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时期民间碑刻,基本就是隋代书风的延续,而且各种书体都有,在上层文人致力于书写自己风格的同时,民间书法爱好者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北朝习气。这部《于孝显墓志》镌刻上石于唐太宗贞观十四年,虽然不知道书写者的姓名,但其书法显现出隋唐交替之际的典型风格:结体宽博,点画精丽,笔法劲利,气韵雄健而又富于温雅之气。于孝显碑文内容,反映了隋唐*替之际天下的动乱以及与李渊父子太原起兵、占领关中,并进一步平定的历史,恰可以补充新旧《唐书》和《隋书》中不能详加记录的细节。因为李渊父子夺取江山,除了自身的英武,也与像于孝显这样北朝旧族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从碑文来看,于孝显的夫人是唐太宗的堂姑,于孝显与李渊是平辈。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于孝显碑》的书丹者一定是当时名家。
薛晓源,博士,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书画》杂志专业委员会委员。主编《博物学经典译丛》《博物学经典丛书》等,计三十多种博物学著作。
刘波,字荷生。原籍山西,1974年生于内蒙古。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艺术史博士学位。现供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靠前交流协会理事,青联委员,文化部青联副。发表学术论文、艺术评论、随笔、诗词联语等计四十余万字。出版个人画集、文集、书法集、译著等著作十余部。
正文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真正体现碑帖原貌的拓本。《中国名碑精拓未刊本精选》中的“唐于孝显碑”,恰恰满足了我这一愿望。首先,这套书在拓印的精细度上做得非常出色。字迹边缘清晰,笔画的顿挫感和力度感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甚至连一些细微的飞白和墨痕都清晰可见,这对于深入研究碑帖的艺术风格和技法非常有帮助。其次,选择“未刊本”也极具价值,这意味着我们能够接触到一些可能流传不广但同样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碑刻。阅读“唐于孝显碑”的过程,就像在与一位古代的书法大师进行对话,从他的笔法中体会那份古朴典雅的气韵。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阅读,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对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这套书的出版,无疑为书法研究和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资料,其价值难以估量。
评分这套《中国名碑精拓未刊本精选》的出版,对于我这样的普通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一种福音。我一直对古代碑刻艺术非常着迷,但苦于很多珍贵的碑帖难以接触到高质量的拓本。当得知这套书收录了“唐于孝显碑”并且是“精拓未刊本”时,我便迫不及待地入手了。拿到书后,我被其精美的制作所折服。字迹清晰可见,墨色沉稳而不失灵动,仿佛真的能感受到石碑的质感。阅读“唐于孝显碑”时,我不再需要去猜测模糊的字迹,而是可以直接欣赏到每个字的结构、笔画的力度以及整体的书写风格。这种近乎原生的体验,让我对唐代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套书不仅仅是学习的工具,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它让我看到了古人的匠心独运,也让我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我真心希望这套书能够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对于一个对金石学和书法史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中国名碑精拓未刊本精选》绝对是一份意外的惊喜。特别是“唐于孝显碑”的收录,更是弥补了我长期以来在资料上的一个空白。许多优秀的碑帖,由于年代久远或保存不易,往往难以见到清晰的拓本,而这套“未刊本精选”恰恰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我最看重的是这种“精拓”的品质。翻阅书中,无论是字口、线条的锐利度,还是墨色的浓淡变化,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碑石的原貌。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仔细辨识笔画、研究结字、分析风格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细读“唐于孝显碑”的每一个字,我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士大夫的文化情怀,以及书写者在运笔时的胸中丘壑。这套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一个学习书法的范本,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深厚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评分初次接触这套“中国名碑精拓未刊本精选”,便被其精美的装帧和厚重的历史感所吸引。虽然我对“唐于孝显碑”本身并没有特别深入的研究,但从这本选集中,我仿佛窥见了书法艺术的巍峨高峰。古人的笔墨,穿越千年,依然能激荡起我们内心最深沉的共鸣。那些刀刻的线条,每一个起承转合,都凝聚着书写者的心血与时代的气息。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最看重的是碑帖的拓印质量。翻阅此书,我欣喜地发现,字迹清晰,墨色温润,仿佛能触摸到古老的石碑。即使是那些细节之处,如笔画的起笔收笔,飞白的运用,以及整体的书写节奏,都能被忠实地再现。这对于我们这些渴望亲近碑帖、学习书法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碑帖拓印集,更像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户,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那个时代的文化脉络与艺术成就。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学习的范本,更是一种精神的熏陶,一种对古人智慧与匠心精神的致敬。
评分这本《中国名碑精拓未刊本精选》系列,尤其是其中收录的“唐于孝显碑”,给了我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一直以来,我对于碑刻艺术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图片或模糊的摹本上,总觉得隔着一层不易察觉的距离。然而,这套精拓本的出现,完全打破了这种隔阂。拓印的精细程度令人惊叹,每一个细微的笔锋变化,甚至石质本身的纹理,都在墨色中得以保留。这使得我在欣赏“唐于孝显碑”时,不再只是看到字,而是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独有的书写风骨和雕刻工艺。想象一下,当年工匠们在坚硬的石碑上,一凿一刻地将书法家的笔意镌刻下来,本身就是一件充满敬意的事情。而这套精拓本,恰恰将这种“还原”做到了极致,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碑石前,用最直接的方式去体悟其中的美学价值。对于致力于书法研究或者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而言,这套书提供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仅是学术的载体,更是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有力证明,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这份宝贵的遗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