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 第八辑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 第八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淞沪抗战
  • 抗战史料
  • 历史
  • 军事史
  • 中国近代史
  • 史学
  • 档案
  • 文献
  • 续编
  • 丛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43972612
商品编码:29776016606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 第八辑

定价:98.00元

作者: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5439726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第八辑)目录及内容提要 本辑《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汇集了抗日战争初期,特别是淞沪会战前后,一系列珍贵的历史文献、亲历者回忆、战役分析及相关图谱资料。全书共分六大部分,力求从多维度、多层次地展现那段波澜壮阔而又惨烈的历史画卷。 --- 第一部分:战前外交与军事部署(1931-1937年夏) 本部分主要收录了“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采取的“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政策下的外交文书、军事高层的秘密会议记录,以及中央军和地方部队在华东地区的早期防御部署文件。 核心内容包括: 1. 中日交涉档案摘录: 侧重于上海地区主权争议、日租界扩张要求及国联调停过程中的往来电报和备忘录。这些材料揭示了中国政府在外交层面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妥协的底线。 2. 国防计划与兵力调动: 详述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1935年后,针对日本可能进攻上海及长江流域所制定的《国防计划草案》关键章节。重点分析了淞沪战役前夕,德式训练的精锐部队(如德械师)向江南地区的秘密调防路线图和指挥体系构建过程。 3. 地方士绅与民间准备: 收录了上海市政府、工商界筹备物资、组织后勤支持的早期文献,反映了民间力量对即将到来的冲突已有深刻预感并开始行动。 --- 第二部分:淞沪会战爆发初期(1937年8月-9月)——“血肉磨坊”的开端 本部分聚焦于8月13日淞沪会战全面爆发直至9月底,双方在宝山、罗店、吴淞口等地进行拉锯战的史料。 重点文献展示: 1. 前线作战命令与战报: 精选了国民革命军第一、第八集团军初期发出的“誓师电报”以及每日的战况简报。这些原始电文往往语气激昂,却也透露出初战的仓促与惨烈。例如,对罗店“血战”的详细伤亡统计表和战场地形分析图。 2. 日军攻势目标分析: 翻译和收录了部分日军(特别是第3师团、第11师团)的作战日志节选,用于对比双方对战局的认知差异。日军初期低估了中国军队的抵抗意志,这一部分材料是理解后续战局僵持的关键。 3. 记者与目击者通讯: 包含少数早期潜入战场的外国记者或秘密渠道传出的通讯稿,描述了上海市区(如四行仓库外围)最初的炮火景象和市民的避难情况。 --- 第三部分:外围战与后勤保障(会战中期) 本部分材料的侧重点从正面战场转向了对战役成功至关重要的后勤体系建设和外围战役的配合。 内容梳理如下: 1. 军械与弹药补给链: 详细记录了自1937年8月起,经由香港、广州、武汉转运至淞沪战场的德式军火(如‘20毫米口径机关炮’、‘毛瑟步枪’)的点验清单和消耗速度报告。这些数据直观反映了中国军队“以血肉消耗钢铁”的艰难处境。 2. 伤员救治体系: 收集了上海周边的红十字会、教会医院以及临时军方医院的收治记录和手术日志。通过这些第一手的医疗记录,可以窥见战时医疗条件的极端匮乏与医护人员的巨大牺牲。 3. 长江航道防御: 侧重于海军和空军在长江口和杭州湾的防御部署文件。包括沉船障碍物的设置计划和海军小型舰艇的协同作战方案,为后续的日军登陆(杭州湾登陆)埋下了伏笔。 --- 第四部分:战役转折点——杭州湾登陆与南京的命运(1937年10月-12月) 本部分是全书中最具戏剧性的部分,记录了日军迂回战略的实施及中国军队的战略收缩。 核心文档包括: 1. 情报失误与应对: 披露了中国方面对日军可能在金山卫、杭州湾地区登陆的情报掌握情况,以及在收到可靠情报后,指挥系统内部的争论和最终决策过程。 2. 战术性撤退与阻击: 汇集了部分在金山、松江一线进行阻击的部队的遗嘱、最后作战部署和地形图。这些材料往往悲壮沉重,反映了在战略撤退中仍须承担的断后任务。 3. 重要将领通信: 节选了蒋介石与主要战区司令长官(如陈诚、张治中等)之间关于是否坚守南京的往来密电,这些电文揭示了在战略崩溃边缘,高层内部对“持久战”与“速决战”的路线分歧。 --- 第五部分:亲历者的口述与回忆录选编 本部分是史料的“人情味”补充,收录了不同身份的亲历者撰写的、在战后或当时记录的文字。 选材倾向: 1. 基层军官日记: 选自几位德械师或中央军团营级军官的战后手稿,重在描述士兵的日常、士气变化及对战术的理解。 2. 平民见证: 摘录了上海市民、码头工人、教职员工在战火中记录的短篇回忆,关注战时物价、流离失所和对日军暴行的初步见闻。 3. 战地随笔: 收集了几位随军文人或艺术家在淞沪战线边缘所作的短文,强调战争对民族精神的冲击与重塑。 --- 第六部分:战后评估与地图汇编 本部分是总结性的资料,用于对整个战役进行量化分析和地理复盘。 收录内容: 1. 中日伤亡对比表(战后修正版): 基于多方数据源的比对,试图对双方的阵亡、负伤及失踪人数进行较为客观的估算。 2. 战役形势图谱集: 汇集了十余张不同时期的战役态势图,包括:淞沪战线初期阵地图、罗店争夺的微观地形图、以及日军登陆后的合围路线图。这些图谱对于理解军事地理学上的得失至关重要。 3. 国际社会反应简报: 摘录了英、美、法等国驻华使馆对战局的评估报告摘要,反映了国际观察家对中国军队抵抗能力的初步判断。 --- 总体而言,本辑《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力求通过上述六个维度的原始文献,为研究者提供一个详实、多侧面、且紧扣“淞沪”这一核心战场的前沿史料集合,避免了空泛的叙事,专注于可考证的档案证据。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沉迷于一本讲述二战欧洲战区盟军情报工作的书籍。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极其紧凑,充满了悬疑色彩,读起来完全像是在看一部精彩的谍战小说。它主要围绕着Bletchley Park的密码破译工作展开,详细介绍了图灵等天才数学家如何破解德军的Enigma密码,以及这些情报是如何影响关键战役的决策。书中对技术细节的描述并不过于枯燥,而是巧妙地融入了人物的性格冲突和时代背景下的道德困境。最引人入胜的是,它揭示了情报工作背后复杂的政治博弈和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读完后,我深感科技在现代战争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以及那些幕后英雄们对历史进程的巨大贡献。

评分

我手边最近在看的一本关于抗战初期江南地区地方志的著作,这本书的侧重点非常独特,它没有聚焦于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会战,而是深入挖掘了沦陷区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经历的社会变迁。作者搜集了大量的乡绅文告、地方士绅的往来信函以及战时的地方经济记录,描绘了一幅复杂而细致的社会图景。比如,书中对战时物价飞涨的记录,以及地方武装在不同势力夹缝中生存的策略,都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价值。这种微观史的研究,往往能揭示出宏大叙事中被忽略的细节,让我对当时社会结构的韧性与脆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参考文献和注释体系非常完备,读起来既有学术深度,又不乏人文关怀。

评分

正在啃一本关于中条山战役的专题研究报告,这本书的特点是它的资料来源非常聚焦,几乎完全依赖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原始作战电报和参谋部的总结报告。因此,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军事化,充满了术语和精确的数字定位,几乎没有多余的文学渲染。对于想了解具体战术部署和兵力调动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本宝库。书中对几次关键阻击战的沙盘推演式的还原,非常到位,能够清晰地看出指挥层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艰难抉择。不过,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一定的历史和军事背景知识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细节,但它的史料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提供了一个纯粹从军事角度审视战役的独特切面。

评分

我最近翻阅了一本关于抗战时期文化界迁徙与重建的画册和文集合订本。这本书完全避开了军事冲突的描写,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命运。通过大量的照片、手稿和当时的出版物,它记录了西南联大、艺术团体在后方艰难维持学术和创作的历程。书中收录了许多当时名家的随笔和诗歌,文字间充满了对家园的思念和对民族未来的期盼。这种对“精神抵抗”的记录,尤其能触动人心。它展现了战争对一个民族文化生命力的考验,以及文化人在逆境中如何坚守与传承文明的火种。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艺术感,墨香和油墨的气息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那段特殊时期知识分子内心的挣扎与高贵。

评分

这部书,拿到手里,首先被它的厚重感所吸引,那种纸张的质感,泛黄的书页,仿佛一下子就能把你带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我一直对淞沪会战的历史非常关注,它不仅仅是一场战役,更是民族不屈精神的缩影。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都很有年代感,让人感觉像是直接翻阅了当时的原始档案。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二战东线战役的史料集,那本书的特点在于它采用了大量的口述历史和私人信件,使得战争的残酷性、士兵的个体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书中详细记录了前线士兵的日常,那些在严寒中与德军的殊死搏斗,以及他们在绝望中的希望。不同于宏大的战略分析,它更注重“人”的视角,让我对这场战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其中几篇关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日记,那种字里行间的绝望与坚韧交织的情感,读来令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和战报,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故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