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花卉-蜡笔水彩

画花卉-蜡笔水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关煜,张宛生绘 著
图书标签:
  • 花卉
  • 绘画
  • 蜡笔
  • 水彩
  • 技法
  • 教程
  • 艺术
  • 手绘
  • 植物
  • 绘画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敏图书专卖店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078074
商品编码:29694735273
包装:平装
开本:24
出版时间:2012-09-01
页数:80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少儿绘画教材系列丛书:蜡笔、水彩画花卉》画面的颜色是用油画棒(即:蜡笔)和水彩两种颜料画出来的。油画棒属于蜡性,是油性的、不渗水,而水彩是水性的,融于水。他们把两者同用于1幅画内,可以产生出斑驳感和丰富的肌理效果,是1种油水分离方*。涂色时,可以横着涂,竖着涂,还可以斜着涂,只兽能使画面达到色彩丰富、形象可爱酌效果就好。
  《少儿绘画教材系列丛书:蜡笔、水彩画花卉》比较注重基本功的训练。让孩子们从学画线条kai始,用线条去组织出售种几何图形。并通过逐步观察比较,去理解多种物体都可以归纳为几何体的道理,如: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和扇形等,让孩子们能较快地把握住物体醉主要的形象特征。《少儿绘画教材系列丛书:蜡笔、水彩画风景》每幅彩图的qiax面都有1幅具体详细的单线条步骤图,孩子学画,按照书中的方*分几步就可以画出完整的铅笔初稿,可以再根据彩图中文字步骤*示进行上色,画出漂亮的画面效果。


作者介绍
  关煜,女,汉族,1983年2月生于山西省太原市。2010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山西省美学学会秘书长,世界美学学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2010年8月曾参加由北京大学举办的“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并发表题为《美在网络——赛博空间与美学研究的新视野》的演讲。已经发表的论文有:《论张艺谋在奥运kai幕式中的美学追求》、《论中西方古典音乐中的崇高》、《全球化语境下的意境形态研究》等。
  
  张宛生,女,汉族,1954年2月生于北京市。祖籍河南省济源市。现任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副教授,guo家二集美术师,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包装协会会员:1977年考入山西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学xi四年,1985年-198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教师进修班学xi1年。作品及论文多次参展并获各种奖项,现主教课程为艺术设计。编绘图书有《甜甜珍禽馆》,《萱蔗小花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目录
1 向日葵
2 万年青
3 仙人球
4 槐花
5 玫瑰
6 马蹄莲
7 郁金香
8 蒲公英
9 杜鹃花
10 水仙花
11 桃花
l2 山茶花
13 梅花
14 朱订红
15 仙人掌
16 牡件
17 泡桐树花
18 山花
19 虞美人
20 珍珠梅
21 百合花
22 瓜叶菊
23 鸡冠花
24 吊金钟
25 玉簪
26 菊花
27 六丽花
28 睡莲
29 牵牛花
30 1品红
31 山丹丹花
32 仙客来
33 刺梅
34 美人蕉
35 君子兰
36 玉兰花
37 芍药
38 令箭荷花
39 月季花
40 荷花

蝶舞蜂忙:古典园林植物的写意描摹 图书名称:蝶舞蜂忙:古典园林植物的写意描摹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专注于蜡笔与水彩的技法探究,更无意于花卉的写实临摹。它是一部关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与植物精神的深度解读与艺术表达之作。我们深入探寻中国文人墨客眼中,那些被赋予了深厚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的园林植物,并试图用一种更具东方韵味的“写意”手法,将它们的生命力与美学价值呈现出来。 第一章:园林,自然的诗意栖居地 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与哲学思想的物质载体。它不仅仅是人工堆砌的景观,更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想世界。本章首先梳理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从皇家园林的宏大叙事,到私家园林的含蓄内敛。我们重点探讨了园林布局中“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这些手法都预示着对自然素材——尤其是植物——的精妙处理。 园林中的植物选择,绝非随机的色彩堆砌,而是遵循着一套严苛的象征体系。每一棵树、每一丛花,都承载着君子之德、隐逸之志或世俗的美好愿景。我们考察了“梅兰竹菊”四君子在园林中的核心地位,它们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逆境中保持的坚韧与高洁。书中配有大量园林实景的版画式插图,捕捉它们在特定光影下的神韵,而非精确到叶脉的描绘。 第二章:植物的符号学——从《诗经》到明清笔记 要理解园林植物的“写意”,必须回归其文化源头。本章追溯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植物的记载,从《诗经》中朴素的咏物诗,到唐宋的律绝,再到元明清的园林专著和笔记小说。 我们详细剖析了以下几种核心植物的文化符号意义: 松、柏: 象征长寿与不屈,常被安置于高处或重要建筑旁,以示庄重与恒久。我们分析了文人如何通过描绘松针的苍劲,来寄托对国家社稷长治久安的期盼。 荷花(莲): 出淤泥而不染的典范。不同于西方绘画中对水生植物的写实描绘,古典园林中的荷塘,更注重其“清”与“静”的氛围营造。书中通过对宋代美学中“瘦、透、漏、皱”的探讨,来阐释园林设计如何烘托莲花的精神境界。 藤萝与芭蕉: 它们常被用来营造幽深、曲折、充满生活气息的角落。芭蕉的阔大与雨打芭蕉的声响,成为表达愁绪或闲适心境的绝佳媒介。我们对比了不同朝代对芭蕉形象的处理方式,从早期的朴拙到晚期的精雕细琢。 本书中的植物描绘,强调的是“气韵生动”——关注植物的精神面貌,而非其生物学特征。 第三章:写意笔墨下的形态解构 本章从艺术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用非具象的绘画语言来捕捉植物的“神”。这与侧重色彩还原的技法派画法截然不同。我们关注的是中国传统书画中的“笔法”在植物描绘中的应用。 线条的生命力: 探讨如何运用干、湿、浓、淡的墨线,来表现树木的年龄感和枝条的生命张力。例如,老树的皴法如何暗示其经历的风霜雨雪,新芽的细线如何展现勃勃生机。 留白的空间哲学: 园林中的植物群落,其空白之处(水面、空地、天空)与实体(树木花卉)同等重要。书中通过分析元代山水画中对植被的概括处理,来指导读者如何通过留白,来暗示植物的疏密和远近关系,从而营造出超越实际视野的纵深感。 色彩的象征性运用: 即使在描绘花卉时,我们也倾向于使用受传统矿物颜料启发的有限色盘,强调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情感投射,而非追求现代颜料的饱和度。例如,朱红与靛蓝的搭配,常用于表现秋季植物的萧瑟与壮美。 第四章:从园林到案头:植物的文人情怀转化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最终要回归到文人的案头和书房。本章聚焦于如何将园林中捕捉到的意境,转化为可供把玩和沉思的艺术品。 我们探讨了文房清供中的植物元素,如插花艺术的“哲理花”概念,以及如何将一枝折下的梅花,通过简练的笔触,在扇面上复现其在寒冬中傲立的姿态。这种转化,要求创作者必须剔除冗余的细节,只留下最能触动人心的神髓。书中通过数个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从复杂的园林场景中“提炼”出一个核心的植物意象,并用最经济的笔墨将其表现出来。 结语:在有限中窥见无限 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超越对“花卉描绘”的狭隘理解,进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如何与空间、时间、人文精神交织共存的宏大命题中。它不是一本教授如何使用特定工具的指南,而是一扇通往东方美学核心的门径,让观者与创作者在对古典园林植物的写意描摹中,体悟“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阅读本书,将是一次对东方审美哲学的深度冥想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三篇: 作为一名对园艺和绘画都充满热情的爱好者,《画花卉-蜡笔水彩》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花卉的生命力在于其细微之处,而蜡笔和水彩的结合,恰恰能够捕捉到这种细腻的美感。书中没有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精美的插画,一步步引导读者去感受花朵的形态、色彩和光影。我喜欢它对不同花卉的描绘,从娇艳欲滴的玫瑰到清新淡雅的薰衣草,每一种都充满了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它对花瓣边缘的处理,既保留了蜡笔的厚实感,又通过水彩的晕染,营造出一种半透明的质感,仿佛能透过花瓣看到阳光。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书中提到的“叠色法”,相信那一定能让我的花卉画作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这本书不仅仅是绘画技巧的传授,更像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让我更加珍视身边的每一朵花。

评分

第一篇: 刚拿到这本《画花卉-蜡笔水彩》,我感觉它就像一位温柔的老师,悄悄地在我耳边低语,诉说着花朵的秘密。我一直对绘画有着莫名的喜爱,尤其对那些色彩斑斓的花卉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它们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但每次拿起画笔,心里总有些忐忑,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的出现,像是点亮了我心中的一盏灯。我翻开了第一页,并没有看到直接的教程,而是先被那些栩栩如生的花朵插画吸引住了。那些花瓣的纹理,叶片的脉络,在蜡笔和水彩的结合下,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生命力,既有蜡笔的厚重质感,又不失水彩的通透灵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光影的处理,每一朵花仿佛都在阳光下闪耀,散发出阵阵清香。我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书中描绘的那些技法,哪怕只是画一片小小的叶子,也觉得能从中领悟到生命的律动。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绘画的技巧,更像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让我开始用更细致的目光去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去感受它们的美丽与坚韧。我仿佛已经能想象出,用自己的双手,去描绘出属于自己的那片花海的场景,那种成就感,绝对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

第四篇: 这本书的质感和内容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通常在选择绘画书籍时,会更倾向于那些有详细步骤解析的教程,但《画花卉-蜡笔水彩》却走了一条更具艺术性的道路。它没有“一步一步教你画”的模式,而是通过大量的精美示例,以及对不同花卉特征的细致捕捉,让你在欣赏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到绘画的精髓。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色彩过渡的处理,蜡笔的颗粒感与水彩的流动性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让花朵的质感显得格外真实。我尝试着去临摹其中一朵向日葵,发现原来简单的笔触组合,也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的花盘和蓬勃的生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绘画技巧的书籍,更像是一本艺术鉴赏集,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蜡笔和水彩在表现花卉时的可能性。它激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创作欲望,让我想要去探索更多未知的绘画领域。

评分

第五篇: 拿到《画花卉-蜡笔水彩》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所传达出的那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所打动。书中的每一页都像是一幅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无论是色彩的选择还是构图的安排,都充满了独特的巧思。我一直觉得,绘画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够捕捉瞬间的美好,而花卉,本身就是大自然中最容易触动人心的存在。这本书巧妙地结合了蜡笔的浓烈和水彩的灵动,为描绘花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花朵细节的刻画,那些细微的纹理,光影的变幻,都通过作者的画笔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阵阵花香。这本书没有给我直接的“怎么画”的指令,而是让我通过观摩和思考,自己去体会那种用笔触和色彩来表达花卉情感的方式。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拿起画笔,去尝试书中描绘的那些技法,去感受那种将内心的色彩与花朵的美丽融为一体的愉悦。

评分

第二篇: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那一抹淡淡的水彩晕染,搭配上蜡笔勾勒的精致花瓣,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艺术气息。《画花卉-蜡笔水彩》这本书,它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绘画材料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我之前尝试过单独使用蜡笔画花,总觉得色彩有些过于厚重,不够细腻;也用过水彩,但总感觉色彩的层次感不够鲜明。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打开了全新的绘画视角。它没有直接教你“怎么画”,而是通过大量的范例和细节展示,让你自己去体会蜡笔和水彩结合的神奇之处。我尤其关注书中对色彩搭配的讲解,那些看似随意的笔触,却能组合出如此和谐而富有生命力的色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拿起画笔,去模仿书中描绘的那些花朵,去感受那种既有力量又不失温柔的绘画过程。这本书就像一个充满宝藏的盒子,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发现新的惊喜和灵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