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市场竞争、制度约束与公司金融契约治理:基于行为视角和实验方法的研究
定价:41.00元
作者:任广乾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14146585
字数:
页码:17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市场竞争、制度约束与公司金融契约治理:基于行为视角和实验方法的研究》主要从行为视角并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探讨市场竞争与制度约束交互作用下的公司金融契约治理及其当事人决策行为,《市场竞争、制度约束与公司金融契约治理:基于行为视角和实验方法的研究》的基础是一本关于公司治理行为与实验研究的博士论文。在大量实证研究逐渐成为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主流之后,我们需要思考公司治理之本质以及宏观实证背后所蕴含的行为基础。我们知道股份制企业的产生为生产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基础,而支撑这种生产组织的是募金问题。当投资者拥有闲置资金却无经营能力,企业家具备经营能力却无足够的资金时,二者的结合促生了现代企业经营模式,同时也引致了公司治理问题。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创新与拓展
一、创新
二、拓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研究
节 道德风险的本质及其分析架构
一、道德风险的本质和起源
二、道德风险的基本分析架构
第二节 不完全契约的根源及有效机制设计
一、不完全契约产生的根源
二、不完全契约的有效机制设计
第三节 公司治理的人本机制及相关研究
一、偏好与声誉治理机制
二、信息与监督治理机制
三、第三方执行治理机制
第四节 不对称竞争与制度效率相关研究
一、不对称竞争对制度安排的强化和弱化
二、不对称竞争对双边交易谈判力的影响
三、外部竞争对公司效率提升的作用机理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设计
节 理论模型
一、偏好治理机制与公司金融契约模型
二、声誉治理机制与公司金融契约模型
三、信息共享机制与公司金融契约模型
四、横向监督机制与公司金融契约模型
五、第三方执行机制与公司金融契约模型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基本研究框架
二、单期交易结构
三、实验市场分类
四、治理效率标准
五、竞争、制度与治理效率理论框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称市场、制度约束与公司金融契约治理效率
节 实验原理与实验设计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设计
三、实验结构
四、实验过程
第二节 假设建立与变量界定
一、假设建立
二、变量界定
第三节 实验结果分析
一、不同治理机制下的公司金融契约签订与执行效率
一、不同治理机制下的市场绩效与收益分布
三、公司金融契约治理效率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买方竞争、制度约束与公司金融契约治理效率
第六章 卖方竞争、制度约束与公司金融契约治理效率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作者介绍
任广乾,郑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直聘),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1304705)、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A630594)。在《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管理评论》、《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被复印资料、新华文摘转载。参编过《CEO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前沿》等书刊。获得过教育部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论文培育基金、第六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论文奖、中国科协研究生学术研究资助等奖励和荣誉。担任《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等杂志的匿名审稿人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同行评议专家。
文摘
从表5.10第3列可以看出,相比对称市场,买方竞争带来的第二阶段守约数提升了9.7%,并且统计检验显著。从RC、IS、HS、TP的系数可以看出,除第三方执行机制外,相比偏好治理机制,无论是买方竞争市场还是对称市场,声誉治理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横向监督机制下守约数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并且统计检验显著。第三方执行机制下第二阶段是否守约的系数为负但统计不显著,主要是由于买方竞争在强化了第三方执行机制作用的同时导致了投资者要求更高的回报,从而签约企业家选择高风险项目的比例提升。
从表5.10第4列可以看出,在向第二阶段是否守约回归分析中加入时间、风险态度和被试性别等影响因素后,买方竞争带来的第二阶段守约数仍然提升了7.3%,并且统计显著。除第三方执行机制外,相比偏好治理机制,其他治理机制在对称市场和买方竞争市场中均带来了更高的积极影响,并且统计检验显著。除第三方执行机制和横向监督机制外,其他三种治理机制下的两类市场均出现了显著的时间趋势和截止期效应,这主要是因为第三方执行机制是通过计算机强制分配来实施的,横向监督机制则在每一个实验期都要进行打分奖惩,起到了较好的治理效果。被试风险态度对第二阶段守约行为带来的影响为负并且统计显著,被试性别带来的影响不显著。这些研究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假设1、假设2、假设3、假设4、假设5和假设7。
从表5.10第5列和第6列可以看出,相比对称市场,买方竞争带来的第三阶段守约数提升了11.2%,并且统计检验显著,在加入了时间、风险态度和被试性别等影响因素后,买方竞争带来的第三阶段守约数仍然提升了10.8%,并且统计显著。除强制分配的第三方执行机制外,相比偏好治理机制,声誉治理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横向监督机制下的守约数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并且统计检验显著。除第三方执行机制和横向监督机制外,其他三种治理机制下的两类市场均出现了显著的时间趋势和截止期效应。被试风险态度对第三阶段守约行为带来的影响为负并且统计显著,被试性别带来的影响不显著。这些研究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假设1、假设2、假设3、假设4、假设5和假设8。从表5.11的买方竞争自变量一行的数据可以看出,买方竞争对市场绩效和收益分布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表5.11列可以看出,相比对称市场,买方竞争带来的每期市场绩效提升22.136点,并且统计检验显著。无论是买方竞争市场还是对称市场,相比偏好治理机制,声誉治理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横向监督机制和第三方执行机制下的每期市场绩效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表5.11第2列可以看出,在加入了时间变量、风险态度和被试性别等解释变量后,买方竞争下每期市场绩效仍高出对称市场11.405点,并且统计检验显著。两类市场中,五种治理机制下的市场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时间趋势,除第三方执行机制和横向监督机制的截止期效应不显著外,其他三种治理机制都存在显著的截止期效应。被试性别和风险态度对市场绩效产生的影响不显著。这些研究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假设13。
从表5.11第3列可以看出,相比对称市场,买方竞争带来的每期投资者收益提升了11.405点,并且统计检验显著。两类市场中,相比偏好治理机制,声誉治理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横向监督机制下的每期投资者收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并且统计检验显著,第三方执行机制带来的提升效果不显著。从表5.11第4列可以看出,在加入了其他解释变量后,买方竞争市场中每期投资者收益仍高出对称市场10.130点,并且统计检验显著。两类市场中,偏好治理机制、声誉治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下均存在显著的时间趋势和截止期效应,横向监督机制和第三方执行机制下的时间趋势和截止期效应不显著。被试风险态度带来了显著为正的影响,被试性别的影响不显著。这些研究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假设14。
从表5.11第5列可以看出,相比对称市场,买方竞争带来的每期企业家收益降低了9.348点,并且统计检验显著。两类市场中,相比偏好机制,声誉治理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横向监督机制下企业家的收益均得到了提升,这主要是由于逐渐增强的治理机制规制了企业家在第二阶段项目选择中的道德风险行为,他们选择低风险项目L的比例提升了,平均收益也就增加了,在分配给投资者之后,自己的收益也得到了提升。第三方执行机制下每期企业家收益降低了并且统计检验显著,这主要是由于第三方执行机制强化了第二阶段的道德风险行为,从而使项目成功的概率降低了,企业家的收益也就降低了。从表5.11第6列可以看出,在加入其他解释变量后,买方竞争下企业家每期收益仍然降低8.317点,两类市场中,除偏好治理机制、声誉治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存在显著的截止期效应外,其他治理机制的截止期效应均不显著,五种治理机制下的企业家收益时间趋势均不显著。这些研究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假设15。
……
序言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创新与拓展
一、创新
二、拓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研究
节 道德风险的本质及其分析架构
一、道德风险的本质和起源
二、道德风险的基本分析架构
第二节 不完全契约的根源及有效机制设计
一、不完全契约产生的根源
二、不完全契约的有效机制设计
第三节 公司治理的人本机制及相关研究
一、偏好与声誉治理机制
二、信息与监督治理机制
三、第三方执行治理机制
第四节 不对称竞争与制度效率相关研究
一、不对称竞争对制度安排的强化和弱化
二、不对称竞争对双边交易谈判力的影响
三、外部竞争对公司效率提升的作用机理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设计
节 理论模型
一、偏好治理机制与公司金融契约模型
二、声誉治理机制与公司金融契约模型
三、信息共享机制与公司金融契约模型
四、横向监督机制与公司金融契约模型
五、第三方执行机制与公司金融契约模型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基本研究框架
二、单期交易结构
三、实验市场分类
四、治理效率标准
五、竞争、制度与治理效率理论框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称市场、制度约束与公司金融契约治理效率
节 实验原理与实验设计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设计
三、实验结构
四、实验过程
第二节 假设建立与变量界定
一、假设建立
二、变量界定
第三节 实验结果分析
一、不同治理机制下的公司金融契约签订与执行效率
一、不同治理机制下的市场绩效与收益分布
三、公司金融契约治理效率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买方竞争、制度约束与公司金融契约治理效率
第六章 卖方竞争、制度约束与公司金融契约治理效率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我一直觉得,在复杂的市场经济中,制度和人的行为是相互塑造、相互影响的。这本书名中提到的“市场竞争、制度约束与公司金融契约治理”,再加上“行为视角”和“实验方法”,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打破了以往那种将制度视为外生变量,或者将市场参与者视为完全理性的单一视角。它可能会揭示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制度约束是如何被企业行为所规避或利用的,反之亦然。而“行为视角”则可能深入到个体决策者的心理和认知偏差,解释为何在相同的制度和市场条件下,不同公司的金融契约治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我尤其对“实验方法”的应用充满期待,这表明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推演,而是力求通过严谨的实证研究来检验其理论。如果这本书能够通过实验揭示出制度与行为之间的微妙互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影响金融契约的有效性,那将是对公司金融治理领域的一次深刻的理论贡献。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对“公司金融契约治理”这个核心概念的解构。通常我们理解的公司治理,更多是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监督机制等宏观层面入手,但这本书似乎更聚焦于微观层面,即金融契约作为一种连接公司内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重要工具,是如何在实际中发挥作用的。作者引入“行为视角”来审视契约,这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中契约执行的困境,比如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或者对条款理解的偏差引发的纠纷。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度约束并非完美的情况下,公司如何通过设计和执行更有效的金融契约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特别是“实验方法”的应用,我猜想作者一定设计了一些巧妙的实验场景,来模拟不同的市场竞争压力和制度环境,观察不同契约设计对企业行为和治理效率的影响。这将为我们理解合同的实质性作用提供新的视角,也可能帮助我们改进合同的撰写和执行方式。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前几章,我被作者对“制度约束”的探讨深深吸引。在理解公司金融契约治理时,我们常常会默认存在一套健全的市场规则和法律体系,但这本书却深入剖析了这些制度是如何在现实中发挥作用,以及它们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作者似乎并没有将制度视为一成不变的背景,而是将其置于动态的市场竞争之中,观察企业如何在这种环境下选择、适应甚至挑战既有的制度。我对他们如何衡量制度约束的有效性感到好奇,特别是当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本身又受到制度约束影响时,这种相互作用该如何被量化和分析。书中提到的“行为视角”更是为理解这一点提供了关键。有时候,所谓的“制度漏洞”并非一定是法律上的缺失,更可能是由于人性中的趋利避害、信息不对称等行为特征被制度所利用。如果这本书能揭示出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复杂博弈,并进一步探讨如何设计出更能抵御人性弱点的制度,那么其价值将远远超出学术范畴,对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都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评分我之前对公司金融的理解,更多是停留在理论模型的层面,比如资本结构理论、代理问题等。但这本书以“行为视角”和“实验方法”作为切入点,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路径。特别是“实验方法”,这是一种能够将理论假设在可控的环境下进行验证的强大工具。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设计实验的,他们是如何模拟市场竞争的压力,如何构建不同层级的制度约束,以及如何观察公司金融契约在这些情境下的表现。例如,在模拟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会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的契约稳定性?当制度约束不那么严格时,企业在签订和履行契约时又会出现哪些行为偏差?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就在于,它不只是在描述现象,而是试图通过严谨的实验来揭示因果关系,从而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如果这本书能够深入分析这些实验结果,并将其与现实世界的公司金融实践相结合,那么对于理解为何有些公司治理效果显著,而有些则困难重重,无疑会提供宝贵的洞见。
评分这本《正版刚市场竞争、制度约束与公司金融契约治理:基于行为视角和实验方法的研究》我刚拿到手,书名就透着一股子学术的严谨和深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前言来看,作者显然在理论构建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特别期待书中对“行为视角”的解读,因为很多时候,市场行为并非完全理性,人的心理、认知偏差、甚至是情绪都可能在金融契约的制定和执行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能结合这些非理性因素来分析公司金融的治理问题,那无疑是极具洞察力的。而且,作者选择了“实验方法”作为研究手段,这在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尤其是微观经济行为研究中,是一种非常扎实且能提供强有力证据的研究路径。我很好奇他们是如何设计实验来模拟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契约关系的,以及实验结果能否为现实中的公司治理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希望能带来一种全新的理解公司金融运作的视角,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市场竞争、制度约束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许还能从中找到一些解决现实世界中公司治理难题的线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