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澳门文学丛书:海角片羽
定价:26.00元
作者:贺越明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06390248
字数:
页码:2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澳门文学丛书:海角片羽》汇集作者发表于内地和澳港台媒体的随笔近九十篇,编为“感悟小城”、“观潮邻岛”、“目迷神州”、“回眸异邦”、“阅识史事”和“追怀先贤”六辑。这些作品题材多样,内涵丰厚,大都属于生活现实的描述、社会现象的思考、历史故实的钩沉、前辈文人的缅念,不时闪现古今交汇、中西碰撞的对照,显示作者的见闻广博,视野开阔,思绪灵动,认知独到,从不少方面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精神的陶冶和文字的回味。
目录
感悟小城
人生不相见·003
“回归”的外文表述·006
“长寿”与“宜居”·009
小城市有大创意·012
《牡丹亭》、邮票和昆剧·015
澳门这只水杯·018
品字杂感·021
“世界”之解·024
古今“书院”·027
梁漱溟经澳脱险·030
“青楼”的前世今生·033
英使日记中的澳门·036
叶落归根写沧桑
?——读李烈声随笔集《冷月无声》·039
街影与壁画·042
节庆的烟花·045
《太平轮》未呈现的人物命运·048
黄似兰补忆往事·051
观潮邻岛
有关虱目鱼的故事·057
罗孚老人的书·060
书店的命运·063
书店、影视剧及其他·066
也说陈凡·069
“西泠”之子·073
“包青天”何在·076
目迷神州
芒果之忆·081
从《蜗居》看房事·084
“野鸡大学”是何模样·087
理由三十年前的讲座·090
名校·名人·093
官员公布财产难乎哉·096
当杜甫回到成都·099
愿嫁金龟婿·102
如意桶的“流韵”·105
愧对书房·108
逝去的偶像·111
城镇化,一个美丽的梦·114
更名与译名·117
另类“书院”·120
“教授原来是草包”·123
何必仰望院士·126
名人手札·129
师生之道沦亡的年代·132
树人书店今安在·135
何满子的一堂课·138
征文遇上“文抄公”·141
回眸异邦
加州政坛“不老松”·147
旧金山的历史节点·150
奥克兰的华裔女市长·153
骆家辉“本色秀”·1156
“你究竟是男是女?”·159
老侨团易帜·162
“平权法案”不平权·165
无需替洋人担忧·168
洋贵妃·173
回望珍珠港·175
“夏威夷独立”这话题·178
这美国外婆要选总统·181
阅识史事
《赣南文存》的遗珠之憾·187
也谈钱锺书与郭沫若·191
辛亥,终结帝制之年·194
名教授的身后名·198
点将录与麻将牌·201
如何阅读“诗圣”·204
文人说梦·207
少小识鲁迅·210
傅雷之殇·213
十年一梦·215
莎剧专家很天真·217
莎剧,一篇篇戏剧诗章·219
赛金花·222
古城的城墙·224
苦旅途中绊脚石·227
追怀先贤
“山房”前的遐思
?——访邓拓故居·233
咳唾随风生珠玉
?——怀念徐铸成先生·236
与汪道涵的一面缘·240
“告别铅与火”的民族功臣·243
书缘·246
山林似海,一帆远去
?——追忆林帆教授·249
“宝礼堂”后人·252
圣约翰精神·256
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我所感知的翥先生·258
郭良蕙离沪赴台之前·261
养狗这件事·265
周氏兄弟的教职·267
漫步红树林·270
田子坊一瞥·273
“梓园”勘遗·276
平遥牛肉·279
动物权益·282
还珠楼主的奇才·285
骆玉笙的艺德·288
钱锺书遗简·291
富商本是嗜书人·294
那一缕“民国”香火·297
中文报刊发源地·300
青洲烟雨惹人思·303
单口相声·306
作者介绍
贺越明,传媒人。祖籍山西,生长上海。中国复旦大学新闻系文学学士、法学硕士,美国夏威夷大学传播学硕士;曾任教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美国旧金山《侨报》《星岛日报》主管采访和编译;现为九鼎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九鼎》月刊总编辑。
近年发表随笔居多,散见于内地、澳门、香港和台湾媒体。著有《读报的学问》《中国十大出版家》(合撰)、《中国人的世纪》和《书里书外》等。
文摘
《澳门文学丛书:海角片羽》:
人生不相见
北方有家出版社打算给我出两种文集,因我在中、美两国从事过新闻工作,阅人无数,其中一种专收状人纪事之文。为此,我将凡是有关人的篇什集中检读,发现早的一篇,是刊登于1980年6月10日校报《复旦》的人物报道,写的是数学系讲师欧阳光中。
那时,我还在新闻系念大三,课余兼当校园记者。校报总共四五名记者,都是同学;亦有分工,我主要联系理科各系。所以,那个配合校庆七十五周年的报道任务,便非我莫属。
对欧阳老师的课,数学系的学生有口皆碑,而且成了他们的一个美好记忆。“”后首届考入该系的,曾在接受复旦校友网访谈时忆及大学生活:“我喜欢两门课。一是数学分析。数学分析是有用的学问。所有你能够感觉到的问题,用数学分析一分析,很多事情难的就变成容易的了。二是概率论。概率论是奇妙的学问。”他特别提到:“欧阳老师教课教得好,同学们爱听。他讲课清晰,吸引人,让你觉得不仅是进入了一个科学殿堂,也是进入了一个艺术殿堂。他把数学的美讲出来了。他的课,那不叫讲课,是讲课艺术。”这个描述准确又传神,可以说是表达了同学们的共同感受。
那次采访,我怕提不出像样的问题,不便马上直接访问欧阳光中,而是先到数学系试点班找学生了解情况。这个班在苏步青校长关心下,于1979年下半年开设,班上有李骏、顾鸣皋、徐幼予等全国数学竞赛的优胜者,人称“尖子班”。去到宿舍表明来意,立即获得良好的反响:“欧阳老师上课上得这么好,是应该宣传宣传。”随后,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讲了好几个事例,有的非常具体生动。比如,欧阳老师上课讲到“广义重积分”这个定理,不像通常那样进行条分缕析的论证,而是设计一个相当直观的例子,再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们自由思考。上课前,他们预习过这部分内容,概念已经明确,但对前后左右的相关性不曾想过,而这些问题像一块块磁铁,从不同侧面开启了大家的思索之门……采访结束时还有个小插曲:当我听说试点班只有一名女生时,随口问了一句:“那班里怎么开舞会?”一位学生说:“喏,开舞会时,仅有的女同学和一个个请她的男同学轮流跳得筋疲力尽,其他男同学只好抱着凳子转圈圈。”这个回答,令人忍俊不禁。
我从学生那里获得丰富的素材后,与欧阳老师约定时间作了一次访谈,经过很顺利。记得他有一段话:“美国当代数学家哈尔姆斯说过,好的教学方法不光是讲明事实,而且应该鼓励学生动手去做。
我很欣赏这句话。这个‘做’当然不仅仅指做习题,而是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按质按量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不仅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而且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后来,这篇报道以《在台阶上精雕基石》为题,结尾写道:“如果说,数学是自然科学群峰下的台阶,那么,数学分析便是台阶,而数学中的微积分、级数等理论,则是这层台阶的一块块基石。欧阳光中,这位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中年教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正是在台阶上精雕基石的人。”“文章发表时,配有欧阳老师备课的照片,还刊出了校报编辑写的短评,倡议全校“重视教学方法”。
……
序言
当我第一次在书店的角落里看到这套“澳门文学丛书”时,我的目光就被“海角片羽”这四个字吸引了。它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孤寂和隽永,仿佛是海风吹拂下,散落在礁石上的闪光碎片。我拿起这本封面设计朴素却充满质感的书,指尖滑过书名,脑海中浮现出南国海岸的景象:潮湿的海风,远去的渔船,还有那些被岁月打磨过的故事。我不是研究文学的学者,也不是澳门的本地居民,但我总被那些承载着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的作品所打动。这套书的出现,似乎填补了我对澳门文学的空白,也勾起了我对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更深层次的好奇。我想知道,在这片弹丸之地,究竟孕育了怎样独特的文学生命?那些“片羽”之中,又蕴藏着怎样的故事,闪烁着怎样的光芒?翻开这本书,我期待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一次与心灵深处的回响。我希望它能像它的名字一样,带来一些不经意间触动人心的温暖与哲思,让我能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澳门,理解文学,理解我们身处的世界。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看似平凡日常中的不凡之处充满兴趣,而“海角片羽”这个书名,恰恰预示着这种挖掘。它不像宏大的史诗,也不像激烈的叙事,而是像是从生活的缝隙中洒落的细碎的闪光。我开始思考,是什么样的“海角”,才能孕育出如此“片羽”般的文学?它或许是地理上的边缘,也或许是文化上的交汇点,亦或是时间洪流中的一个停顿。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不会是那种跌宕起伏、情节紧凑的阅读体验,更可能是一种沉浸式的、徐徐展开的叙事,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捕捉到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那些微小却深刻的情感。我期待的是一种诗意的语言,一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 darin流淌着的、属于澳门独特的韵味。可能是一些老街巷里的传说,可能是一些市井小民的悲欢离合,也可能是不同文化碰撞下的个体生命体验。我想要从中读到一种安然,一种淡然,一种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到内心宁静的力量。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澳门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赌城、葡式建筑和美食的印象里。然而,这本《海角片羽》的书名,却让我意识到,这座城市除了这些表面的标签,一定还有着更深沉、更丰富的文化肌理。我并非是那种会刻意去搜寻特定地域文学的读者,但当一本好书出现在我眼前,它总能自然而然地吸引我。我被“海角”这个词所勾起的画面感所吸引,它让我想象着一个被大海环绕、充满海风味道的地方,而“片羽”则又增添了一种珍贵、易逝的感觉。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澳门内在世界的窗户,让我看到那些隐藏在繁华背后的故事,感受到那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奋斗过的人们的喜怒哀乐。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不同于旅游指南的视角,让我们能够真正地“看见”澳门,看见它的人文精神,看见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独特印记。
评分一本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能让我们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即使故事发生的背景与我们相去甚远。我拿起《海角片羽》,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便是:这“片羽”究竟是什么?它会是那些被遗忘的记忆,被淡忘的情感,还是那些在时代洪流中不为人知的微小个体?我猜想,这本书记载的,并非是波澜壮阔的大事件,而更可能是那些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被时间慢慢冲刷,却依然在内心深处留下痕迹的瞬间。我希望它能用一种温润的笔触,描绘出澳门这座城市独有的气质,那种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既有历史沉淀又不失现代活力的独特魅力。我期待的是,透过这些“片羽”,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能够理解澳门人民的坚韧与乐观,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智慧。
评分当我看到“海角片羽”这个书名时,一股莫名的冲动让我想要深入了解。我并非是那种对文学史、文学流派了如指掌的读者,我更倾向于从那些能够触动我心灵的作品中获得阅读的乐趣。这个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诗意的美感,仿佛是散落在海边礁石上的,被海浪冲刷过的珍贵碎片。我开始想象,这些“片羽”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它们是某个时代的回响,是某段历史的见证,还是某个个体生命中的闪光点?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细腻而感性的方式,为我展现澳门这座城市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勾勒出那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独特情感与生命体验。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一种沉静的力量,一种在喧嚣中寻得内心安宁的力量,一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深刻体悟。
评分我喜欢那些能够带我进入不同世界,感受不同风土人情的作品,而《海角片羽》这个书名,无疑勾起了我对此的好奇心。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片广阔的海洋,以及海岸线上零星散落的,闪耀着独特光芒的碎片。“海角”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地理上的孤绝感,而“片羽”则暗示着某种珍贵、易逝的美好。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展现一个不同于以往认知中的澳门,不仅仅是那些繁华的娱乐场所,更是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那些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或被遗忘、或被铭记的故事。我希望它能用一种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描绘出澳门人民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情感世界,以及在这片土地上流淌着的独特人文气息。
评分很多时候,一本好书的吸引力,就藏在它看似不经意的名字里。《海角片羽》这几个字,让我产生了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个画面:在海风轻拂的海角,散落着无数被岁月打磨过的细小珍宝,它们虽然渺小,却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猜测,这本书所收录的,并非是那种跌宕起伏、轰轰烈烈的故事,而是更多关于生活中的细节,关于人性的观察,关于情感的细微之处。我期待它能够用一种温润而富有诗意的语言,为我展现澳门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那种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既有历史沉淀又不失现代活力的风貌。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的能力。
评分我不是一个文学评论家,也不是一个对特定地域文学有深入研究的学者,我只是一个单纯的读者,喜欢那些能够触动我心灵,让我产生共鸣的作品。《海角片羽》这个书名,让我有一种被深深吸引的感觉,它勾勒出一种意境,一种孤寂而又充满诗意的意境。我开始思考,在这片“海角”之上,究竟散落着怎样的“片羽”?它们是关于历史的回响,是关于人生的感悟,还是关于情感的细微之处?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澳门内在世界的窗户,让我看到这座城市除了众所周知的繁华之外,更深沉、更动人的另一面。我希望它能用一种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描绘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真实情感,以及那些隐藏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凡之处。
评分最近我迷上了一些能唤起我强烈好奇心的书名,而《海角片羽》无疑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和想象空间,让我联想到在海边,微风吹拂着,散落着许多闪闪发光的碎片。我开始猜测,这些“片羽”究竟是什么?它们是关于澳门的历史,还是关于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又或者是关于某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我并不是那种会去刻意追求某种特定类型文学的读者,但当一本好书出现在我面前,它总能自然而然地吸引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细腻而感性的方式,为我展现澳门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那种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既有历史沉淀又不失现代活力的风貌。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生活气息,一种在繁华喧嚣中依然保持着的独特韵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