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儿童阅读的世界Ⅰ:早期阅读的心理机制研究
定价:108.00元
作者:张厚粲、李文玲、舒华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3032131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入选国家图书出版基金的国际儿童阅读研究丛书;全球学者齐聚,中文阅读*前沿研究的集结;从心理机制到生理机制,从教育理论到社会实践,全面涵盖早期阅读的方方面面;中国心理学泰斗 张厚粲 荣誉主编、国际阅读学会前主席 理查德安德森 鼎力支持。
内容提要
语言、文字在大脑中是如何加工的? 适用于所有阅读形式的理论模型真的存在吗? 中文、英文的认知加工过程是一样的吗? 不同年龄的孩子,认知加工的速度、深度、广度是一样的吗?本书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回答了关于早期阅读心理加工机制的诸多问题;系统介绍了与儿童早期阅读相关的理论模型、影响因素以及阅读障碍儿童的追踪研究;汇集了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学者,集中呈现了有关中文阅读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
目录
部分 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模型章 语言能力的迁移——中英双语儿童的阅读发展 【美国】乔舒亚戴维斯、王敏第2章 语言习得理论——存在所有语言通用的理论模型吗?【加拿大】乔治乔治乌第3章 儿童第二语言阅读发展的关键——SVR模型的适用性及其扩展【中国】陶沙、王翠翠、徐琴芳第二部分 儿童阅读发展的影响因素第4章从语音、语素到正字法——中英文阅读的影响因素模型 【加拿大】许宝慧、陈曦、亚历山德拉戈塔尔多第5章 简体字与繁体字阅读的差异——主流中文社会中,环境因素的差异及其对儿童中文学习的影响【中国香港】莫剑宏、吕颖芯、凯瑟琳麦克布莱德第6章 从单词拼读到阅读发展——从跨语言视角看中英文复合词语素意识和阅读发展【美国】张洁、董琼第7章 元语言意识的影响力——一种跨语言学习的基本能力【美国】幸田惠子第8章 多元语言环境的影响力——早期双语经历对儿童句法和构词元语意能力发展的影响【美国】郭丽蓁、陈卓、金兑珍第三部分 阅读障碍儿童研究第9章 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发展——一项关于芬兰语和汉语的追踪研究【芬兰】海奇莱汀恩、简厄斯金【中国】李宜逊、苏萌萌、李虹0章 阅读时,孩子在看什么?——视觉注意与汉语儿童的语文能力发展【中国香港】刘铎
作者介绍
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身兼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参事,曾任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 副主席、国际心理学杂志(IJP) 编委、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等重要职务,获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张厚粲教授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近七十年,为中国心理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贡献,荣获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贡献奖、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艰苦成就奖”,是公认的中国心理学奠基者。 李文玲,美国传腾国际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心理系做博士后研究,随后作为高级研究科学家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儿童阅读研究中心从事儿童阅读方面的研究。曾担任中美跨国阅读比较研究项目(Spencer基金资助)负责人,是美国教育研究学会(AERA)、美国国家儿童教育学会(NAEYC)、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ACTFL)会员。研究方向包括:儿童阅读跨文化研究、双语研究、儿童语言能力测评、阅读分级、审辩和创造性思维等。 舒华,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报》副主编,曾担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心理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兴趣包括:言语知觉加工的脑机制、儿童语言和阅读发展轨迹及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以及阅读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和早期预测指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叫做《儿童阅读的世界Ⅰ:早期阅读的心理机制研究》,ISBN是9787303213139。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识字”和“阅读”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复杂而精妙的心理学机制。作者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层层剥茧,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儿童在早期学习阅读过程中大脑的运作方式,以及各种影响因素。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视觉处理、语音意识、词汇提取、意义构建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认知过程。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语音意识”的部分,它不仅仅是认识字母发音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儿童能否识别、操纵语言中的声音单位,比如音素。一旦儿童在这个环节遇到障碍,后续的阅读学习就会变得异常艰难。作者还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案例和实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些案例的描述非常生动,让我仿佛置身于儿童的学习场景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挣扎与进步。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早期阅读的困难并非是儿童“笨”或者“不努力”,而是其内在的认知机制可能存在一些发展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是可以被理解和干预的。
评分作为一个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略有涉猎的人,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我一直以为儿童的阅读能力发展是相对线性的,是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就能达到的。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其背后隐藏着的错综复杂的心理和认知过程。作者用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大量实证研究,深入剖析了儿童早期阅读的认知模型,包括语音加工、视觉识别、词汇提取、语义理解等一系列关键环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阅读流利性”的研究,它不仅仅是读得快,更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认知过程,涉及到对单词的快速识别、语音的流畅转换以及意义的实时构建。书中还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阅读发展的差异,以及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外部因素对阅读能力形成的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具象化,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儿童阅读发展的脉络,也为我们设计更有效的早期阅读干预和引导方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特别是他们在早期教育阶段的学习过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儿童如何学习阅读。我一直以为教孩子认识汉字就是阅读的全部,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阅读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不仅仅是机械的识字,更是大脑对语言信息进行一系列复杂加工的过程。书中详细介绍了儿童在识别字母、拼读音节、理解词义、构建句子意义等各个阶段所经历的心理活动,让我对“语音意识”、“工作记忆”等专业术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阅读困难”的讨论,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在阅读上遇到的挫折,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在处理语言信息时存在一些特定的困难,而这些困难是可以被科学的方法解决的。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又兼具学术的严谨性,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得很多启发。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孩子早期阅读世界的一扇新大门。我一直以为孩子学会认字,然后把字连起来读就是阅读了,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的例子和科学的分析,揭示了早期阅读背后隐藏着的复杂心理活动。从眼睛捕捉到的视觉信息如何转化为大脑中的概念,到声音意识在识字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再到记忆和注意力如何影响阅读的流畅性,每一个环节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境化学习”和“多感官输入”的论述,这让我意识到,单纯的机械记忆式教学对孩子的早期阅读发展是多么的有限。作者强调了在丰富、有趣的情境中,通过听、说、读、写、玩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重要性,这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更能让知识深入他们的认知结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阅读启蒙之路。
评分我一直对儿童的认知发展非常感兴趣,尤其是语言学习这块。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知识的空白。作者在书中对儿童早期阅读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儿童是如何一步步掌握阅读能力的。书中对于“视觉词形表”、“工作记忆”以及“读写障碍”的阐述,都让我受益匪浅。我了解到,儿童在识别和记忆常用词汇时,大脑会形成一个高效的“视觉词形表”,这使得他们能够快速地识别单词,而无需每次都逐个拼读。同时,工作记忆的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儿童能否理解长句子和复杂文本。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书中对读写障碍的细致分析,它让我明白,阅读困难并非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其大脑在处理语言信息时可能存在的一些特定困难,并且这些困难是可以被早期识别和干预的。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兼备,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