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严实精神:中国精神的深层力量
定价:36.00元
作者:张颐武 金涛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58169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严实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深层力量,是构筑梦想的思想基石。
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改进工作作风,弘扬民族正气,传承民族精神。
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精神力量,树立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的严实精神,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内容提要
本书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生动鲜活的名人典故、格言、故事等,与严实精神紧密结合,对我们的民族精神做了全方位剖析,以极具代表性的丰富多彩的案例,从古到今,由内及外,把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展现得淋漓尽致,解读、发掘中国人的内在精神力量,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目录
章 吾日三省吾身/001
信仰为修身之本/003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的信仰长城/003
千磨万击还坚劲——郑板桥的立信之路/011
情怀为修身之源/01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爱国情怀/015
操守为修身之规/020
“拒让门”引发的思考/020
肝胆为修身之杖/027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027
第二章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033
规矩为用权之篱/035
千秋名相示周行/035
王翱秉公传美名/037
列宁不搞特殊/039
担当为用权之臂/042
蔺相如不辱使命,廉颇敢作敢当/042
用信誉担当起一切风险/046
原则为用权之源/049
心存百姓,不畏/050
吕范严把财政关/052
敬畏为用权之心/055
法令必行,内不私贵宠,外不偏疏远/056
两袖清风斗子文/059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061
第三章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065
戒虚言方能正身/067
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甘肃捐监冒赈案/067
樵夫失斧/072
戒浮术方能成事/077
纸上谈兵空误国/077
三生不改冰霜操/082
戒华名方能安心/086
“两弹元勋”邓稼先/086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092
戒伪事方能静气/095
心存伪事,祸国殃民/097
戒伪事,清廉一世/100
人间有爱,真诚融化虚荣心/103
第四章 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109
功崇唯志,业广唯勤/111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1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17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120
志不可慢,时不可失/121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130
李冰矢志除水患/131
目见之不如足践之/139
事必躬亲,造福一方/139
俯首甘为孺子牛/143
第五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147
干事创业接地气/149
树劳模,栽树英雄/149
路要人走,业要人创/153
谋事创业下苦功/158
态度比能力重要/158
以恒心为良友/161
图事创业有激情/167
立志科学,献身地质/167
大庆精神代代传/172
成事创业有境界/175
杂交水稻——献给世界人民好的礼物/175
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180
第六章 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185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187
甘当革命的螺丝钉/188
以公为心,以爱为心/193
见贤思齐,不贤自省/195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196
欧母教子,流芳百世/198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201
西藏就是我的家乡/20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5
同心共济始终如一/210
同德同心,扶危持颠/210
后记 辛普森案——不严不实引发的司法悲剧/215
作者介绍
张颐武,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涛,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师从张颐武教授。主要从事新世纪文学及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参与编著《中华家风丛书·爱国卷》,发表《科幻作品中的反思主题》《共生还是寄生——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错位》等论文。
文摘
序言
《严实精神:中国精神的深层力量》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精神”这个宏大的概念有了更具体、更生动的理解。作者张颐武和金涛并没有试图去构建一个高高在上的精神偶像,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挖掘那种深藏不露、却又坚韧不拔的力量。我感觉他们所说的“严实”,是一种扎根于现实、不畏艰难、默默坚持的品格。这种品格,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容易被忽视,但它却是中国人民能够一次次克服困难、走向复兴的重要支撑。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严实精神:中国精神的深层力量》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点出了核心。在我看来,“严实”二字,既是一种对内在品质的要求,也是一种对外部行为的约束。它不是表面的功夫,而是深入骨髓的坚持。作者们在书中,通过各种生动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精神在不同层面的体现。我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对“中国精神”的更深理解,更是对自身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思。这种“严实”的内在力量,是我认为最宝贵、也最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的东西。
评分读完《严实精神》,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又充满希望的感觉。作者们并没有回避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通过“严实精神”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中国人内在的韧性和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自外部的赞美,而是源于内心的坚定。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种在平凡日子里累积起来的强大。我感觉,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中国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这种默默耕耘、坚守底线、不骄不躁的“严实”力量。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不能只看那些宏大的叙事和光辉的成就,更要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肌理之中。《严实精神》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们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人民身上那种“严实”的特质。这种特质,或许不那么耀眼,但却无比坚韧,并且充满了生命力。它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一种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品格,一种对生活认真负责的态度。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们所阐述的“严实精神”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哲学吗?是一种价值观吗?或许都不是,但它又蕴含了这一切。它是一种在历史的洪流中沉淀下来的生存智慧,一种在现实的压力下保持自我、不失底色的力量。书中的许多例子,都让我深感共鸣,仿佛看到了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这种“严实”,不是固步自封,也不是消极保守,而是在保持内心的稳固中,寻求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对“严实精神”这个词并没有特别深刻的理解。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书中描绘的这种精神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关于中国人的某种性格特点,更是关于一种生存智慧,一种面对复杂世界保持内心稳定的方式。我看到作者们在探讨中,反复提及那种不屈不挠、脚踏实地的力量。这种力量,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在无数普通人的生活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是一种低调的强大,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
评分我得说,《严实精神》给我带来的最大触动,在于它让我在看似平凡的日常叙事和历史细节中,看到了中国人民身上那种不动声色的生命力。它不是那种张扬的、戏剧化的强大,而是像深埋地下的根系,默默地汲取养分,支撑着参天大树的繁茂。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一些具体案例时,那种细致入微的笔触。仿佛我置身其中,能听到那一声声低沉的叹息,也能感受到那一份份无声的坚持。这种“严实”并非僵化,而是包含着一种智慧的张力,一种在困境中寻求生机、在压力下保持自我的能力。它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中国人的特质,挖掘出它们背后深邃的精神根源。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就挺吸引人的,《严实精神:中国精神的深层力量》,一听就觉得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书。封面上“张颐武”、“金涛”这两个名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思想含量充满了期待。读完之后,我脑子里盘旋着几个关键词:坚韧、韧性、内敛、坚守,还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强大。它不像有些书那样,上来就给你灌输一堆激昂的口号,或者描绘一个光鲜亮丽的“精神图腾”。相反,它更像是在静默中揭示,在细微处显露。我能感受到作者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挖掘、去体察,不是那种站在高处俯瞰的姿态,而是真正沉浸在中国的历史长河、社会肌理之中,去感受那种源远流长的“严实”底色。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个人觉得是一种比较克制但富有力量的表达方式。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追求华丽的辞藻和激昂的论调,而是以一种沉静、内敛的方式,将深邃的思想缓缓道来。读起来的时候,我感觉作者们仿佛在和我进行一场温和而深刻的对话,引导我去思考,去体悟。他们不强求你接受某种观点,而是提供了一个视角,一种思考的框架。这种“严实”的精神,在书中同样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它不张扬,不炫耀,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姿态,触及人内心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中国精神”这个概念总有一种模糊的认识,觉得它包含了太多东西,有点难以捉摸。但《严实精神》这本书,就好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它没有试图去定义一个普适的、单一的“中国精神”,而是通过“严实”这个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人民内在力量的独特视角。这种“严实”,我觉得可以用“扎实”、“靠谱”、“不动摇”来形容。它不是浮夸的口号,也不是虚幻的理想,而是实实在在、根植于生活体验中的一种品质。作者们在书中对这种精神的阐释,既有宏观的理论分析,也有微观的生动案例,让我觉得非常有说服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