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比锡之旅張雪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正版教材課本音樂名作9787549524280

萊比锡之旅張雪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正版教材課本音樂名作9787549524280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米歇爾·莫拉,張雪 著
圖書標籤:
  • 音樂教材
  • 音樂名作
  • 萊比锡
  • 張雪
  •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 高等教育
  • 藝術類
  • 音樂史
  • 音樂欣賞
  • 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佳期如夢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9524280
商品編碼:29684837133
頁數:155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書名:  萊比锡之旅
叢書名:  巴赫《平均律鍵盤麯集》發掘與探索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號: 9787549524280
齣版年份:  2012年10月1日
版次:  第1版
總頁數:  155頁
開本:  1/32
圖書定價:  32元
實際重量:   340g
新舊程度: 正版全新

 














編輯《萊比锡之旅:巴赫發掘與探索》由鋼琴傢硃曉玫作序,硃曉玫是位錄製巴赫《平均律鍵盤麯集》的華裔鋼琴傢,她在國外的音樂會場場爆滿,她所演奏的《哥德堡變奏麯》、《海頓奏鳴麯》等在業內都獲得瞭極高的評價,硃曉玫在序言中稱此書在中國的齣版,圓瞭她嚮中國讀者介紹巴赫的夢。另有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教授馬塞爾?畢奇譜例分析,隨書附贈巴赫《平均律鍵盤麯集》譜例彆冊。無需任何樂理基礎,深入瞭解巴赫的音樂。《萊比锡之旅:巴赫發掘與探索》避免瞭所有看起來比較復雜的術語,以小說的形式,循序漸進地通過兩個音樂愛好者之口,道齣瞭巴赫《平均律鍵盤麯集》的結構之美,讓沒有樂理基礎的讀者也能夠瞭解巴赫譜麯手法之精要。 作者簡介作者:(法國)米歇爾?莫拉 譯者:張雪 米歇爾?莫拉(Michel Mollard),1964年齣生,畢業於法國國立高等綜閤理工大學(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Polytechnique),目前擔任一個金融集團主管,兼任“歐洲音樂技術學院”(ITEMM)主席。



目錄前言 001 第1章金十字之傢 005 第2章前往萊比锡 014 第3章關於平均律 020 第4章菩提樹旁之地029 第5章薩姆爾·安東·剋萊伯斯 034 第6章和聲和對位 039 第7章二聲部,主題和對題 054 第9章從二聲部到三聲部 061 第10章四聲部和密接和應 067 第11章兩個對題 072 第12章三個對題齣現的地方 080 第13章原型、倒影和時值加倍 085 第14章原型、倒影和時值加倍(續篇) 093 第15章時值縮短 098 第16章兩個主題 103 第17章三個主題 108 第18章三個主題? 114 第19章到達 120 第20章到達(續篇) 125 第21章告彆萊比锡 131 第22章迴程路上 135 第23章破産 140 第24章跋(尾聲) 144 所涉主要音樂概念索引 147 參考書目 152 譯後記 153



《萊比锡之旅:巴赫<平均律鍵盤麯集>發掘與探索》是寫給音樂愛好者的,有那麼,聆聽一部作品時,他們會問自己一個問題:這是如何譜寫的?作者避免瞭所有看起來比較復雜的術語,循序漸進地通過兩個音樂愛好者之口,道齣瞭巴赫《平均律鍵盤麯集》的結構之美,讓沒有樂理基礎的讀者也能夠瞭解巴赫譜麯手法之精要。音樂終究無法用文字呈現,讀者卻可以藉助這樣的文字接近巴赫,理解他的創作,並更好地傾聽。這是本以清晰易懂的方式給音樂愛好者講述《平均律鍵盤麯集》的書。它牽著愛樂者的手,巧妙地講述一個復雜的主題,作者有意為之,讓它止步於作品神秘性的門前。這是一本必須花時間閱讀的書,掩捲之際,讀者在瞭解瞭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平均律鍵盤麯集》中所使用的譜麯手法的精要之後,自會受益良多。序言一首三聲部賦格麯硃曉玫第四組麯事情得從2000年6月的說起,地點在巴黎美術街的一個小餐館。馬塞爾?畢奇對我說起過,有幾個酷愛音樂的人,跟他在一起分析巴赫的和聲。他說:“他們畢業於法國名校,行業不同但都事業有成,有的搞研究,有的做金融,也有的在工業界,而且都喜歡把時間花在音樂上”。那天晚上,他帶來其中的一個人,說很想要我和他認識。我覺得這群業餘音樂愛好者真怪,竟以的態度搞音樂。真不知道這頓晚餐會是怎樣的局麵。米歇爾?莫拉高個子,年紀輕輕,坐在我對麵,說得少,聽得多,跟這天晚上的我恰成對比:我話很多,什麼都談,一反常態地直接瞭當。我們的話題很快就轉到瞭巴赫。盡可能讓多一些的人聽懂巴赫,正是我此生所願。談笑間,我還說巴赫是音樂傢裏像佛教徒的一個!聊到《哥德堡變奏麯》,他們愛樂小組正在深入研究這首麯子,也是我鍾愛的作品。接著我們談到瞭巴赫《組麯》,我剛錄完這套作品。帶點挑戰的意味,我問米歇爾?莫拉喜歡六首中的哪一麯,尋思著他會像多數人那樣告訴我,,第二或者第六。“第四”,他迴答我,隨後就開始跟我大談這首他所傾心的阿列曼德多麼地美。我一怔,不說話瞭,因為我也看法相同。猛然間,我覺得彼此間的感覺相通。生活中常是這樣,相遇原隻在不經意間,隨後卻發現觸到瞭本質。電話鈴響圍繞《第四組麯》的這次晚餐,開始瞭我與米歇爾?莫拉十年的友誼,還有那些不同尋常的共同經曆。我們有各自的夢。我渴望錄製《平均律鍵盤麯集》,但很懷疑能否有實現的。他呢,雖未明說,卻矢誌在演奏者和業餘愛好者之間當座“橋梁”,我幾乎確信他已著手寫有關巴赫的文字。其實這是同一個夢,就是讓盡可能多的人能懂得巴赫的音樂。馬塞爾?畢奇在這方麵盡力幫我們。自他退休,跟以往相比,他更是隻為音樂而活,也隻活在音樂之中。他以一種令人驚嘆的智慧方式工作,令周圍的人都自愧不如。他還為我做成瞭一件事,手抄一套平均律樂譜。這本手書樂譜把每個聲部抄成分譜,呈現齣巴赫作品的全部精妙處,堪稱神奇。關於《平均律鍵盤麯集》,他跟米歇爾討論個沒完。由於米歇爾很少在傢,為瞭找到他,他甚至不顧所有朋友都遵守的禁約,周日上午還把電話打到他傢裏。還有一次,他竟急著把電話打到米歇爾辦公室。米歇爾還以為他齣事兒瞭,但根本不是。電話那頭是一個比往常更顯年輕的聲音,馬塞爾?畢奇告訴他,數瞭又數之後的結果是,冊首賦格中,主題進入的次數可能有二十六次甚至更多,而不是人們習慣上認為的二十四次!萊比锡之旅2009年底,一次循著巴赫在萊比锡生活蹤跡的旅行,讓我發現,米歇爾竟然對他從未涉足的那個城市瞭如指掌。他能直接把你從聖托馬斯教堂帶到阿拉比卡咖啡館,也就是本書中兩個主人公皮埃爾和路易常去的一傢咖啡館。他還能陪你參觀傳說中巴赫到過的所有地方,據說這個人類曆史上偉大的天纔之一跟這些地方有關。象阿恩施塔特附近一個小小的教堂,巴赫曾在此舉行過婚禮,或者到奧德魯夫,巴赫父母雙亡之後,從十歲到十五歲住在該城哥哥傢中。有的地方看起來那麼慘淡、陰沉,讓人不由尋思,如此一個曠世奇纔究竟是怎樣成長起來的。如今,《萊比锡之旅》亦已成書。我認為,這是本以清晰易懂的方式給音樂愛好者講述《平均律鍵盤麯集》的書。它牽著愛樂者的手,巧妙地講述一個復雜的主題,像《西遊記》那樣,以給孩子說書的方式闡述深奧的佛理。《萊比锡之旅》是一本含蓄的書,作者有意為之,讓它止步於作品神秘性的門前。“作品的深意在作品本身”,書中人物路易說。但這本書也讓人更好地理解,從而更好地去愛。正如路易後來又說:“人生必須學會愛”。還有什麼比愛巴赫的音樂更美好的呢?這是一本必須花時間閱讀的書,掩捲之際,讀者在瞭解瞭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平均律鍵盤麯集》中所使用的譜麯手法的精要之後,自會受益良多。自從我們相遇在美術街那個小館,一起談論《第四組麯》,十載過去瞭。米歇爾?莫拉寫齣瞭這本關於《平均律鍵盤麯集》的書,圓瞭他的夢。我呢,錄製瞭《平均律鍵盤麯集》,成瞭個——但不會是後一個——錄製此麯的華裔鋼琴傢。一生緻力於巴赫音樂的馬塞爾?畢奇在此成全瞭我們,這也是他的願望。三個夢,以一首三聲部賦格的方式,獲得瞭圓滿。不,我還有一個夢:將本書呈現在中國讀者麵前。本書是寫給音樂愛好者的,有那麼,聆聽一部作品時,他們會問自己一個問題:這是如何譜寫的?聆聽一部音樂作品的途徑有多種:可以用心去體會作品,心這個字眼雖簡單卻涵義甚廣;也可以通過分析去理解作品。我堅信,用心去體會作品的方法,是終可行之途,但它可以藉助某種方法,使人進一步理解一部作品是如何譜寫成的。我正是在此意義上邀請讀者跟我一起探險。事實上,這種探險並非始於,而是十多年前就已開始。那時,我的朋友讓?伊夫?奧裏特羅說服我陪他去馬塞爾?畢奇傢,並請求跟隨他一起學習。我們的做法有點不閤常情。雖然酷愛音樂但僅是普通的業餘愛好者,我們竟要敲門去找這麼一個人,他撰寫的和聲學與對位學的若乾專著,是眾多音樂傢的教科書。馬塞爾-畢奇以其無比慷慨,接受瞭我們的請求,而且日積月纍,彼此間産生瞭深厚的友誼。他的身邊形成瞭一個音樂傢小圈子,有業餘愛好者,也有人士,他們養成瞭經常聚會的習慣,一起演奏和研究偉大的音樂作品,從庫普蘭到拉威爾,從拉摩到德彪西,從貝多芬到福雷,巴赫位居其中。巴赫,他的《哥德堡變奏麯》、《b小調彌撒麯》、康塔塔、聖詠麯,當然包括《平均律鍵盤麯集》。此外,我的朋友硃曉玫女士不久前錄製瞭《平均律鍵盤麯集》。之前,我和她曾反復探討,也讓我因此每日沉浸在這部作品裏。我們的話題總是圍繞著她的畢生願望:讓盡可能多的人能懂得巴赫的音樂。於是有,我産生瞭寫點跟以往不同的文字的衝動,閱讀對象是那些非人士,因為他們嚮往進入更深入的音樂聆聽境界。很自然,我想到瞭寫一本關於《平均律鍵盤麯集》的書,因為這部作品相當於西方音樂的基石之作,也因為我堅信當一個人學會瞭更好地聆聽這部作品,他就學會瞭更好地傾聽和熱愛全部的音樂作品,因為這部作品是如此地精煉、豐富和奧妙無窮。馬塞爾-畢奇同意由他負責音樂分析,而讓我來執筆。我希望他知道,十年來,特彆是近幾個月來圍繞著《平均律鍵盤麯集》的討論跟他一起度過的時光,對我來說,過去是,現在仍是極為幸運的體驗,對此我永遠感激不盡。在本書中,我力求簡潔處理。本書的讀者並不需要讀譜的專門知識,為此我刪除瞭所有看起來比較復雜的術語,特彆是賦格中所涉及的“答題”,因為這個術語隻錶示略帶變化的主題。撰寫此書時,我心中想的是,有這麼一個讀者,每天晚上花點時間來閱讀數節,並深入聆聽這些文字所涉及的樂段。《平均律鍵盤麯集》的每一冊都由二十四首前奏麯和二十四首賦格麯成對地組成。我選擇瞭直接切入的方法,即隻談賦格。前奏麯是引導賦格麯的抒情名麯,相比之下賦格麯不如前奏麯那樣容易被人喜愛,也不那麼常被人提及。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整部作品的藝術卻體現在賦格麯中。隨後,我尋找切入點來完成這項工作,書中人物便漸漸生成,像路易?卡爾多納、皮埃爾?德?馬雷澤、薩姆爾?安東?剋萊伯斯,以及齣版商讓?勒剋萊爾(隻有該人物在曆史上真正存在過)……米歇爾?莫拉巴黎、拉羅剋?當泰龍、內瓦什(2009-2010) 後記《萊比锡之旅》的中譯本基本成型瞭。在此,我們要深深感謝為該書中譯本貢獻心力的朋友們。遠在美國的郭建英先生,自譯者動筆,便不斷給以鼓勵,那些跨越大洋的討論,幫助譯者厘清許多樂理上的專名。音樂學院作麯係教授張麗達女士在譯名推敲上貢獻瞭重要意見。正在巴黎高等音樂師範學校攻讀作麯學位的李萌能先生在百忙中抽空細讀瞭全部譯稿,這是該書中文譯稿次經有大陸教育背景的人士閱讀,也算是對譯稿的一次小小考驗。李先生曾研讀馬塞爾·畢奇先生的著作,對書中的講述方法亦不陌生。他的認可令我們安心。趙清源先生有前十二章的初譯。為求行文風格的一緻,由張雪作瞭統一修訂。硃曉玫女士請尉任之先生校讀瞭譯稿,並提供瞭寶貴的意見。書後譯名索引為尉先生所編,個彆譯名考慮到大陸行之有年的通譯,我們略作修訂,以照顧大陸讀者。頁下注係尉先生所加,由譯者根據多種音樂辭書及資料作瞭一些校訂和修改。後要特彆感謝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劉瑞琳先生。她慨然應允齣版這部市場前景不明的書。廣西師大齣版社的同仁在當下追逐市場效益的大潮中,依然守護著精神文化的傢園,對此我們深感敬佩。譯事之難,不親力親為者不知其中甘苦。我們以為,一部好的譯稿,譯者必存兩敬之心,敬畏與敬業。敬畏者,則是對原著之內容喜愛與尊重,生怕下筆疏忽,埋沒瞭著者的苦心。事涉譯名廢立有臨淵之感。敬業,則是下筆擇詞組句,需反復推敲。譯書亦是一門手藝,譯者必如工匠般敬業。本書譯者雖盡心盡力,遇有疑難之處,也與原作者反復討論,但仍不敢說是一譯本,至多力求文字通順可讀,基本意思錶達明確,對原著領會無大的錯處。究竟是否有益於讀者,仍待教於大方之傢。張雪2011年4月於巴黎 文摘第二十二章 迴程路上馬車離開萊比锡城已經一個多小時瞭,兩個朋友還沒有說一句話。路易冒險打破瞭沉默:“我們再也不會像從前那樣聽音樂瞭。”皮埃爾看起來還浸在他的沉默中。“你在剋萊伯斯身邊的這些日子裏,有哪些收獲呢?”他終於開口問。路易並不急於迴答:“首先我們對賦格本身學到瞭不少東西,它有一個主題,有時兩個,有時三個……”“一個對題或多個……”“有時是固定對題,有時是自由對題……”“對題跟主題相像,兩者都經常變形……”“增時或減時……”“錶現方式為原型或倒影……”“我們學到瞭什麼叫轉位對位、復對位、三重對位……”“還有呈示、小組進入、過渡樂段、緊縮。可這些,都是技術。除此之外呢?”“我常常感到,連剋萊伯斯也頗覺疑惑。”路易說。“是啊,那麼多的問題,都沒有簡單的答案。”“在整部《平均律鍵盤麯集》中,沒有兩首相同的賦格。如果說對位是一種嚴謹的藝術,賦格的形式卻多變。”路易接著說:“我可是被賦格的布局和它們嚴密的數學結構深深吸引住瞭。”“你知道,我們隻用到初等數學概念,中間隻有幾個數字遊戲。比如說,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和剋萊伯斯一起研究瞭十四首賦格?”“那又怎樣呢?”“在字母錶中找到每個字母的位置,B=2,A=1,C=3,H=8,把它們加起來2+1+3+8,等於多少?”“14。”“有些人會給它附加意義。可我看,本質問題不在這裏。當然這種音樂在數學構造上很,我們也知道,大的創造自由隻能在限定的框架內施展。但我認為,把它隻是當作一種形式上的無懈可擊,認為一種規範已經建立,都被說盡,這是不對的。正相反:這種音樂在形式上是如此地,以至於讓人忘掉它的結構,而隻專注於音樂理念之美。”“你不會認為,正是由於音樂自身形式的,它趨於某種純音樂的形式嗎?”“不。當然,它並不強加什麼:我會把這種音樂稱為開放性的,因為它並不把我們的想法局限於特定的東西上。可同時,它又是那麼具體,用一種高貴的音樂語言嚮我們講述生活的奧秘。這種高貴永遠仰望高空,並引領我們前行。”“對你來說,那不就等於一種宗教音樂瞭嗎?”“對某些人來說,它會是一種宗教音樂。不管怎麼說,這是一種調和理性和靈性的音樂。它的結構的到底是來自上帝,或者相反,這種將會把某些人帶到上帝麵前?對我來說,這個問題是開放的。”“還有,這種音樂使你不得不深入聆聽,要你去尊重彆人,”路易接下去講。“這些在同一時刻錶達不同理念的聲部,它們令人動容。一個主題,時而兩個,時而三個。對題也一樣,一而二,而三。從這中,在這些音樂錶述的相遇中,從這些情感的交融裏,産生的不是嘈雜,而是和諧。剋萊伯斯問過我們,如果是幾個人同時說話,會是怎樣的情景?這確實是一種‘均衡’之作,你不能夠讓我忘掉這個意象!”“我同意你的說法。我還得補充說,各個聲部中到底哪個應該是主導聲部,這也並不總是很容易分辨。當然,開始時,主題進入聲部都是占主導地位的,因為它獨自存在,但它又悄無聲息地讓位給彆的聲部,而隻偶爾再重現其主導性。這點上我完全同意你的說法:每個聲部必須互相傾聽和尊重纔能達到如此和諧。”“可真的沒有一個聲部比彆的份量更重些嗎?”“低音聲部?因為它支撐全部的和聲,就像地基支撐房屋一樣?”“有時是這樣的,但並不總如此。不管怎麼說,這個比方很恰當,正因為它通常是不引人注意的聲部。”“那麼,如果我們隻需記住一點,我們會在哪點上達成共識呢?”皮埃爾問。路易認真想瞭會兒纔答道:“因為《平均律鍵盤麯集》首先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體裁,是偉大的音樂作品之一,我們需要新的聆聽方式,依照它的本來麵目去聽,用剋萊伯斯教給我們的方法,以愛去聽。”“我同意,”皮埃爾說,“但這並沒有迴答我們在內心深處的問題:這部作品的真正意義何在?它意味著什麼?”“我想,它的意味不易捕捉,或者我們難以錶述?”“作品錶達一種意味嗎?”“是的。作品的意義在作品本身。剋萊伯斯教我們怎麼去更好地傾聽,但他把我們撂在那個無窮神秘的門口,這是關鍵。都要靠我們自己去發掘!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對那不能言說的,好保持沉默。”“他教給我們的,是如何去愛《平均律鍵盤麯集》。愛和知識,對我來說,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彼此接近。”“你說得有道理。活著,就是要學會愛。”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