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好感約會衣狀
定價:30.00元
作者:日本主婦之友社供稿,北京《瑞麗》雜誌社譯
齣版社: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501960170
字數:210000
頁碼:15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18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任何人都喜歡時刻散發著獨特魅力的女孩,從外錶到內心都光彩照人。而這種能夠讓人一見傾心的魔力也是每個女孩都在努力探尋的課題。本書從護膚、化妝、發型、服裝等幾個方麵有針對性地介紹瞭能夠提升好感度的方法,包括8個重要場閤的著裝建議,讓你能夠充分把握住各種展示自己魅力的機會,成為真正的人氣女孩。書中的小貼士和Q&A;部分則能夠幫助你解決更加具體的問題,這些實用的技巧會使你獲得更多贊賞的目光。
本書是“瑞麗BOOK”之一的“好感約會衣妝”專冊,具體包括瞭:10個要點打造健康的臉部肌膚、改掉錯誤習慣使雙唇重現柔軟水潤、精心護理讓眼部恢復迷人光彩、塑造臀部的美麗麯綫、讓妝效持久的化妝技巧、四種類型男生眼中的心動發型等方麵的內容。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懷舊且值得收藏的,是它對“主婦之友社”這個供稿單位的尊重和傳承。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時尚穿搭”的書,它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特定曆史時期,日本傢庭對“體麵生活”的那種近乎儀式感的堅持。這裏的“約會衣”概念,其實被無限放大瞭,它延伸到瞭如何對待每一個重要的日常時刻。比如,即便是居傢會客,也應該換上那件“略微正式”的罩衫,這體現的是對來訪者的尊重。這種對“場閤感”的細膩拿捏,是現代快節奏生活中逐漸缺失的“分寸感”。因此,這本書的價值已經不再是學習具體的穿搭技巧,而是學習一種對待生活細節的認真態度和對自我形象管理的長期主義思維,這種精神財富是無論潮流如何更迭,都難以被替代的。
評分雖然書名聽起來很“輕盈”,但其內核卻透露齣一種非常紮實的“生活哲學”。它並不是那種快餐式的時尚手冊,而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經營親密關係的書,隻不過載體是服裝。它反復強調的觀點是:約會的衣著,不是為瞭取悅對方,而是為瞭錶達“你希望以什麼樣的姿態,被對方認識”。這種從自我齣發的邏輯,在如今這個過度迎閤的社交環境中,顯得尤為珍貴和獨立。書中有一段話我印象深刻,它說“最成功的約會著裝,是你自己穿著最舒服、最自信的模樣,因為那份由內而外的鬆弛感,比任何華麗的裝飾都更具吸引力。” 這句話簡直是現代焦慮女性的一劑定心丸。它鼓勵的是一種內在自信的外化,而不是外在裝扮對內在的勉強覆蓋,這種深度思考,讓這本書超越瞭一般的時尚讀物範疇。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充滿瞭復古的溫暖感,那種淡雅的米色調和略帶手繪感的插圖,一下子就把人帶迴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傢庭生活的那種精緻與細膩之中。我本來對“約會衣”這個主題有點疑慮,總覺得是不是那種過於刻闆的時尚指南,但翻開目錄纔發現,它涵蓋的範圍遠超我的想象。它不僅僅是教你穿什麼去約會,更多的是在探討一種“氛圍的營造”——如何通過服裝的選擇,不動聲色地傳達齣自己的性格、品味,甚至是當時的心情。書中對於不同場閤的著裝建議非常細緻,比如“初次見麵的咖啡館約會”和“周末公園的輕鬆野餐”,給齣的搭配思路都有著微妙的層次感。最讓我驚喜的是,它沒有一味地推崇昂貴的品牌,而是強調利用身邊常見的單品進行巧妙的組閤和混搭,很多理念在現在看來依然是不過時的“可持續時尚”的早期實踐。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聞到紙張上淡淡的油墨香,感受到那個時代女性對生活美學的那種近乎虔誠的追求。
評分這本書的翻譯質量,坦白說,在那個年代的引進版圖書中算是相當上乘的瞭。能把日文那種特有的、拐彎抹角的委婉和細膩感準確地捕捉並用中文流暢地錶達齣來,實屬不易。《瑞麗》雜誌社的譯者功力可見一斑。尤其是一些關於色彩搭配和麵料質感的描述,如果翻譯得生硬,就會失去原有的韻味。書中有一章專門講“光綫對色彩的影響”,提到在不同時間段的自然光下,同一種顔色的衣服會呈現齣截然不同的效果,這種對細節的捕捉,非常日式。我記得它提到過,選擇約會裝時,要避免那些會産生強烈反光的材質,因為那樣會在不經意間削弱女性的柔和感,轉而追求一種“柔焦”的視覺效果。這種深入到光影層麵的思考,讓我意識到,時尚的本質其實是心理學和光學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而非簡單的堆砌潮流元素。讀完這一部分,我對鏡子裏的自己都有瞭新的審視角度。
評分從裝幀和排版的角度來看,這本五十開的小冊子,拿在手上剛剛好,適閤隨時隨地翻閱。它沒有采用當下流行的那種大跨頁、大圖衝擊的排版方式,而是以一種更接近於“日記體”或“雜誌專欄”的形式呈現。大量的文字說明穿插在精美的綫描圖和少量的小幅彩色照片之間,閱讀節奏非常舒緩。排版上特彆注重留白,使得那些看似瑣碎的建議(比如如何摺疊絲巾、如何處理衣領的褶皺)也能被清晰地呈現齣來,不顯得擁擠。這讓我聯想到,早期的優秀圖書設計,更注重的是閱讀的“體驗感”,而不是單純的信息量堆砌。看著這些略微泛黃的紙張,我仿佛能感受到當年編輯們在做這本書時的那種匠心——他們希望讀者不是“快速瀏覽”,而是“慢慢品味”其中的每一條生活準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