业的潮流,从不同路径介入互联网金融业务,但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在业务拓展上有进有退,效果也喜忧参半。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谢平,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湖南分行行长、研究局局长、金融稳定局局长,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中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现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南湖互联网金融学院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曾获第四届(1995年)、第九届(2000年)和第十一届(2005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以及首届(2014年)孙冶方金融创新奖。
邹传伟,统计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以及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梅森学者项目。曾供职于中央汇金公司、中国投资公司,现为南湖互联网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获首届(2014年度)孙冶方金融创新奖。
文摘
无
序言
无
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对我近几年观察到的市场现象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深刻解读。我一直对中国企业尤其是A股上市公司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寻找新机遇感到好奇,而“出海”互联网金融这个命题,更是将两个热门话题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2013-2016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爆发的黄金时代,也是全球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时期。许多国内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虽然在国内发展迅速,但在走向海外时,却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挑战与机遇。书名中点明的“A股实业上市公司”,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定位。实业公司不同于纯粹的互联网企业,它们往往拥有更强的资金实力、更成熟的管理经验以及更稳健的风险控制能力,但也可能存在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对互联网思维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因此,这些实业公司如何“出海”,如何将自身的优势与海外互联网金融的特点相结合,是本书最值得关注的焦点。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披露一些真实的案例,深入分析这些公司在海外市场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战略调整、产品创新、技术引进等方式来应对的。例如,它们是否会在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寻找机会?它们会选择复制国内的成功模式,还是会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本土化创新?书中关于这些实践层面的探讨,对我理解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战略选择,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国际化趋势,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对金融科技发展和中国企业海外战略有着浓厚兴趣的研究者,我看到《A股实业上市公司“出海”互联网金融:2013-2016》这个书名时,便立刻被吸引了。这个时间段(2013-2016)恰恰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经历野蛮生长,从萌芽到初步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开始加速变革的阶段。而“A股实业上市公司”的定位,更是打破了以往对互联网金融参与者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认为,传统实业的深厚根基,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相结合,能够产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本书将目光聚焦于实业公司“出海”互联网金融的这一特定现象,这为理解中国企业在资本市场运作和全球化战略上的创新提供了绝佳的视角。我非常期待作者谢平能够深入剖析,在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几年里,究竟是哪些A股实业上市公司,迈出了“出海”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步?它们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的?是直接投资、并购,还是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书中对于这些具体路径的描绘,将是揭示其战略意图的关键。此外,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探讨这些公司在海外市场所面临的独特挑战,比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政策差异、文化习惯的冲突、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它们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最终实现自身业务的增长和转型的。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对于这一细分领域研究的空白。
评分这本《A股实业上市公司“出海”互联网金融:2013-2016》无疑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作品,尤其对于那些身处变革浪潮中的企业决策者和市场观察者而言。书名中的“2013-2016”这个时间段,恰好是中国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野蛮扩张的关键时期,也是A股上市公司开始密集探索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的时期。回想那几年,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层出不穷,P2P、众筹、大数据征信、区块链等新鲜事物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无数资本的目光。而与此同时,国内实体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不少传统实业公司开始寻求跨界融合,希望借助互联网和金融的力量,开辟新的盈利模式,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书的作者谢平,其学术背景和研究深度毋庸置疑,这使得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A股实业公司“出海”互联网金融的动机、路径和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和战略考量,促使这些实业巨头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涉足看起来与自身主业相去甚远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他们是如何选择目标市场,又是如何克服文化、法律、技术等方面的障碍,建立和运营海外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书中对于这些具体案例的梳理和分析,将是评估其价值的关键。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提供一些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例如这些“出海”的尝试是否成功,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以及它们对中国金融科技的整体发展将产生何种影响。
评分从书名《A股实业上市公司“出海”互联网金融:2013-2016》来看,这是一本聚焦于中国企业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进行战略探索的学术性著作,作者谢平的履历也预示着其研究的严谨性和深度。2013-2016年,正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经历爆炸式增长,并逐渐走向规范化的关键阶段。而A股的实业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它们的“出海”行为,特别是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个案,更可能折射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资本全球化以及金融科技国际化趋势的某些侧面。我期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A股实业公司“出海”互联网金融的内在驱动力,例如国内市场的饱和、转型升级的需求、对新兴市场的兴趣,或是对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同时,我也希望本书能够详细梳理这些公司“出海”的具体路径,包括它们是选择直接投资、并购、设立合资公司,还是通过其他更灵活的方式来布局海外互联网金融市场。而对于那些在海外市场遇到的挑战,比如文化差异、法律监管、市场竞争以及风险控制等,作者是如何进行分析和归纳的,也令我充满期待。这本书的内容,对于理解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进行跨界融合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评分当我在书店看到《A股实业上市公司“出海”互联网金融:2013-2016》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研究素材。2013年至2016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节点,充满了激荡与变数。而“A股实业上市公司”这个限定词,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宏观、更具战略性的视角。以往,我们更多地关注纯粹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金融领域的布局,但实业公司,尤其是那些拥有庞大用户基础、强大品牌影响力和雄厚资本实力的A股上市公司,它们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尝试,尤其是“出海”的战略,更能反映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层逻辑和资本全球化的新动向。我非常好奇,这些传统实业巨头们,是如何在那个互联网金融风口骤起、海外市场充满未知的情况下,进行跨界融合与战略布局的?他们是出于何种动机?是为了分散风险,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还是为了提升品牌价值和全球竞争力?书中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对于我理解中国企业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进行战略创新,将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详细阐述这些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具体实践,包括它们所选择的目标国家、合作模式、面临的挑战以及最终的成效。这样,我才能更直观地理解“出海”互联网金融背后的逻辑和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