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4
正版吉《德道经》释译9787511727855郭树芹,王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德道经》释译
定价:43.0元
作者:郭树芹,王胜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11727855
字数:208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德道经》是教人求真的元典,是圣人风范的写照;是人生智慧的源泉,是长生久视的宝匙,是归根复命的导航。五千言阐述的全是道德化生长养万物、如何修养德道、圣人治己的理论和方法。其中,穷究天地人之理、在心胸中做真学问、和谐自然万物的生存理念与无为自正、见素抱朴、上善治水、执一守中的修身思想,以及尊道贵德、至诚无息、自知自胜、慎终若始的核心精神,不断积淀、凝聚,成为滋养后世的丰富宝藏和传统美德。书中的道心德品、光音慧流,成就了古今无数的高真大德,塑造了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树立了道德修身的光辉旗帜,抒写了太平盛世的历史佳话。本书对《德道经》的字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了深入解读。
内容提要
《德道经》是教人求真的元典,是圣人风范的写照;是人生智慧的源泉,是长生久视的宝匙,是归根复命的导航。五千言阐述的全是道德化生长养万物、如何修养德道、圣人治己的理论和方法。本书对《德道经》的字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了深入解读。
目录
作者介绍
郭树芹,女,文学博士。兰州大学文学院任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人文素养教育研究。在《北方论丛》、《中国医学伦理学》、《中医药文化》、《中国医学创新》、《光明中医》、《人力资源管理》、《今日中国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德慧智教育与人文素养提升探讨》获“2014年度中华经典教育论坛理论类佳论文奖”。出版专著1部。
王胜,男,主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与研究,曾参加甘肃省中医学院“中医学经典”培训班,对中医典籍与古代文化经典有深入研究,在《甘肃科技纵横》、《中国社区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文摘
序言
前言
一.其人
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位哲人,也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春秋時期楚國苦縣(今鹿邑縣)人,人們尊稱其為,是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位有重要影響的巨人,是繼伏羲、黃帝之後又一位修身大成就者。司馬遷《史記·韓非列傳》記載,“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裏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蓋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脩道而養壽也”,並且記載了“孔子適周,將問禮於”的事蹟。
二.其書
留世的五千言,後人名為《》,又叫《德道經》或《道德經》,既是先秦諸子散文中格言體散文的代表作,也在中華文化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五千言全是格言式的韻文,縱覽陰陽,橫貫古今,號稱“萬經”,是一部“殊勝的哲學詩”,是先秦時期為數不多的由作者親自執筆撰寫的一本正經。關於五千言的不同名稱,涉及到《》一書的版本流傳。五千言從創作至今,存在著兩種版本系統:一是以帛簡本為主的《德道經》系統,這是考古發現的重要成果;一是以通行本為主的《道德經》系統,這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典籍文本。根據學界考證,帛簡本的流傳時間早於通行本。兩個系統的不同主要是由於德篇與道篇的先後次序及其中個別字句的差異而引起的。命名為《德道經》或《道德經》,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內容包括德篇與道篇兩部分,二是五千言的總旨就是“道德”二字。闡述的主要是聖人如何治理自己的理論與方法,書中多處出現“聖人之治也”的字樣。
三.五千言的核心思想
說到五千言的核心思想,還得從為什麼著《德道經》談起。《史記·韓非列傳》記載:“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這是史料中的一段記載,除此之外,縱覽中華文化史,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傳承和總結文化。
《尚書·序》曰:“古者伏犧氏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藉生焉。伏羲、黃帝、炎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從《尚書》“言大道也”和“言常道也”的綱領性概括中,可以看出,大道文化就是中國文化的祖根,是文化的源頭活水。
熊春錦先生曾提出,中華民族的道德文化肇始於伏羲的“易道文化”,成形於黃帝的“法道文化”,成熟於的“德道文化”。從時間來看,三皇五帝是中國早的古史系統。近年來,隨著歷史學、考古學、文化人類學的發展,據考古發現和其他史料,有些學者對以華夏為核心的古史體系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觀察,結果表明:三皇五帝並非神話。古史傳說中的文化圖景日漸清晰。伏羲為三皇之首,其易道文化成為三皇時期的文化核心和代表;黃帝為五帝之首,其法道文化成為五帝時期的文化核心和代表。這兩個時期都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時代,正如《禮記·禮運》中所言,是孔子心目中的“大同世界”,而三王時期,則是“大道既隱,天下為家”的“小康世界”。雖然如此,從三皇五帝到三王時期,與後來的兩千多年相比,還是中華民族的道德鼎盛春秋,抒寫了中華人文史上的光輝篇章,創造了華夏文明的神州時代。
到了春秋戰國,周朝王室衰微,禮崩樂壞,諸侯逐鹿中原,各霸一方,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粉墨登場,弱肉強食,進入了中華歷史上次大分裂、大混戰時期,使神州開始蛻變為人州。正是在這種環境下,諸子蜂起、百家爭鳴,和縱連橫、黃石韜略,儒墨道法、王霸兼雜,著書立說、學派林立,各抒己見、各顯神通,一方面是“言治亂之事,以幹世主”(《漢書·藝文志》),另一方面也是積極整理、繼承文化。在當時並沒有參與到“取合諸侯”的行列,而在整個世界文化轉型的“軸心時代”,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轉折的關鍵時期,對春秋之前兩千五百年人類的道德文化進行系統總結,著述五千言,提出德道文化,與伏羲易道文化、黃帝法道文化一脈相承。他所闡述的“修之身,其德乃真”,即通過修身明德,進而知道,實現天人合一的德道修養學說,與伏羲、黃帝修身治世的內求法思想高度吻合,所謂天下至道無二理,只是表述各不同,是對中華道德根文化的全面繼承與發展,使文化得以薪盡火傳,為後人指明了方向。
《德道經》五千言,意境深遠,內容博大精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其總旨就是“德”、“道”二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德既有品格性內涵,又有能量性內涵;既是古代哲學中的重要範疇,又是精神修養中的人倫品格。“德”本指大道直行,人用正直的心觀察天道,胸懷坦蕩,不含私心貪欲為人處事;代表順應自然律的法則,是道家方法論的核心。“道”本指人通過天門與自然相感格,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然後為不明方向的人引路;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觀的核心。德的仁、義、禮、智、信五種品格就是道的五種能量元素。五千言以“德”、“道”二字為核心,就揭示出“道”是大宇宙的本源,是天地人萬物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是宇宙萬物可分可合的結構模式和運行規律。“德”是道的外顯和人格化體現,是道的載體和表現形態。道德能量充滿宇宙太空和萬物內外,無所不在,養育生息著天地人萬物。一切物質和生命的生存與發展,都是道德能量物質的巨大作用力。德能蓄聚的厚薄濃淡,決定著萬物品質層次的高低,規範著物性的特徵和物體的輕重大小,及其運化過程的長短久漸。“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內涵,而且寓意明德歸道、以德養道的深刻意境。的本意是想告訴後來的每一個人,當人類德行不足、不能直接問鼎大道時,就需要先培養自己的德性品格,來獲得五德能量,保持心靈的純一,從而明德知道,回歸道境。
四.及其著作的文化影響
被譽為“東方巨人”,中國和世界的“哲人”。莊子稱其為“博大真人”,《莊子·天下》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關尹曰:‘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嘗先人而常隨人。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穀’。人皆取先,己獨取後。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實,己獨取虛。‘無藏也故有餘’。巋然而有餘。其行身也,徐而不費,無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獨曲全。曰:‘苟免於咎’。以深為根,以約為紀。曰:‘堅則毀矣,銳則挫矣’。常寬容於物,不削於人。雖未至於極,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五千言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在中國乃至世界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科技史等方面都曾產生過巨大影響,而且正越來越受到舉世矚目。迄今為止,《》的各種語言版本已達二百六十多種。書中所提出的“聖人之治”理法論(即中華聖學),已成為中華民族的絕學之一。五千言被當成經典廣泛流傳海內外,正是偉大、《》深奧之處。生活的時代,思想界很活躍,出現了儒、墨、道、法,及陰陽家、名家、縱橫家等許多學派,的思想在當時自成一派,佔據席位,被譽為“百家之祖”。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而與黃帝的學說獨盛,成為顯學中的顯學。與思想比較接近的,如關尹子、文子、田駢、列子、莊子等,都被稱為道家。
歷來對《》的研究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注重對《》的版本校讎與文字訓詁,一種是注重《》的思想義理。並且,人們常把研究思想的課題稱為“老學”或“道學”。稱“老學”是按對的稱謂和《》的書名而取,稱“道學”是因其關於道德的真實學問。又因其與黃帝尊道貴德、修身治國的思想內在相通,故將二者學說並稱為“黃老學”。
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兩千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哲學中的有些真理,關於宇宙自然與萬物運行發展的基本規律,經受了兩千五百多年的檢驗,至今仍然閃爍著真理的光輝,沾溉後世,福澤蒼生。因此,可以說,《》精深,老學長遠。
五.思想的應用
在中國歷史上,我們的祖先不僅給後世留下了豐富的經典著述,而且還留下了寶貴的鍛煉身體的方法,比如中華武術、五禽戲等。的思想很樸素,也很實在。沒有任何個性的飛揚,有的只是聖哲遠見卓識和德心慧語的自然流露。從微觀言之,有利於眾生萬物的成長發展與生態平衡;從中觀層面而言,有利於個體的德才兼備、生命健康、人生順遂,有利於社會的長治久安、和諧有序,有利於民族的繁榮昌盛、興旺發達;從宏觀角度而言,有利於維護整個宇宙的運化規律與祥和共存。
他所講的“道”,不僅是哲學觀上宇宙運行的普遍規律,也是現實生活中人們處世的普遍原則,可用於行為的各個方面。他的德道思想、修身思想、治國思想、民生思想、法治思想,以及軍事思想等等,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對不同時期的人們發揮著經久不衰的指導作用。因此,在現實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與人們生命關係密切的,如修身養生,《德道經·善觀》章說:“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天下觀天下”,提出修之身、修之家、修之鄉、修之邦、修之天下的修養模式,與《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致的。五千言既是精闢的東方哲學宣言,又將至簡至易的修身方法隱藏於其中,歷代以來一直有傳承。在健身運動中的應用,如中華武術中的太極拳、太極劍,太極扇等。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健身操——太極修身,主要運用太極球來鍛煉身體,經許多鍛煉者的切身實踐,發現簡便易學,效果顯著。歷史上,漢代“文景之治”,唐朝“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都是直接應用思想產生的歷史佳話。今天,如果能夠繼承的德道思想修養身心,汲取精神營養,運用其中的理法提升國民人文素養與人類生命品質,開啟智慧思維,維護生態平衡,再創盛世太平,展現神州風采,讓思想在新世紀重放光明,照耀全球。
六.關於本書
中華民族的經典著述,既是文化的載體,也是修身的總結。修身是中華文化的靈魂,從文明肇始之初,這個基調就已經奠定了。從《易經》到《黃帝四經》、《黃帝內經》,再到《尚書》、《禮記》、《詩經》、《》、《論語》、《莊子》、《孟子》、《荀子》,等等,修身的主線一直貫穿其中。尤其《易經》、《黃帝四經》、《黃帝內經》、《》、《莊子》,思想一脈相承,理論方法兼備。
熊春錦先生認為,中華道德修身文化的基因有三大系統,即性慧基因、文理基因和漢字基因。從這些民族文化經典中,也可看出中華文明的發展演變線索,以及先哲認識世界、觀察萬物的思維方式和他們的人生智慧。《易經》稱為後世科學之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仲介紹《易經》時說:“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八卦易道揭開了人類文明的頁,肇啟了中華文明的道德人文史,留給後人象、數、理、氣四把認識自然萬物的金鑰匙;《易經》又是世界上完整的符號經,既有文字又有圖像,圖文兼備,象意參照,其所代表的文明也反映了人類認識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圖像思維階段。
《黃帝四經》直言“天德皇皇,非刑不行,穆穆天刑,非德必傾”,提出刑德相輔、民主與法制並存的治國思想,是世界古老的精神文明治世專著,其形名學說與道法思想、民本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黃帝內經》揭示了生命的完整健康應是“天德養神,地穀養形”,提出“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未病先防、治未病的積極預防思想,開篇記載了上古時期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修養境界。
《德道經》是智慧的源泉,五千言闡述的是道德化生長養萬物,以及如何修養德道、聖人治己的理論和方法。《莊子》繼承思想,主要闡述的是以道為本、安命無為、逍遙而遊、萬物為一、體道求真的理論,也提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些大德高真、聖哲賢達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理想人格,他們讓後人看到了精神的高度和民族的脊樑,樹立了一面道德修身的光輝旗幟,成為後世學習效法的楷模。他們從整體觀上研究天地人的關係、在心胸中做真學問、和諧自然萬物的生存理念與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無為自正、見素抱樸、上善治水、執一守中的思想智慧,以及大公無私、尊道貴德、至誠無息、克己複禮、中和慎獨、明辨篤行、慎終若始的核心精神,不斷地積澱、凝聚,就成為滋養後世的豐富寶藏和傳統美德。文化的傳承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也是一種人生責任。既是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民生的深刻內涵。就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體現,就在人們舉手投足的言談交往中表達,就在多彩多姿的民風習俗中活態呈現,就在不言之教的心靈相印中融會貫通。在民族經典著述的文字篇章中承載,在音樂繪畫器物等工藝品中自然攜帶,也在國民人文素養的精神風貌中展示。在繼承與創新中發展演進,在傳統與現代中互動交融。
這些經典其實都非常平易,並不是特別深奧難懂,當我們在大德們的引領下,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和理論,透過文字的表像走進去了,用心讀進去了,與作者進行交流,有了一點兩點深刻感悟,會發現經典所說的都是聖哲們的修身境界和道德人生,是他們通過修身明德領悟宇宙真理之後,服務於國家社會、引導眾生返樸歸真的經驗總結和文字記錄,是對人們的智慧思維、人文素養、生命品質切實用的諄諄教導。今人學習他們的著作,可以嘗試用經典原創時的思維方法去解讀經典,如果只關注文字義理,並不能獲得全面認識,還需要用心去體悟、去實踐他們的思想言行,才會終身受益,永遠銘記!
《德道經》也同樣如此,書中的道理不是只供人們閱讀,更注重身體力行,用書中的方法去實踐理論,首先使讀者自己切身受益,才是學習的初衷。只有自己真正讀懂了,才會正確引導別人,也才能發揮道光德能的強大作用力,產生聖人行“不言之教”、德化眾生的真實效應。
宋·張伯端《悟真篇》雲:“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止五千。古今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詮”。對於的思想、對五千言的真意,直到今天,依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許多修身的前輩們都諄諄告誡自己的弟子:“未修身時莫解老”。可見,修身是解讀《德道經》本意的一把金鑰匙。
歷代以來,各種研老著作可謂汗牛充棟,但對帛書《》釋譯、對修身思想進行闡發的著作,還不是很多。本書不揣冒昧,在諸多研老解老的基礎上,主要以帛簡本《德道經》為主,受熊春錦先生學術思想的啟發,根據中國傳統文化的源流和民族經典的特點,以修身明德、知道成真思想為主線,從修身角度解讀。以熊先生提出的中華道德根文化學術體系為綱,以德慧智教育理念、唯德辯證法、一元四素全息論、三元論、龍文化的文明與教育、龍文化修身理法、道醫學思想為指導,以《易經》、《黃帝四經》、《黃帝內經》、《清靜經》、《莊子》、《周易參同契》、《大學》、《中庸》、《論語》、《心經》、《金剛經》、《壇經》等儒釋道醫、諸子典籍為參證,縱橫互補,以期探得五千言圭旨。對五千言所闡述的如何修養德道以提升人文素養、實踐聖人治己的思想進行解讀。
書中對《德道經》八十一章進行白話釋譯,體例包括原文、注釋(關鍵字詞)、直譯(句意)、引申(與內容有關的其他經典相參照),以及所配插圖(每章後均配有與本章內容相關的圖畫,便於理解文字內容所表述的意境)五個部分。《德道經》譯解原文,以熊春錦先生校注的《·德道經》為底本,對一些有重要意義的字、詞、句,也參考其他注本。對於其他研老著作中已經解決或涉及較多的文字與思想層面,書中均較少觸及,以求實存真、保持經文本意原貌為原則,不作繁瑣考證。主要側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德道內涵與天人合一理念,解讀《德道經》中所闡發的修身明德理論與方法及培賢育聖思想,以對今人如何通過誦讀學習《德道經》、提高生存品質有所啟發。書中的字、詞注釋,凡出自《漢語大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基本辭書的,均直接寫出選用義項,不再注明字典名稱;除此之外,凡引用其他典籍注疏及工具書的,都注明出處,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 正版吉《德道经》释译9787511727855郭树芹,王胜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正版吉《德道经》释译9787511727855郭树芹,王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