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地球灾难故事
定价:39.00元
售价:26.5元,便宜12.5元,折扣67
作者:姚建明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3023469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地球诞生、演化,天上的石头和地下翻滚的恶魔,星际大战?没一个主题如同一个科幻大片,现实常常比电影和想象更精彩。
地球灾难——一个听起来很大、很沉重的话题!这些年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 大地震过后留下遍地“残骸”,大海啸过后四处遗留着“人类垃圾”,大干旱、大洪水过后……
本书的创作初衷源于我和编辑的一次聊天,聊天的内容就是前一段时间发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的“陨石雨”,我们探讨这种事情会经常发生吗?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危害吗?“陨石雨”是如何发生的?我们能够对它们进行监测甚至控制吗?就我所知,人类监测着运行在地球轨道附近的大约10万颗小天体,怎么这一次这么大的一颗陨石冲入地球轨道就没有预测预报呢?!我和编辑谈了自己的想法,我俩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向公众解释、阐述这一类足以造成人类恐慌的、来自大自然的或者是来源于人类本身的地球灾难事件的想法。开始时给出的提纲很大,涉及了地球上的种种灾难,用编辑的话说“那岂不成了我们在写‘人类的灾难’了”。鉴于作者的研究范围和书籍的篇幅,编辑还是建议我们只就地球整体进行讲述,大体上涉及天文学、地球科学、海洋学等话题。
本书涉及的话题比较沉重,所以在构思过程中我就不断地思考用什么样的思路去写。脑海当中原始的想法就是,让读者通过本书了解到大地震、大海啸、小天体撞击等灾难事件的发生是有它的根源的,是自然规律。起码是和人的理想、道德、行为无关,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通过自己对历史资料的汇集、分析,让读者知道这些现象以前都发生过,地球不是也好好的吗?人类不是还在正常地延续吗?更想做的事情,或者说想达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些地球灾难事件的分析,让读者明白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看清这些事件的“真相”,具备科学的头脑和明晰事物本质的眼光。书名当中加上“故事”两个字,我并不是想真的给大家去讲一个个的故事。自我感觉加上“故事”两个字可以减轻一些灾难事件的沉重感。实际上,一些事件也真的就是假设、猜想,就是某些人讲的故事!为了缓和读者的心情,也为了增加本书的可读性,我力求把整本书写成一个松散的“地球故事”。在每一章的开头都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或者是神话的故事,也尽可能地用故事把本书的内容串联起来。总之,就是想达到能让读者科学地认识所谓地球灾难的目的!科学地认识世界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目的。正确地、客观地看待和认识自己周围发生的事物是每一个具备科学头脑和科学素养的人的基本能力。那么,科学到底应该怎样去理解呢?这是许多人都在探讨的问题。我们曾经组织过学生多次开展这方面的讨论,也了解了许多人的想法和看法。大家都趋同的、一个全世界人都知道的解释就是——科学就是真、善、美。细想一下它的内涵,真是太正确、太有意义啦!可实际上,我认为对科学的真实的、实际的理解,可能并且应该是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我认为是大家都应该认识到的,那就是科学的就是合理的、正常发生的、符合自然规律的。只有你具备了科学的头脑,有了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素养,你才能够正确地、正常地、真实地认识和适应你周围的世界。
章地球诞生的故事
1.1人类的摇篮
1.1.1生命的产生和延续所需要的环境
1.1.2太阳的“生命带”
1.1.3地球资源
1.2行星地球形成所经历的变化
1.2.1太阳系的星云假说和行星的“星子”理论
1.2.2早期地球很热,自转很快
1.2.3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
1.3沧海桑田
1.3.1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变化
1.3.2天体引力可能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1.3.3地质年代和冰河期
1.3.4造山运动
1.4祸及全球的地球灾难
1.4.1智利大海啸
1.4.2唐山大地震
1.4.3北美黑风暴
1.4.4秘鲁大雪崩
1.4.5孟加拉国特大水灾
1.4.6泰坦尼克号沉没
1.4.7喀麦隆湖底毒气
1.4.8Novarupta火山爆发
1.4.9百慕大地区神秘灾难
1.4.10通古斯大爆炸
1.5世界各国创世故事
1.5.1远古波斯信仰
1.5.2巴比伦神话341.5.3远古埃及神灵
1.5.4古代墨西哥
1.5.5中国古代神话
1.5.6日本神话
1.5.7印度神话
1.5.8希腊神话
1.5.9犹太教和基督教共同的神话
1.5.10挪威等地流传的北欧神话
第2章地球“魔咒”故事
2.1《》故事
2.1.1诺亚方舟和大洪水
2.1.2世界末日和种种地球灾难
2.2达芬奇密码
2.2.1《后的晚餐》预言地球将毁于大洪水
2.2.2《安吉里之战》预言人类将毁于暴力战争
2.3诺查丹马斯和行星大十字
2.3.1诺查丹马斯和他的《诸世纪》
2.3.21999年的“行星大十字”
2.4神秘的玛雅人
2.4.1玛雅文明
2.4.2玛雅人的五个太阳季和地球灾难预言
2.5世界十大落空的地球灾难预言
2.5.1古老的预言之一——亚述预言
2.5.2耶稣的第二次降临
2.5.3油画上的恐怖画面
2.5.4从未到来的德国洪水
2.5.5新英格兰上空的黑色天幕
2.5.6大金字塔中的预言
2.5.7哈雷彗星引发的恐慌
2.5.8行星成行
2.5.9千年虫恐慌
2.5.10人造黑洞
2.6未来地球可能的十大灾难“预言”
第3章天上的石头雨和地下翻滚的恶魔
3.1来自太阳的“骚扰”
3.1.1太阳“中微子流”
3.1.2太阳活动周期和地球灾难
3.2天体撞击
3.2.1太阳系的小行星带
3.2.2的撞击事件
3.2.3地球上的十大陨石撞击坑
3.2.4我们有什么办法吗?
3.3火山
3.3.1火山面面观
3.3.2火山的灾害和作用
3.3.3有史以来大的十次火山爆发
3.4地震、海啸
3.4.1地震和海啸
3.4.2全球地震带
3.4.3地震造成的灾难
3.4.4十大地震和海啸事件
第4章气浪和海浪的故事
4.1臭氧层变化带来的思考
4.1.1生命伴随着地球大气的形成
4.1.2臭氧层在发生变化
4.1.3温室效应
4.1.4大风大雨、旱灾洪水
4.1.5城市“热岛”和“雾霾”
4.2海洋是地球的动力源泉
4.2.1从海面到海底
4.2.2海浪在跃动海水在呼吸
4.2.3大洋环流是地球气候的主宰者
4.2.4海水在“”,海洋在“怒吼”
4.3森林、植被、水资源
4.3.1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4.3.2干旱和沙漠化
4.3.3枯竭的水资源
4.3.4历史上危害巨大的旱涝灾害
第5章“星际大战”真的只是故事?
5.1生命起源和演化是一件漫长而幸运的事情
5.1.1我们和大猩猩差多少
5.1.2温室效应造就了地球生命
5.1.3完全可能存在我们的“宇宙亲”
5.2“恐怖的”外星人
5.2.1的外星人事件
5.2.2UFO释义
5.2.3外星人应该是什么样子?
5.3可能的星际战争
5.3.1晃瞎眼睛的影视作品
5.3.2星际战争可能发生吗?
第6章宇宙大家庭
6.1末日情结
6.2地球是有生命的
6.3我们能做什么?
6.4美丽的地球“十极”
参考文献
这本书我真是爱不释手!刚翻开的时候,我以为会是一堆冷冰冰的数据和理论,没想到作者竟然把“地球灾难”这个沉重的话题写得如此引人入胜,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对未来的思考。它不是那种让你坐在椅子上惊恐万分的惊悚读物,更多的是一种沉静的反思。作者笔下的每一个场景,无论是冰川融化带来的无声侵蚀,还是极端天气下人们的挣扎求生,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亲身经历一般。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细节的方式,比如描述海平面上升时,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而是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如何在不断缩小的土地上面临抉择,以及他们之间那些细微的情感交流来展现灾难的真实影响。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与地球的关系,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它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抛出了更多的问题,引导我们去思考,去行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开阔了许多,也对未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它会让你在掩卷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开始思考自己能为这个星球做些什么。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这本书的,本来没抱太大期望,但它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作者的文笔非常老练,语言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诗意。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未来预测的呈现方式,它不是那种一味渲染末日的悲观论调,而是通过对各种潜在危机的深入剖析,展现出人类社会可能面临的多重挑战。读的时候,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实验室,亲眼目睹着科学家们如何研究,如何预测,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忧虑和希望。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安的可能性,但同时,他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类智慧和适应能力的信心。这本书让我开始认真思考,作为一个个体,我应该如何为构建一个更具韧性的未来做出贡献。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关于我们与地球未来的对话,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它让我意识到,了解风险是行动的第一步,而积极的改变,才是我们应对挑战的最佳方式。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某些章节确实让我感到沉重,但它带来的思考却是极其宝贵的。作者以一种非常冷静客观的视角,剖析了那些可能威胁我们生存的地球变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部分,它没有用过于煽情的语言,而是通过对一个个物种从出现到消亡的轨迹描绘,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演化过程的脆弱,以及我们每一个生命存在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让我开始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与自然界的联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任何一个细微的失衡,都可能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那些曾经被忽视的自然现象,开始有了更多的敬畏之心。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它让我们直面那些可能发生的挑战,但同时也激励我们去寻找解决方案,去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简直太绝了!我很少读到能把科学事实和文学叙事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的作品。作者似乎拥有某种魔法,能够将那些宏大的、抽象的地球变化,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我记得有几段关于气候变化的描述,它不是直接告诉你二氧化碳浓度有多高,而是通过一个在干旱地区长大的孩子的视角,去描绘他们如何面对日渐稀少的雨水,如何学会珍惜每一滴水,以及这种环境如何塑造了他们的性格和对生命的理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表达方式,比任何枯燥的图表都更能触动人心。而且,作者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如何应对灾难的描绘也极其细致,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危机时所展现出的惊人韧性和创造力。它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希望的火种也从未熄灭。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们所谓的“灾难”,其实是地球母亲在以她自己的方式发声,而我们,作为地球的一部分,有责任去倾听,去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作者将复杂议题变得通俗易懂的能力。我从这本书中收获了很多关于地球系统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我对人类文明与地球承载力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灾难,而是将它们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进行审视,让我看到了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自然力量的强大,以及我们作为智慧生物所扮演的角色。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不同灾难成因时所展现出的多视角,它让我意识到,很多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评估我们当前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并思考如何才能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它让我意识到,与其被动地等待灾难降临,不如主动地去理解、去适应、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这本书充满了智慧,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绝对是值得每一个关心地球的人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