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基于三元悖论原则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
定价:48.00元
作者:李莉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09229655
字数:
页码: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基于三元悖论原则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章对金融安全的概念和理论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理论研究部分主要涵盖金融安全的理论研究、金融危机安全预警理论模型两部分。这两部分研究评述均是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主要金融危机事件的历史演进,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第二章探讨了核心理论框架——三元悖论,并依此设定了《基于三元悖论原则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关于中国宏观金融安全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章比较分析了三元悖论原则在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情况。显然,各国在宏观政策组合决策中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第四章至第六章重点围绕三元悖论,按照汇率政策、货币政策执行和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依次分析了宏观金融稳定问题。从内容安排看,这几章有以下四点共同之处:一是围绕宏观政策安排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这一主线进行了文献综述;二是强调了发展中国家的视角和特性;三是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宏观政策实践;四是探讨了新形势下宏观政策影响我国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
目录
作者介绍
李莉,经济学博士,现执教于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讲授国际金融学、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巴塞尔资本协议、宏观金融安全、国际化。曾在《国际金融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和《金融与经济》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代表作有《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2008)、《国际银行监管合作中集体行动困境的博弈分析》(2009)、《三元悖论理论的应用与发展:文献评述》(2014)等。
文摘
序言
前言
导言
章 金融安全研究文献综述
节 金融安全的概念
第二节 金融安全理论发展评述
第三节 金融危机安全预警理论和模型
第四节 现有文献的不足
第二章 三元悖论与中国宏观金融安全研究
节 三元悖论的理论研究内涵
第二节 三元悖论的理论运用及发展
第三节 三元悖论在中国宏观金融稳定问题研究中的运用
第四节 基于三元悖论原则的金融安全分析框架
第三章 三元悖论原则在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实践
节 悖论指数的测算方法
第二节 中国悖论指数的测算结果分析
第三节 悖论指数的演变特征分析
第四节 三元悖论原则的国别实践经验
第五节 影响悖论指数定位的因素分析
第六节 各国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章 开放条件下汇率政策与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
节 金融危机理论关于汇率和金融安全问题的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同汇率政策选择下影响宏观金融稳定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关于中国问题的分析
第五章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金融稳定的分析框架
节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研究综述
第二节 货币政策独立性与金融稳定的逻辑关系
第三节 货币政策对金融危机的作用机制分析
第四节 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第五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
第六节 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和金融风险特征
第六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项目开放和宏观金融安全分析
节 金融自由化与资本项目开放
第二节 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稳定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第四节 对于中国金融开放问题的分析
第五节 中国资本流动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第七章 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宏观金融安全分析
——基于三元悖论
节 货币国际化对宏观金融稳定的影响:理论评述
第二节 国际化带来的我国宏观政策组合的变化
第三节 国际化对我国宏观经济金融风险的可能影响
第四节 国际化背景下宏观管理理念的转变
第八章 中国加强宏观金融安全的对策
节 优化我国的宏观政策调控
第二节 提高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那些对中国经济金融领域感到困惑的人量身定做的“破局之作”。它以一种极其清晰和有条理的方式,将“三元悖论”这一曾经可能只在经济学专业人士圈子里流传的理论,生动地应用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金融安全议题上。翻开书页,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金融深层逻辑的大门。作者李莉并非枯燥地堆砌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经济学原理具象化,让我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三个看似难以兼得的目标之间,中国金融体系是如何博弈的。例如,书中对过去几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和资本外流压力的分析,就如同将一场正在上演的金融大戏,在书中以高倍速、多角度地重现,让我们得以窥见其内在的驱动因素和政策应对。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发现问题”,而是进一步探讨了在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如何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这种前瞻性和建设性的讨论,使得本书在学术价值之外,更增添了一份现实的关怀和指导意义。对于希望提升自身经济金融素养,理解中国金融政策背后逻辑的读者,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金融的稳定发展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对这个复杂领域进行深入探索的愿望。作者李莉以“三元悖论”为切入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的全新且极具启发性的框架。书中对中国金融市场在面临全球化浪潮时所经历的种种挑战,进行了非常细致入微的分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作者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是深入挖掘了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如何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三个看似矛盾的目标之间进行艰难抉择。这让我想起了过往的一些金融新闻,现在读来,似乎都能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书中的论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即使对于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也能通过作者的引导,逐渐领悟其中的奥秘。它让我意识到,金融安全并非是静态的、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需要根据内外环境变化,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管理的过程。这本书不仅解答了我的一些疑问,更激发了我对未来中国金融发展方向的思考。
评分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著作,这本书巧妙地将“三元悖论”这一经济学理论框架引入中国金融安全的复杂议题,为我们理解和应对当前中国金融领域面临的挑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李莉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中国金融体系在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性和固定汇率这三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张力。书中对历史案例的细致梳理,从改革开放初期对资本管制的权衡,到加入WTO后金融开放的逐步推进,再到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探索,都清晰地勾勒出中国金融安全政策演变的轨迹。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现象,而是着力于揭示现象背后的逻辑,探究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是如何在“三元悖论”的约束下,做出战略选择,并试图化解潜在风险的。书中对“三元悖论”在中国具体情境下的适应性和局限性也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使得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深度,更具备现实指导意义。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中国金融发展脉络、洞察金融安全挑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宝贵的参考。它提醒我们,金融安全并非一成不变的状态,而是动态平衡的艺术,尤其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如何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金融的稳健与安全,是每一个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关注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的“元叙事”,将分散的现象整合到了一个有力的理论框架之下。作者李莉对于“三元悖论”原则的掌握和运用,堪称精妙。在金融领域,尤其是在一个体量庞大且不断发展的经济体中,理解资本的自由流动、汇率的稳定性以及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者之间的固有冲突,是认识金融安全的关键。书中对中国经济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在这三者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的分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论述中,并非将“三元悖论”视为一种僵化的模型,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动态的分析工具,用以解释中国金融体系在应对外部冲击和内部改革时所采取的策略。这种方法论上的灵活和深刻,使得本书超越了一般的政策分析,而上升到了理论层面。对于想要深入研究中国金融体系运作机制、理解其内在逻辑以及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智力财富。它提供的洞见,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并为其解决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评分这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学术专著,它以一种别具一格的学术视角,深入剖析了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的根源及其演化路径。作者李莉的选题非常巧妙,将“三元悖论”这一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模型,创造性地应用于理解中国金融体系的运行逻辑和面临的挑战。书中对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的界定和分析,摆脱了碎片化的叙事,而是从宏观的、系统的角度出发,揭示了资本账户开放、汇率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场严谨的学术探险,作者带领我们一步步揭开中国金融安全面纱下的深层结构。特别是书中对一些关键政策节点和重大金融事件的梳理,如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挑战等,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洞察力和扎实的文献研究功底。通过对这些历史经验的总结,作者不仅揭示了中国金融安全所面临的固有困境,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如何在“三元悖论”的框架下,构建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金融安全体系的思路。对于金融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以及对中国金融改革有深入了解需求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部重要的参考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