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Multisim 10计算机仿真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定价:59.00元
售价:40.1元,便宜18.9元,折扣67
作者:聂典,丁伟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1210915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本书主要讲解*的EDA设计软件NI Multisim10的使用方法,包括功能概述、基本操作、元件库描述、仪器仪表的使用、基本分析方法等综合性内容,并具体讲解了NI Multisim10在电路分析、模拟/数字电路、集成运放、电子电路设计、射频电路、电子测量、电源电路、单片机仿真、VHDL仿真、VerilogHDL仿真以及数字通信原理中的应用。
本书适合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自动化、电气控制等专业的学生学习和进行综合性的设计、试验,同时也适用于从事电子相关行业的人员。
章 概述
1.1 什么是EDA
1.2 EDA的用处
1.3 EWB与Multisim
第2章 Multisim 10元件库
2.1 Multisim 10元件库及其使用
2.2 创建元器件
第3章 Multisim 10仪器仪表的使用
3.1 仪器仪表的基本操作
3.2 数字万用表
3.3 函数信号发生器
3.4 功率
3.5 两通道示波器
3.7 波特图示仪
3.8 频率计数器
3.9 字信号发生器
3.10 逻辑分析仪
3.11 逻辑转换仪
3.12 IV分析仪
3.13 失真分析仪
3.14 频谱分析仪
3.15 网络分析仪
3.16 安捷伦信号发生器
3.17 安捷伦万用表
3.18 安捷伦示波器
3.19 泰克示波器
3.20 实时测量探针
3.21 LabVIEW采样仪器
3.22 电流探针
第4章 Multisim 10的基本分析方法
4.1 Multisim 10的分析菜单
4.2 直流工作点分析
4.3 交流分析
4.4 瞬态分析
4.5 傅里叶分析
4.6 噪声分析
4.7 失真分析
4.8 直流扫描分析
4.9 灵敏度分析
4.10 参数扫描分析
4.11 温度扫描分析
4.12 零-极点分析
4.13 传递函数分析
4.14 坏情况分析
4.15 蒙特卡罗分析
4.16 线宽分析
4.17 批处理分析
4.18 用户自定义分析
4.19 噪声系数分析
第5章 Multisim 10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5.1 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仿真分析
5.2 用DC Sweep分析直接测量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5.3 电容特性的仿真测试
5.4 电感特性的仿真测试
5.5 LC串联谐振回路特性的仿真测试
5.6 LC并联回路特性的仿真测试
5.7 互感耦合回路的仿真测试
5.8 受控源的仿真演示
5.9 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电路的仿真分析
5.10 电路节点电压的仿真分析
5.11 二阶电路动态变化过程的仿真分析
5.12 交流电路参数的仿真测定
5.13 三相电路的仿真分析
5.14 二端口网络参数的仿真测定
第6章 Multisim 10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
6.1 测量晶体管特性曲线
6.2 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的仿真
6.3 多级放大电路
6.4 负反馈放大电路
6.5 差动放大器电路
6.6 低频功率放大器电路
第7章 Multisim 10在集成运放中的应用
第8章 Multisim 10在通信电路中的应用
第9章 Multisim 10在射频电路中的应用
0章 Multisim 10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
1章 Multisim 10在电子测量中的应用
2章 Multisim 10在电源电路中的应用
3章 基于Multisim 10的单片机仿真
4章 基于Multisim 10的VHDL仿真
5章 Verilog HDL仿真
6章 Multisim 10在数字通信原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我最近在研究一些射频电路的小型化设计,说实话,在面包板上验证高频信号的损耗和阻抗匹配简直就是一场噩梦,环境噪声、元件引线电感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因素总是把我的测试结果搞得一团糟。因此,我非常关注这本书在处理“高级”应用场景时的深度。Multisim 10 相较于早期的版本,在某些模块的精度和速度上想必有所提升。我尤其好奇它在电源完整性(Power Integrity, PI)分析方面的讲解是否足够深入。设计高速数字电路时,电源轨上的噪声和串扰是头号杀手,如何利用仿真来预测地弹(Ground Bounce)和电源噪声的分布,并据此优化去耦电容的布局和选型,这才是真本事。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战案例,比如针对某个特定芯片(如FPGA或高速ADC)的电源网络设计流程,并展示仿真曲线与最终测量数据的对比,那将极大地增强我对这本书的信心。毕竟,在追求极致性能的今天,仅仅能跑通一个简单的RC电路仿真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需要的是能帮助我们突破性能瓶颈的利器。
评分这本书的定位似乎是面向“应用”,这让我对它的实用性抱有很高的期望。我的背景偏向于嵌入式系统和控制理论,对底层模拟电路的理解有时会稍显薄弱,特别是在处理瞬态响应和反馈回路的稳定性问题时。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非常清晰、循序渐进的方式,解释如何将抽象的控制算法(比如PID控制器)映射到实际的电路仿真模型中去。例如,如何准确地为电机驱动电路建立一个考虑了反电动势和饱和特性的模型,然后接入虚拟的MCU输出信号,观察整个闭环系统的动态表现。如果能详细阐述诸如伯德图、根轨迹等经典控制理论工具如何在 Multisim 10 的AC分析和DC扫描中得到直观体现,那对跨学科学习者来说,价值简直是无法估量的。此外,如果书中包含一些关于如何进行“错误注入”和“容错设计”的仿真实验,那就更棒了,这能帮助我们提前预见系统在异常工作条件下的表现。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吸引人,对于我们这些在电子工程领域摸爬滚打的人来说,“仿真”二字简直就是救星。我记得我刚开始做电路设计那会儿,每次一改动电路参数,就得抱着万分忐忑的心情去焊接实物,生怕哪里出问题,烧了元件不说,光是返工的时间成本就够让人头疼的了。这本书既然是以 Multisim 10 为核心,想必会深入讲解如何利用这个强大的工具进行从理论推导到实际验证的全过程。我特别期待看到它如何处理那些复杂的非线性电路,比如运算放大器的饱和失真,或者晶体管开关速度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一个好的仿真工具,不仅能快速迭代设计,更能帮助我们从微观层面理解电流、电压、乃至电磁场的动态变化,这对于建立直观的物理图像至关重要。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高级技巧,比如如何构建自定义元件模型,或者如何利用其内置的分析模块进行参数扫描和优化,那就更完美了。毕竟,理论是基础,但高效的实践能力才是衡量工程师水平的关键,而仿真无疑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最佳桥梁。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工具的简单介绍,而是能将仿真思维融入到整个电子设计流程的讲解中去。
评分作为一名自学的爱好者,我最大的痛点在于找不到系统化的学习资源。很多网络教程都是零散的,或者针对特定功能做了一笔带过,缺乏一个从基础概念到复杂系统集成的完整脉络。我期望这本书能像一本优秀的教科书那样,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它应该首先奠定 Multisim 10 界面操作和基本元件库使用的坚实基础,然后逐步过渡到组合逻辑、时序电路的搭建,再到复杂的混合信号处理。我特别关注它在教学法上的处理:是否提供了足够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是否涵盖了不同难度级别?更重要的是,书中的示例代码或仿真文件是否都能方便地获取和运行?对我而言,能够“跟着做”的教程远比只能“看懂”的说明书更有价值。一本好的应用指南,应当能让读者在合上书本后,立刻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停留在“我知道这个功能存在”的层面。
评分我对工程文档的规范性要求很高,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仿真报告往往需要与设计文档一同提交给客户或上级审核。因此,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教授如何“运行”仿真,更会深入讲解如何利用仿真结果来“撰写”一份专业的工程报告。这包括如何规范地设置仿真参数以保证结果的可重复性;如何利用 Multisim 的绘图和标记功能,精确地标注出关键的拐点、峰值或稳态值;以及如何根据仿真数据撰写“结论”和“建议”。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两章专门讨论如何将仿真结果(如频谱分析图、瞬态波形图)嵌入到标准的Word或PDF文档中,并附带合理的注释和误差分析,那就非常出色了。毕竟,仿真在工业界的应用价值,最终体现为它所支持的决策质量。如果这本书能帮助读者从一个“操作者”提升为一个“报告者”和“决策者”,那它就真正超越了一本单纯的软件手册的范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