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维修自学手册

空调维修自学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立群贾大会 著
图书标签:
  • 空调维修
  • 家用电器维修
  • 自学手册
  • 维修技术
  • 电器维修
  • DIY
  • 技术指南
  • 空调安装
  • 故障排除
  • 维修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敏图书专卖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84871
商品编码:29704961284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6-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这是1本使制冷维修人员、家电维修人员和电子爱好者通过自学,快速掌握普通空调器(定频空调器)维修技术的书籍。本书通过“入门篇”、“*高篇”和“精通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空调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典型故障的检修方*、检修流程和维修技巧,并且介绍了空调器的维修规律和维修捷径,还介绍了空调器的安装、移机技术。与其他空调器维修书籍不同的是,本书还特别介绍了新型空调器电脑板的原理和故障检修方*,并给出了150多个检修实例和60多种型号空调器的故障代码。本书可指导维修人员和电子爱好者快速入门,逐渐*高,*终成为空调器维修的行家里手,还可帮助维修从业人员进1步精通维修技能。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覆盖面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合广大制冷、家电维修人员和电子爱好者阅读或参考,也可作为制冷设备维修培训班、职业类学校的教材。

关联推荐
从入门到精通,从案例到实战,完全掌握空调维修! 本书*goxg免费维修视频goxg读者学xi使用 购书后加入专属QQ群即可获得,内容包括空调器维修原理和实用技能,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相关技能。&xbsp;
目录
目 录 入门篇 第 1章 空调基础知识 1 第 1节 空调的分类 1 1、按结构分类 1 二、按基本功能分类 4 三、按辅助功能分类 5 目 录

入门篇

第 1章 空调基础知识 1

第 1节 空调的分类 1

1、按结构分类 1

二、按基本功能分类 4

三、按辅助功能分类 5

四、按制冷方式分类 6

五、按goxg电方式分类 6

六、按采用的制冷剂分类 7

*二节 空调的型号编制、铭牌与主要参数 7

1、空调的型号编制 7

二、空调铭牌及主要参数 8

第三节 空调的选购与使用 10

1、空调的选购 10

二、空调的使用 11

第四节 热力学、电磁学基础知识 11

1、热力学基础知识 11

二、电磁学基础知识 13

第五节 制冷原理与制冷剂 14

1、制冷原理 14

二、对制冷剂的性能要求 15

三、制冷剂的种类和特性 15

*二章 空调的工作原理 16

第 1节 制冷(热)系统工作原理 16

1、单冷式(冷风型)空调制冷系统 16

二、冷暖式空调制冷(热)系统 18

*二节 通风系统工作原理 19

1、分体壁挂式空调的通风系统 19

二、分体柜式空调的通风系统 21

第三节 除霜、除湿工作原理 21

1、除霜原理 21

二、除湿原理 21

第四节 电气系统工作原理 22

1、单相电goxg电电气系统 22

二、三相电goxg电电气系统 22

第三章 空调主要器件的识别、原理与检测 25

第 1节 全封闭型压缩机 25

1、作用 25

二、分类 26

三、压缩机的电机 26

四、常见故障与检修 27

五、压缩机的选用与代换 28

*二节 制冷(热)系统主要器件 28

1、热交换器 28

二、四通换向阀 30

三、截止阀 34

四、节流器件的结构和用途 38

五、单向阀 41

六、干燥过滤器 43

七、*通电磁阀 44

八、储液器 45

第三节 电气系统主要器件 46

1、启动电容 47

二、过载保护器 48

三、电加热器 49

四、*温熔断器 50

五、交流接触器 51

第四节 通风系统主要器件 52

1、风扇 52

二、风扇电机 54

三、过热保护器 61

四、空气过滤器 62

五、进、出风格栅 63

六、风道 64

七、导风系统 64

第四章 空调维修工具、仪器和检修方* 66

第 1节 空调检修(安装)工具和仪器 66

1、常用工具 66

二、常用仪器仪表 67

三、专用工具 67

*二节 空调修理常用的方*和注意事项 70

1、询问检查* 70

二、直观检查* 70

三、电压测量* 72

四、电流测量* 73

五、电阻测量* 73

六、压力测量* 73

七、温度测量* 75

八、清洗* 75

九、故障代码修理* 76

*高篇

第五章 维修(安装)空调的基本技能 77

第 1节 铜管切割、胀口/扩口 77

1、铜管切割 77

二、胀口/扩口 79

*二节 气焊焊接 80

1、气焊设备构成与连接 80

二、气焊点燃、关闭与huo焰调节 81

三、管路焊接 83

四、气焊使用要*和注意事项 85

第三节 查漏、抽空、加注/回收制冷剂与加油 86

1、查漏 86

二、系统抽空 87

三、加注制冷剂 88

四、冷暖式空调的制冷剂回收 89

五、冷冻润滑油的加注 89

第四节 空调的安装 90

1、分体式空调的安装流程 90

二、分体壁挂式空调的安装 91

三、分体落地式空调的安装 103

第五节 空调的移机 104

1、回收制冷剂的方* 104

二、回收量的判断 106

第六节 压缩机的检测与更换 106

1、待换压缩机的检测 106

二、压缩机的更换 108

第六章 空调假故障、维修注意事项、典型故障检修流程 111

第 1节 常见假故障和维修注意事项 111

1、常见的假故障 111

二、维修注意事项 112

*二节 空调典型故障检修流程 113

1、压缩机不运转 113

二、压缩机运转,但不制冷 114

三、制冷效果差 114

四、制冷正常,不制热 115

五、制冷正常,制热效果差 116

六、风扇电机不转 116

七、噪声大 117

八、漏电 118

九、漏水 118

精通篇

第七章 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与更换 119

第 1节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 119

1、晶闸管 119

二、变压器 120

三、光耦合器 123

四、继电器 124

五、LED数码管 127

六、遥控接收器 128

*二节 空调常用的集成电路 129

1、三端不受控型稳压器 129

二、三端误差放大器TL431 130

三、驱动器UL*2003/μPA81C/μPA2003/MC1413/TD62003AP/KID65004 131

四、驱动器UL*2083/ TD62083AP 133

五、TOP系列电源模块 133

六、集成电路的检测与代换 134

第三节 必用备件与其更换方* 134

1、必用备件 134

二、电阻、电容、晶体管的更换 134

三、集成电路的拆卸与安装 135

第八章 控制系统的电路图识别、构成与功能、典型单元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37

第 1节 电路图识别 137

1、按系统单元分类 137

二、按图纸分类 137

*二节 控制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38

1、构成 138

二、功能 139

第三节 典型单元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40

1、市电输入、滤波电路 140

二、电源电路 141

三、微处理器工作基本条件电路 146

四、操作、显示与存储电路 147

五、自动控制信号输入电路 149

六、室内、室外风扇电机goxg电控制电路 152

七、压缩机、导风电机、四通换向阀、电加热器goxg电控制电路 154

八、市电异常保护电路 156

九、遥控发射电路 157

第四节 电脑板电路的检测方* 159

1、温度* 159

二、代换* 159

三、kai路* 159

四、短路* 159

五、应急修理* 159

六、故障代码修理* 160

七、应急kai关修理* 160

八、自检修理* 160

第五节 典型控制电路故障检修流程 160

1、整机不工作 160

二、压缩机不转 161

三、制冷效果差 162

四、显示屏字符缺笔画 163

五、部分操作功能失效 163

六、蜂鸣器不发音 164

七、电加热器不加热 164

八、显示通信故障代码 164

九、显示压缩机过流故障代码 165

十、显示系统压力过高故障代码 165

十1、显示系统异常故障代码 166

十二、显示传感器异常故障代码 166

十三、显示室内机过冷或结冰故障代码 167

十四、显示制热过载故障代码 168

十五、显示goxg电低故障代码 168

第九章 典型控制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70

第 1节 长虹KF(R)-25(30/34)GW/WCS型空调 170

1、电源电路、市电过零检测电路 170

二、微处理器电路 170

三、室内风扇电机电路 173

四、制冷/制热控制电路 174

五、导风电机控制电路 175

六、电加热器控制电路 175

七、化霜控制电路 176

八、换新风控制电路 176

九、保护电路 176

十、故障自诊功能 177

十1、常见故障检修 178

*二节 嗨尔KFR-23/26/33/35GW型分体壁挂健康式空调 184

1、电源电路、市电过零检测电路 186

二、微处理器电路 188

三、室内风扇电机电路 190

四、导风电机控制电路 191

五、电加热器控制电路 191

六、制冷/制热电路 191

七、化霜控制电路 192

八、换新风、空气清新控制电路 192

九、保护电路 193

十、故障自诊功能 193

十1、常见故障检修 194

第三节 嗨信KFR-46LW/27D、50LW/27D型分体式空调 199

1、电源电路 201

二、微处理器电路 201

三、室内风扇电机电路 202

四、导风电机控制电路 203

五、制冷/制热控制电路 203

六、电加热控制电路 204

七、化霜控制电路 205

八、故障自诊功能 205

九、常见故障检修 206

第四节 格力23系列空调 211

1、电源电路 211

二、微处理器电路 213

三、室内风扇电机电路 214

四、导风电机电路 215

五、制冷/制热控制电路 215

六、电流检测电路 216

七、电加热管控制电路 217

八、化霜控制电路 217

九、保护电路 217

十、常见故障检修 218

第十章 空调典型故障检修实例 223

第 1节 不启动、保护停机故障 223

1、嗨尔空调 223

二、嗨信空调 224

三、LG空调 225

四、格力空调 226

五、美的空调 227

六、格兰仕空调 228

七、春兰空调 228

八、新科空调 230

九、华宝空调 231

十、长虹空调 231

十1、其他*牌空调 232

*二节 不制冷、制冷效果异常故障 233

1、嗨尔空调 233

二、三菱空调 233

三、LG空调 234

四、格力空调 235

五、嗨信空调 236

六、格兰仕空调 236

七、春兰空调 236

八、长虹空调 237

九、科龙空调 238

十、美的空调 238

十1、华宝空调 238

十二、其他*牌空调 239

第三节 不制热、制热效果异常故障 240

1、嗨尔空调 240

二、春兰空调 241

三、LG空调 241

四、美的空调 242

五、格力空调 243

六、其他*牌空调 243

第四节 风扇工作异常故障 244

1、嗨尔空调 244

二、嗨信空调 245

三、美的空调 245

四、三菱空调 245

五、LG空调 246

六、志高空调 246

七、其他*牌空调 246

第五节 噪声大、漏水故障 247

1、LG空调 247

二、春兰空调 247

三、其他*牌空调 247

第六节 其他故障 248

1、嗨尔空调 248

二、美的空调 249

三、长虹空调 249

四、其他*牌空调 249

附录 典型空调器故障代码 250 显示全部信息

《制冷原理与应用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系统阐述制冷技术的核心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工程实践中。全书共分为十五章,内容涵盖制冷循环的理论基础、各种制冷剂的特性与选择、制冷压缩机的类型与工作原理、冷凝器与蒸发器的设计与选型、膨胀阀的调节机理、制冷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以及制冷设备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本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各类制冷工程技术人员、相关专业学生以及对制冷技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第一章 制冷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本章将从宏观到微观,深入浅出地介绍制冷这一技术的核心概念。我们将首先定义什么是制冷,以及制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例如在食品保鲜、空气调节、医药储存、工业生产等方面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接着,我们将详细解析制冷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物理原理,重点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制冷中的体现。我们将以蒸发吸热为基础,阐述制冷剂如何通过相变来吸收和转移热量,从而实现温度的降低。本章还将介绍制冷循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并简要说明它们在整个循环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后,我们将引入制冷系数(COP)这一关键性能指标,解释其计算方法及其对制冷系统效率的重要性,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 制冷剂的特性与分类 制冷剂是制冷系统的“血液”,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制冷效果和系统的安全性。本章将对市面上常见的制冷剂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制冷剂的物理特性,如沸点、凝固点、临界温度、临界压力、蒸发潜热、比容、密度、导热性、黏度等,并解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制冷系统的运行。其次,我们将重点阐述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包括其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过热蒸汽的焓熵图线等,这些参数对于准确计算和设计制冷系统至关重要。接着,我们将根据化学成分对制冷剂进行分类,详细介绍卤代烃类(如R12、R22、R134a、R410A等)、烃类(如R290、R600a等)、无机类(如氨、二氧化碳、水等)等主要制冷剂的优缺点、应用范围以及各自的安全性考量。特别地,我们将分析臭氧消耗潜值(ODP)和全球变暖潜值(GWP)的概念,并重点介绍对环境友好的新型制冷剂的研发进展和应用前景,如R32、R452B等。本章还将探讨制冷剂的化学稳定性、腐蚀性以及与润滑油的相容性,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制冷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与类型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负责将低压低温的制冷剂蒸汽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并驱动制冷剂在系统中循环。本章将深入剖析各种类型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性能参数以及适用范围。我们将详细介绍往复式压缩机,包括其曲柄连杆机构、气阀组(吸气阀和排气阀)的工作过程,并分析其优点(如效率高、排量调节方便)和缺点(如振动大、噪音高)。接着,我们将重点讲解旋转式压缩机,包括滚动转子式和涡旋式压缩机。我们将详细解析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特别是其偏心轴和滚筒的配合运动如何实现压缩。对于涡旋式压缩机,我们将剖析其涡旋盘的运动方式以及气体的压缩过程,并强调其结构紧凑、噪音低、效率高的优点。此外,我们还将简要介绍螺杆式压缩机和离心式压缩机,重点说明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在大中型制冷装置中的应用。本章还将探讨压缩机的排量、效率、功耗、润滑系统以及常见的故障现象和维修要点,为制冷工程师选择和维护压缩机提供指导。 第四章 冷凝器的设计与选型 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将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蒸汽散热并冷凝成高压液体的关键设备。本章将详细介绍冷凝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传热机理以及不同类型冷凝器的设计与选型原则。我们将从热力学角度出发,解释制冷剂在冷凝过程中释放潜热和显热的物理过程,并介绍影响冷凝效果的因素,如冷凝温度、传热温差、换热面积、流体流速等。接着,我们将重点介绍空气冷却式冷凝器(风冷冷凝器),包括其结构形式(如翅片管式、套管式)、工作原理以及翅片的设计对散热效率的影响。我们将深入分析空气流量、风扇功率、翅片间距、管径管长等参数的选择对冷凝能力的影响。随后,我们将讲解水冷却式冷凝器(水冷冷凝器),包括壳管式冷凝器和套管式冷凝器。我们将详细阐述壳管式冷凝器中制冷剂在壳程或管程的流动方式,以及水在另一侧的流动,并分析其换热效率和水耗问题。本章还将介绍蒸发式冷凝器,并分析其通过蒸发水膜来带走热量的独特优势和应用场景。在选型方面,我们将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考虑制冷量、环境温度、冷却介质的性质、系统压力、能耗以及安装空间等因素,帮助读者选择最适合的冷凝器类型和规格。 第五章 蒸发器的设计与选型 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负责吸收被冷却介质热量,使制冷剂发生相变(由液态变为气态)的关键设备。本章将深入探讨蒸发器的设计原理、传热计算以及不同类型蒸发器的选择与应用。我们将从传热学的角度出发,解析制冷剂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物理过程,并详细介绍影响蒸发效率的因素,如蒸发温度、蒸发压力、传热温差、换热面积、流体流速、以及制冷剂的沸腾换热特性。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常见的蒸发器类型,包括翅片管式蒸发器(风冷蒸发器)、套管式蒸发器、板式蒸发器和壳管式蒸发器。对于翅片管式蒸发器,我们将重点分析翅片形状、间距、管径管长等参数对空气侧换热的影响,以及制冷剂在铜管内的流动方式和换热过程。对于其他类型的蒸发器,我们将剖析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在不同制冷系统中的应用优势。本章还将深入讲解蒸发器的负荷计算,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蒸发器的容量选型。此外,我们还将讨论蒸发器中可能出现的除霜问题,以及常用的除霜方法及其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第六章 节流装置的工作原理与类型 节流装置是制冷系统中连接高压侧和低压侧的关键部件,其主要作用是使制冷剂在通过时产生显著的压力降,从而达到降低制冷剂温度的目的。本章将详细介绍节流装置的工作原理、不同类型节流装置的结构特点、工作性能以及适用范围。我们将首先阐述节流效应,解释节流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温度降低机制,并分析其对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接着,我们将重点介绍毛细管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小型制冷设备中的广泛应用,并探讨毛细管的长度、内径等参数对制冷剂流量和系统压力的影响。随后,我们将详细讲解热力膨胀阀(TXV),包括其感温包的原理、膜片和阀门的配合运动如何实现制冷剂流量的自动调节,以及其在提高系统蒸发效率方面的作用。我们将分析TXV的过热度调节机制,并介绍其不同类型的结构和应用。此外,我们还将介绍电子膨胀阀(EXV),阐述其通过电信号控制阀门开度,实现更精确的制冷剂流量控制,以及其在变频空调等高端设备中的应用优势。本章还将对比不同节流装置的优缺点,并为读者提供如何根据具体制冷系统选择合适的节流装置的指导。 第七章 制冷系统管路设计与连接 管道是制冷剂在系统中流动的“血管”,合理的管道设计和连接对于保证制冷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本章将系统介绍制冷系统管路的设计原则、材料选择、尺寸计算以及连接方法。我们将首先详细讲解制冷剂输送管路的类型,包括吸气管、排气管、液体管和气体管,并分析它们在制冷循环中所承担的不同功能。接着,我们将重点探讨管径的计算方法,解释管径选择如何影响制冷剂的流速、压力损失和嗓音,并介绍常用的管径选取图表和计算公式。我们将深入分析管道长度、弯头数量、阀门等阻力元件对系统压降的影响。在材料选择方面,我们将介绍铜管、铝管、钢管等常用制冷管材的性能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并重点强调制冷管材的防腐蚀性和强度要求。本章还将详细讲解制冷管道的连接方法,包括焊接、钎焊、法兰连接、螺纹连接等,并重点强调焊接和钎焊的关键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连接的密封性和牢固性。最后,我们将介绍管道保温的要求和方法,以减少能量损失和防止结露。 第八章 制冷系统润滑与油管理 润滑是保证制冷压缩机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油管理则直接关系到制冷剂的纯净度和系统的效率。本章将深入探讨制冷系统的润滑机理、润滑油的选择、油量控制以及油管理技术。我们将首先分析制冷压缩机为何需要润滑,以及润滑油在减少摩擦、冷却、密封和防锈蚀等方面的作用。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制冷剂所适用的润滑油种类,如矿物油、合成油(聚酯油POE、聚醚油PAG、烷基苯油AB等),并阐述其粘度、闪点、倾点、酸值等关键性能指标的含义和重要性。本章还将重点介绍油分离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解释其如何将压缩机排出气体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并回收到油底壳。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油分离器,如重力式、离心式和过滤式。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系统中的油量控制技术,包括油位计、回油管路设计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管路设计保证压缩机油位的稳定。本章还将强调制冷剂的纯净度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以及防止系统串油和油泥产生的重要性。 第九章 制冷系统的电气控制与安全保护 电气控制系统是制冷设备实现自动化运行和安全保护的“大脑”。本章将全面介绍制冷系统的电气控制原理、常用控制元件、安全保护装置以及接线方法。我们将首先讲解制冷系统的基本电气控制回路,包括电源接入、开关控制、传感器信号的采集与处理。我们将重点介绍常用的电气控制元件,如接触器、热继电器、压力开关(高压开关、低压开关、油压差开关)、温度开关、时间继电器、以及各种显示仪表(压力表、温度计)。我们将详细分析这些元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控制制冷循环启停、调节制冷剂流量、监测系统压力和温度等方面的作用。接着,我们将重点讲解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装置,如高压保护、低压保护、过载保护、相序保护、缺油保护等,并阐述其工作机制以及对防止设备损坏和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性。本章还将介绍常用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PLC实现更复杂、更智能的控制策略。最后,我们将提供标准的电气接线图示例,并指导读者进行正确的电气连接和调试。 第十章 制冷系统常见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掌握有效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本章将系统梳理制冷系统常见的故障现象,并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故障诊断思路和排除技巧。我们将从制冷剂循环、压缩机工作、传热效果、电气控制等方面入手,分析可能导致制冷能力不足、不制冷、结霜、漏氟、噪音异常、油位异常等故障的原因。我们将详细介绍故障诊断的步骤,包括现象观察、压力测量、温度测量、电流测量、听诊检查以及气味判断等。对于每一种常见的故障,我们将列举可能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排除方法,例如针对制冷剂不足,我们将讲解如何判断泄漏点并进行补充;针对压缩机过载,我们将分析是电气问题还是机械问题;针对换热效率低,我们将检查冷凝器和蒸发器是否脏污或堵塞。本章还将强调安全操作规程在故障排除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用专业的诊断工具和仪器。 第十一章 制冷剂的回收、充注与泄漏检测 制冷剂的管理是制冷系统运行和维护中的重要环节,这不仅关系到系统的性能,也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本章将详细介绍制冷剂的回收、充注以及泄漏检测的技术与规范。我们将首先阐述制冷剂回收的必要性,包括防止环境污染、节约成本以及便于维修。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制冷剂回收设备,如回收机、回收瓶,并详细讲解回收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回收过程的安全性。接着,我们将深入讲解制冷剂的充注方法,包括真空干燥、定量充注、制冷剂质量控制以及充注后的系统检查。我们将对比不同充注方式的优缺点,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制冷系统的具体要求进行准确的充注。在泄漏检测方面,本章将介绍多种常用的泄漏检测方法,包括肥皂水法、卤素检漏灯法、电子检漏仪法以及荧光示踪法。我们将详细讲解各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灵敏度和适用范围,并指导读者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检测方法,以及如何对发现的泄漏点进行修复。 第十二章 制冷系统的除霜技术 在低温制冷环境中,蒸发器表面结霜是影响制冷效率和设备性能的常见问题。本章将深入探讨制冷系统的除霜技术,包括结霜的原因、危害以及各种除霜方法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我们将首先分析蒸发器结霜的物理过程,以及环境湿度、蒸发温度、空气流速等因素对结霜速度的影响。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蒸发器结霜对制冷系统的危害,如传热面积减小、空气阻力增大、制冷剂流量受影响、甚至导致风机叶轮损坏等。本章将重点介绍几种主要的除霜方法:电加热除霜、热水除霜、热气除霜和自然除霜。我们将详细解析每种方法的加热原理、设备构成、控制方式以及其在不同类型的制冷设备(如冷库、冷柜、空调等)中的应用。我们将对比各种除霜方法的优缺点,包括耗能、除霜效果、操作便利性以及对制冷循环的影响,为读者选择合适的除霜技术提供参考。 第十三章 制冷系统常见安装调试与验收 新安装的制冷系统需要经过规范的安装调试和严格的验收,才能确保其安全、稳定、高效地投入运行。本章将系统介绍制冷系统的安装流程、调试要点以及验收标准。我们将首先从设备搬运、基础安装、管路连接、电气接线等方面,详细介绍制冷系统的安装步骤和注意事项。我们将强调安装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安全操作规程。在调试阶段,我们将重点介绍系统预试运行、压力测试、真空度检测、制冷剂充注、电气调试、以及控制系统参数的设定与校准。我们将提供一套详细的调试流程,帮助读者系统地完成调试工作。最后,我们将阐述制冷系统的验收标准,包括制冷量、能耗、噪音、温湿度控制精度、运行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能等。我们将介绍常用的验收测试方法和仪器,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验收标准进行判定。 第十四章 制冷系统节能技术与绿色发展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制冷系统的节能技术和绿色发展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本章将探讨制冷系统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应用。我们将首先分析当前制冷系统中存在的主要能耗环节,如压缩机功耗、风机功耗、泵功耗以及制冷剂泄漏造成的效率损失。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先进的节能技术,包括高效压缩机(如变频压缩机、磁悬浮压缩机)、优化冷凝与蒸发换热技术、新型节流装置(如电子膨胀阀)、以及智能化控制策略的应用。我们将重点分析变频技术在制冷系统中的节能潜力,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运行参数实现节能。本章还将深入探讨制冷剂的绿色化发展,重点介绍环保型制冷剂(如R32、R290、CO2、氨等)的特性、应用前景以及其在减少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方面的贡献。此外,我们将介绍制冷系统在回收余热、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最后,我们将展望制冷技术在未来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第十五章 制冷系统的维护保养与常见问题解答 定期的维护保养是延长制冷系统使用寿命、保证其高效运行的关键。本章将系统介绍制冷系统的日常维护、定期保养以及常见问题的解答。我们将从清洁、检查、紧固、润滑、检测等多个方面,详细列举制冷系统各部件的维护保养内容。例如,我们将讲解如何清洁冷凝器翅片、蒸发器表面,检查管道有无泄漏,紧固电气连接,润滑风机轴承等。我们将提供一个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指导读者根据制冷系统的类型和运行时间,制定合适的保养周期和内容。在常见问题解答部分,我们将回顾本章之前介绍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知识,针对读者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典型问题,提供简洁明了的解答和解决方案。本章还将强调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细致的维护保养,将潜在的故障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原本以为自己对家里的那个老旧空调的嗡嗡声束手无策,只能盼着维修师傅赶紧上门,结果翻开这本《空调维修自学手册》后,感觉自己像是突然获得了某种超能力。我以前对电路图的理解,大概停留在小学科学课本上那些简单的开关串并联的示意图,看到复杂的制冷剂循环图简直想直接把书合上。但是,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生活化,不像那些教科书一样干巴巴地堆砌专业名词。比如,当讲到压缩机工作原理时,他竟然用了“就像一个强壮的泵,把热量从室内‘搬运’到室外”这样的比喻,瞬间我就明白了那个核心概念。更让我惊喜的是,书里大量使用了高清的实物拆解图,不是那种模糊不清的扫描件,而是那种清晰到能看清螺丝纹理的图片。我照着图,成功地找到了我家里空调滤网后面那个看起来像迷宫一样的风道结构,虽然还没到动手拆机的时候,但至少我现在知道,如果下次风量变小,我该从哪个部分入手检查了。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很好,关键步骤都有醒目的黄色高亮提示,避免了初学者在操作时眼花缭乱。它给我的感觉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工,耐心地坐在你身边,一步一步地指导你如何去理解这个复杂的机器。这种由浅入深、注重实操体验的编写风格,让一个完全的门外汉也能建立起初步的信心。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的,因为市面上很多“自学”类的书籍,要么是内容过于陈旧,停留在R22制冷剂的时代,要么就是为了凑字数而塞满了各种不相关的电子知识。然而,《空调维修自学手册》在技术深度上把握得非常好,它并没有将复杂的理论进行过度简化,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热力学和电控系统的知识巧妙地融入到实际故障排除的案例分析中。比如,书中对“雪种不足”和“冷媒过多”导致的制冷效果差异,不仅仅是告诉我们现象,还深入讲解了压力表读数的变化趋势,配上了标准曲线图,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有一次家里的空调外机突然不工作了,我原以为是电容坏了,结果按照书里的步骤排查,发现是室外机感温器读数异常导致的保护性停机。书里关于电控板的故障码解析部分尤其详细,几乎涵盖了市面上主流品牌(当然不是所有,但覆盖率很高)的常见错误代码含义及自检流程。这部分内容简直就是救命稻草,让我从一个只会按遥控器的用户,变成了一个能跟售后人员进行有效技术对话的“半个专家”。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会你拧螺丝,更在于培养你像工程师一样思考问题的逻辑链条。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学术腔调,读起来很“接地气”。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工具使用时的那种细致入微。我这个人动手能力一般,经常不知道该买什么样的扳手、万用表或者真空泵。这本书里专门有一个章节详细对比了不同工具的优劣和适用场景,甚至连不同规格的内六角扳手在拆卸不同品牌内机时可能遇到的尺寸偏差都提到了。这对于我这种在五金店里经常被各种规格搞得眼花缭乱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更贴心的是,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安全须知”板块,用红色的粗体字标明,提醒操作者在进行制冷剂回收或高压测试时必须注意的事项。这体现了作者对读者安全的负责任态度,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警惕。我感觉作者非常理解初学者的恐惧和困惑,他知道我们最怕的不是修不好,而是因为操作不当引发更严重的安全事故。这种对实践细节的关注,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大大增强,远超我预期的那种理论指导。

评分

从装帧设计上看,《空调维修自学手册》也做足了功课。它采用了那种可以平摊放在工作台上而不会轻易合上的骑马钉装订(或者类似的耐用装订方式,我不太确定具体技术名称,但就是很方便平铺),这对于维修工作来说极其重要,你不可能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螺丝刀。纸张质量也比我以前买过的几本技术书籍要好,是那种略带哑光的铜版纸,不容易反光,而且即使用手摸到一点油污,也相对容易擦拭干净,这在实际操作环境下简直是加分项。书中图文并茂的比例掌握得恰到好处,大量的流程图和结构分解图,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例如,当讲解分体式空调的铜管连接步骤时,它不仅展示了如何扩口,还特别指出扩口工具的施力角度和深度限制,并配有“正确”和“错误”的对比图。这种细节的呈现,极大地减少了初学者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二次返工风险。总的来说,这本书从设计角度就考虑到了“用户”——一个正在学习维修的、需要随时查阅参考资料的实践者,而非一个在书房里阅读的学者。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优点之一,在于它对“故障诊断的思维路径”的系统性训练。很多维修手册都是“症状-原因-解决”的线性结构,但这本书引入了一个“决策树”的概念。它不是直接告诉你“如果听到异响,就是轴承坏了”,而是引导你:“首先,判断异响来自室内机还是室外机?如果来自室外机,是开机瞬间就有还是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如果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请检查冷凝器是否脏堵……” 这种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强迫读者去建立一个清晰的排查流程,而不是盲目地猜测和更换零件。这种逻辑训练对于任何技术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培养的是一种解决未知问题的通用能力。书中还涉及了一些高级主题,比如变频空调的弱电控制逻辑和通讯故障分析,这部分内容虽然我暂时用不上,但它让我看到了未来可以学习和探索的方向。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一本维修指南,更是一套系统的技术思维养成教材,它让我的“工具箱”里多了一把看不见的、无价的“逻辑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