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实不似你所见(陈嘉映、姬十三力荐)
定价:49.00元
作者:卡洛·罗韦利,博集天卷 出品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357954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七堂极简物理课》开启的科学热情,由《现实不似你所见》来延续。
用同样优美诗意的语言,更详细地说明现代物理学的来龙去脉,让你弄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20世纪的重要理论。愉快的阅读体验,建立完整科学图景,了解前沿物理学。
精美装帧,烫金工艺,延续《七堂极简物理课》的唯美设计。
内容提要
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时间和空间真的存在吗?现实(Reality)的本质是什么?现象级科普畅销书《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以优雅易懂的方式带我们踏上这场探索现实之旅:从德谟克利特到爱因斯坦,从法拉第到引力波,从经典物理到量子引力……通过介绍现实的概念是如何随时间变迁的,今天的物理学家又是如何理解宇宙的结构的,他为我们提供了比《七堂极简物理课》更深入的理论解释。
目录
自序
引言
部分 源头
微粒
经典
第二部分 革命的开端
阿尔伯特
量子
第三部分 量子空间与关联的时间
时空是量子
空间的量子
时间不存在
第四部分 时空
大爆炸
实验上的证据?
量子黑洞
无穷的终结
信息
秘密
作者介绍
卡洛·罗韦利,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开创者之一。曾在美国、意大利工作,现在法国带领量子引力研究小组。著有畅销书《七堂极简物理课》,被译为40多种语言。
文摘
序言
《现实不似你所见》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点打鼓的。毕竟“现实不似你所见”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点哲学意味,我担心它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理论堆砌的书。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它那种平实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所吸引。它并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堆专业术语,而是从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现象入手,比如为什么我们会更容易记住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事物产生偏见,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对的等等。作者用非常生动的例子,比如经典的“黑天鹅”事件,或者是一些心理学实验,把这些抽象的概念一点点地揭示出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确认偏误”的那一部分,作者通过讲述历史上的很多决策失误,以及我们每个人在日常沟通中都会犯的错误,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以来很多固执己见的想法,都是因为我不自觉地在寻找那些支持我观点的信息,而忽略了那些反驳我的证据。这种自我欺骗,我竟然习以为常。读完这一段,我感觉自己被剥开了一层看不见的“滤镜”,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判断和选择。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以为的“现实”,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大脑“构建”出来的,而这个构建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完美”。
评分读《现实不似你所见》的过程,就像是在一场精心设计的寻宝之旅,只不过宝藏并非金银珠宝,而是对我们认知边界的拓展和对世界理解的深化。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巧妙地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科学原理,转化成能够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共鸣的洞察。它没有高高在上地教导我们应该怎么思考,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邀请我们一同踏上探索人类认知局限的旅程。例如,在谈到“概率思维”时,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通过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彩票中奖的概率,或者疾病的风险评估,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随机性和概率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以及我们人类在理解和应对概率时的“反直觉”倾向。我记得作者举了一个关于“赌徒谬误”的例子,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如果一件事情连续发生了多次,下一次发生的概率就会改变,这在概率论上是错误的。这一章节的阅读体验,让我对自己的很多“直觉”产生了怀疑,也开始反思,在做一些重要决定时,我是否过度依赖了那些模糊不清的“感觉”,而忽略了背后隐藏的概率规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但其蕴含的思想却极具穿透力,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思维中那些沉睡已久的角落。
评分我特别喜欢《现实不似你所见》中关于“群体行为”和“社会传染”的论述。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案例,揭示了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是如何受到影响,以及一些观念和情绪是如何在社会中迅速传播的。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相对独立的个体,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但读到这一部分,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也会在不经意间被周围的人和环境所影响。比如,书中提到的“从众效应”,解释了为什么明明觉得某个选择不妥,但看到大多数人都这样做,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地跟随。还有“情绪感染”,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一个充满负能量的环境中,自己也很难保持积极乐观。这种对群体心理的剖析,让我对身边的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警惕那些可能被群体情绪所裹挟的风险。它并非是要我们成为孤立的个体,而是要让我们在理解群体动力学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自己,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不至于随波逐流。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总是能在看似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心理机制,并以一种温和而有力的方式,将这些洞察呈现在我们面前。
评分《现实不似你所见》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尤其是在它探讨“叙事”与“真实”的关系时。我们每个人,不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故事来理解世界吗?无论是宏大的历史事件,还是个人的生活经历,我们都倾向于将其编织成一个连贯的、有因果关系的“故事”。然而,作者却在此处揭示了这种叙事的局限性。他通过一些案例,说明了我们为了让故事更“好听”,或者更符合我们的预期,往往会忽略掉那些不那么“精彩”或者不那么“合理”的部分,甚至会主动地去“填补”一些细节,来使整个叙事更加完整。这让我联想到了很多新闻报道,以及我们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经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并非未经修饰的原貌,而是经过“精心剪辑”的版本。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当我们沉浸在某个故事中时,很容易被其逻辑和情感所裹挟,而忽略了故事背后可能存在的更复杂、更不确定的真相。它提醒我要保持一种批判性的视角,不轻易被表面的叙事所迷惑,要去探寻那些隐藏在故事缝隙中的、可能不那么令人愉悦但却更接近现实的信息。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觉得自己在解读信息时,多了一层“防弹衣”。
评分《现实不似你所见》这本书,让我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去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因”,并且认为,找到了原因,就能理解这件事,甚至能预测未来。然而,作者却在这本书里,如抽丝剥茧般地揭示了人类在理解因果关系时,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他并不是要否定因果关系的存在,而是要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所认为的“因果”,可能只是相关性,或者是我们大脑为了简化复杂世界而强加的逻辑。比如,书中提到的“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的经典观点,作者用了很多非常贴切的例子来解释,比如“冰淇淋的销量和溺水事件的数量都呈上升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吃冰淇淋会导致溺水”。这种解释,让我意识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犯了无数次这样的逻辑错误,把巧合当成了必然,把相关当成了因果。这种思维上的“纠错”,让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变得更加谨慎和客观。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那么急于给事物下一个定论,而是更愿意去探究事情背后更复杂、更微妙的联系。它让我明白,理解世界,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更是一种“如何去理解”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馈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