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九大军工企业军用飞机产品汇编
定价:68.00元
售价:46.2元,便宜21.8元,折扣67
作者:李胜利
出版社:国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62622758
字数:
页码:46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世界九大军工企业军用飞机产品汇编》内容包括章波音公司;一、波音公司简介;(一)公司建立;(二)军用时代;(三)商用时代;(四)新波音时代;(五)公司架构;二、波音公司现役军用飞机产品介绍;(一)CH—47“支奴干”运输直升机;(二)E—3“望楼”空中预警机;(三)F—15“鹰”战斗机;(四)AH—64“阿帕奇”直升机;(五)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六)C—17运输机;(七)E—4空中指挥机;(八)E—6通信中继飞机;(九)“幽灵之眼”无人机;(十)“太阳鹰”无人机;三、波音公司参与的产品介绍;(一)F/A—18“大黄蜂”;(二)V—22“鱼鹰”倾斜旋翼机;(三)AV—8B“鹞”式攻击机;(四)美国“暗星”隐身无人侦察机;(五)“扫描鹰”无人机;第二章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世界九大军工企业军用飞机产品汇编》:
NP—3C:改造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测试平台的P—3C,1架。
RP—3C:为取代RP—3A修改过的P—3C,1架。
OP—3C:为侦察任务进行改造成日海自P—3C,10架。
UP—3C:日本海上自卫队海自器材测试机。
UP—3D:日本海上自卫队电子情报搜集训练机。
RP—3D:为大气研究修改过的P—3C,为收集大气资料用,1架。
WP—3D:为NOAA气象研究,包括飓风狩猎修改的P—3C,2架。
EP—3E Aries:改造成电子情报机的10架P—3A和两架EP—3B。
EP—3E AriesⅡ:改造成电子情报机的P—3C,12架。
NP—3E:各种实验用飞机。
P—3F: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交付伊朗帝国空军的P—3C,6架。
P—3G:洛克希德P—7原代号。
P—3H:提议的P—3C升级版。
EP—3J:为舰队电战支援用途修改的两架P—3A。
P—3K:五架在1965—1967年间交付新西兰以替代桑德兰飞艇的P—3B,部署在奥克兰Whenuapai的RNZAF第五中队。此批飞机在装上P—3CupdateⅡ升级包和一些当地创意后,赋予了代号P—3K(Kiwi缩写),再加上一架自RAAF买来的二手P—3B也升级至P—3K标准,一共6架。目前正进行至P—3K2升级。
P—3N:为挪威空军海岸巡逻任务修改过的两架P—3B。
P—3P:葡萄牙空军六架前购自RAAF的P—3B。现已由购自荷兰皇家空军的P—3C UpdateⅡ.5取代。
……
序言
《世界九大军工企业军用飞机产品汇编》这本书,其核心价值在于它以一种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体例,为我们描绘了现代空战中那些耳熟能详(以及一些不那么为人所知)的空中巨兽的图景。当然,书名可能稍微有些“标题党”的嫌疑,因为它并非仅仅列举了九大巨头的明星产品,而是更广泛地触及了各个国家在不同时期涌现出的标志性军用飞机。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飞机研发背景的细致梳理。比如,它不仅仅是告诉你F-22“猛禽”的先进性,而是会追溯到冷战末期,分析苏联的“阿穆尔河”计划是如何刺激美国启动“先进战术战斗机”(ATF)项目,最终催生了F-22的诞生。这种“为什么”的探索,比单纯的“是什么”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另外,书中对于一些重要航空发动机的演进过程也进行了精辟的阐述,毕竟,没有强大的心脏,再好的气动设计也无法实现。从涡轮喷气到涡轮风扇,从加力燃烧室到矢量推力,这些技术细节被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让即使是军事航空领域的“小白”也能获得不少启发。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航空知识盛宴。它并非简单地将不同军工企业生产的飞机罗列出来,而是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军事航空知识体系。我可以从书中看到,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飞机设计理念差异,例如,美国更注重高性能和多用途性,而苏联则强调简洁、易于维护和大规模生产。这种对比分析,让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不同国家在航空技术发展路径上的选择。书中的“技术脉络”梳理也做得相当出色,它会详细讲解某项关键技术是如何被发明、改进,并最终应用到飞机上的,例如,从翼身融合设计到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再到新一代航电系统的集成,这些内容对于理解飞机的性能提升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于一些“生不逢时”的失败项目,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分析其失败的原因,这同样是宝贵的经验教训。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教你认识飞机,更教你理解飞机背后的科技、战略和历史。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远超出了我最初对“汇编”二字的想象。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现代空战力量的编年史,将那些改变战争格局的飞机,以一种叙事性的方式呈现出来。从早期喷气式飞机的粗犷与力量感,到现代战斗机日益精密的电子设备和隐身设计,每一步的技术跃迁,都在书中得到了细致的解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战略轰炸机”的部分,书中不仅介绍了B-52、图-160这些大家熟知的庞然大物,还深入探讨了它们在核威慑、远程打击中的角色演变,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这种对“为什么存在”和“未来将走向何方”的思考,让这本书充满了前瞻性。同时,书中对一些特种飞机的介绍,例如电子战飞机、预警机等,也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们虽然不直接参与空战,但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其作用不亚于一架强大的战斗机。这本书让我对现代空军的构成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手中这本《世界九大军工企业军用飞机产品汇编》,可以说是一部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收藏价值于一身的佳作。它并非那种干巴巴的参数列表,而是将冰冷的技术数据赋予了鲜活的历史故事。书中对每一款飞机的介绍,都仿佛在讲述一段独特的传奇。从二战后初期的螺旋桨时代向喷气时代的过渡,到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在空军技术上的你追我赶,再到如今隐形技术、无人机技术等前沿领域的探索,作者都信手拈来,条理清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战役中飞机表现的分析,比如“空中霸王”F-15在以色列空军手中的战绩,或是“米格杀手”F-4的复杂命运,这些真实的历史案例让飞机的性能参数不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空中搏杀与战略博弈。书中的配图也是一大亮点,那些高清的飞机照片,加上精美的三视图,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视觉享受。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为军迷准备的,它也为那些对科技发展史、对国际关系演变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评分这是一本令人惊叹的军事航空巨著,虽然书名直指“世界九大军工企业军用飞机产品汇编”,但其内容远不止于此,更像是一本深入浅出的世界军事航空发展史缩影。作者以极为严谨的态度,从二战后至今,将那些划时代的军用飞机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他没有简单罗列型号和参数,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款飞机的设计理念、技术突破、实战表现以及对后续型号乃至整个航空工业产生的深远影响。例如,在讲述F-4“鬼怪”II时,作者不仅仅介绍了它的性能,更详细阐述了它在越南战争中的辉煌与尴尬,以及它如何塑造了下一代截然不同的战斗机设计思路。而对于米格-21,书中不仅展示了其“金色飞行器”的绰号来源,更挖掘了它在冷战时期作为苏俄空军主力,如何凭借其简洁高效的设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米格浪潮”。书中对一些冷门但意义重大的机型,例如早期的喷气式侦察机,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技术发展的曲折与不易。整体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军用飞机的演变轨迹,以及它们背后所代表的技术、战略和地缘政治的博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